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死亡诗社》:老师 你是我的船长 你要将我带向何方?

2021-01-04 08:55:01
相关推荐

教师节来临之际,仅以此文向尊重生命的老师致敬!这是自我今年1月8日写影评以来流泪最多的一部影片。故事的情节固然深深地打动了我,但太多的眼泪一定是因为感同身受,是为了十多年前我儿子和侄子在一所学校受到校长和老师的疯狂折磨而流泪。

那是一所类似威尔顿中学的县重点中学,为了升学率,为了老师的奖金,他们对待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学生可以提着棒子叫嚣“老子就是流氓”……

挨骂、挨揍、挨警告,罚站、罚款、罚学分,这一切只为孩子们想有一点自己的空间,只是因为他们写了几篇老师看不懂的日记。有一个袁老师一直支持学生,但他就像基丁老师一样孤立无援,无法撼动学校牢狱一般的禁锢。

虽然儿子和侄子用自己独立的人格战胜了生命中的劫难,但对于一个做母亲的人来说,想起那段往事依然无法止住泪水。

《死亡诗社》是1989年上映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影片,讲述美国1959年的故事,今天看起来,仿佛在影射我们近在眼前的教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死亡诗社》海报

老师,你是孩子们生命航程中的船长,你要将他们带向何方?

家长,你给了孩子生命,是否意味着他们要替你实现目标?是否意味着你有权替他们安排未来?

01.造人工厂

家长们想尽各种办法都要将孩子送进这所学校,因为这里能够实现他们的梦想,让他们获得一劳永逸的荣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佛特蒙州的一所百年名校——威尔顿中学,这是一所封闭式的男校,以高比例名牌大学升学率而闻名,就像今天中国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一样,当时美国的家长们挤破头也想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

但75%的名牌大学升学率的背后是严酷的管制,是他们孜孜遵循的八字方针:“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在这里,十七八岁的少年只能在学校规定的“巷道”里行走,家长和老师已经为他们设定好了未来几十年的方向和框架:医学、法律、商业、工程等,他们的人生有一套标准答案,几乎一眼可以看到头。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

为了理想吃苦从来都被看成是美德,孩子们流着泪在这里开启自己生命中伟大的征程,几乎没有人质疑这样“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教育方式。只是,孩子们的“未来”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梦想,而是父母的荣耀,老师的成就。

也就是说,这所学校是家长们的造人工厂,却不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对于青春年少孩子们来说,他们渴望爱情、自由和自我绽放,而被规定了流程的造人工厂对他们来说就如同泯灭天性和灵魂的人间地狱。

他们只能私下评价学校是“嘲弄、恐怖、颓废、排泄”,在这里他们只是一个实现别人梦想的工具,却看不到自己的希望,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感受。

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一个数学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今年不看电视是为了明天能看电视;今天少看电视是为了明天多看电视。”我们一辈子都在被告知:等上了大学就好了;等上了研究生就好了;等上了博士就好了;等参加工作就好了┉┉

对我们来说,那些目标似乎一个个都实现了,但很多人并没有获得太多的成就感,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距离那个老师和家长的目标越近,就意味着距离自己的梦想越远。

人生走过大半程,我们才发现,为了自己梦想而吃苦也是一份享受;而为了别人的目标而奋斗则是一份煎熬。

02. “卡匹迪恩”

每次遇到选择,孩子们都会先叫一声“卡匹迪恩”;每次他们突破学校的陈规陋矩就会叫一声“卡匹迪恩”;每次自己或伙伴战胜怯弱的时候他们也会叫一声“卡匹迪恩”。

就在威尔顿中学1959年开学典礼暨建校100周年华诞庆典上,校长宣布一名英语老师波希尔斯光荣退休,由威尔顿的荣誉毕业生、从伦敦回来执教的新教师约翰·基丁回校接任英文教师一职。

《死亡诗社》

原以为这名具有威尔顿中学血统的优秀学长会传授给学生们更多的应试方法,或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的经验,但基丁走进教室的第一天,就给在这所严谨、呆板的学校吹进了一股“歪风邪气”,一颗颗懵懂压抑的少年的心跟随他开始剧烈地跳动┉┉

第一堂课:及时采撷,活在当下

基丁第一次进教室时,吹着口哨从前门进,又从后门出,引得学生们面面相觑,他向学生招手,让他们来到挂满往届优秀毕业生照片的走廊,开始了他的第一堂课。他自我介绍后说,大家可以叫他“哦,船长,我的船长”。

随后他请皮兹朗诵一首诗,《劝少女们珍惜时光》的诗:及时采撷你的花蕾,旧时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日便在风中枯萎。

他带给学生的第一课的内容居然是关于死亡,“所有的生命都会离去”,他让学生看那些老校友青春年少时的照片,提醒他们,这些学长们也曾经跟他们一样充满青春活力和希望,他们也有过成就伟大事业的梦想,但他们并没有因为曾经蹉跎而错过他们本来可以成就的任何事业。

只有懂得死亡,才能能够更懂得生的意义。那些曾经的年轻人如今已经逝去,而这些逝去生命留给后人的忠告是“卡匹迪恩”(“及时采撷“的拉丁语):

“抓紧时间,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

第二堂课:独立思考,不惧权威

基丁的第二节课是诗歌课,他请学生朗读教材的前言,权威教材上J·埃文斯·普理查特博士对是诗歌鉴赏的标准是:格调、韵律、修饰手法,以“主题和重要性“的坐标分析法来给予诗歌打分。基丁对人们一贯遵从的标准的评价竟是“屁话”!

他让学生撕掉普理查特博士“诗歌鉴赏“的页面,否则,这些诗歌的标准将可能侵害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他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要学会欣赏诗歌的文字和语言。

诗歌不是安水管,不是可以量化的工程项目。“我们写诗和读诗并不是因为它有趣,我们写诗和读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是充满了激情的,医学、法学、工商、工程固然可以安生,但诗歌的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

惠特曼曾经说:“自我?生命?这些问题总在不停出现,毫无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城市充斥着愚昧,生活在其中有什么意义?是自我?是生命?”基丁说答案是:因为你的存在,因为伟大的戏剧曲在继续,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

人们总在成名成家的道路上苦苦挣扎,某个身份和头衔似乎才是我们人生的目的。在乔治老师看来学习戏剧和诗歌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伦勃朗、莎士比亚、莫扎特,否则就没有意义。而基丁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当艺术家,而是成为自由的思想者。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一定要被别人看见,但我们要看见自己,我们要看见这个世界。

第三堂课:不同角度看世界,寻找自己的声音

第三节课的时候,基丁讲着课,突然跳到桌子上,并且让学生都站到桌子上看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必须时刻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站在桌子上看世界,完全不同。”

《死亡诗社》

“一旦你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就必须换一种角度来看,这可能显得很荒唐或很愚蠢,但必须试一下。就像读书时候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还要想想你们怎么看。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基丁让学生别陷入这种境地,要冲出来。要勇于开拓新的天地。

《死亡诗社》

第四堂课,调动情绪,激发潜能

基丁带着学生踢球,他递给每个学生一张写着不同内容的纸条,让他们带着情绪踢想目标,激发自己生命的内在动力。

第五堂课,战胜恐惧,展现价值

基丁让学生朗诵自己的诗,托德每天都在琢磨自己的诗,但就是认为那些没有价值,他在冲破内心的恐惧中挣扎。基丁是把胆小的托德推上了“舞台”,让他喊出了自己心中藏着的“惠特曼”,战胜恐惧的托德豁然开朗。

第六堂课:发现自己的步伐,找到自己的路

标准化的教育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上课的时候穿一样的服装,走一样的步伐,但基丁让大家走步时不要考虑别人,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尽早发现自己的步伐。

“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每一个人一开始都有自己的步伐。”他还发现每个人在自己的步伐与跟随别人的时候不一样:皮茨希望尽快找到自己的步伐;卡梅伦在想“这对吗?可能是对的,我知道就是这样“;诺克斯有一种更深的驱动力,所以昂首挺胸┉┉

P基丁对学生说坚持与众不同的信仰是很困难的,有的人眼睛在说:“我本来可以做得不同“。那么问问自己刚才为什么拍手附和别人?因为人都有被人接受的需要。

《死亡诗社》

他鼓励学生:但是你们必须坚信你们的信仰是独特的,是你自己的,哪怕别人认为它们很怪,甚至很讨厌,哪怕一群人都说“那太差了”。

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两条路在森林中分岔,我选择走的人少的那条。”“这就导致了所有的不同,所以我希望你们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调、步伐,任何方向、任何东西都行。不管自负也好,愚蠢也好,什么都行。”

《死亡诗社》

基丁告诫孩子们,顺从是危险的,他改变学校呆板的教学流程,他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而在校长眼里,“传统、纪律“才是最重要的,把他们送入大学,其他的一切事情跟学校无关。

然而,生命的记忆会慢慢侵蚀人的本能,很多学生在适应环境达到目标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生命最宝贵的活力与激情,失去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

03.死亡诗社

多尔顿在校报上发表的一篇建议学校招收女生的建议,他是以“死亡诗社”的名义来发表的;诺克斯向克里丝表示爱情的时候“以死亡诗社的名义”向她保证他的真诚。

“死亡诗社”是基丁在校期间参加的一个社团,一群年轻人追求自由,他们在校外的山洞里轮流朗诵梭罗、惠特曼、雪莱等诗人和自己的作品,释放生命的活力。

“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诗从舌尖滑落就像蜜糖,情绪高涨、女人亢奋、灵魂驰骋。死亡诗社’致力于吸取生命的精华。”具有自由的思想,是年轻人心中神圣的集会。只是,后来被学校发现后被解散了。

基丁讲述的这些让都尼尔眼睛闪闪发光,于是他决定要恢复这个诗社。

最终有七个人参加了这个诗社。每到周末,他们会穿上外套穿过漆黑的山路到山洞里聚会,他们在一起念诗,学着大人的样子抽烟,他们在这里玩音乐,还引来了漂亮女孩。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如同一个孩子们的自由王国,他们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改变,也在这里与传统势力抗争: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

尼尔的家庭并不富裕,他带着父亲“改变家庭命运“的使命来到威尔顿这所贵族学校。父亲为此花了很大的代价为他争取到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且为他安排好了一切,包括前途和命运,包括哈佛医学院如此具体的目标。

但尼尔是一个思想活跃、喜欢文学和戏剧的少年,他是恢复“死亡诗社“的发起人,在基丁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还争取到了《仲夏夜之梦》的出演机会,而且是演男主角。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

这件事情被全心全意爱他、为他铺平道路的父亲知道后极力反对,尽管演出大获成功,他没有得到父母的任何赞许。父亲不想看到尼尔因为演戏毁掉自己的人生,他把尼尔的“颓废”归咎于基丁的教唆,决定让他转到一所军校,再花十年的时间去考名校。

家里没有人考虑尼尔的感受,他走投无路,用父亲的抢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一句话是:“我演得很好,真的很好!”这里的“演得很好“不仅包括他在舞台上的表现,还包括他多年以来扮演的乖孩子。

《死亡诗社》

查理·多尔顿是第一个撕掉诗歌教材前言的人;当尼尔提出恢复“死亡诗社”诗,他又第一个报名。第一次山洞聚会他带来了一张女人的裸体照;第二次聚会他带来了萨克斯;第三次聚会他带来两个漂亮女孩,并且还以“死亡诗社“的名义在小报上发表文章建议学校招女生;他自己更名”纽旺达”。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

他认为“死亡诗社”不仅只是聚在一起好玩,还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就在诺兰校长企图追查写文章的人时,他制造了上帝打给诺兰校长电话的“现场“:”他说威尔顿中学应该有女生“。他挨了校长的板子,并且必须供出所有”死亡诗社“人员的名单,否则他将成为威尔顿中学第一个开除的学生。

尼尔父亲企图将尼尔死的责任推卸给基丁,学校为了平息事端,逼着“死亡诗社”的所有成员在开除基丁的文件上签字,多尔顿是唯一拒绝签字的人,最终他还是被学校开除,还是成了第一个被开除的学生。

诺克斯去爸爸朋友家,第一眼就爱上了爸爸朋友的女儿克里丝,但因为克里丝与别人订了婚,所以他很无奈。但他最终觉得自己冷静了得太久了,一定要有所改变,一定要得到克里丝。

他被克里丝的男朋友揍了一顿,但他依然遵从内心的驱使,到她的学校找他并为她写诗,终于赢得了克里丝的芳心。

《死亡诗社》

严谨的卡梅伦,用尺画诗歌标准的坐标,用尺裁掉书上的前言,他虽然加入了“死亡诗社“,但这显然不是他自愿的选择。

尼尔死后其父亲自己逼死了儿子还要嫁祸于人,卡梅伦坦言尼尔的死是因为基丁灌输给尼尔太多自由思想,所以,向学校交代了基丁和“死亡诗社“。他的严谨颇有一点像连睡觉时拖鞋都摆得整整齐齐尼尔父亲,卡梅伦清楚所有课程的进度和被基丁跳过的部分。

不能输卡梅伦没有思想,他也由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

皮茨:第一个被点名朗诵的人,比较看不出个性,所以,在“第六堂课”走步时,基丁让他不要着急,走出自己的步伐。

托德·安德森是尼尔的室友,因为哥哥在这里实现了名牌大学的目标,所以压力很大,他必须跟哥哥一样优秀,连父母每年寄给他的生日礼物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一点都不喜欢的文具盒。

《死亡诗社》

托德胆子最小,不敢违背父母之命也不敢读诗,所以第一次“死亡诗社”的聚会他当了记录员,他认为自己说话没有人听,写了很多就是不敢给人看,内心想要表现却又不敢读出来,所以他坐立不安,他认为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部都没有价值,都让人笑话。

“我喊出我是野性的,站在世界的屋脊狂喊”,他终于在基丁蒙上眼睛的时候喊出了自己内心的诗,喊出了自己的声音。

在尼尔的建议下,他将父母寄来的文具盒变成了世间第一驾“文具盒无人飞机”,他们将这个自己不喜欢的文具盒抛向了空中。

托德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对于老师的自由思想和同学们的激情,他由质疑到观望,由观望到接受,由接受到赞同,最后被其深深影响。当老师被开除时,曾经的“胆小鬼“成为最勇敢的人,他在基丁回教室取东西时勇敢地说出实话,他叫住即将离开的基丁:是他们逼我们签字的。

他站到桌子上叫“噢,船长,我的船长”,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响应,仿佛一个个灵魂站了起来。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

尼尔父亲把尼尔死亡的责任推卸给基丁,学校为了息事宁人也接受了让基丁做替罪羊,校长的理由是明明知道尼尔演戏的事情违背了他父母的意愿,而对于尼尔的意愿他们完全不予考虑,对于尼尔父亲违背尼尔的意愿,任意剥夺他生命的权利,他们无动于衷,毫无犯罪感。

尼尔死了,多尔顿被开除了,基丁也被开除了,“死亡诗社”又一次解散了,但青春不死,自由不死,惠特曼不死。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沃尔特·惠特曼

《死亡诗社》主要演员

由彼得·威尔执导,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罗伯特·肖恩·莱纳德领衔主演的《死亡诗社》又被译作《春风化雨》,自1989年上映以来一直经久不衰,它涉及的不仅仅是关于教育的问题,还有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也是人类至今及未来仍需面对的生命问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战争与和平作文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 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作文 写狗的作文400字 美在我身边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平均分 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作文 植树节作文二年级 关于小学毕业的作文 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2022语文高考作文 我的闪光点作文 关于责任的作文素材 身边的感动作文 作文我熟悉的一个人 初中英语作文带翻译 关于阅兵的作文 防溺水作文400字 我心目中的老师作文 2020高考作文题目 2018年高考作文 三年级作文自我介绍 写人的作文450字 国庆节游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关于台风的作文 观察小动物的作文 五年级第三单元作文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