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闫银:乡村的冬日

2021-01-04 09:10:01
相关推荐

乡村的冬日

文/闫银

当零星的树叶被嗖嗖地寒风吹落,又刮走;当寒意袭来,屋内生起炉火,内外温差大起来;当人们走在街上,严寒干燥的空气包围着他们,赶紧裹紧他们的躯体时……我知道我所生活的北方,一年中的最后季节由迫在眉捷变成身临其境了。夜深忽梦少年事,忽然很怀念我的乡村冬日了。

乡村的冬日,学校的生活很有趣。我们在村子一个由寺庙改造的学校里念书。教室有的窗户没玻璃,是用白麻纸糊上去的。每当西北风刮来或开门时,窗户呼啦啦地响。那时教室里是架炉子,用煤火取暖,我们轮流值日生炉子。记得轮到我生炉子的那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迷迷糊糊地让娘喊起来,揉揉惺松地睡眼,带上生火用品去巷子里喊了另外一个孩子,踩着咯吱咯吱地积雪,在呼啸的寒风中,手冻得有点僵,脸也冰凉,肯定是通红的。当炉火轰隆隆地响着,火苗高傲地直上串,映红了脸庞,很激动。我想到:“一会儿上课时,大家能在教室暖洋洋地学习了!”路上的冰冷顿时飞到了九霄云外,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心里温暖了一整个冬季。

那时严寒时节,我们常常上一晌课,也就是从早晨上到下午二三点放学,一天的课程就结束了。下午往往是回小组学习,几个人在某位同学家赶快写完作业,就去玩滚铁环或是踢毽子,也玩“磕阎王”。当河塘里一结冰,好玩的就随之而来了。冷清的小河塘,因孩子们的到来,空气中便回荡起欢快的笑声,洋溢了热闹的气息。男孩子们更乐意玩划冰船。我们大多是自己用木头、铁钉、钢筋或粗铁丝加工的。而玩“打出溜滑”,也叫“打滑叉”,是人人都会的。划冰船时,孩子们有时自己划,也有时进行比赛,看谁划的快,划的远。他们追逐着,嬉戏着,不辞辛苦。他们脚上穿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自家娘给缝的带气眼的灯芯绒黑棉鞋,在冰上玩到天黑才算尽兴,根本不考虑外面的天气温度的。晚上回家吃完晚饭,睡觉前在炉火旁烤上划冰后的湿衣服和棉鞋,睡在暖烘烘地火炕上,头一粘上枕头,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那时的冬日,最妙的是盼着下雪。寒风磨砺着风骨,冰雪孕育着希望。因这份浪漫,也使冬变得唯美起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来是夜里下了雪,大山、田野、村庄都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村庄的房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吱吱嘠嘠地开门声,还有主人的叫狗声,喜鹊在屋顶上踱着步,麻雀在枝头上叫着……眼里都是干干净净、纯洁朴素、唯美的画面。在清晨的阳光映照下,恍如一个神秘、朦胧、天堂般的童话王国。不多久,大人们便扫房上、院里和街上的雪,村子里一片劳动的景象。雪后初晴,赶上不上学,就可以和小伙伴们玩套麻雀了。就像鲁迅先生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的捕鸟情节一样。但我更爱看大人们在雪前下套子逮野兔,在雪后套野山鸽。雪后的村东打粮场地上,大而空阔,离大山又近,是麻雀和野山鸽常常找食物的场所。人们早早地扫开一块雪地来,撒上秕谷,布置好套子。这套子是用马尾丝挽成多个小圈和细麻绳接上,再用砖头或石块与麻绳捆在一起。这样的鸽子套下在秕谷上,一回下好几付,确保收获不落空又丰厚。布置完毕,人们远远地站着看,不多久,空中的野山鸽看见有吃的,成群地飞了过来,争先恐后地去抢食物。看见它们都在地面上了,大人们待一会儿就喊叫,惊起鸽子群。它们有的飞走了,有的被套住脚了,在低处跳动着,于是人们走上前去逮住了猎物。之后再重新布局,来捕猎物。等到本村的猎人史大爷肩扛猎枪归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跟在后面围着,睁大好奇的眼睛瞅着,看着那枪杆上倒挂着沉甸甸的野山鸡、野山鸽、野兔,他们讨论着用山鸡翎可以插到头上演老戏用,用羽毛可以做鸡毛掸子,用兔皮可以做个帽子带…他们叽叽叽喳喳地说着,就如同自己得到了战利品一样。时间在欢快中,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冬日里黄昏的时候,火红的夕阳,红彤彤的晚霞,一望无际的田野,幽幽的大山,俨然的屋舍,缭绕的炊烟,仿佛一个遥远朦胧的梦境。狗吠声、鸡叫声、羊儿咩咩声,孩子们的欢笑声,洒遍了村庄。炊烟起处,是家的方向,有妈妈的牵挂、等待和忙碌的身影,有淡淡的柴草熏香味,有热乎乎的炕头,有屋内飘散出的饭菜香,那是一种温暖,一种快乐,一种幸福!给人以安宁和恬静的舒适感,一种充满生机的力量!对于炊烟的感情,是在乡村生活过的人走出去,走回来,始终萦绕在心的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愫。

小时候的冬日,屋里暖暖的是个好地方。屋子隔绝了外面的严寒,红泥炉上的水壶嗞嗞地冒热气响着,暖暖的阳光照在了热乎乎的农家炕头,席子是自下而上的暖哄哄,窗台上的花,甚至炕头上的盆栽花,都赶趟似的开了又开,什么杨秀秀、大小月季、四季海棠、君子兰、蟹枝莲等等,虽不是什么名花,却也分外添了色彩。娘常常在炕头上用瓷盆子发豆芽菜。经温水淘洗、太阳晒,炕头暖着,不几天就发了芽,很快就吃上了长长的豆芽菜。屋里真的是一片春天的光景!晚上炉子上锅里熬着菜,咕咚咕咚地作响,冒着热气,菜的香味满屋子飘,诱惑着你的味觉。男人们在炉盘上放了白酒,热的酒喝了更舒服,而顽皮的孩子们在湿的玻璃上写字画画呢。当窗玻璃上有了霜公公夜里的图画时,孩子们却不忍心破坏它,那美丽的冰花。他们在上面描画各种花样图案。当用嘴凑上前哈气,白花花的霜冻就从玻璃上融化,滴落下来。在土墙土坯房顶的房子里,外面或许飘着雪花,或许风声怒号,孩子们却是无忧无虑、温暖舒适的。炉子里燃着熊熊的柴火,严寒、黑暗被关在门外,狗儿和猫儿躺在炉火旁,眨巴着眼睛望着炉火和喝酒的大人们,玩耍的孩子们,这是一个多么祥和的夜晚!

执杯言天下,把酒话桑麻。冬日的夜里,有时候人们更爱去豆腐房里坐铺子。那里也是个温暖的窝。豆腐房的锅头上大铁锅里有热的豆腐干、有火炕上铺着的热乎乎的豆子,有盛满水的大瓷缸,有晾在窗口竹杆子上的豆腐皮,还有泡在盐水中的熏豆腐干、五香豆腐干,放在台子上的一碗碗的豆面粉……因为烟熏火燎,豆腐房是黑了些,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喜欢它的热度。因为它黑的很自然,又或者说这里是个相当于村里边的一个政治文化中心。这里可以是张三李四地坐下来就着豆腐干喝酒,也可以坐在铺子边唠嗑,聊庄稼收获,说说自己经历的或听说的南来北往的事。更多的时候,是村里来了说评书的人,在豆腐房里开讲。因为这里最暖和,又有吃的,人们都簇拥在屋里,挤得满满的。听说书人手舞足蹈、口齿伶俐地表演,人们直楞着耳朵听着,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部分。他们想把这听到的故事在茶余饭后细细咀嚼,再与人分享。寒夜,在一种文化氛围中不再漫长。

放电影或看戏也是人们冬日里好的精神寄托。有一年在村子的东堡门外放电影,是《杨门女将》亦或是《屈原》,我记得东门外站了满场子的人,到处是人头攒动,叫人山人海,也一点不为过。虽然飘着雪花,并且越下越大,当人们帽子上、头上、身上一层厚厚的白雪时,他们抖落它接着看。地上有些冷,人们活动着脚,继续津津有味地看着,很少有人退场回家。除了一些小孩子睡着了,大人送回家去,就又返回来看。戏台也是人们的精神场所,心灵的归宿。看电影或看戏,人们簇拥在这里,看的入迷,听的入神,全然忘了脚下的冰冷,还有天上的雪花如羽毛、似玉屑的漫天飞舞着。在他们的心里,雪花是陪伴的好友,也在分享他们的文化大餐呢!雪花落在嘴里,是入心的甜蜜。在这里,只有快乐和幸福,在他们的时光里定格。

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凛列的寒风吹起,电线不停的摇摆,呼啸声很大很响,叫人害怕。雪花纷纷扬扬之后,大雪封山了,田野一片白雪皑皑。村庄被雪围了起来,人们在有限的小范围内活动。人们出门围着长围巾,上面因呼吸而结着白霜,甚至眉毛胡子都变白了。有的人干脆身穿白羊皮袄,脚踩羊毛毡鞋,在路上咯吱咯吱地慢慢走着,快了反而容易跌脚滑倒。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年月的天气能把你冻哭。而村子的堡门口角落,却是人们晒太阳唠嗑的好场所。那儿避风,而且当太阳晒过来,身上暖洋洋的舒服。冬天的太阳不是夏日那种能晒伤你的炙热和灼烧感,煦暖的阳光晒得人浑身畅快。冬日的堡门洞萧墙角,平素白天里常常是老人们聚会的场所。冬闲时节,这儿的中年人也多了起来。吃完饭之后,他们陆续到这儿集合来了,有的人坐在圆木头檩上,有的人站着,吸旱烟的人给长长的烟锅装满烟丝,也有人用纸片卷了烟丝抽,点燃烟,吧哒吧哒地抽着,一阵吞云吐雾之后,开始了众人的话题。他们有时七嘴八舌的争论一个话题,有时听一个人讲述,讲完有的人给补充,下评论,上至天文、地理、历史过往,下至牛羊、庄稼、家长里短……他们有时争论的面红耳赤,有时讲得手舞足蹈,有时唱上一段子老戏。有抽烟的人吞云吐雾,有人躲在角落上晒暖阳,帽子一盖脸庞,先是舒服地打起了盹,然后睡着了,竟打起了鼾声。这个觉一定睡得很幸福!在这远离天子的地方,只要不做违法犯罪的,人们尽可畅所欲言,言无不尽,这是他们的快乐所在。

冬日里是储藏的时节。松鼠在树洞里备好松籽,以此来越冬;蛇和青蛙钻进了各自的泥土洞穴里冬眠;勤劳的蚂蚁也不知啥时候钻进泥士里了。这个时节的万物似乎都凋零了,处于静止状态了。而人类是活动的,他们储存了许多大白菜、圆白菜、土豆、胡萝卜等在地窖中,有的人家甚至在堂地和睡觉的屋里角落里也放满了菜类。腌的酸菜、晒的干菜,保存的南瓜类,都是那是过冬的硬菜。尤其大白菜是“当家菜”,一吃就是一冬天。冻鲜豆腐、冻黄楸子、做西红柿酱……啥时候想吃了,都是现成的。有了这些,人们心底是踏实的。当地流传:“早上粥,中午糕,晚上糊糊熬山药。”一日三餐,可谓粗茶淡饭。民以食为天,心灵手巧的人们总会变着法儿的去吃。以至家乡蔚州有“十里不同食”的说法。什么大锅炕玉米饼、发馍馍、土豆蔬菜粥,搅拿糕、莜面窝窝沾菜汤吃、土豆烙饼、在炉子里烤土豆或红薯,烤黄糕片,还烤馒头片……并且由粗粮粗制做发展到粗粮细做,人们吃的五花八门,有滋有味。正是这些粗粮类食物吃出了门道,吃出了美味、营养和健康。人间烟火,在这个冬日里,最暖人心。如今物质丰富,冬储已成为过去时,但情结尤在。那些冬天里独特的味道,是在其它季节体会不到的。

冬至时节,熬冬是家乡县里的一个重要日子。那就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要进行一顿锅里炖菜吃的活动。起先,人们炖白菜、土豆、鲜豆腐、冻豆腐、油炸豆腐、粉条之类的,一家人围着炉火上锅里的菜吃,大人们喝点白酒御寒,就相当于现代的吃火锅。随着生活的好转,人们进而煮骨头吃,以至发展到生活好时,增加了吃羊肉、牛肉及各类蔬菜的火锅,并配以麻酱、辣椒油、大蒜等各种小料。那白酒、啤酒、饮料,热乎乎的菜,极大地刺激了食者的味蕾,菜进嘴,一口吞不下,热得在唇舌间打着转,只好斯哈斯哈着,翻几滚就咕咚进肚,身上寒意全无。让愉悦的感觉达到顶峰,紧接着又开始了下一轮的进攻。熬冬,熬的是人们战胜严寒天气的斗志,熬的是心中有暖的快乐,熬的是苦尽甘来,冬至到了,春天就要到了的盼头。这一饮食习俗寄托了蔚州人要吃出好生活的愿望,并在民间一直延续着。或许有朝一日可以申报非遗文化了。

冬日里,蔚州青砂器是上好的餐饮器具。南有紫砂,北有青砂。这个青砂就指蔚州的青砂器,至今已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包括砂锅、砂吊、砂壶等,取材于蔚州西北山的矸子土,经国家地质研究所测试,金属不超标,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透气性好,用它加工出来的食物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从明朝时蔚州人给朝庭进献砂壶为宫庭煎药开始闻名天下。冬闲时节,生火炉的多,加上夜长。小火慢炖,满屋飘香。民间有“砂壶水,扣碗茶”之美誉。砂锅、砂壶、砂吊,可以煎药、烧水、煮茶、熬粥、炖肉、热酒…在炉火上加工嗞嗞作响地等待中,在未出锅即香气扑鼻的饭菜香味中,在围着砂锅吃得大汗淋漓的美食者脸上,教人领悟了醇厚、浓郁、通透、甘馥、清香各种感觉,这融入泥沙的智慧,土生土长滋养出的原汁原味,给人带来浓浓的乡情体验。

蔚县青砂器茶壶热水壶0.5升砂壶 手工制作土砂壶 黑砂壶 陶壶包邮¥55淘宝月销9购买

冬日的腊月一到,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那时候,人们大多住在村子的老房里,家里的孩子们一般比较多,住的也很集中。邻里乡亲的,有事就互相帮忙,大家和睦相处。种田、杀猪、宰羊等需要帮忙的事,只要你说话,一般都会有求必应的。豆腐房忙着做豆腐,裁缝铺忙着做衣服,好多人家杀猪、杀羊、宰鸡、压粉条开始了,一派过年的新气象。当娘的给孩子们从供销社或城里买布做鞋,往往夜里孩子们睡了好几觉,醒来还见昏黄的灯光下母亲还在炕沿边穿针引线的忙乎着。存肉、存各种豆制品类、扫房除尘、糊窗户、贴对联,还少不了进城采购一些年节物品,这都是年前要办到的事情……鲜艳的窗花,红红的灯笼,院落的白雪,在夜晚映衬得分外亮丽。村子里的活动也在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和进行中:挂街上长长的排灯、写对联、排练二人台节目、划旱船、踩高跷等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放了寒假,跟着大人们凑热闹。我记得我和邻居家的一个哥哥玩自制的木高跷,用绳子绑了那木棒和腿来玩,开始是扶着墙壁练习,慢慢地熟练自如了,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玩得不亦乐乎。年前的人们手脚忙着、心里乐着,一心为的就是迎接一个红红火火的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孩子们来说,过年是最大的渴望。在过年前就可以提个自家糊的灯笼在夜里到处乱跑,可以放纵地疯玩,可以在年节里吃到些肉菜类,可以挣到虽然不多的压岁钱,但是快乐是他们的宗旨。

家乡的村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了新村的搬迁。人们陆续从旧村子里搬到了新村。这里有宽阔平坦的水泥街道,整齐排列的房子,近年来又进入了美丽乡村建设,汽车、各类家用电器不断入户,农村日益向城镇化发展,水泥路跟县城的公路一路畅通,进城非常便捷,人们生活的很幸福。冬日里,中心十字大街上,一进入腊月,干货、水果、衣服、鞋、日用百货类,各种年货玲瑯满目,应有尽有,赶集般的热闹。傍晚时卖豆制品的上街了,热气腾腾的五香豆腐干、炸豆腐,韭菜花、麻酱、辣椒油、蒜汁类各种小料,在寒冷的冬季里,极大地诱惑着人们的味觉。这是味蕾的颤动,舌尖上的美味。街边圆囤子里的金黄的玉米垛、路上的红灯笼、彩色的条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语,在雪花飘洒的夜晚,分外美丽。不难看出,国家有信仰,人民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已经正在实现,人民正在幸福的田野上耕耘着,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行进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着。

多年以后,乡村冬日的景象还常在梦境里呈现。那些年的人们,冬日的清早肩挎着筐子,去路上拾粪;壮男劳力们上山去编耱,女人们在夜里昏黄的灯光下剥白麻、做针线活;满大街的人在晴好的日子里踢毛毽玩;光滑的石井沿上,刚提出来的水清澈冰凉,还冒着热气,牲口喝着直打响鼻;房檐下好看的、晶莹透明的长冰棍……问问自己,想必是对黄土地的情感所致吧。

乡村的冬日是多姿态的。它是静的又是动的,是藏起来又是露出来的,是低调又无私的,是豪放的又有韵味的,是孕育着希望和生命力的。对于我这个北方生长生活的人来说,四季如春的冬日太单调,我喜欢家乡个性分明的冬日:滴水成冰,冻死害虫,保了墒情。万物似乎都在沉睡,而厚厚的冰层下面河水在流淌着不息的生命。等春到了,冰雪消融成水,滋润了万物,冬用生命孕育了希望与活力,只待春暖花开,一展芳华!“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你看雪下的花草已被雪水浸润;“严冬过尽绽春蕾”,你看树枝头的花蕾已在悄悄地孕育着花的生命;“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天领着乡村向春天走去。

作者简介:

闫银,祖籍保定,生长于河北蔚县,现定居河北张家口。热爱生活,喜欢写点小文,抒发感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节活动作文 水仙花作文 英语作文春节 路作文 作文结尾 作文写作 作文英语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 假期见闻作文600字 美丽的乡村作文400字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 夜空中最亮的星作文 my dream英语作文 有关传承的作文 出发作文600字 关于元宵的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 作文 过年作文开头 作文封面图片 五年级作文题目 我的弟弟 作文 过生日的作文 看电影作文 作文300字优秀作文 美食 作文 有关春节的作文400字 岁月的礼物作文600字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