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个因素导致幼弱的缪可馨们坠亡 暴露出国内教育的一个残缺真相

2021-01-04 10:05:01
相关推荐

6月4日下午3点14分,常州市金坛河滨小学五年级的缪可馨,在刚刚上完两节作文课后走出教室,紧接着,10岁的缪可馨爬上栏杆,从教学楼一跃而下,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据河滨小学李校长介绍,6月4日下午第二、三节课为语文作文连堂课,班主任及语文袁老师在一周前给孩子们布置了读后感的作文,在这两节课上,孩子们自行修改读后感,袁老师一一指导、批阅。

缪可馨写的是关于《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她在文中写道:

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老师针对这段话,给出的点评是不够正能量,袁老师在缪可馨的这篇读后感上写了五个字“传递正能量”。

下课后,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我们在为这样的惨剧扼腕叹息的时候,也不禁心生困惑:

一个个幼小的生命,怎么就因为一篇作文或一些家庭作业未能如期完成,会义无反顾地跳楼轻生,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时至今日,我们只知道老师的作文,或家庭作业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在此之前,是否还有更多其他的“稻草"强加在孩子们稚弱的肩上,让他们宁愿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呢?

悲剧已经发生,现实无法逆转,但我们应该扪心自问: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觉得生命是如此的轻易可抛?

01

一起起儿童自杀事件的背后,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缪可馨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

5月6日下午6时许,西安市建东街东段上一小区内,一名9岁左右的女孩从15楼坠落身亡。

据小女孩的妈妈说,当天下午四点多,女儿给她发微信语音,说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写够一页半,五点交;在距离交作业的时间还有25分钟时,孩子只写了一页零一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可能完成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选择了“跳楼”结束这一切。

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孩子在桌子上留有两封“遗书”,一封上写着“妈妈 对不起 这是我的决定”;另外一封上写着“为什么 我干什么都不行”。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

4月23日,安徽郎溪初一年级的女生元元,在开学后的第一天,从4层的宿舍楼跳下,当场身亡;

4月13日,江苏无锡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跳楼自杀;

4月7日,江苏南通15岁的男孩从19楼坠落,不幸身亡;

3月24日,河北邯郸9岁的孩子因未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踢出“钉钉群”后,从15楼跳下,不治而亡;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的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后,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身亡。

这一幕幕、一桩桩儿童自杀事件,根源基本都是因为“学习”。

孩子们尚未对“死亡”建立清晰的认知,就因为“学习”这根“稻草”,让幼小的他们早早地踏上了绝路。

而导致他们走上绝路的,其实都是一件件可有可无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成为了孩子们心理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02

如下2个因素,往往是导致儿童产生自杀倾向的关键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曾经发表过一篇国内学者的跟踪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如下2个因素,是导致儿童产生自杀倾向的关键:

1)家长、老师等亲近人群对孩子持续的心理虐待,使儿童走上了不归路

心理虐待是指:来源于对儿童有责任义务的人,做出的持续且不恰当的行为,从而损害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儿童持续且不恰当的行为,对儿童的行为、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消极影响非常明显。

对儿童持续的心理虐待,还会导致他们的大脑发育永久性损失:大脑边缘结构异常、左半球的发育受阻、左右半球之间缺乏有机统一、语言活动增加。

除此之外,受到心理虐待的儿童,通常会产生自卑、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否定、逃避现实、网络成瘾,甚至出现抑郁、自杀的行为。

缪可馨事件,就是一起来自有责任义务的人(老师),通过否定其作文立意,让缪可馨持续一周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在其他心理负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心理虐待),进而导致10岁的她,做出极端行为主要原因。

2)归属感的缺失,是孩子产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归属感的缺失,本质上就是儿童得不到父母、同学或老师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实际上就是对儿童基本需要的忽视。

王媛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在她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发现,父母或老师偶尔对孩子诉求的忽视,并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反,孩子没有了父母或老师时时的关注,他们会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意识。

如果父母或老师长期、持续地对孩子的诉求严重的忽视,往往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创伤”,孩子没有安全感,在家庭或班级中的归属感缺失,进而形成逆反、压抑、破坏性、暴力倾向等负面行为。

国内外很多的证据都证明,威胁儿童健康发展最巨大的威胁之一,就是忽视也就是父母或照护者长期欠缺对孩子诉求的回应,如果孩子被忽视(特别是在婴儿期),那么神经系统会将忽视当作是严重威胁健康的状态。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容易选择极端的行为来“逃避”这种伤害,上文中,5月6日西安9岁小女孩跳楼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或老师缺乏对孩子诉求的有效回应,对孩子心理不安的忽视,让孩子采取了“自杀”的行为来结束这一切。

层出不穷的儿童自杀事件所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在心理上遇到了“障碍”,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当下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们生命教育的缺失。

03

关注生命教育的3个目标,让孩子们珍惜生命,远离自杀

人民网公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指出: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其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理念是由美国华特士在1968年提出的,他的核心思想就是探讨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随后,生命教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20世纪90年代, 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开始引进生命教育,这些年,中国大陆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也逐渐清晰起立。

华特士认为,生命教育针对重大的生命教育问题展开,除了安全教育与身体教育之外,还包括死亡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和伦理教育等。

国内的研究机构,如天津师范大学的学者认为,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应该围绕着如下三个目标来进行:

1)首先是认知发展目标,即揭示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现象,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其本质是真、善、美。

在美国的一家幼儿园里,一位名字叫杰米的男孩患脑癌去世了,怎么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同班的小朋友呢?是说杰米转学了,还是出远门了?是让孩子们平静地忘记杰米,还是让杰米活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在反复考虑后,丹尼尔老师把孩子们聚拢在一起,然后告诉孩子们:“杰米脑袋里的一个细胞出现了故障,长成了一个脑瘤,这个脑瘤让吉米的大脑停止了工作,让吉米的身体也停了下来,就这样,吉米死了。”

在此之后,丹尼尔带着孩子们游戏或分发用品时,常常有孩子说:“老师,你忘了给杰米的。”丹尼尔每次都会问孩子们:“吉米和我们在游戏吗?他在教室里吗?”孩子们最后都知道了:杰米死了,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于是,丹尼尔让孩子们决定如何使用吉米的桌子,孩子们把吉米的课桌抬到教室的角落里,在桌子上摆上吉米生前喜欢玩的恐龙玩具和相关的书籍,并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上:“送给喜欢恐龙的我们的朋友——吉米。”

孩子们终于知道:吉米死了,他再也回不来了,小朋友们很悲伤,但吉米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永远难忘。

2)其次是情感发展目标,要求从精神心灵的探索出发,启迪学生珍爱生命,发扬善性,学会关爱生命,建立自我意识,对生命充满希望。

一位英国的外教老师在国内某大学任教期间,讲了如下一则故事:

在退潮后的一个清晨,一位男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海边散步,在沙滩上,有很多被潮水卷上岸的小鱼,这些小鱼散落在海滩的浅水洼里,无法回到大海中,水洼里的水慢慢地被沙粒吸干,太阳升起来后,小鱼会因为干涸而死去。

这时,那位小孩不停的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一条条的扔进大海,男士等的有点不耐烦了,就过去对小孩说:“孩子,这里的小鱼有几百上千条,你能救的过来吗?”

小孩不管不顾地说:“我知道啊。”

“那你为啥还要捡这些鱼呢?谁在乎呢?”

“这些小鱼在乎!”小男孩依然不停歇地说。

3)最后是行为发展目标,即激励学生快乐成长,规划人生,激发人生,激发奋斗潜能,学会保护生命,自我实现。

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八佰伴,前几年倒闭了,此时,苦心经营这家巨无霸企业的总裁和田一夫已经72岁了,他为了挽救这家企业,投入了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当八佰伴还是回天乏术、关门歇业了。

公司倒闭后,和田一夫身无分文,从国际知名的企业家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挤公交、住廉租房,很多人认为和田一夫一定会“自杀”,或者从人间蒸发,从此在寂寂无名中清苦一生,因为很多企业家在公司破产后,通常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更何况和田一夫已经70多岁了。

但和田一夫却没有这样,他很快走出了公司倒闭的阴影,联合几个年前人一起开设了一家网络咨询方面的小公司。

和田一夫谈起这件事时说,感谢生命中的失败,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失败,他就不可能在70多岁时再次东山再起,更没有机会和年轻人一起从事从来未曾接触过的互联网。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牵挂。

当这些孩子在含苞欲放、向阳生长的灿烂年华时,却因为遭受了错误的教育而凋零、夭折,美好的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生命教育回归校园,回归家庭,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上一盏生命的明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父亲节祝福语作文 迎国庆贺中秋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渴望什么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一幅画作文 写一篇关于新年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四百字 西湖游记作文400字 新年感悟作文600字 关于写人的作文五年级 关于诚信的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好开头 可爱的小狗作文100字 河源的变化作文 2050年的地球作文 今年吉林高考作文 难得这样作文600字 走进大自然作文600字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我有一个梦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450字 快乐春节500字作文 母亲让我自豪作文 写去哪里玩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什么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今年中考的作文是什么 关于冬的作文600字 有关科学技术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