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韩寒之后 再无叛逆:沉默的90后

2021-01-04 10:30:01
相关推荐

难得发微博的韩寒最近发了条微博,宣传自己的第三部电影。

突然意识到,他已经36岁了,即将步入中年,有妻儿老小需要照料。曾经叛逆的少年早已变得谦虚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微博也少发,多是电影和赛车的消息。只是偶尔看不过时,对一些热点发点牢骚,比如广为流传的《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至于敏感题材,是再也不碰了。

韩寒的声量越来越小了,他最终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了。

如今,距离韩寒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已过去8年,距离“韩三篇”发表也过去7年,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共识尚未建立就已分裂,阶层还未流通就已板结,观念未经塑造就已多元,再也没有时代的呐喊,他成了最后一个“一代人的精神领袖”。

80后不少作家年少成名,那时候“新概念”作文大赛很火爆,年轻人对文学还有那么一点憧憬,媒体也愿意报道一些文坛新星,比如说蒋方舟。

出生于80末的蒋方舟,08年被清华破格录取,12年毕业直接出任《新周刊》副主编,最后也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参与社会事务的评论。近来常作客《圆桌派》谈话嘉宾,相比80初的韩,蒋的言论要温和许多,但依旧保持了很多独立的思考,在一众老男人中也不失风采。而她90后的学弟学妹们,最后多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韩寒的锋利和反叛,成为最后的绝唱。

要知道,成就韩寒的,还有他背后一帮不愿妥协的80后,是他们将韩寒推向一个风口,成为他们发声的代言人,最终演化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作为“叛逆的一代”,80后刚刚脱离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成长在这个国家剧烈的转型期,这是过渡的一代,但他们既没有承前,也没有启后。

与80后“韩寒们”相比,90后从未对抗过这个世界。

最近知乎上有个问题很火——90后的你们现在是什么状态?至今问题浏览已超过5000万次,或许是因为00后都已迈入成年,最大的90后也将至而立,机缘巧合之下,这个群体罕见地来了一次自我集体审视。

到了90后这一代,个性愈见凸显,集体意识愈见消散,不再有精神领袖,也不再“叛逆”。相比前辈们,他们不太关注文学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更具有商业主义的务实精神。从锋利走向中庸,从怀疑走向拥抱,因为文学需要批判,而商业需要融合。

当人们将韩寒和郭敬明捆绑在一起进行娱乐消费时,具有锋利批判色彩的80后精神被扫进历史,取而代之是更具娱乐精神的犬儒主义。80后也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融入社会,养家糊口才是更要紧的事情。让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的是,90后过早的精明事故,让他们直接跳过了“叛逆期”,安分守己成为了社会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90后在商业上的才华让人惊艳,但在时代精神上,他们成了沉默的一代。

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消费主义的陷阱

第一批90后成年在08年,这一年是个大年,它将时代一分为二,之前还是如火如荼的全球化,之后便是金融危机后的各国收缩。

北京奥运会昭示着大国崛起,张艺谋导演的开幕式气势恢宏,它颂赞了这个国度在全球化浪潮中取得的惊人成就,却也意外地成为了全球化的落幕演出。这一年,80后作家郭敬明的《小时代》出版,如今看来,那一代作家中最具商人气质的他,精确预言了社会的转型。

中国通过4万亿投资计划率先走出经济增长泥沼,也一并解放了楼市,房价从此如脱缰之马,扶摇直上再无止息。90后成年之后面对的第一个现实,就是此生注定与房贷不离不弃,另外,多是独生子女的他们也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父母养老问题,现实的压力让人不得不早熟,青春的任性看起来太奢侈。

除此之外,经济驱动逐渐转型为消费拉动,海量消费贷源源不断流入市场,支付宝推出花呗,微信推出微粒贷,还有各大银行信用卡的门槛降低,配合眼花缭乱的广告营销,激发起各种潜在的欲望,诱惑着还未走入社会的90后,开始进行提前消费。欲望的无限膨胀最终突破底线,于是出现了臭名昭著的“裸贷”,爱慕虚荣的大学生们,不介意用自己的身体去换取心理满足感。

而进入社会打拼的90后,面对贫富巨大差异下的浮华时代依然显得无力,于是成为了“隐形贫困人口”或者“无产中产阶级”,繁华的都市既是天堂,也是地狱。无论房贷还是消费贷,终究都是要还的,这是对未来的承诺,我此生将沉沦赚钱无休无止。

在《小时代》中,郭敬明用华丽的语言勾勒了一个他想象的上层社会,以最赤裸的金钱消费展示了阶级的鸿沟,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阶级固化”后来会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年轻人逐渐不再抨击他的“拜金”,而将他推上了“商业精英”的神坛,成为凭借个人奋斗成功逆袭跨越阶层的典型代表。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身处消费漩涡中的90后,变得务实与浮躁,务实的是不再关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事情,浮躁在于如何尽快实现财务自由,本质上并没有冲突,都是集中在“我要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无论世界上每天发生多少大事,对于每一个深陷消费陷阱的个体而言,这都是一个“小时代”。这意味着他们只会更关注自己的个人前途,不再执着于这个国家将去向何方。

移动互联网的撕裂

第一批90后的大学时光,正逢智能手机的普及,乔布斯成为一代人的偶像,“Stay foolish,stay hungry”成为时代格言。而接下来,移动互联网将深刻改变这个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PC时代,人们上网是为了工作或者娱乐,而在移动时代,互联网成了生活本身。

移动互联网让信息住进了时间,化为了信息流,庞大的信息流分散出无数的岔道,涌入不同人的碎片时间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最终分割出无数或大或小的孤岛,看似近在咫尺,实际遥不可及。互联网将人们跨地域连接,却又将他们分门别类贴上标签,放大差异化而缩小共性。

2012年7月,第一批90后大学毕业迈入社会,一个月后,微信公众号上线,正式开启了自媒体时代,内容创业兴起。

文艺青年们找到了一种尽快变现的方式,通过贩卖价值观来完成吸粉,价值观变成了一种商品,它的属性从引导转为了服务。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自媒体无孔不入,带来了长尾市场的繁荣,成长期陷入迷茫的90后纷纷寻找阵营,他们在各色摇旗呐喊的公众号下聚集,寻找着价值上的认同和归属感。

2013年3月,知乎全面开放注册,开放性的问答,更为垂直的内容生产方式,在各个领域帮助稍有才华的人绽放光芒,人们要么自己发声,要么通过点赞来表达态度,内容优于身份呈现。90后们无须再投票选择出某个人来为自己表达观点,而只需要在相关的主题下直接选择某个内容即可。

从价值观到兴趣爱好,从成长背景到生活方式,互联网加速了人群的分裂,它让大众获得安全,让小众得到归属,也让每个人感到孤独,共识逐渐瓦解,多元加速涌现。信息流的加速也让世界看起来更快了,代际的鸿沟被放大,以至于95后又以另外一代被分割出来;与此同时,6070后的父辈积累在他们身上呈现出明显的代际效应,阶层和贫富差异化巨大。

90这一代人,彼此之间的差别可能比90和80后之间还要大,在价值诉求上,他们也不可能拥有共同的声音了。

韩寒之后,再无巨大的“叛逆”之声响起,90后得益于时代多元化的价值观,能够包容小众,得益于多样化的表达渠道,能够发出声音。但主流价值体系的空心化,也让90后们无所适从,如果消费和娱乐才是时代的主旋律,那么这一代人将始终航行在没有星光的夜海之上,茫茫然不知归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走过...作文 田园作文 小鱼作文 深处作文 500字初中作文 生命生命作文 作文万能句子 60字作文 做人作文 作文高中600字 作文标题大全 专业作文 专升本作文 作文 等待 特别的作文 我发现 作文 值得的作文 抄作文 作文小白兔 花园的作文 情感的作文 假期作文英语 介绍家乡作文 打开 作文 鸭子作文 家乡英语作文 太阳的作文 优秀初中作文 美食英语作文 玩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