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在乐清中学读书的日子

2021-01-04 11:15:01
相关推荐

乐清中学迎来了她的八十华诞。最近一些日子,虽在遥远的北方,也能明显地感受到她的喜气。前些时,母校的新老校长,曾经亲临北京,与京里的乐中校友欢聚。那天因为另有已经排定的会议要参加,没有前去,颇感遗憾!也有一些歉然。其实更早些时,在乐中任教的弟弟就曾发来微信,说是要搞一个校友书画摄影作品展,要我写两幅字。我写了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乐成白鹤寺》和张子容的《除夜乐成逢孟浩然》这两首诗,觉得没写好,又写了自己的几首新作。一并发过去,后来“祝贺八十华诞校友艺术作品展”的微信公众号做出来了,里面的摄影、书法、绘画作品的确是琳琅满目。自己本不擅长书法,真的有点献丑了,好在自信诗还有点清韵。此后便常常看到校友们的文章,或是追溯乐中的历史,她的荣光及艰贞的岁月;或是回忆自己在乐中读书时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形。不管怎么写,也不管文字的高下,读来都是那样亹亹有滋味!心想,这就是某种情缘在起作用了。也明白,如果再不写点什么,心里会有一种东西在不断地搅动。

(一)

一九七四年的夏秋之交,我从白石中学初中毕业,进入乐清中学读书。不是我要贬低同样是母校的白石中学,我一进入乐中,的确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现在看起来是那样陈旧的白鹤寺旧校舍,当时在我的眼里,真的很摩登的。尤其是那几幢洋式建筑显得十分气派。不仅如此,还有每个课桌上都置有化学、物理试验仪器的实验教室,还有图书馆、阅览室,虽然只在旧城基平房幢中占有两三间屋子。甚至还有一个跑道周长三百多米的运动场。运动场的墙外还有一个校办的畜牧场。这一切,都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完全刷新了我对于学校的印象。我想,要说乐中对我的影响,这个第一印象大概就已经很重要了。这可能是那些原来就在乐清城里读书,甚至初中就在乐中读的同学所难以体会的。最近读宏志兄的文章,才知道乐中的这些建设中,有他尊人、曾任乐中总务长的项老先生的心血与长才在里面。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生活与学习了,却是并不那样斑斓色的,而是五味俱陈的。乐清中学最早是用千年古寺白鹤寺做校舍的。的确很古老,很有历史,但那时并不知道沈佺期曾经为它写过诗。只知道这是一个旧寺院,当然比我所知道的乡间寺庙要气派得多,即使已因校舍改造早已失去了大丛林的原样。第一年的寝室就安排在大雄宝殿的楼上,这听起来仍然令人神往。能在一个千年古寺的宝殿上就寝,现在的学生是难以想象的。宝殿的楼上,隔成大概各有七、八十平米的两大间。每间里面,排了三排或四排的上下两层的大通铺。高一(一)班和高一(二)的全体乡下来的住校生,睡在外面的这一大间。高一(三)的则睡在里面一大间。我从小为人规矩,不是自己的地方,一步不多走。所以里间从来没有进去过,不知道里头的具体情形。我们是睡在楼梯口的外间的。楼梯很窄,有点陡,不过这对那时的我们来讲,不是什么问题,有些同学照样上下如飞。关键是有时候会很脏,洒满了饭菜之类的,令人无法落脚。要说现在,你打扫一下不就行了。可那时还真没有这自觉,甚至没这胆量。

至于一排排躺在大通铺上睡觉,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讲,倒基本上是知足的,觉也睡得很安稳。关键是我们也不知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学生宿舍。三餐的饭,是自己带米、带饭盒,在食堂里蒸的。绝大部分同学的菜是从家里带来的,一罐头煎带鱼之类的,从周日的晚餐一直吃到周六的中午。冬天还好,夏天都要吃出异味来了。一周在饮食上花的钱,就是每天三分的蒸饭费。用一种叫柴票的硬纸板交付,每周从司务那里兑换。不写这文章,这些事情是不会再想起来的。大雄宝殿是双檐,记得我的铺位靠近檐根,直望下去是鳞鳞鸳瓦。斜望过去,则是一排我上面说过的建有图书室之类的城基平房。说城基,是说那是旧乐清城墙的基底。这一点历史知识,是当时就有的。沿着楼檐平望过去,能看到一壁青翠的丹霞山色。不过那时没有那样的雅致。对于美的欣赏,也是要慢慢地学会,是要建立在一些文化上面的。假设照现在心情,对于老乐中白鹤寺校舍,对于他周围的山水环境,当然会有更多的考古、玩赏的趣味。

对了!记得大雄宝殿的对面,就是方丈楼。那是老师的宿舍。读书时从没上去过。上大学后仅有一次随着张仁寿兄去拜访政治课老师何竹银先生,他就住在那楼上。楼板吱呀呀的,倒是分外洁净。仁寿兄出来时跟我说,何老师是浙江省哲学学会的会员,我听起来肃然起敬!印象中他是绍兴那一带的人,说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不过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已经是很标准了。忘了说初入乐中的另一重要印象,就是惊讶于老师们的普通话怎么说得那么好!不奇怪,原来我在白石读小学,读初中,老师都是用方言上课的。偶尔用普通话读一下课文,就已经是新鲜得不得了。乐中老师的普通话当然好喽!

再回过来说宝殿一带的房子吧!最值得一记的是,在宝殿与方丈楼之间,好像是一个有水院的阶庭。中间池塘不算小,植有荷花;池中尚有一小岛,上缀花草,一抹小葱茏。这应该是从前寺里的放生池吧!这里其实有一种清美的风景。尤其是到了雨天,站在宝殿下层的大礼堂外,看到檐头的水,像绳子般不断地垂下来。再看看前厢房,当校领导的老师们正在办公室里静静的、认真地工作着。有一种优雅、肃穆的感觉。荷花开得美吗?那个少年,曾有几度在那里凝神,他知道欣赏吗?这一切,是那样的模糊!我也不知道此刻,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复原过去的那一片风景。母校在迎来她的六十周年校庆时,已经搬到白沙河头、岭根村那一带的新校舍中了,美轮美奂,极显气派。此时我纵使要去白鹤寺怀旧,也未必能让自己再次置身故地,更别说寻回当年的感觉了。

大雄宝殿楼下是全校的礼堂。不记得其他的活动,只有一件事印象比较深。那是在评《水浒传》运动中,学校请林子渊老师做讲座。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听的讲座。恐怕连讲座这个词,也是第一次听到的。林老师讲了什么?讲得怎么样?基本上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是讲宋江要招安,李逵反招安,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他略带点粗放地说了李逵的那个名言: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却是大家都记住了,在走廊里、宿舍里跟着嚷着,笑着。其实那时不太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见人心对于事物印象的选择,有时不免有顽劣的趣向。林老师是高一三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那时就听说是很有水平的老先生。后来才知道他是无锡国专毕业的,唐文治的学生。曾在地方的刊物上读过他的几首诗。据说他还著有王安石年谱。这是乐清当年的一位宿儒了,但除了那个讲座外,没听过他的课,也没有过任何的接触。

(二)

说说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陈明淳先生吧!陈老师就是解放前乐清中学毕业的,那时只有初中。他和我们班的同学关系极好!一九八二他去世时,我特地从杭州回去参加他的丧礼。送丧时见到陈老师的令弟,说起一些我们从前不知道的有关老师的情况。老师家原本是很富有的,乐清街面上有不少店铺。他的另一位弟弟陈明猷先生,是民国时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陈老师却只读了初中,可能是因为是长子的原因,没有再进学。据说他最早的擅长是体育运动,想过要考体育方面的院校。后来凭自学的成绩,得以担任乐清中学的语文老师。先是教初中,后来教高中。我的一位堂叔是食堂化时期上的乐中的,陈老师也是他的老师。我和陈老师说起时,竟还记得我这位堂叔。陈老师的语文课教得十分认真,作文也布置得很勤。有时会和我们说一些格言类的话,如“学到用时方知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之类。上课时,遇到课文的朗读与讲解时,他都是用普通话的。一次上课时外面下起了雪,那年头气候已变暖,雪稀罕了,所以同学们都很兴奋,纷纷往窗外看那飘飘洒洒的撒盐飞絮。陈老师也高兴,说一句:“瑞雪兆丰年哪”。连这话都听起那样新鲜,那样文雅!他很和霭,但也有点拘板。许是自己成份较高的原因,做事有一种很谨慎的感觉。比如,我们班里男女同学大概各半,他让我们各坐两排,井水不犯河水。结果却因此而显得壁垒分明;因壁垒分明反而生出一些嫌隙。有两位同学是后来进我们班的,刚好是一男一女。这下没有办法了!就让这两位坐一张桌子。这景像有意思吧!全部同学都男女同桌的,而且汉河楚界地分明。这两位却是男女同桌,坐在最后一排。于是一些调皮一点就不时掉转头向他们挤眉弄眼的。好在这两位同学十分大方,置之不理。日子长了,也就习惯了。但还有一个事情,说出来就有点家丑外扬的感觉了。就是每到下课的时候,男同学中几位调皮的就起哄!故意赶紧往外跑。结果大家都跟着往外跑,着火了似的。教室只留下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的两排女生。上课铃响了!艰难的时刻又到了,总有那么几个同学,故意将身量小一点的同学往教室里挤。有人是嘻哈,有人真的难受了。有时一直到老师来了,男同学们还堵在教室门口。多位老师进来,看到这种情况,一笑而入,然后同学们慢慢地跟进来。任教的物理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架着丝边近视镜、衣裳修洁,极有风度。那时的我们却不知道欣赏这种风度,反觉得他有点严肃。一次他来上课,遇到这种情况,已是极不高兴。更不知是谁将他也推搡了一下,顿时把这位老师气得不得了。课都不上就跑回宿舍了。倒是几位有点见识的同学,跟到他宿舍做了道歉。又把老师请回来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太对不起老师了。青春荷尔蒙的起作用,又缺乏很好的教养与文化来引导它,以致闹出这样的笑话。现在想来,也只能怪我们幼稚了。

陈老师以他的谨慎的方式教育我们,造成我们的班风,也营造了一定的学习氛围。班里读书好的同学,总体来讲,还是能得到大家肯定的。虽然那个时期教育近于瘫痪,但是我们读了两年高中,各门功课还是正常地进行,从未有停课的事情发生。当然,那也是因为已经是一九七四、七五、七六那三个年头了,文革接近尾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偶尔被提起,又常常被放下。提起来轻轻的,放下来重重的。放下来时,把提起的那会,叫做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现在想想,那潮要是回得更久些该多好呀!最糟糕的是考试制度差不多被取消了,学习也就难以抓紧,全是凭自己的兴趣。我的数、理、化、体都很差,语文因为从小有些基础,还过得去。于是,高中时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自学的主要时间,都在看小说。前面说过,乐中是有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大概是高一下半期的时候,陈老师推荐我担任学校图书室的出纳员。在一周几个特定时间里,帮助图书室的张惠芬老师出纳图书。这件事,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当张老师带我走进图书室,看到一排排整齐码放的图书时,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世界有那么的书,古今中外,文史哲天地生,应有尽有。真有一片书林!真的让我眼花缭乱!我自己借出来阅读的,主要还是小说。以那时出版的文革时期的小说为主,但也看了不少文革前的小说;尤其是苏联时期的小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次,我问陈老师,学校里面有没有二十四史?陈老师说有的,但不放在出借给学生的阅览室。我鼓足勇气问张惠芬老师。张老师迟疑了一下,还是带我到另一个供老师借阅的收藏室,那里的书更多,部头更大,其中就有簇新的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我提出想借一本看。张老师带点疑惑地说,这个你不一定看得懂哪!但她还是破格地让我挑一册。我也不知道挑哪一册好。随便拿来一册《新唐书》,第一篇就是狄仁杰传。其中写道:“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这样的文字,当时就觉得读来有味。这是我读的第一篇二十四史中的传记。张老师说得没错,我是看不太懂。所以,也就没有再读下去了。也不好意思再找她借,还是回头看各种各样的小说。张老师是北京人,带着深度、厚边的近视眼镜。在担任读书出纳员之前,我和大家一样,看到她有点怕。因为的确有一些人不太规矩,她不严厉点不行。后来跟着她做出纳工作,发现她为人特别的好,态度很温和。我还记得不知因什么事,去过她家一次。她家住在金溪汇头那一带。乐中毕业后,再也没见过张老师了。前两天看李新华先生的文章,里面说到张老师。引起了我以上的回忆!祝愿她健康长寿!有机会去拜访她一下,但她很可能早已忘记这些事了。

文学创作始于模仿。小说看多了,忽发奇想,自己也要写小说,将来当一个作家,像浩然那样,多少的风光!要说对人生成就的设想。第一个设想就是它。这个写小说的狂热劲,从高中二年级开始,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以后。甚至应该把我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小说家梦也算在里面。我从小爱读小说,初中时每逢上体育课,就逃课,猫在自家的矮檐楼窗里读《精忠说岳全传》。当时把那些民国时印的旧绣像小说叫做黄色小说。一位初中同学的母亲识字,外家是有文化的,家有一些旧小说。他也爱读,我们常在一起谈,好像还从他那里借来《红楼梦》和《聊斋》的残册来。高中时主要是和钱云国一起读小说,写小说。云国的老家在中雁山里。那一带曾是浙南游击纵队活动的地方,小说《括苍山恩仇记》,就是写这一段的。他外婆的村庄在更深的山中,他母亲小时候大概见过游击队。他父亲也是将解放时参的军。说起来,云国也应该是红二代了。所以,他写小说,多以俗称三五支队的浙南游击纵队与地方人民的关系为题材。当然,内容其实也还是从那些讲革命活动、地下通讯员工作的小说中模仿来的。我没有这方面的素材来源,就照着当时反映农村、写知青生活的小说来诌。当然也都是虚构的,八股式的,或者说连八股式都谈不上。但这种写作,至少是锻炼了我的文字。今年到杭州,与云国同学见面,酒酣之际,还说起这些事儿。记得还曾把一篇题为《渡口》的小说投往《浙江日报》。悬悬望望地等着回信。一天,亘古未有的听说学校传达室的老师傅要我去取信。多少有点心存侥幸,跑到那里,拿到印有“浙江日报”字样的鼓鼓的一封。那应该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收到回信。云国也凑过来看。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原来是一封退稿信。肯定了小说内容,也指出了艺术上的不足,但有鼓励的话。随信还附寄了厚厚几页的写作学习材料。我不知道这是退稿信的惯例,还是这位编辑老师为了鼓励我而附寄的。无论如何,这给我一种安慰。也是难得一课。感谢这位永也不知其名的浙报编辑。

(三)

高中时候,还去过几次乐清图书馆。正面墙上砌成一个精致砖框,一排往下写着五个字的馆名。听老师说,那是鲁迅先生的字体。那里的阅览室有许多杂志。有时也光顾下街头的新华书店,从那里买一些鲁迅的杂文集。评法批儒时,那书店摆着印得新崭崭的冯友兰的《论孔丘》。印象也格外深刻。还有,学校的阅览室也是经常去看的,那里也有不少的文革时期的文学刊物。现在想起来,文革的文艺与学术,我在高中时真有不少的接触。评法批儒当然是一场蔑灭传统文化的荒唐的运动,但是也正是在那时候。读了荀子、曹操、柳宗元这些人的文章,补读了本来我们无缘诵读的旧时代的蒙书《三字经》和《神童诗》。人间的是非利弊,就是这样的说不清。种瓜而得豆、无心插柳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的。总之,在曲曲折折中,我接受了母校的滋养、以及由于母校这个平台才得汲取的那些或纯或杂的乳汁。无论如何,对于我个人来说,只有感恩。

也是到了高中,才开始了我人生中的一些小小游历。白鹤寺筑在金溪旁,当年离海应该不远。沈氏诗曰:“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潮声应法鼓,雨气湿天香。树接前山暗,溪流瀑水凉。无言谪居远,清净得空王。”“树接前山暗”的山,即丹霞山,上有箫台,传为周太子晋吹箫之所。一种说法,认为这就是原来县名“乐成”的由来。“溪流瀑水长”的溪,就是金溪;瀑即乐中后面的双瀑。沿溪两岸,是一梯梯往上排的蕃薯地。大约两百米处,便是山谷的尽头。只见上面峰峦相接,云兴霞蔚。从两山夹成的悬崖上,滚下两道瀑流。一粗一细,像游龙一般的夭矫。水声潺潺盈耳,数步不能闻人声。这个景像,应当是我和千数百年前的沈佺期共同欣赏到的。瀑布一侧,建有一座观瀑亭。俗称挂瀑亭,又称戚公亭。亭中立有一块石碑,是民国时长沙才子张叔梅任乐清知事时写的。碑上大略写着:“东四省沦陷之第三年,叔梅承乏浙江之乐清,因有感于戚元敬先生之事,适奉第三特区颁发第一次行政会议决议立碑纪念案,谋诸邑人,为建景贤亭于城西丹霞山下”。如此云云。当时常对着碑读诵,现在不能全部记下了。倒是亭柱上的三、四幅对联,无论是文辞还书法,都给我留下极深印象。其中一幅写道:“壮怀吞丑志,纪效读新书。”几年前再去访旧,那里已经建成很好的公园。也增加了历代文人写双瀑的诗,其中就有王十朋的。但没有看见沈氏的那一首。不知为什么没有把这首刻在那里,抑或刻在另外地方我没有看见。

溯着双瀑旁边的天梯曲折而上,绕过发电站机房,可以登上西山水库的大坝。水库里岸藏着一个金溪大队的自然村,俗称西山村,上有层峦叠嶂。一位高中同学就是那村里的人。读书的时候,我们团支部在西山村小学中办过夜校。曾和几个同学挨家挨户地动员家庭妇女来学字。走到一户人家,妻子在忙家务,丈夫在大铁镬里揉新茶。他慢慢地用手拨着,很有教养地说:你们来动员我妻子来上夜校,这是好事!可是我们家里事情太忙呀。这男子真有修养,农村的人,能这样得体地说话,给我留下了印象。夜校办了几期?都教了人家什么?我是记不得了。那时我是学校通讯员,写了篇报道,在广播里播放了。班里的同学也觉有面子!

高中的时候,我们还去过黄华山慰军,参观了雷达站。那时叫拉练,也叫学军,其实是给人家添麻烦!还有比较大的一个活动,是开门办学,到清江方江屿围塘。算是远行了。全班同学在那里整整干了一周的活,用板车从山上的石矿运石头到合龙口。道很陡,一个同学在前面挡,两三个同学在后面拉住,很快地冲下来,少顷便到新筑的拦河坝上。向着合龙口,将一车石头倾下去,马上就消失在激流之中。合龙口大约还有一百多米,没等它合龙,我们的开门办学活动就告一段落了。我们是步行去清江,走了一整天,又步行回到乐成镇。敲锣打鼓地去,三三五五地回。到了乐成镇。县前头已经贴满了有关天门安广场四五事件的消息的,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后来编在《天安门诗抄》中诗,有几首就是从那墙报栏里见到的。

不久,我们就毕业了。萧条无味地回来,唱着“读书九年,回家种田”的谣,从县西面的山陇间往回家走。两年中,我们每一周都在这条道上走个来回。谈谈笑笑,偶诵篇章,也曾觉得自己算个读书郎。现在就这样回乡了,自称“回乡知青”。前程则属于未卜之际,不禁有一种惘然的感觉。幸好国运有了转机,多谢邓公他们扭转乾坤的巨手。我们终于考上大学、中专,而母校对于我们的意义,也因此更显得非同寻常。我们班是年级中考上大学和专科学校最多的。考上后,我和森玉、梁志、云国几人,也曾备下一份薄礼去看望我们的班主任陈明淳先生,算是谢师。不仅是高中时他曾教诲我们,在复习应考时,也得到过他的许多帮助。先生见到我们来,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也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后来读大学的头几年,回乡时也曾去看望过他。可惜几年后他就去世了,是退休后在乐清师范兼课,中风晕倒在讲台,就没有再醒过来了。中学老师中,教数学是陈振海先生,物理是曹忠式、洪秀澄先生,政治的何竹银先生,历史的马升永。这些老师都是大学或师范学院毕业的,水平都很高。马老师敦敦的身材,一口带有大荆那边腔调的普通话,至今还记得他念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声调。他后来主编过《乐清县志》。还有一位殷光宏先生,是一班的班主任,人极和蔼,望之有长者之风。他原来是教俄语的,后来改教英语。教了我们不到一个学期的英语,却因湖南张玉琴事件而全校英语课停上。往事不堪回首,但这不能怪母校!

人生有情长相忆,江花江草总无极!愿我的母校乐清中学弦歌之声,永远不绝!愿她的学子们,桃李芬芳,遍满大地,天涯海角,郁郁葱葱!愿后来的继起者们,不断地为她增光添采吧!

宿雁棲湖早起览景二首

徙倚栏干外,湖山气象雄。芳湾萦宛转,黛岭叠深重。宿鸟鸣林薄,晨曦破雾濛。磨镌当画手,不必托深衷。(其一)拾级穿林上,湖山放眼明。上方峰岞崿,下界鸟嘤鸣。圆阁月波静,长桥虹影清。劳生未有限,暂此赏新晴。

己亥白露前一日东瓯钱志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英语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过新年 20年后的家乡作文300字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500字 五一放假作文4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300字 西红柿炒鸡蛋作文600字 快乐的端午节作文3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过春节的作文300字 我的压岁钱作文300字 我们的春节作文400字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300字 端午见闻作文300字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沙滩上的童话仿写作文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范文10篇 浓情端午作文600字 0分作文被北大录取 什么让我成长作文600字 在什么中成长作文500字 我的初三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500字 甜甜的回忆作文600字 这也是课堂500字作文 跨过那道坎作文600字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六一作文450字 快乐六一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