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读书报告(其一)

2021-01-04 13:20:01
相关推荐

吴国盛先生的《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科学精神的起源》、《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以及《说中国古代有无科学》这几篇论文都是从古希腊至今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变化而作出的较详细的论述。

在吴国盛先生看来,理性的、完套的科学系统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的,人们缺少的是那种“为科学而科学”的理性科学精神;而有的只是那种为了升官发财才学知识的态度。中国古代对知识的看法就是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强调一整套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观。与西方、古希腊相比,我国在古代没有较强烈的理性科学精神,而古希腊的人们在科学方面的思维更具有活跃性,努力阐述一种“求真”到“求力”的科学观。

吴国盛曾说过“如果说希腊科学是求真的科学,那么现代科学就是求力的科学”。西方从古至今,科学精神经过了从“求真”到“求力”的转变,也就是从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到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的变化。

在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对“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们给出的答案都是基于自然本原上的水、气、土、火等。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就世界本原做出回答的哲学家,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万物都是由水生成的且人是生活在水之上的。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的本原不是具有固定性质的东西,而是“无定”,一种无固定界限、形式和性质的东西。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是由一种气形成的,而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万物是由“活火”构成,这团“活火”实际上是一种叫“逻各斯”的规律、秩序。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从自然出发寻求世界的本原,又回归于自然的水、土、火、气等,他们趋向于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遵从自然,顺应自然。但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只是认识到自然和认识到世界本原是什么就足够了,并不乞求改变自然、改变世界而为人的利益所用。

到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认识到理念逻辑就是自由,有知识就是自由,没有知识就是不自由的。对于苏格拉底来说,无知本身就是一种德性的缺陷,追求自由就是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德性。苏格拉底强调一种认识自己,追求知识的自由,但他不强调改变自己、改变知识。他认为认识到自己就已经是具有德性了,不强调改变自己。

在基督教未出现之前,人们都是遵从这种“知识就是自由,没有知识就不自由”的自由观。基督教出现之后,产生了亚当、夏娃违背上帝禁令偷吃禁果的原罪。人们对自由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即“意志自由”,意志自由就是人的意志进行自由选择的能力,即人有能力不做曾经做过的事情,因为意志有自由。于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就需要承担责任,因为其所作为是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当然,如果你做的事情不是基于你个人自主的选择,那么你就无责任可言。希腊人认为,人发现了理性逻辑就会追随这种逻辑,按这种逻辑生活,但基督教却认为人的意志自由恰恰在于人有能力不服从理性逻辑。基督教的出现让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变,从顺应自然为自由的观念转变成改变自然为自由的观念。从“我服从……”转变为“我要……”,为现代科学奠定了新的概念框架。

关于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的观点,向来都是有不少人支持的,除了基督教外还有唯名论对神的新看法、人类中心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观,他们都倡导一种改变自然,实现人对自然的控制的观念。

基督教的创世观提出了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及人类祖始亚当,并赋予人灵魂,让人变得有灵气,可以成为上帝在世间的管理者或代管者,帮助上帝管理万物。这个创世观说法就区别了人与自然的地位,提出人比自然高出一等,人可以管控自然。为征服自然的观点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唯名论新基督教的观点,不仅提出了一种新的对神的看法,也提出了一种新的对人的看法,它强调人是上帝照着他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因此人分享了上帝的自由意志。人也有其自身的地位。

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强调思想的主体是“我”,“我”是一个思考着的主体,从“我”出发构造一切哲学,一切知识。让“我”成为出发点,这是笛卡尔一种赤裸裸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整个思维的中心。笛卡尔在上帝之外确立了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意志与上帝一样是无限的,因此它能够把一切事物构造为自己的表象,而自己成为一切事物的主体。笛卡尔构造了一个主体的人,即存在的主体,只有主体的“我”存在思维才有意义,一切事物才有意义,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人类中心主义,人存在然后一切事物才有意义。这就凸显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地位。而弗兰西斯·培根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他在《新工具》中说“在自然当中固然存在只有一个的物体,依照固定的法则作着个别的单独活动,此外便一无所有,可是在哲学当中,正是这个法则自身以及对于它的查究、发现和解释就成为知识的基础,也成为动作的基础”。他还是跟笛卡尔一样坚定地认为人是世间万物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人可以被视为世界的中心。人类中心主义特别强调人的中心地位,认为万物都是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的,有人存在的世界才有意义。

从前苏格拉底时期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顺应自然,到笛卡尔和培根人类中心主义的提出,人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自然的制造者变成改造自然者,人的意识从顺应自然变成了改造自然,开始进入现代科学的纪元。

现代西方哲学家尼采认为现代人的本质在于总是渴望实现自己,渴望自己选择生活方式,追求实现自我、掌控世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科学的哲学基础:必定采取实验的方式,以掌控自然、改造自然为目标。尼采提出一种“权力意志”即人力求实现自己,不断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或者实际上这也是现代科学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不顺从自然、改变自然以使人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的科学精神,就如吴国盛先生所说的“对希腊人来说,最高贵的姿势是仰望星空;对中世纪的修道士来说,最高贵的姿势是低头沉思、忏悔,而对现代人来说,最高贵的姿势恐怕是做一个弄潮儿;要去做事情,要去闯天下,要有所作为,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个人的方式实现出来”。对于现代人来说,安于现状,顺应自然会使人固步自封、没有进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人们只能通过“权力意志”不断改变现状来实现自己,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出生于农村家庭的孩子,祖上三代都是农民,都处于艰苦的生活环境。若这个孩子不努力,没有一种突破自我,改变现状的意识,那他也会子承父业,他的未来依旧是贫困的农民。若他有这种改变现状、追求更好生活、不断实现自我的意识,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不会按原有的生活方式学习,他会更努力学习让自己过上更富裕的生活。“权力意志”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使人们不断改变自己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现代人更应提倡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作为一种实验科学的科学精神,它改造了自然原有的状态,也遭到了一些自然主义者的批判。但在现代科学中也有一定意义。对自然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控或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吴国盛这几篇科技哲学论文中,我对篇一《从求真的科学带求力的科学》看得比较认真也比较有感触。对于科学或者自然的态度,一直以来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怎样对待自然与科学,或这两者间应怎样取舍,这是值得人们研究探讨的问题。

作者:李彩凤

编辑:邱盛炫

科技哲学

读书报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严格要求自己 作文 赞扬中国的作文 描写晚秋的作文 朋友的事作文 怎么教孩子写作文 职业选择作文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作文 渴望为题的作文600字 打女朋友的屁股作文 关于鸟类的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大全 雨的作文开头 我最好的朋友300字作文 初中优秀叙事作文 人与自然800字作文 作文美丽的校园四年级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作文 暑假趣事作文提纲 今天真冷啊 作文 我的班主任英语作文 作文乐在其中600字 英语口头作文 种土豆的作文 高二开学作文800字 二年级关于植物的作文 love作文 从今天开始作文600字 暑假记事英语作文 关于端午的作文开头 成人大专考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