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古人考试作弊哪家强?

2021-01-04 14:50:02
相关推荐

考试,从它实施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被舞弊与反舞弊的斗争围绕着。

古代千奇百怪的作弊工具和方式也让现代人大开眼界。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检索不是出现在鸿篇巨著的典籍里,而是出现在作弊用的小抄上的。

虽然反舞弊的规章已然足够严密,但机关算尽的考生还是能用各种方式——来作弊。

猜考题、替写文章

从唐朝开始,便建立了“锁院”制度。朝廷规定考官入贡院之后,直至考试结束、定出名次以后才能出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五十多天。但官民勾结泄露考题的事情还是发生过。

唐寅山水图

明代弘治年间,唐伯虎在南京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一年后,他与同乡好友徐经来到京城参加会试。

徐经花重金买通副主考官程敏政,得到了考试题目。徐经文才不行,开考前请唐伯虎帮他写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并不知情。

两人酒后兴致上来,还拿手里的题目考问他人。会试进行以后,有人发现所出题目与他们说的一模一样,将此事告发。程敏政被关进了监狱,唐伯虎和徐经等被剥夺了举人的名分。

到清代,为防止各个考官在考前与人串通,朝廷会按各省省会离北京的远近及其所需日期,于考前不同时间派出考官。尽管制度严密,但总有漏洞,有些考生可以根据考官的来源猜测考题。

宣德丁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卷

各地考官来自哪里是不对外公布的,但仍有上层人士能够打探到消息。如果考生知道本次的考官是谁,便可以进一步探知他为人做学问的专长兴趣,然后再琢磨考官以往所出试题。

清代文人汪大燮致族弟汪康年的信中记载了揣摩考题的秘密:“倘主试为师门中人,恐李木斋到浙,大约必有此题……”他还提醒弟弟要携带《元秘史》。

考前热卖“真题”

清朝末代状元刘春霖的殿试考卷

在科考前,各地的书商便闻风而动,编写考试用书。

明清时从“四书五经”中取题考八股文,编书的内容就是早些年的八股文,还有删节版的四书五经、往年的考题,等等。在科考之前,书商赶到省会城市去卖,甚至有江南的书卖到了山西去,大约一两银子一本,在今天看来,那都是畅销书。

编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赚钱,有些确实由作者本人编写,有些人还盗用专家的名;还有人出版这样的书是为了出名,像有些富商,附庸风雅,请来两个穷书生编写,再署上自己的名字,个人的名气便随着考题大热了。

在明清小说中,对此也有着墨。《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出了《历科墨卷持运》。这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作文选”,不仅有历年的作文选编,而且还有点评。马二先生虽然科场不利,但靠着这份事业衣食无忧、也因为有“作文选”,便出现了“背范文”的现象。

《清代江西乡试研究》记载:乾隆五十四年,江西乡试副考官翁方纲向皇帝禀报,坊间常有编辑《经书拟题》、《套语策略》等类书籍,于临场时刊刻发卖,皇帝下令禁止,在《钦定科场条例》中规定,坊间刊卖经书,必须是“全经”,不能是删节版的“删本刻版”,因为坊刻的泛滥已经为考场夹带和背诵旧文提供了可能。

打暗号、通关节

清朝殿试考卷

“打通关节”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因为唐代就开始实行“弥封制”,即糊名制,隐去考生信息。

宋代又继续“升级”,开始实行“誊录”,就是让专人用红墨水再誊抄一个副本,给考官批阅,称为“朱卷”,考生的原始考卷则称为“墨卷”。这样一来,阅卷考官便无法知道考卷是谁的,所以以暗号为关节的方法便“应运而生”。

北宋真宗时,朝廷刚刚制定了弥封、誊录等一套防范舞弊的措施后,通关节的事情就发生了。被曝光的是翰林学士杨亿。省试开考前,同乡中打算应科试的一些人来拜访他,希望能接受一些“考前辅导”。

杨亿一听,顿时大怒,一边说“丕休哉”,一边往屋里走。“丕休哉”三个字出自《尚书》,是一句骂人的话。有的人听出来话外之音,凡答卷中用了“丕休哉”一语的,都录取了。

关于行贿考官,坊间还有一个著名事件流传者,主角是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光绪十九年八月浙江乡试,周福清得知副考官是他的同年进士,就想为儿子走个后门。

那时主考官走水路到绍兴来,周福清暗派家里一个长工去船上送信,信内写明请关照他的儿子和其他5个本家子弟,写明了试卷的“暗号”,另写明劳务费“银一万两”。

没想到,这个长工很不会办事,他将信送到副考官手中时,还嚷嚷着让大老爷给他写个收到钱的回执。这下事情败露,信内被提及的考生统统被取消考试资格。周福清被判了“斩监候”,周家人年年行贿,才保住了周福清的命,最终他坐了八年大牢,但周家从此衰败。

专业枪手替考忙

清朝的科举考试准考证

为了通过考试出人头地,也有不少考生或考生家庭冒着风险聘请“枪手”替考。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自有科举以来,“枪手”屡禁不止,甚至还出现了中介人。

替考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古代最牛的“枪手”当属与李商隐齐名的唐朝诗人温庭筠。温庭筠多次为他人做枪手代拟策赋,据《唐书》记载,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那场科考,考官安排他坐在帘前考试,由考官直接监视。

考试中,只见温庭筠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交卷出场了。考官事后才知道,“私占授者已八人”,温庭筠在他的眼皮底下已经顺利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枪替”技艺可谓出神入化,但他也因为替考再次名落孙山。

到了现代,作弊的手段就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了。隐形耳机、针孔摄像机、口腔骨传导耳机、作弊笔……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夹带”“替考”“贿买”老三类。

从古到今,作弊在中国人眼里都不是丢人的事,而是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文化现象。不管监管手段如何之严,只要可能获得的益处足够大,就会有人铤而走险。根除作弊乱象之难,不是难在考场,而是难在民众淡漠的敬畏心与狭窄的社会上升通道。

作弊文化一日不除,由作弊文化衍生的请客送礼、暗箱操作、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中国人行为规范也不可能清除。这些行为造就了中国人缺乏诚信的整体形象。事关国运,愿国民共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猜我是谁的作文 做文明少年作文 秋雨作文800字 好想好想作文 爱一直在作文600字 对妈妈表达爱的作文 他600字作文 以奋斗为题的作文 海边游玩的作文 描写景物的作文300字 数学老师作文 校园一角450字作文 第一次哭的作文 cet4作文模板 运动会作文好词好句 妈妈的唠叨作文 四年级国庆趣事作文 二十年后再相会作文400字 话中秋作文 曲径通幽处作文 师恩难忘400字作文 这不是小事作文 从什么到什么作文600字 描写四叶草的作文 梵高的向日葵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句子 公园的一年四季作文 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花坛作文 考试准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