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听李银河说爱情

2021-01-04 14:55:01
相关推荐

人的激情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是身体的激情,生理类的,第二个是来自心中涌动的情感,第三种是来自脑中分泌的思想。

——李银河《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奇特的人际关系

无法归类的关系可以兼具各类关系之优点,规避各类关系之缺点,从而形成奇特的人际关系。

它可以拥有亲情的自然感觉,不必正襟危坐,不必礼貌客气;它可以拥有友情的轻松舒适,不必应酬客套,不必费心营造;它还可以拥有爱情的激情甜蜜、亲密无间的感觉。与此同时,它可以规避亲情中的责任义务;规避友情中的可有可无,随时可能面临关系变淡分手;规避爱情中的身体需求,排他需求。

熟人关系中最主要的三种关系——亲人、友人和爱人——在多数情况下是单纯明确的。亲人就是父母兄弟姐妹,也许加上不出五服的亲戚,当然也包括姻亲;友人就是朋友;爱人就是有性爱关系的人。

但是在少数情况下,这三种关系之间会有重叠,或者界限模糊的情况。比如,有些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了亲情加友情的关系;有些朋友之间有友情加爱情的关系;有些亲人之间有亲情加爱情的关系,等等。

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出现亲情、友情和爱情三位一体的关系,而这往往是在感觉之中,而不一定是在现实之中,也就是说,两个人之间有亲情的感觉、友情的感觉和爱情的感觉,既是亲人、友人,又是爱人。

从出现概率上说,这种情况当然十分军见,但是也并非全无可能。机缘巧合之下,完全有可能出现,这真是一种世间罕见的关系。它的感觉竟然十分有趣,十分熨帖,十分幸福,令人对人际关系的丰富多彩叹为观止。

人际关系中的舒适感觉也并不是容易做到的。

没有亲密关系,人会感觉孤独;关系过于黏稠,人会感觉沉重。将周边的所有人际关系调适到刚刚好的程度,才是应当追求的目标。

亲情当中,既要自然舒适,又要划定边界;友情当中,既要相处愉快,又不要成为负担;爱情关系,既不太过清淡,也不能太过胶着。

总之,使得自己周边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自然舒适,互补愉悦,也并非很容易达到的境界。

社会学有一个经典的分析:西方是个人本位的社会,中国家庭本位的社会。

西方人把个人的价值作为首选项目,家庭的价值作为次选项目;中国人则反过来,把家庭价值作为首选,个人作为次选。这种选择使得西方人的生活重心偏向夫妻轴,偏向于爱情;使得中国人的生活重心偏向亲子轴,偏向于亲情。

敦高熟低、谁先进谁落后,而应等量齐观,视为一种选择或偏爱,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已。

具体观察,重个人价值的社会,人比较自由、独立,生活比较轻松。重家庭价值的社会,人比较受限,相互依存,关系比较沉重。

然而,重个人价值的社会,人活得孤独、无依无靠,容易抑郁空虚;重家庭价值的社会,人际关系浓稠、胶着,人容易活得热缩实在。

前者轻松而空虚;后者沉重而实在。

究竟哪种价值对人的身心健康更有益,还真是难做判断。

人生苦短,当纵情去爱

一般人人生的兴趣点只在于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的下面三层——生存、安全和归属,他们生命的价值也就停留在这三个层面;出类拔萃之辈人生的兴趣点到达上面两层——尊重和自我实现,他们生命的价值可以达到这两个层面。

这两种生命价值主要取决于人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因为人最终只能过他人生的兴趣占所在的生活。一个直白的例子:一个人生的兴趣点在打麻将的人绝不愿花时间去吟诗作画;一个人生的兴趣点在写作的人也给不愿把生命耗费在吃喝玩乐上面。

不能否认,财富、权力和名望可以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快乐,但是这些毕竟还是身外之物,并没有真正超脱于"叔本华钟摆"(人的一生在匿乏时的痛苦和富足时的无聊之间摆来摆去)之外。真正的超脱要到美与爱之中去寻找。

因为只有美与爱的感觉是当下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当下的享用。既然万事皆空,只有当下的享用才是最实在的,才是最有价值的,其他的事物不是属于过去,就是属于未来,因而对自己的存在并没有切实的意义。

人生苦短,当纵情去爱,想爱谁就爱谁,想爱几个人就爱几个人,爱别人,受益者不是对方,首先是自己。

爱情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有幸遭遇意外惊喜,静思自己的生活,觉得能够遇到爱情比孤独生存要幸运很多,快乐很多,不敢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爱情将是多么枯燥多么无聊,只要能够陷入爱情,即使是单恋也比没有爱的生活幸运很多,所以有时会放纵自己,故意陷入爱情之中,就像一个小孩偷了一罐果酱。躲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自己偷偷品尝。

独处与自我

独处的最终好处是可以使人获得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和愉悦。

如尼采所言,即使在与友人相见甚欢之时,也只是一心想着回到自己独处的巢穴,与书中的已故友人在精神上欢聚。从书籍、影视、音乐这些人类的精神产品当中,人能够享用到最经典的审美,享受到与人类古往今来最智慧的头脑的神交,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的灵魂变得澄澈,使自己的人生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一点与道德无涉。

换言之,并非高尚之人就以他人为生命中心,低俗之人才以自己为中心。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不过是一个道德理想状态,世间并无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凡是做到的早就列入圣徒名录,如特蓄莎修女,如雷锋。较好的人能做到利己的同时利人,一般人只能做到不害人而已,生命的重心还是在自己身上。

人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本质,他的存在状态都是他一次次主动选择的结果。

在客观环境的基础上,人生的质量主要决定于自己的选择,我决定选择快乐和自由,摒弃痛苦和压抑,度过一个幸福的人生。

开悟与不开悟不是修炼和争取的事情,而是选择的事情:人可以选择开悟,那就是选择出家,或者选择完全不做任何事情,斩除一切欲望,人也可以选择不开悟,那就是保留生存的欲望,满足身心愉悦的欲望,追求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兴致勃勃地活他3万多天,然后去死。

而最佳的生活态度是轻重兼有:

为自己设定成沉重的目标,以轻松的心态去达成这个目标;为自己设定浓重的生活色调,以轻灵的心灵去经历人生。

人生的高境界是收放自如,绝大多数的人际关系是硬的,只有少数是软的,软与硬主要是指打交道时心的状态。

要到达收放自如的境地有两个前提,一是解决生存问题可以无忧,可以得温饱。二是要有这个主观自觉愿意过收放自如的生活,愿意成为一个收放自如的人。

财务自由是自由人生的一个起码目标。

真正自由的生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不受物质的约束,另一个是不受物质的诱惑。

人享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产品,可以感觉到肉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可以非常欢喜,但是往往到不了狂喜的程度。

真正的狂喜来自爱与被爱,来自亲情友情和爱情,当人被一个人喜爱,当人喜爱另一个人的时候,他才能体验狂喜。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心动,受到他的吸引,爱上他的时候;一个人感觉到另一个人的心动,感受到自己吸引了对方,被对方爱上的时候,那才是最奇妙的人生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愿在短暂的人生中,除了对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享用,还能享受到人际关系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自己的生命始终处于爱与被爱之中。

现货速发【赠李银河手写印制横幅】活过 爱过 写过 李银河自传 回忆与王小波的婚恋往昔 ¥29淘宝月销57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