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铃儿》 老舍先生早期京味短篇小说

2021-01-04 17:15:01
相关推荐

文:读阅评说

1923年老舍先生在南开中学教书时,曾在校刊《南开季刊》上发表了一部短篇小说《小铃儿》。这篇小说发表于《老张的哲学》(1926年)之前,曾被短暂地认为是老舍先生的第一部作品。

后经查证,1921年老舍先生以笔名舍予发表在《海外新声》上的白话小小说《她的失败》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全文仅有700字。

不过,《小铃儿》同样是老舍先生早期代表作品之一。有细心的读者说“小铃儿”德森身上有着诸多老舍先生的影子。

首先,“德”这个姓氏是只有满族人才使用的姓氏。其次,小铃儿从小失去父亲、全家靠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维持生计、与“大舅”来往亲密等等,作品中的诸多信息都与老舍先生的童年极其相似。

我倒是觉得,不管老舍先生在写这篇《小铃儿》之时,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先生对这篇文章的偏爱之心是有的。

这是因为,老舍先生曾数次说起《小铃儿》是偶得之作、是充数儿之作。言语中透出对《小铃儿》的“不喜爱”的老舍先生,却又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起《小铃儿》,比如1935年的文章《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和1936年的文章《我怎样写短篇小说》。

可见,老舍先生对自己的作品《小铃儿》是“念念不忘”的。

幸得老舍先生的偏爱,先生离世13年后《小铃儿》被有心人发现,我们才得以欣赏先生的这篇心爱之作。

《小铃儿》的故事讲述了品学兼优的小铃儿(德森)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连续多年被推举为年级级长。某一天,小铃儿偶然从先生那里得到一张李鸿章的画片,激发起他浓重的爱国情绪。于是,小铃儿约几个同学一起“弄一个会”,准备强身健体打日本。

不久之后,这几个小伙伴袭击了从“北街洋教堂”里出来的外国神职人员的孩子。此事一出,学校无奈之下把小铃儿和他的小伙伴儿们除了名。

因为太喜爱老舍先生的“京味儿”创作,这篇《小铃儿》曾反复阅读。最近,偶然从这篇文章中悟出了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缺漏”。

原来,老舍先生借文中“先生”的三句话告诉了我一个教育孩子常犯的错误。

是哪三句话呢?

第一句:胡说,小铃儿哪会打人

小铃儿开始“练习拳脚”后,鼓励他们这个“会”里的孩子互相打着来练身体。同学被打疼了去找先生的时候,先生认为小铃儿这么乖巧的孩子是不可能打人的,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第二句:没什么要紧,这么点事,值得告诉

小铃儿主动承认自己的确打了同学一下,先生阻止小铃儿继续说下去,同时怪那个“委委屈屈”的同学小题大作。

第三句:我也不好意罚你

女同学来找先生说小铃儿嘲笑女生没力气,将她们比作“小日本”的时候,先生的反应是不好意罚小铃儿,就让小铃儿帮着女同学一起扫地。小铃儿这时申请说不扫地,去将未画完的“国耻地图”画完,先生欣然应允。

先生这简单的三句话,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铃儿推向了纠众群殴的彼岸。

我为什么会读了这么多遍才读出老舍先生的深意呢?这还真是碰巧了。

周末在楼下散步的时候,看到三个孩子在楼下玩。这三个孩子差不多4、5岁的年纪,都是由奶奶(或者姥姥)带着的。

因为疫情我没有走远,就往复着在楼下散步。开始,我看到三个孩子在捉迷藏,两个藏一个找。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换了另一个孩子找,躲着的两个孩子躲到了一辆车的车尾处。这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手里拿着根细长的木棍,待那个找人的孩子快走到他们跟前时,拿着木棍的孩子用棍子打了找人孩子的腿。打了一下没停,又打了一下。

被打的孩子哭着跑回三个奶奶身前,说某某孩子打他。打人孩子的奶奶说:我家孩子打你的?胡说,我家孩子从来不打人。再说小孩子能有多大劲,碰一下又不少一块,这么点事就哭……

这下好了,另一个奶奶不乐意了,说是我家孩子挨打,你当然不疼了……

这三个孩子、三个老人争吵间,我已经与他们擦身走了过去,后来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继续散步的时候,我猛然间就想起了老舍先生的这篇《小铃儿》,那位奶奶说的话和文中的“先生”是多么的相像啊!

回家后,我问孩子:你们班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放松要求吗?

孩子想了想说:有点。

我又问:有啥表现?

孩子说:有一次,王伟早上上学后在教室抄作业让老师看到了,王伟和老师说他前一天把作业本忘在教室了,老师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其实,王伟经常抄作业,有时候错的题都和别人一模一样,老师肯定知道,就是不说。

说起来,我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老师习惯性地会对成绩好的孩子放松要求,认为他们成绩好就已经是“兼优”的表现。

然而,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质疑品德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前些天,有关鲍毓明、许可馨的新闻铺天盖地。他们令人鄙夷的行动,再一次掀起了大家讨论品德与文化的热潮。

如此高学历的高知人员,为何品德如此低劣?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乌鸦反哺”和“羊羔跪乳”,这些故事里的动物主角虽然被赋予了人的神态动作,多少有点像童话,可是它们的行为在自然世界里是真实存在的。

有个暑假去韩国旅游时,参观了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博物馆——“斗鸡博物馆”。

在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后,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被我们当做玩物的斗鸡也有其“文、武、勇、仁、信”的精神。在战斗里一往无前却从未胜之不武,就像春秋时代“礼仪之战”里如君子般的士兵们,这就是斗鸡。

当然,我们讨论动物的学历是没有意义的,它们的文化水平为零。但是,不管它们栖息地的环境如何险恶复杂,尽管它们没有人类引以为傲的情感,但它们都依然保留着内心的道德标准。

曾经有过一项关于软件“知乎”用户平均学历的统计,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用户的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我想不仅仅是知乎,其他类似软件的用户群体应该也与此相差不大。可是我们看到,评论平台上屡屡有“键盘侠”出现,每次上线都必将带来一场血雨腥风的骂战,似乎人们都已经脱下了体面的文化知识外衣,不顾一切用自己最兽性的一面与屏幕另一边的人对决。

其实,正如同某些用户把电脑和屏幕当作掩护的做法一样,在人们心中,高学历、有文化也成了低道德水准的盔甲,它让我们身边的人只能看到光鲜亮丽的皮囊,可是扭曲和黑暗却在聚光灯背面的阴影里慢慢发芽。

所以,高文化与高道德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甚至于有些时候,有文化的人往往会对道德造成更毁灭性的打击,就像那句糙话说的:“就怕流氓有文化”,当一个灵魂被扭曲的人用文化知识武装了自己,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当然,现在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的,这一点从学生的学习教材上就能够看得出来—: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学《思想政治》

但是,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一些手握名校毕业证书的人做出一件又一件荒谬的事情呢?

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学历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道德的珍视。

当我们喊出“就怕流氓有文化”时,人们只会注意到“有文化”带来的强大力量,却放任“流氓”肆意横行。那些“高学历求职者没有被录用,而一个低学历、主动整理翻倒的垃圾桶的人却得到了赏识”的故事虽然暖心,却是个别案例。

大部分的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首先摆出的仍旧是“高学历、有经验者优先”的牌子。从这一点来看,学校愈发显得像个温室,它带给我们的温良恭俭让却被社会里无数“有文化的人”踩在了脚下。

大家似乎都忘记了,文化是盔甲和宝剑,品德是人类的灵魂,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本质。

前述种种,这并不是说学校是孩子道德培养的根本。

一个孩子的成长,学校和家庭是需要合力协作的,哪一方都不可或缺,哪一方都不能轻视。

也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小铃儿》不大的篇幅中,依旧为小铃儿的母亲留有一席之地。

小铃儿的母亲告诉小铃儿:要懂规矩,不能和别人拌嘴。小铃儿的母亲教育小铃儿:长大成从好好地养活母亲,才是孝子。

孩子告诉我,语文老师在讲作文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要对写下的东西负责,因为这些文字都是出自我们自己的手笔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

丑陋往往滋生在被我们忽略的小角落,却由于“蝴蝶效应”蔓延到无限的远方。

所以,我突然觉得那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一句谎言。因为,无论我们拥有多高的文化水平,都不能在哪怕再小的事情上放纵自己。

文化让我们站得更高,拥有更强大的力量。但是,用这力量重拳打向隐匿的罪恶,还是推动内心黑暗的蔓延,取决于我们自己。

这个我们,包括自己、也包括老师和家长。

老舍先生用小铃儿的行为转变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忽略成长期的任何一个细微变化,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不可能”、“他不会”,一点点的疏忽造成的成长错过,会让一个优秀的孩子走向完全相反的道路。

这是我读老舍先生《小铃儿》的反思,也是自戒。

科幻——从科学出发,旅行到宇宙尽头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好高兴作文300字 为什么点赞作文600字 感恩母亲作文1000字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作文 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 什么的启示作文500字 成长的味道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作文 关于国庆的作文450字 我们是一家人600字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三年级 一个什么的人作文400字 里的微感动作文600字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 可爱的小兔子作文400字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作文 雪中情作文800字 以酷为题的作文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游黄鹤楼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自己作文600 全运会作文800字 一个有趣的人作文600字 我真的很棒作文500字 作文怎样算套作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那次玩得真高兴300字作文 难忘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