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谈唐诗中的诸葛亮形象

2021-01-04 19:40:01
相关推荐

在留存至今的唐代诗歌中,以三国背景为题材的三国诗总数达到了两千七百余首,而三国主题诗也达到了一百七十余首,所涉及到的三国人物也非常多,有近两百余人。关于三国文化在唐诗中的影响及特点,我在前面文章中已经有过详细的介绍,在本文不再赘述,笔者仅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对唐代三国诗中诸葛亮的形象做一个概述。

纵观唐代三国诗中涉及到的人物,诸葛亮出现的次数最多。在两千多首三国诗中,吟诵诸葛亮的诗作有一百多首,而在一百七十余首主题诗中,描述诸葛亮的诗作就占到四十首之多。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唐代诗人中的影响,相对于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枭雄、武将们来说,更受诗人们的垂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在唐代之前的正史、野史及传说中,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智慧的化身、忠贞不渝的典范,他倾尽毕生之力,在匡扶蜀汉集团的过程中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得到了唐代文人们的高度认可;第二,唐代文人们在自身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下,大多都将诸葛亮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标杆;第三,唐代文人们对诸葛亮境遇的向往。这也是诸葛亮在唐代三国诗中备受文人垂慕的主要原因。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位绝世奇才,不惜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诚心相邀。诸葛亮出仕之后,刘备对其言听计从、百般器重。当关羽、张飞这两位早期跟随刘备出生入死的猛将心怀不不满时,刘备竟然解释称,自己跟诸葛亮之间的关系“犹鱼之有水也”。尤其是刘备在最后弥留之际,将整个蜀汉的未来全权托付于诸葛亮。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在后世被传为美谈,广流民间。

正是诸葛亮这样的境遇,使得唐代文人们对其羡慕不已。他们通过在作品中歌咏诸葛亮的功绩,以及君臣之间的“鱼水”情义,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此种际遇的向往之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一诗中,就详尽的陈述了诸葛亮从一介耕种务农的布衣,经过刘备三度诚邀出仕,后辅佐刘备成就蜀汉大业,并与之建立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的整个过程,抒发了作者内心对这种君臣关系的向往。

既然唐代诗人如此垂慕诸葛亮,那么,诸葛亮在唐代三国诗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三国人物在三国诗中的形象,诸葛亮的形象极为典型,大部分诗作都对其充满了褒扬与赞美之词。诸葛亮在诗中的形象也有三个特点:

首先,知恩图报、励精图治的忠贞形象。唐代文人们认为,刘备为求得贤才,不惜屈尊下榻茅庐诚心相邀,这是在历代君主中不多见的场景,尤其是诸葛亮出山之后所受到的器重和礼遇,更是达到了后世帝王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作为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报答,诸葛亮竭尽所能匡扶蜀汉,至死不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比如李白的《君道曲》。该诗作中,作者不仅通过“刘葛鱼水本无二”一句,高度赞扬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鱼水之情。而且,还通过“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一句,表达了刘备之所以能够在汉末乱世成就雄图霸业,完全是由于诸葛亮的全力辅佐。

再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在杜甫传世的所有诗作中,仅描绘诸葛亮的作品就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余首,被誉为是唐代“吟诵诸葛亮第一人”。在杜甫的诗作中,对诸葛亮知恩图报、励精图治的代表作有《谒先主庙》。该诗作中,作者描述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莫逆关系,表达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又通过“杂耕心未几,欧血事酸辛”一句,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托孤之重,即使在迟暮之年,仍旧为了蜀汉基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形象刻画得极为到位。

其次,运筹帷幄、智绝天下的谋士形象。闻名后世的“隆中对”,说明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就已经帮刘备筹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宏图。而这一战略构想也在诸葛亮出山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卓绝的谋略与胆识,逐步达成了这一目标。诸葛亮的这一形象特点在唐代的三国诗中也极为突出。其中的代表作品,如唐代诗人武少仪的《诸葛丞相庙》中,就以“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一句,高度简练的总结概述了诸葛亮的谋略、智略及其功绩。

另外,在杜甫的《咏怀古迹》的系列诗中,也有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看到诸葛亮塑像时,内心深处涌出的仰慕之情;“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这一句则是作者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肯定与赞美。“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一句中,作者将诸葛亮与诸多历史名人相提并论,言辞之间充满了无限崇敬之情。最后一句“运移汉作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

最后,壮志未酬的悲凉形象。诸葛亮的这一形象比较特殊,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诸葛亮的结局众所周知,未能完成北伐大业就中途病逝了,这种不幸的遭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感觉非常遗憾的。诸葛亮这种壮志未酬的悲凉形象,主要体现在晚唐时期的诗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学子前途渺茫,于是,诸葛亮的人生悲剧被这个时期的文人们引入作品之中,以表达自己心中的无奈与悲鸣。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比如杜甫的《武侯庙》。该诗中的“空山草木长”、“不复卧南阳”等句,既描述了诸葛亮的人生悲剧,也借此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

当然,在唐代的三国诗中,除了对诸葛亮的褒扬、赞美之外,也有个别带有调侃性的诗句。比如,晚唐时期出现的诗作《游嘉州后溪》中,有一句“只合终身作卧龙”,就是作者调侃诸葛亮是条飞不起来的“龙”,一生当中只能“卧”着。不过,这样的作品在唐代的三国诗中非常少见。

参考书籍:《全唐诗》、《三国志》、《唐代咏史怀古诗词研究》、《杜甫笔下的三国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困难作文500字 有趣的事三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怎么批改 父子情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老师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本来我可以什么的作文 生活作文100字 中秋纪事作文 作文家庭趣事300字 提升高度为话题的作文 月亮的作文借景抒情 写环境保护的作文 关于新闻作文 军训作文600 学包饺子作文500字 给我一个微笑作文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文 游公园的作文 与生活有关的作文 写一篇放风筝的作文 我的亲人的作文 学习中文的英语作文 作文相逢是首歌 大庆精神作文 自己的小传作文 张家界旅游英语作文 去动物园作文 自己努力的作文 阅读引领我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