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说的就是江南小城镇江 赶紧去踏春吧!

2021-01-04 19:55:01
相关推荐

镇江位于长江南岸,京杭大运河穿腹而过,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因其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物产富饶,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吟诗赋词,著书立作。

南宋李曾伯《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开首便是“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词人眼中仿佛看到金焦二山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广阔的江面上浮着这样两座屹立不倒的小山,这壮丽的景象堪称奇怪。同样的雄伟还出现在南宋词人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中,"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大抵用雄来形容镇江城北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在镇江城南,南山却与城北惊涛拍岸的气象截然相反,它静卧在城郊之外,宛如一个安静的小女子

南山春分日

南山处于宁镇山脉中段向北凸起的弯弧顶部,由招隐山、夹山、黄鹤山等山体组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最高峰为小九华山,仅约185米,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山兴起于六朝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后,皇室后裔司马睿南渡,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起偏安政权东晋。京口(今江苏镇江)作为南渡首冲之地,遂于此侨置南徐州,安置北方移民二十万之众。北方移民多以达官贵人士大夫居多,而魏晋时期尚玄学,多隐士,南山群山环抱,青峦错落,绿树葱茏,有珍禽奇鸟,有竹林流泉,风景清幽,理所当然成为士大夫清居闲游之地。

东晋戴颙(公元377-441)便不与世争,多次婉拒宋武帝刘裕入仕之邀,隐居招隐山,作《广陵》和《止息》等曲。南朝梁(502年-557年),太子萧统在招隐山上编撰完成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今日招隐山是南山风景区的核心,山前石坊上刻有“宋戴顒高隐处”,两旁石柱有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联中以“人去”和“山空”寄托了对音乐家戴顒和昭明太子萧统等隐者的不尽思念。山腰处有招隐寺,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距今近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最初由戴顒的私宅改建而成。唐张祜有诗云“千年戴工宅,佛庙此重修。古寺人名在,清泉鹿迹幽。”唐宋以来,几经兴废。清咸丰间毁于战火,同治、光绪间,重建大殿、读书台等,规模大不如从前。

至招隐山顶往东,过鸟外亭至夹山,沿石阶而下数里便是竹林寺。竹林寺由东晋法安禅师创建,几经兴废,咸丰六年毁于天平天国战火,咸丰八年重建。这里清幽秀丽,有修竹茂林,有古木参天。遥想雍正年间,这里殿宇二百余间,僧侣往来于身边,梵音袅绕于耳畔,钟磬回荡于山谷,难怪乎清人汪懋麟会赞叹:“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无数乱山藏寺小,几多篱径入门深。老松千尺响天籁,疏磬一声来梵音。胜地殷勤数回过,翻怜身世久浮沉。”而今竹林寺仅存天王殿与东西客堂两间,山门天王殿面阔五间,门上石额为"竹林禅寺"。天王殿后有康熙御笔石刻“赐竹林禅寺”,拾阶而上有一平台,应为原大雄宝殿的地基,两旁有东西客房。

出竹林寺往东,过南徐大道继续往东至官塘桥路口有磨笄山。磨笄山之名相传是因戴颙之女在此山磨过笄而得名。戴颙毕生志愿是将自己所创曲子整理成曲谱世代相传,可惜志愿未成身先死,戴颙的闺女决心完成父亲的遗愿,于是终身未嫁,立志将乐谱整理成功。今日磨笄山已成为市民晨练休闲之地,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山头,却在其北麓山脚下的杂乱民居中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遗迹“鹤林寺”。

鹤林寺原名竹林寺,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其历史之悠久,仅次于焦山定慧寺。《建康实录》记载:“宋高祖(刘裕)微时,尝游京口竹林寺。”相传高祖幼时家贫,尝在此山砍柴,头顶常有黄鹤翩翩飞舞。高祖即位后,改名鹤林寺。鹤林寺兴盛于唐代,唐以后各代文人纷至沓来,究其原因,一来这里本就山清水秀,二来或与唐代诗人李涉与鹤林寺的一次充满佛理的邂逅有关。

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春日,诗人突然意识到春天即将远去,而自己却一直沉浸在仕途受挫被贬的苦闷中。在经过一番纠结后,勉强来到城外的鹤林寺散心,碰巧遇到了寺僧,在僧舍经过一番交谈后,似有一种豁然开朗、轻松自在之感。遂在僧舍墙壁上题写了这首《题鹤林寺僧舍》,诗云:“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所谓偷,自然不是自己的东西,诗人或许心里明白,当自己离开这佛门清净地,再次踏入凡尘俗世后,这半日的清闲便会荡然无存。因为诗人毕竟是世俗中人而只愿意偷得这半日闲。

李涉的诗,应该被寺僧另刻石碑藏与寺中,鹤林寺或因此诗名声大躁,不断有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合诗,宋率翁有诗云:“因观李涉诗,一字不可续。鹤去几何年,空山自修竹。”宋曾巩题诗:“昔日春尽强登山,只肯逢僧半日闲。何似一尊乘兴去,醉中骑马月中还。”鹤林寺题诗碑刻历经唐宋元而逐渐形成鹤林八景之一的碑廊。至明代,碑刻或因年久失修而残缺。明茅溱(丹徒人)《集鹤林寺》云:“载酒寻幽赏,沿流路几重。残碑藓苔合,远古白云封。感慨悲陈迹,沉冥寄幻纵。浮生闲不易,聊得话从容。”

宋代文豪苏东坡也尝游鹤林寺,并做《游鹤林寺二首》,其一:“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风轻花自落,日薄半山阴。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鹤林寺的幽静,最后一句还点名了鹤林寺是离城市很近的一处幽居之地。据史料记载,出了鹤林寺的山门便是城门,根据明清时期镇江府地图,在鹤林寺东北不远有虎踞门,可见鹤林寺确是一处出则繁华,入则宁静之地。后人为纪念苏东坡在鹤林寺的行迹,将山门旁的竹园称作“东坡住院”,亦为鹤林八景之一。

鹤林寺西有黄鹤山,黄鹤山北麓山腰有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的衣冠冢。米芾(1051-1107),字元章,祖籍太原,后迁徙湖北襄阳,北宋元佑二年(1087),时年37岁时,辞官离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登舟南下,择居润州(今镇江)北固山西麓的海岳庵,自称“海岳外史”,在此著写书法理论名著《海岳名言》。米芾居润州期间,还在黄鹤山的鹤林寺旁,搭建“鹤林精舍”作为自己的画室。这里群山环抱,云雾袅绕,美不胜收。磨笄山、黄鹤山近在咫尺,登山顶可南眺招隐山、夹山、九华山诸山,东望虎头山、京岘山,北面万里长江上金焦北固若浮若沉,江畔繁华的润州城熙熙攘攘,这种独特的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美景给米芾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素材,终开一代画风“米氏云山”。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闲居润州十年的米芾奉命出知涟水军,时年47岁。后又转任淮阳军,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时年57岁时,病逝在淮阳军任上。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其子米友仁遵其生前遗愿,将其归葬镇江南山。现存墓冢为1987年重修,墓碑上镌刻“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曼殊后学启功敬题”。

随着南山北入口的竣工,南山正以更加秀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最佳的游览线路可由15路公交站台入文苑景区,了解《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的生平,瞻仰黄花岗起义总指挥赵伯先上将军之墓,然后入竹林寺,再翻山入招隐寺,出招隐景区便是新修建的南山北入口,至南徐大道旁,由西可进入小九华山,山上有供奉地藏王菩萨的高崇禅寺。

春天已至,正是杜鹃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来镇江南山,去偷得浮生半日闲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