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9%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奇点汽车的“智能汽车观”

2021-01-04 21:40:01
相关推荐

2019绿公司年会期间,奇点汽车创始人、CEO沈海寅接受了百度百家号《洞察》的专访,他提出智能汽车的制造不同于功能汽车,如同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的差异,复用硬件将会是奇点汽车区别于其他新造车企的优势。

在沈海寅看来,当前新造车企最难的问题是如何定义自己的产品,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只有洞察用户需求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而奇点汽车的“智能汽车观”,会让其在剩余9%的智能汽车赛道中脱颖而出。

沈海寅

以下为沈海寅的采访实录:

汽车行业合作大于竞争

洞察:您如何看待新造车企和传统车企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在造车,你觉得二者在本质上是否有差异?

沈海寅:我们和传统车企之间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我们跟丰田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造的是智能电动汽车,这里有三个单词:智能、电动和汽车。三个单词当中,我们和传统汽车势力之间一定会有不同的积累。

在汽车这个领域,我相信传统车企的积累更多,和它们合作我们会得到更多的补充。在电动化领域,我觉得各有所长。我们在新媒体技术方面的应用可能更多一些,而像丰田这种企业,它更多的还是在混动方面积累下来的电池技术。

在智能化方面,我相信不管是跟北汽、丰田还是别的合作伙伴相比,我们的优势会更多。在这点上,我觉得我们甚至可以把我们的能力输出给他们。今天我们面临一个电动车用户比例还不那么大的市场,我觉得合作还是要大于竞争。

洞察:新造车企们会发展成为一个什么类型的公司?奇点汽车又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沈海寅:我觉得每家公司的定义不一样。新造车势力中有传统车企,零部件,也有互联网的,比如合众汽车,就是合众的套路。互联网出来的李斌和媒体出来的李想又会不一样。我们和小鹏的理念可能更接近一些,但是我们更加超前。统一诠释新造车势力这个定义,我觉得太难了,比如说前途汽车,我对陆群总很尊敬,但是他的造车理念,我其实不太认同。

我们是一家科技制造业,为什么是科技制造业?制造业是一个根本,这个根本你完全可以通过跟别人一块去解决。比如小米手机,没有自己的工厂也可以完成产品。其实中国已经出现了愿意帮别人代工的情况,不管是从战术上还是战略上,代工这件事情正在变得越来越普及了。

工信部也在鼓励,所以以后没有自己的工厂去造车这件事情,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最终的潮流。制造业本身是可以进行不断集中的,因为你的规模效应非常大,所以我相信在五年内一定会出来中国汽车行业的富士康。

奇点的智能汽车观

洞察:您说的奇点汽车的科技感体现在哪?

沈海寅:这种科技感体现在你到底在做一辆什么样的车?我们在公司内部有个定义,就是把智能汽车和功能汽车来进行对比。功能汽车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就像功能手机。故名思议,它们是靠卖功能来赚钱。我的拍照是一个功能,我的导航是一个功能,这个功能是由厂商自己研发的软件和硬件绑定在一起形成的。

在诺基亚时代,手机不能把我拍得更白,眼睛拍得更大,脸拍的更瘦,你没有其他选择,就只能换个手机。但在智能手机时代,我的硬件,不是给一个软件服务,不是给一个功能服务,我可以有更丰富的选项。比如摄像头,我可以用自带的软件,也可以下载一个美颜相机,让照片拍的更漂亮一些,甚至说摄像头不光是给我们拍照使用,也可以用它来进行人脸识别、名片扫描等。其他的功能都可以复用这个硬件,这就是我们在讲今天智能手机和过去的功能手机使用最大的区别。

回头来看汽车,以往汽车都是功能汽车。比如倒车影像,我有个独立摄像头专门为倒车影像服务,我的行车记录仪也有个单独摄像头,为什么不能共用?在智能汽车定义当中,我们认为所有东西都可以复用。今天车尾的摄像头,我用来做倒车影像,明天我可能用了一个新的APP重新定义,把它做成一个脚踢传感器。你就会发现,我这辆车的功能延展性变得非常丰富。

为了实现这一点,就要打破原来造车的一些方法。过去传统车企装一个行车记录仪,先要找供应商比价格,他研发完后,我在总装车间把它装上去,仅此而已。我们对于行车记录仪的定义是把它的一个个零件都分开,就跟我手机上的前后摄像头一样,我的任何APP都可以去调用它,我的存储则在我中央的存储空间里。

等于我的行车记录仪就是一个APP,我稍微做延展后,他不光是可以用前面的摄像头,甚至我倒车影像的摄像头也可以用来记录。

洞察:你们将如何实现这样的功能?

沈海寅:你要进行数据共享,同步共享,这就有点像打通神经网络,不是每个部件都是单一的部件。我们汽车底层的电子电气架构,拓扑图跟其他的车企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了这样的拓朴图,以后你才能在上面做这些事情。如果你一开始没有这个基础的话,他这辆车卖出去以后,他永远实现不了这样的功能。

其实我们现在更多做的是智能系统这个平台,以及平台所包含的硬件、软件。硬件的核心在于我把原来分布在各个地方处理的事件集成起来。比如说,我的电动门窗里面有一块芯片,用来处理电动门窗的开闭。我的雨刮器里面也有一块芯片,我分析传来的数据,再得出结论,定义它到底转多快。这些都是独立的体系,数据不流通,但我现在是要把这些事件全部放在中央一个地方去处理,我就是要去研发这个东西。现在这个控制器是我们自己在做,以后这个控制器我也可以提供给别人。

洞察:您觉得现在新造车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沈海寅:我觉得最难的还是要定义清楚,你到底要造什么样的产品,你产品做错了,就算交付了你也卖不掉。就像我们今天想做个手机企业,如何来配备?首先我要去做一个智能手机而不是功能手机,其次要去建一个很庞大的软件团队,操作系统需要自己去定制,应用商店需要自己去维护。

交付问题的确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小米的第一代手机,也存在软件、硬件的BUG。但是这个团队一旦成熟以后,第二、第三款手机,同样的问题就消失了。其实汽车也一样,交付是一个问题,但是不是最难的。

例如诺基亚做了个vertu,很高端手机,鳄鱼皮上镶着钻,非常精致。但是它的方向做错了,还是从功能机的角度出发。它在软件上的体验远远差于现在其他手机,镶金、嵌钻解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我说今天我们在做汽车的时候,第一点一定是要定义清楚这个产品,这非常非常核心。

洞察:定义完产品之后,在执行层面,如何从众多的新造车企中突出重围?

沈海寅:我们来看这么多的车企,你切两刀,就可以把大部分切掉了。第一刀切下去,70%的企业都不是在认真造车,它是通过造车来从政府那要到房地产开发的资源。这些企业,它根本就没有考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所以这些企业在未来的竞争当中,短期可以获得很多资金,但是它不会获得长远的发展。

剩下30%,再切一刀,其中70%做的是传统电动汽车。从汽车的角度来讲,它和原来的燃油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原来燃油车,心脏是一个燃油发动机,现在心脏变成电动机;原来的驱动是靠燃油,现在是靠电芯,在用户体验上没有任何变化。余下的30%可能要做智能汽车,虽然各家的智能程度不同,但是至少都在往这个方向走。而奇点一定是属于这30%当中的30%,也就是剩下的9%,那么竞争已经很少了。

对于存在的9%的竞争,首先我们对智能化的理解,我认为是是最强的,这个跟创始人背景有很大关系。其次汽车行业本来就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蔚来做55万元的车,他的用户群跟做20多万元车的用户群并不一样。一家企业要从低端做到高端全部覆盖,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过去没有哪家企业这样做成功过,哪怕是做也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积累,丰田就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平民用车之后,才另外做了雷克萨斯这个豪华品牌。

有效的创新

洞察:有很多传统制造业也在追求创新,在新技术来临的时候,如何能通过有效的投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业务?

沈海寅:我觉得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自己核心的优势,像我们也在帮助一些做消费电子的企业,让他们逐渐往汽车电子上转。我们觉得汽车电子的制造能力相比消费电子的制造能力更弱,它的迭代周期更慢。消费电子制造工艺都达到7nm了,但是汽车电子可能40nm都还比较新,所以从这个角度去切入的话,其实还有很多的点。

就像刚刚我讲的摄像头,今天任何功能都往车上装个摄像头,如果有十个功能,那车上就全是摄像头了。你如何能够把摄像头利用起来,这就变成一个整合,把不同的功能整合在一起的,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从单功能变成集成化的功能,这个也是一种业务延展的可能性。

洞察:所以还是要依托自己原有的业务,打自身原有业务的优势,在此基础之上然后再去发展创新业务?

沈海寅:对呀,比如说你的制造能很强,能执行的很好,成本控制能力很高,那你可以考虑如何把制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你在图像方面研发能力很强,那你可以考虑在汽车上做哪些图像的研发,比如360度环视影像,加上智能后视镜,再加上倒车影像,通过集成,用更少的摄像头达到很多功能的实现。

洞察:如何在科技和产业有效结合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我刚才听完奇点的理念,跟其它车企非常不一样,奇点是如何保持这样的创新能力?

沈海寅:核心在于洞察用户,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创新一定是围绕用户来去实现的。我不能说因为有一个很牛的技术,我就去做它的产品。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就是苹果在发明iPod的时候,Toshiba发明这个小硬盘都不知道怎么用,苹果说这个小硬盘全部供给我。用它来存电脑文件可能存不了多少,但要存歌曲的话可以存一万首歌。

所以苹果是挖掘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口袋里不光有十首、二十首歌,他们希望口袋里有一万首、两万首歌,可以随时随地去听。挖掘了这样的需求之后,苹果再去找合适的技术,把它继承过来。我觉得汽车也一样,我们在找汽车行业中是否有痛点是没有满足的,我觉得要从用户反推回去,这件事很重要。

另外一点,我刚刚提到用户的需求,每个人都会不一样。有些人觉得汽车安全是最终需求,也有些人觉得在安全达标的情况下,就不需要无限制地追求上限,而是要求这辆车更好玩;有些人可能认为车的续航里程需要很长,但有些人觉得我平常就上下班开车,绝对不会开长途,但是我要求停车更方便。

其实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如何能够给用户提供这种个性化的选择,就变得非常重要。以前我们说传统车企就像开餐馆,所有菜单都是确定的。菜单上有番茄炒蛋和青椒肉丝,说明冰箱里有番茄、有蛋、有青椒、有肉丝,但是用户点一个青椒炒蛋,收到的回复会是对不起,菜单上没有。在今天智能汽车时代,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做到。

我们提供原材料,炒了一部分的菜,我们也希望其他厨师能够过来能利用这个冰箱里的原材料炒更多的菜。我有鸡蛋,只要用户愿意点,哪怕纯粹给用户炒个鸡蛋也可以。我们会有一些适应大多数人群需求的产品出现,也会有一些定制化产品的出现。所以我觉得创新不是瞎创新,而是在深入洞察用户的需求。甚至你可以说你比你用户更了解用户的时候,你的创新才有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多角度看问题作文 八年级英语作文80词 我的财富作文600字 端午节吃粽子的作文 义卖作文开头 游乐山大佛作文 四年级下册期中作文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 舍己救人的作文 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身边的文化遗产作文 六年级英语作文50词 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冰雪大世界的作文 什么我想对你说作文 写事作文600字大全 国庆见闻600字作文 礼物作文600字初中 捉迷藏的作文300字 教育的力量作文 作文我的好朋友200字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春节英语作文50词 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刷新着我的生活作文 考研英语小作文格式 上学路上作文600字 教师节作文100字 森林防火400字作文 第一次升国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