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悦读|从杨绛的《我们仨》中领悟家庭相处之道|余启红专栏

2021-01-05 00:55:01
相关推荐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九十多岁时怀念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的书。

这本书由他们仨共同完成。两百来页的书里面,钱钟书手书的诗、钱瑗手写的文和手绘的画,以及他们仨的一些照片,一共五十多页。剩下的是杨绛的文,有一百四十来页。

书里叙述的六十多年的生活,也是由他们仨共同完成。杨绛与钱钟书结婚后到牛津留学,并在牛津生下钱瑗,钱瑗在即将六十岁时去世,他们仨差不多共同生活了六十年。

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为什么畅销?我想除了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二人是名人外,可能关键还是书中讲述了夫妻、父母与孩子融洽相处、共同成长的一些道理。

我试着解读一二。

不强求一致的“佛性”相处之道

杨绛用她九十多岁高龄回首往事的角度,更让人明白一个道理:孩子、父母,不过是有缘才能相互陪伴、走过一段人生而已。不过这个道理,很少有人能够彻底明白。看不明白,相处过程中便会产生种种不快,至亲之间的相互强求、强迫、较真,继而相互伤害,各种电视剧、电影、小说已经有了种种桥段。

“我想,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这是钱钟书遵从父命辞去西南联大教职,要到湖南蓝田师院任外文系主任时,杨绛体悟到的。杨绛不赞成钱钟书辞职去蓝田,但是她只陈说,不强求。早在出国时,两人就曾因为一个法语词的发音争吵过、相互伤害过,那时他们便讲定:“各持异议,不必求同。”这是多么大的智慧呀,而且这种智慧,并不仅限于夫妻相处。

夫妻之间,我们大多数都曾要改变对方或要求对方作出改变;父母与孩子之间,父母对孩子要有绝对的权威或者孩子应该有绝对服从的姿态。

在日常相处中,我们应该学习钱钟书和杨绛的相处之道。面对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琐碎,杨绛说:“不过我们都很妥协,他们(丈夫和女儿)把毛巾随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搭整齐。我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不公然反对。”

夫妻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不过都是共同一起走过一段岁月而已,何必强求?正是钱钟书和杨绛夫妇这种不强求一致的“佛性”相处之道,最终成为他们和谐相处的至上法宝。

高质量地生活在一起

主观的意愿要在一起。钱钟书在辞去蓝田师院教职准备再去西南联大任职而不得,留在上海,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钱瑗北师大毕业留校任教,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的心情是:“我们得知消息,说不尽的称心满意。因为我们的女儿可以永远在父母身边了。”尽管后来他们仨也有过离别,比如钱瑗去工厂绘图,钱钟书和杨绛曾到五七干校,改革开放后,他们仨分别出国、四处出差等。尽管有别离,但他们仨要在一起、不愿分别的意愿非常强烈,也珍惜在一起的每个日子。杨绛在书中说:“我们偶然出门一天半天,或阿瑗出差十天八天,回家必带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时搬出来观赏玩弄。到后来我们只愿日常相守,不愿再出国。”

在一起要有无穷的乐趣。他们仨在一起,除了分享把玩分别时收集的“石子”,煮饭、下馆子、外出“探险”等等,还有许许多多的乐趣。杨绛说:“我们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我们三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

在一起并不是黏在一起。他们仨在一起,并不是黏在一起,只享受天伦之乐。他们各做各的事,读书、写作、批改作业,并不相互影响,不必牺牲各自的时间迁就其他人,只是静静地在一起。

相互之间无条件的爱

1941年,钱钟书离开蓝田回上海,他们仨有了更多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她(钱瑗)和爸爸一起玩笑,一起淘气,一起吵闹……她向来只有人疼她,有人管她、教她,却从来没有一个一同淘气玩耍的伴儿。”1949年钱杨夫妇受聘清华,他们仨一起到北京。读完初一的钱瑗被清华附中要求从初一读起,“阿瑗好不容易刚养好病,午后的休息还很重要,我因此就让她休学,功课由我自己教”。钱瑗在家休学两年,考上高中。他们一起出游,“阿瑗体力无多,我舍不得勉强她”。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不愿让体弱多病的女儿受委屈。他们对钱瑗的爱,在有些人眼里简直就是溺爱。

正因为他们“佛性”的相处,他们在一起,他们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他们仨的关系,才是最和谐的,最令人羡慕的,是许多人想而不得的——“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要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不仅如此,他们仨事业都有成,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没有惯常的主次之分——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钱钟书是大学者,《管锥编》皇皇巨著,还写出影响几代人的小说《围城》;杨绛写过戏剧,翻译《堂吉诃德》小说,写的《干校六记》等散文流传甚广;钱瑗是北师大的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他们仨有成的事业作为底色,他们的相处之道就更有说服力。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愿读过此书的朋友有所醒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好好领悟夫妻相处之道、与子女的相处之道。

(作者系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政府侨务办主任)

往期悦读:

悦读 | 与书为伴,我度过了人生的低谷,也仿佛找到低谷人生的反弹点悦读 | 读书不是一件苦差事 而是一种令人享受的生活方式悦读 | 开卷有益与阅读设限 | 余启红专栏【来源:七一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 春节英语作文80词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 心里话作文400字 元宵节作文初中 感恩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下雪了 关于孝道的作文 学校打屁股作文 我与社会作文 感恩作文600字初中 我喜欢画画作文 我的好朋友400字作文 优秀中考作文600字 学习的意义作文 学滑雪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在阳光下成长作文 我战胜了困难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 记事的作文400字 圆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日语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一天 周记作文500字 我最爱的食物作文 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新年活动作文 你是我的榜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