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余秋雨《千年一叹》观无声的文明遗迹 体会行走下的人生力量

2021-01-05 01:45:01
相关推荐

文:石陵

在时断时续的情况下,看完了《千年一叹》,与内容相比,余秋雨自身受到的争议更大,批评、赞美、褒贬不一,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者,关于读书,我更看重的是内容,了解作者不多,既有的认识还是在作品中的细枝末节提示的点滴。

每次拿到一本书时都会有着一种暗暗的期待,看完后的启发与生活相接,学一些道理,看一些人,千人千面的人生故事,在看客面前事不关己但也提着生活中也会出现的暗示,《千年一叹》的由来是余秋雨在2000年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看到的遗迹、建筑、城市都比较典型,一种类似于随笔日记的形式带来跟多的是作者自身的思考,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学底蕴。

古希腊的爱情海文明,荷兰的迈锡尼,埃及的金字塔,在耶路撒冷石阶最深处却挂着无数孩子微笑的照片,讲述的是集中营发生的惨况,每一张微笑照片的背后都是生命无情的抹杀,是刽子手无情的屠杀,仍记忆犹新。耶路撒冷的哭墙,犹太教把哭墙看做第一圣地,教徒到此必须哀哭,千百年来,流落在外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的时候,都会来到这面石墙下,祷告哭诉,哭墙的名称也由此而来。看到文字的叙述已经让人震撼,一个民族在此刻释放千年的压力,在宗教信仰,民族传承下由一堵墙来完成接替,不凡,剩下一份敬意。

恒河的独特信仰,一边是早晨的沐浴,是新生也是祝福,一边是逝去之人骨灰的抛洒,尘归尘土归土的升华,这些异域的文化都令人难忘。当然一路上的艰难作者也只是粗略的描绘,比如在冲突中的通信,沙漠穿行对事物的需求,还有充满危险的恐怖分子时常伏击的地盘上二个老人保卫的故事,一行人的胆战心惊,看到的是此行的不易,既要打通沿线国家的审查,又要承担无突如其来的危机,这是千年一叹带来的背景。

看到更多的古遗迹古建筑古道,留给我的是新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警言在这一刻成为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真实写照,走得远看得多冲动的时间条件下最后的言语才是体现的功夫。

作者一行人,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拜访了许多古遗迹,去了鲜为人知的文明地,给我带来最明显的认识是文明的了解,对古代历史古代遗迹背后故事的补充。诸如希腊文化,雅典文明所经历的一定是人的一生难以企及的,现存的古遗迹背后无声的语言恰恰提供作者更为深刻的理解,那种文化博大,深远的内涵和气息也终究是展现在世人眼中的底蕴,正如荷马的“迈锡尼”,千百年过去了,石刻的狮门依旧存在,而在那些其他的建筑,不是由于战争的破坏就是岁月的无情剥夺,留下的残垣断壁,相必早已是饱经风霜,处事不惊的长者。

作者介绍了一路介绍了太多的内容,希腊、埃及、死海、古巴比伦、伊拉克等存在,用文字留下了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阿拉伯文明等历史,横穿诸多古文明,见证古文明留下的痕迹,对于这些迭代下的建筑来说,存在便代表着文明,是岁月的无声见证,倘若已经消亡那也是时间的一部分,文明的诞生与毁灭正是以遗迹来做无声的证明。

作者最后的思考从出发到返回,落脚点始终在自身站立的地方-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四大古国到如今,繁衍生机延绵不绝,作者结尾有感当我们追寻那些古迹时却忘记了我们从华夏古文明到现在的中国,已经是繁衍了这个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国家,他的努力、坚持,生生不息,即使是战国争霸民族异化的排斥,还是历史发展王朝的更替都没能磨灭悠久的历史文明。

当然尤为重要的是也是古书上所言,“和”而不同的民族意识,那些君主,无不想一统天下,而学有所成抱有治国平天下的学士难免不想一展抱负,分分合合所幸在家国观念中没有忘了最根本的文明传承,即便做皇帝,统一天下轮到谁都是华夏子孙。礼记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今中外,多少能人异士,王侯将相最后都报以统一国家的念头,是这是脚下的土地所赋予的和,保住自身文化的根脉,才是有底气有硬气的基础。

文明古迹有大小历史之分,但对于生活来说渐渐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古遗迹是拆除重建,这是十年前和十年后的一个差异,曾经的古建筑、古庙大街小巷在经济发展下没有合乎发展的保留,最后由于经济消费、文化需求而被恢复,是最常见到的一面。

文化的根源是智慧,就公安大学李玟瑾教授形容“大自然那智慧敏捷”无所不能的人类,在出生的最初时通过对他人的祈求获得的一切,无论是吃喝拉撒,温暖翻身,拍嗝都需要他人可以说这是一份造化,乞求所需,乞求他人的帮助,而这样的实现就是血脉,是文明的传承。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苦难,困难失败,当你需要帮助时,父母兄弟将是最先伸手的群体,因为你身上的血脉,亲情胜过一切。

假使你温暖的港湾,无论你处于什么时候,佛家言放下屠刀立定成佛,无论是多大的错失,父母,妻儿依然会给予你温暖,可能年老后气血衰弱,年弱不堪但他们给你的一定是全部。正如身处的文明,中国这个母亲给予子孙的是无保留的关照,无论何时何地一句中国人永远令人热血沸腾,华夏古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大国,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独属于文明的结果。

“千年一叹”千年我想是作者所去的那些建筑,残留的历史遗迹,亦或者是作者叹如今的人受西潮韩流的影响,缺少了对本土自我文化的认识,保护、研究的急迫,但我想说的是千年一叹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敬畏感,一种面对世界文明的敬畏感,一种面对中华文明的敬畏感,这种敬畏感却又带着一种无法推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观察作文800字 人和景的作文 与书结缘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写作格式 禁止吸烟作文400字 写夜的作文 有关冬天的作文 春天放风筝作文二年级 窗外作文初中 暑假的一次旅游作文 关于写家庭的作文 文明只差一步作文500字 良渚博物馆作文 母亲两三事作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500字 我的小传作文700字 心灵的选择作文800字 我的爸爸300字作文 关于健康作文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作文 人间有爱作文 绶溪公园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结尾 别样的感动作文 什么老师作文 高考通用作文素材 坚持600字作文 我心中的中秋节作文 我的世界很美丽作文 飘落的树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