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要不要考研?决策模型帮你剖析自我

2021-01-05 02:45:01
相关推荐

要不要考研?决策思维模型帮你剖析自我

这篇文章不太随笔,有点使命感在里面。

已经做决定的,单从结论角度可以选择不看,但我借来套用的思维模型我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在踟蹰者,我们一起来分析。

这两天看见一个在硕士工作圈中的一个段子:

“工作后发现没考研是个极大地错误,考完研回来工作发现工作得好不好跟考不考研没啥关系。”

但也不乏很多现实就是:堆积如山的简历前,学历成了HR最方便的筛人机智。

高考作文套路为什么有用呢,40秒的一份800评分,需要这种快速、高效、且出错率低的方法。

你要说学历不能代表个人能力,这是确实的,可是在985/211中,有能力者的概率确是大于双非院校的。

进公司的回答者纷纷答道:学历只是敲门砖,进公司之后你是要为公司解决问题与创造价值的。

前几天一个懒觉睡醒,一姐妹消息滴来,“你考研吗?”

我霎时一个清醒,“大清早的,姐妹这么致命一击?”

后来在水房碰见这姐姐,她说,“该是考虑的时候了。”

我寻思着,对。

我发了条朋友圈,

“突然自闭

想听听你们选择考研/不考研的理由”

没想到回复的人还挺多,还有不少朋友让我把截图发给他们,有小姐妹说期待文章,今天才知道一个兄弟说他这两天一直翻也没见我更新。

我体会到了,一点点,250线小传播人的责任感。

有点害怕,也有点高兴。

我的调查样本相比起今年290万报考的大军,太不是个事了,放出来不太负责。

于是我找了一个11993人参与的数据源。

截取其中一个问题比例:

因目的型(工作/赚钱)选手大同小异,以下为挑选部分(价值)层面作答选手:

· “年轻就有试错的成本”

· “1.觉得要是不考研以后肯定会后悔/2.本科出去没有好的出路(家里没关系),自己能力也一般,不如用知识再武装下自己”

· “不考研,因为不喜欢学校的生活”

· “不考,想早点赚钱养猫养狗”

· “专业太垃圾,考研换专业/不想毕业,上学太美好”

· “新的城市,新的生活”

点名表扬这位高中时,以爱好买彩票出名的人称票哥的优秀答案:

·“爱学习。”

同时我也放上我的思量:

1.2017届入学考生,专硕/学硕,一战即可,毕业时已有4/5批研究生涌入社会,到时研究生是值钱不明,又或许研究生竟成了标配。

2.事关正值大好年华的2/3年,当研究生毕业步入社会后,我们比较的应是同批次已有2/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而非赤手空搏的同年毕业本科生。

3.努力不一定能考上211,不努力一定野鸡也考不上。

这个决定为什么难呢,因为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我们处于象牙塔与社会的断层。

金融系教授亦不敢轻易给人投资建议,更何况是关于人生的投资。

变量太多,地域/学校/专业/社会经验,其中的博弈,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不同的答案。

那怎么办呢,自己动手分析,借用一下哈佛MBA商学院的学士用过的决策思维模型,得出我们自己最适合的答案。

先来看看我们今天的底层思维模型,GOLD黄金四步决策。

1.Goal,明确目标。

2.Options,找到所有选项。

3.List requirements,罗列标准。

4.Discounts,用权重权衡。

Part 1

明确目标

首先你要明白,你考研是为了什么。

借用一下科学界被cue达人爱因斯坦的一句话:

“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你要其实明白,你要的是什么。

这个分类下面:有无数衍生答案。

更好地生活/学历/考研梦/新的地方新的环境/工作/平台/人脉/专业不喜欢/赚钱/逃避进入社会

大致分为两类:

情怀型/实用型

情怀型典型语录:

“为了证明自己。”

“不考心理不甘心,有个坎。”

“不想,因为想早点过自由的生活。”

以及我上文中精选过的。

这类其实就不用往下看了,价值取向嘛,都是个人基于自己的选择,对错未可说。

这其中有一个比较实用的衡量模型:

在一支国外研究小队的街坊调查中,对老人进行采访:

“回顾一生,你认为你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老人都并未因做过什么而后悔,绝大多数是因没做过什么而后悔。

遂若不知是否要做一件事,问题则可抽象简化为:

“如果现在你将要死去,你会因为没做过这件事而后悔吗?”

实用型:

平台/资源/机会/赚钱/学历/以及专业问题说不考研相当于没学的。

基本都指向→未来更好地生活。

那咱们下一步走。

Part 2

明确选项,将不必要的选择题转换为选择题

原作者Ray自己面临的问题是:刚毕业时同时拿到了麦肯锡与联合国的offer,看起来好像面临二者择其一,但其实呢?他就先和麦肯锡沟通,看是否可以延迟入职时间,先去联合国,麦肯锡同意了。

一定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吗?并不。看似被逼上决策,实则反之。

我们一定现在就要决定是否考研吗?否。

基于客观现实考量,工作可以辞,考研年年有。

考上了还可以退学,工作了还可以考研,我们并没有被逼上绝路。

无非便是怕错过最好时机:

考研形势愈发严峻,录取比例走向不明。

真工作起来,今日翻到一位负担研究生考研路,“事实上没人在乎你要不要考研,假很难请。”我那条朋友圈底下的两位政府内工作(已有儿女)的前辈,纷纷劝要考。

但其实理智分析,若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况且是考试,但凡现在在纠结要不要考研的人,除非家中条件着实有难处,剩下的都是已经具备考研能力者的人,无非就是怕自己做不到下势努力罢了。

但摸着良心,自己不努力,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还能咋说,这能怪谁,你说是吧。

所以,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都是有退路并可以兼得的。

正如我一位ACCA在考朋友,纠结是否要考211专硕,他所咨询所得来的学霸博主皆劝他兼得。

考试这事嘛,凭努力(只要方法对)就可以做到的事,以后生活中也不太多,能用努力办成的事其实也都不是事。

Part 3

把你所在乎的要素都罗列出来

还在纠结的朋友,大概就还有一个考量的因素:

考研对我以后的工作,作用到底大吗?

考研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吗?

这可真是一个千人千答的问题。

其中变量甚多,诸如:城市/学校/专业/工作,排列组合分析之后对自己的影响。

同样,拉回我们的选项,我们的比较是:硕士学历 VS 2/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以下简称本科生2.0

为了全面权衡利弊,我们用一下好久没用过的控制变量法分类讨论一下,然后我发现:

最大的变量是个人能力。

同时为了简化公式,选取了主要变量,参与该实验的变量选手:

1.Battle赢家标准:被梦中公司录取。

2.变量:学历

3.复杂变量:个人能力

(如果有遗漏可能请记得后台回复我,毕竟我数学目前还不太好)

很明显,个人能力是个复杂变量。在此仍然选择主要模式:丧心病狂/平平无奇/是个可爱的小辣鸡。

对不起,分类讨论太麻烦了,我拉了个表。

由此看出,在HR正常的情况下,只有丧病本科2.0才有赢面,并且得碰上在学校(不能优秀)的硕士才有赢面。

放在情境中:同一职业,你2年前因为学历被刷掉而进不了的梦中公司,这2年中你在一家同行业中发挥稳定,不时创造惊人成绩,有相关人脉/资源/经验/业绩,这丧病本科2.0赢得应该没有悬念吧。

前提是:你能力特别突出。

Part 4

利用权重权衡

在此我列一个我的公式:选择= a·兴趣+b·难度+c·评估(维度可能不完善但我现在神志不清……)

你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衡量标准来增加或减少这个公式。

公式化一个复杂问题的各种参数,有利于我们把抽象问题可量化,但其中一定不全面,故自己决策时要慎重。

1

于我个人而言,兴趣的权重是最高的。

之前我决定不考研,是觉得对校园生活没什么兴趣了。

但后来偶尔独到一位我欣赏的大家,他对于“研究”的看法。

我恍然大悟,研究生研究生,正常来说就是搞研究的。

要问我愿不愿意研究问题,那可真是太有了。

所以这个决策,对我来说就变成了:能否有一个领域,让我在每个割开涌现的小问题中,不断探索的欲望。

2

坦白讲,难度并不是我考虑是否做一件事的首要考量,真的遇见难度较大的事,我会觉得这很刺激。

解决不了的时候,那再另说嘛。

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价值取向,群众理智一点也是好的。

3

我对于这一点的主要标准是:是否值得。

理智来说,是否值得这一点,我习惯用结果导向来权衡。

在此感谢两位耐心解答我问题的前辈,他们提供了两个方向。

1.招聘网站。

目的是为了工作,招聘网站无疑是最快看是否达成硬性条件的渠道。自己喜欢的岗位/中意的薪酬,分别对学历/专业的要求。

2.为了赚钱,就去赚。

你可以去打听同院校大两/三级的学姐学长薪酬水平,因为相对而言你们的起点是差不多的。(同时记得比较自己与其能力差距),同时去看目标院校专业硕士应届的薪酬水平。同时手持相关专业相对有含金量证书的,也可用此方法来权衡是否需要考研。

人生的题嘛,没有一个适合每个人的答案。

所以用组合理论总结一下今天的知识点(这才是重点):

1.遇见问题时别慌,想明白是什么问题。

2.梳理相关思维模型。

3.套用思维模型解决问题。

哦,关于解决问题也有相关模型,有时间再说。

总结一下今天的答案:

1.一超多强能力型:考研是加成,不考也ok,对您来说真的只是个价值取向

2.普通型选手:家里没啥大问题的,建议开始选择目标院校与专业

如果之后有需要的话后台留言,可以出考研后续问题的反馈。

例如:院校/专业/城市的权衡/研究生生活

小通知:

Ullfree更名为:熊陆离在摸鱼

熟悉我的人也能看出来,平时除了学习我什么都(用心地)搞搞。

也说了,我对研究问题还挺感兴趣,所以之后会发一些我自己(重点)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做研究,也会推荐相关的书/方法论/电影/人

当然,成长相关情感,不经意的随笔,我不会放的。

我也放不了。

偶而会写得你们的共鸣,偶尔只有我自己狂舞,与你们的每一次情感交汇我都很珍惜,真的很珍惜。

(可能是因为250线传播人么得评论)

如果有帮助,点个在看我会很高兴,很!高!兴!(转发更高兴。)

后面:对不起我太困了,这篇排版太丑了我知道,可我真的没精力改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习俗的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600 感谢作文五百字 母亲照顾我的作文 描写书柜的作文 秋天叶子的作文 奋斗为话题的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日常生活 快乐写作文杂志 家乡的美丽风景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100字 厨房作文 音乐喷泉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六年级作文 我的舍友英语作文 战胜了自己作文 最容易写的作文题目 初中优秀作文六百字 描写香蕉的作文 我想成功作文 乌龟四年级作文 描写动物的作文批语 国庆节作文批语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 中华美食作文400字 作文童年 童话故事作文300字四年级 关于老师的爱的作文 以龙为题的作文 成功从改变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