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鲜馄饨真的好鲜美 上海三鲜馄饨是从无锡传过去的?

2021-01-05 03:05:01
相关推荐

吴歌原创

馄饨是无锡人的家常小吃。虽然馄饨不仅是无锡流行,全国好多地方都流行,但无锡人对于馄饨有一种不离不弃的执着。对于无锡人来说,家里包馄饨,仿佛是一种仪式,买皮子,割肉,斩菜,拌馅,包馄饨,下馄饨,端馄饨,左邻右舍都有分享,惹得到处欢乐满满。无锡丽新路社区借着这个文化传统,2017年8月开了一家“暖宅味道”共享馄饨店,倡导“吃一碗送一碗”,鼓励顾客给特殊群体“买单”。馄饨店的盈利注入社区“暖宅有爱”孤困老人精准帮扶基金。“您花一二十元买上两碗馄饨,一碗自己吃,一碗‘贴’墙上捐助他人,让需要帮助的人随时‘共享’到爱的滋味。”馄饨店的这个理念,使全社区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保洁员等都可以免费品尝爱心馄饨。

无锡人还看重那些老牌子的馄饨。王兴记是100多年前一个小摊点起家的老牌,一向被无锡人作为无锡馄饨的典范。家里来了外地客人,大体是要带去尝尝的。曹张新村里有一家阿娟馄饨店,开了快三十年了,女老板阿娟开店时是个年轻美女,现在已经是位奶奶,至今仍然经营这家很小的门店,与三十年前差不多,甚至那块店牌也没有什么变化,可名气照样被流传。那些从小吃着这家馄饨长大的孩子,如今还会带着他们的孩子,从别的住宅区特意过来品尝儿时的好味道,把一种承传悄悄地灌输给了下一代。

江南一带传说,当年来自越国的美女西施,是馄饨的发明者。吴国后期,越国每年对吴国发动战争,加上天灾人祸,把吴国拖累得疲惫不堪。吴王夫差吃饭不香,睡觉不眠。西施虽然是范蠡派入吴国宫廷的一号女间谍,却因为深感于夫差的情怀,动手为夫差准备了一份美味。她精心擀出薄而韧的面皮,把肉和鱼剁细成馅,包在面皮里,然后煮熟,加入大骨汤和其他调味,端到夫差面前。夫差被那香味吸引,品尝之下胃口大开,仿佛囫囵吞枣一般把一大碗美味吃个精光。夫差问西施,如此美味,这是什么?西施想起夫差那囫囵吞枣般的模样,笑着说:馄饨。

南方的馄饨,北方的饺子,其实,它们本来同出一脉。相比而言,馄饨是比饺子更加古老的名词。

古人以面皮包馅煮食,因其无七窍而称之谓“馄饨”,与天地不分之时的称谓同音“混沌”。北齐颜之推是最早将馄饨写入书中的文人,他写道: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大约到唐代以后明确馄饨和饺子两种名称,逐步在南北两地各自发展,南方的称为馄饨,北方称为饺子。饺子几乎保留着原来的形态,馄饨却有了多种包法和形状,而且明显表现出追求精致的态势。以后,饺子成为产麦的北方民众的一种主食,馄饨却成为不产麦少产麦的南方的一种小吃。北方的饺子店是一种解决吃饭功能的主食店,饺子甚至成为北方人喝酒的一种佐菜,叫做“饺子就酒越吃越发”。南方的馄饨店却大都是具有休闲功能的小吃店,南方人很少会就着馄饨喝小酒。

南方对馄饨有多种叫法。江南一带都叫馄饨。福建叫馄饨,也叫扁食,因为那里的馄饨肉馅是用棒子敲出来的,敲打在当地方言中称为“扁”。四川叫抄手,应该是取馄饨的那种形状——犹如人抄着双手。湖北、江西一带则叫包面,大约是因为面皮里包着馅的缘故吧。广东人则称为“云吞”,是馄饨的粤语方言发声。

餐饮中有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三鲜。菜品中有炒三鲜,蒸三鲜,荤三鲜,素三鲜。饺子中有三鲜馅饺子,馄饨中也有三鲜馄饨,是江南一带最传统的招牌馄饨。无锡几乎所有的馄饨店,都会有三鲜馄饨,而且店里最基础和销量最好的馄饨。上海的馄饨也多以三鲜为招牌:上海三鲜大馄饨。

三鲜馄饨不是无锡人发明的。古代无锡很长时间属于常州府下辖,常州三鲜馄饨是早有历史记载的。但是,无锡三鲜馄饨却绝对是无锡人发明的。常州三鲜馄饨是用猪肉、青鱼和开洋混合成馅。无锡三鲜馄饨则不用青鱼,改用榨菜、猪肉和开洋剁细混合成馅。相比之下,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鱼腥,充分利用榨菜独特的鲜味,使馄饨更加鲜美,多吃不腻。无锡人说,无锡三鲜馄饨起源于东亭。旧时东亭一带曾是华太史的老家,离城不远,建有交通官亭,应该是个富裕和交通流量较大的地方,创新并繁荣一下美食小吃是有坚实基础的。

无锡现在有几千家馄饨店,因为馄饨店里总是搭着卖小笼包的,无锡的小笼包店那么多,馄饨也会相应的多。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无锡的馄饨店都曾被公私合营了,所有馄饨店的开办、地址、布局、等等,都由官方决定,一般设置为市级的、区级的、乡镇级的,主管和主办方分别是市级饮服公司、区级饮服公司和乡镇街道。

无锡市级的馄饨店都在市中心,一家叫太湖馄饨店,在三阳广场东面的中山路上;一家叫无锡馄饨店点,在三阳广场西面的中山路上。两家店相距不远,生意都很好。太湖馄饨店的鲜肉开洋大馄饨是当时无锡最贵的,2角钱一碗。无锡馄饨店是规模最大的,除了卖馄饨,夏天还卖冷拌面、冰砖、冰冻赤豆汤。

其他馄饨店的馄饨,一般是1角钱至1角3分钱一碗,比如西门外的绿杨馄饨店和南门外的穆桂英点心店,都是1角3分,而健康路国棉一厂与周山浜国棉二厂附近的馄饨店就都是1角钱。乡镇上的馄饨只要几分钱,有些70年代的中学生记得,曾经在无锡县港下参加劳动,同学结伴休息时,去顾山街上吃过一碗馄饨,才3分钱,手里有5分钱,还吃了一根油条和一个大饼,找了一块糖,一路吃到劳动的村里。

改革开放之后,无锡的馄饨店一个接一个的开了起来。无锡馄饨店恢复了王兴记的牌子,又被从地方国营改制为民营企业,成了无锡馄饨界的大佬。一度拥有最牛最贵馄饨的太湖馄饨店早已不知去向了。跟着知青太太回无锡的一位盐城青年,开了一家曹张手推馄饨,做出了名气。而原来无锡老牌的“过福来”手推馄饨被国家饮服公司湮灭之后,最近刚刚恢复牌号重新开张。郊区蠡园乡曾经创新出一种虾仁大馄饨,那馄饨大到三四个就几乎能够吃饱,一咬满嘴的虾仁,味之鲜美,至今无锡城里无法找到,渐渐地就不见了踪影。在深深的巷子里,有一些馄饨店被无锡人传播着,比如丽新路的西施馄饨,水秀新村的阿凤鸭血馄饨、荣巷的小馄饨……许多人特的开了车坐了车去尝鲜。

无锡现在最好吃的馄饨应该是熙盛源、笑来喜、淼品香、淼林第、锡笼记、古香楼、勤德兴那几家,他们其实都属一脉相承,都是同门师兄弟,所以口味上比较接近,就馄饨而言,强于忆秦园、王兴记,甚至超王记。

说起来,超王记算是熙盛源他们的源头。上世纪90年代,超王记创办于城郊芦村附近,本来是卖肉馅面筋的,仗着手艺好,做起了小笼包,还稍卖馄饨,立志超过行业大佬王兴记,媒体也赶紧推波助澜,一时超王记名声大振。不久,合伙人独立出去开了熙盛源,先从苏州发端,再开回无锡,立马成为城里最好吃的馄饨。再后来,熙盛源里的徒弟们纷纷出去创业,于是有来笑来喜、淼品香、锡笼记、古香楼等好味道的馄饨,在各方面都渐渐超过了超王记。

无锡有三鲜馄饨,上海也有三鲜馄饨。从馅心分析,上海三鲜馄饨不同于常州三鲜馄饨,因为不用青鱼肉,而是选用榨菜,与无锡一模一样。上海人从来不说这三鲜馄饨的来源,吴歌认为是从无锡而来。十九世纪60年代,安徽人李鸿章帅淮军进入上海,先锋营是无锡人杨宗濂率领的无锡团练改变。这支部队进入上海之后,负责城防与后勤,大量的无锡人和无锡风味进入上海,逐渐演化为上海风味的一部分。上海人的阳春面、小笼包、三鲜馄饨,大约都是这样开始和发展的。此后很长一个时期,上海人一直喜欢带有无锡标识的物品,比如无锡茭白、无锡四角菱、无锡酱排骨、无锡小笼包,在上海开一家无锡馄饨店稍卖些小笼,只要正宗好味道,生意一定不会差。

无锡馄饨店买小馄饨的不太多,三鲜大馄饨是做得最多的品种,这与苏州不一样。苏州人讲究精致,无锡人偏重实惠。大馄饨味鲜肉多,不但解馋,而且可以吃饱。苏州人吃小馄饨,图的就是尝个滋味,所以特别在汤料上下功夫,那碗小馄饨端上来,可爱得让人舍不得下口,而无锡三鲜大馄饨端到面前,会让人大快朵颐。

无锡也有扬州人来开的馄饨店,比如秦园,在惠山古街和荡口古镇都有,但是,无锡人一吃就知道,那不是无锡味道,从汤到馅,都不一样。无锡人吃馄饨,嘴一向很刁的。俗称:刁无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质作文 书信作文格式 我是什么 作文 初一作文500 作文我的烦恼 误会 作文 钓鱼的作文 家风的作文 春季作文 小兔子的作文 思念的作文 优秀作文800 疯狂作文 四年级语文作文 消防员作文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