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聊一聊《西游伏妖篇》的好与坏 周星驰真的走下神坛了吗?

2021-01-05 08:15:01
相关推荐

说“从此周星驰欠我一张电影票”的都歇了吧。

1.

先说电影。

不得不说,《伏妖篇》有优点也有缺点,我觉得如果要评价它,说它不好时,至少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同时,不能因为它有缺点而否认它的优点,这是起码的原则吧。

那我先从它不好的地方说起。

《伏妖篇》最大的缺点有两个,第一个是演员的表演。

演员的表演无疑是全片最大的硬伤。周星驰不自己出演后,演员就成了左右周星驰电影的一大关键,在《降魔篇》时幸运的是周星驰找对了演员,黄渤无疑成了《降魔篇》演员里最大的功臣,将几个时段的孙悟空的性格和行为都以最好的戏剧效果表演了出来,而文章饰演的三藏,我觉得如果不谈演员在戏外的私德,表演也可圈可点,《降魔篇》的“大爱”主题经三藏之口道出,“放下执着”被文章演绎得挑不出毛病来。

但偏偏不巧,《伏妖篇》里周星驰找来了wuli凡凡。

对这个选择,我有些无奈。

吴亦凡在《老炮儿》里演一个富二代,可以。

吴亦凡在《美人鱼》结尾短暂出现,可以。

可吴亦凡在《伏妖篇》里担当主角,很,不,可,以。

在以前的大多数电影里,他少念点台词,耍几个帅可以把自己演技不好糊弄过去,亦或电影的重心也不在他身上。而这次在一场一百多分钟的电影里,作为一个主角,任何缺点都只会被无限放大,不可能被掩盖。

吴亦凡表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层次感,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角色的多种情绪变化时,他只有一种表情、一种神态。

所以在电影里,你会看到,他一直咧着嘴、目光呆滞,当唐僧或生气、或顿悟、或受伤,你以为他要爆发时,他依然是咧着嘴、目光呆滞。

如果你把吴亦凡和当初《降魔篇》里的文章对比,会发现文章的禁欲系唐僧形象更符合这个西游世界里的唐僧设定。

因为周星驰西游里的唐僧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是一个矛盾体。

他身边有血海深仇的徒弟孙悟空,这个劣徒杀他所爱,如今还要杀他(至少从表面上看),他却隐忍、疏导,使用“危机管理学”,表面上呆板,实际上腹黑,布下大局。

他明明看上去一心向佛,连遇到妖怪都要用感化的方式对待,但却爱上了女人,心中怀有杂念、牵挂,却在路上和小善打情骂俏(至少从表面上看),在电影开头他的梦境也可以看出,他的心底还是对漫漫取经路有一点点排斥。

但到关键时刻,他又能知晓爱无大小之分,知道自己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引领整个团队坚定地走下去。

“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你看,在我看来,唐僧是多么复杂和有大智慧的高光的一个人物啊,他向往“大爱”,心存“小爱”,身上正是代表西游里价值观的集合,可在《伏妖篇》里,我们看到吴亦凡出演的唐僧只输出了他呆头呆脑的一面。

因此,就很气。

其他的角色来说。

林更新,倒没有大过失,那种看你不爽我就打你的感觉也算演出了几分孙悟空该有的痞气。

姚晨,发挥正常,但角色所限没有太多亮点。

包贝尔,我不喜欢,但跟角色也算合拍。

林允,姿色上输给了短暂出场的舒淇,但也算无功无过。

舒淇,美,舒淇总共出场了...好像一分钟吧,但是撑起了整部电影的颜值。

还有一个角色非常讨喜绝对不能不提,那就是...

沙僧变成的那条鱼...

不知道为啥,看上去有种奇异的萌感。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一个人审美如此...

真,的,萌。

而《伏妖篇》另一个让我有些遗憾的地方在于,它讲故事的方式没选好,也是招来非议的原因。

其实细究下来,真的是个不错的故事。

影片里最大的两个主题,分别是师徒四人的矛盾和唐僧与小善的感情纠葛,叙述的比重安排得不是特别合理,分别安排在了头尾,如果改成互相穿插的话,其实会舒服很多。

一方面,唐僧和小善的感情铺垫有点不够,进入得靠后了些,在影片结尾,重头戏是大战,感情其实是可以得到一个更深层次的升华的。

另一方面,就是我说故事虽然没讲好但其实是个好故事的原因。

师徒四人的矛盾,其实是唐僧布的一个局,而这个局,不仅是对应九宫真人布的局的将计就计,同时也应该是贯穿整部电影的。

九宫真人的局从蜘蛛精开始,这可以从九宫真人最后骑着的红色蜘蛛看出,从蜘蛛精开始,就已经是九宫真人离间师徒关系的一环,使用的手段在于蜘蛛精给唐僧的茶水虽然可以治病,却毒哑了唐僧的嗓子,让他没法唱儿歌,从而给了孙悟空起杀心的机会。

而孙悟空明知蜘蛛精是妖,却让唐僧喝下茶水,就是因为此时师徒已经开始将计就计了。

后来,小善跳“一生所爱”的舞蹈,正是为了让唐僧想起段小姐,勾起唐僧的情欲,从而之后通过小善来离间师徒,而这一点一下就被唐僧看穿。但唐僧没有拆穿,而是将计就计,与小善打情骂俏,看上去唐僧是动了情,但最后小善问他,他却说“心里只有一人”,可见他与小善的那些举动,不过只是他的局剧情需要而已。

再不得不提孙悟空。孙悟空在电影里有诸多细节可以追究,比如,以往是唐三藏控制孙悟空的工具——金箍,可以肆意被孙悟空摘下,一定程度上是否代表着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

而孙悟空中间屠杀村民时,就给观众一个他们在做局的提示了——孙悟空怎么会随便残杀无辜百姓呢?

因此,这些东西本身都是可以串联起来的,但是在电影里却没有足够的叙述,谜底揭开的方式也过于平淡。说实在的,哪怕是加一个之前情节的剪辑蒙太奇,搞一个美式恐怖片式的反转,也会让戏剧效果增添数倍。

所以,《伏妖篇》这个名字确实没起错,电影的故事就是伏妖,而且不是东伏一下西伏一下,而是整个电影层层跌进,直指最后的大BOSS的。

2.

除此之外,《伏妖篇》是有我喜欢的闪光点的。

既然周星驰说了,是要把西游作为一个品牌来运营,那我就联系一下我很喜欢的《降魔篇》,来说说周星驰的“西游”。

首先,大家要明白的是,西游系列和大话西游已经是两个作品,虽然其中出于商业及传承考虑,有诸多联系(比如主题曲),但其实西游和大话西游要表达的内容已然不同。

我们之所以爱《大话西游》是因为它第一次将西游记中的情感铺展开,深化了西游的人物,何况这个人物还是我们受到最爱的孙悟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话西游》在多年后受到我们追捧的原因。

而《西游降魔篇》开始,我们的注意力随着至尊宝和白晶晶、紫霞的爱情纠葛上转移到了对妖猴悟空、油面八戒、鱼怪沙僧的魔幻演绎上,而唐僧和段小姐的私情在电影里的比重下降了,转而更想探索的是“大爱”而非“小爱”,是对劣徒、对众生的爱,而非男女之爱。

我之所以喜欢《西游降魔篇》,正是因为这种对西游的黑暗演绎、惊人的想象力完完全全击中了我的嗨点,原来西游记可以这么演。

《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其实都长得面目古怪、可怖,但到了影视作品里,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美化。

然而在周星驰的“西游”里呈现的,却是我觉得他们本该有的样子。

孙悟空在《降魔篇》时虽然身材矮小、面目丑陋,却因能力通天而狂妄自大。

猪八戒在《伏妖篇》中大部分时间脂粉满面、似笑非笑,发起情来犹如泰迪转世,也是前所未闻。

说到唐僧对三位徒弟的教化,看似打骂其实是度化的方便法门不同。

可能大家都以为圣僧只会念经并且和蔼可亲,也不竟然。恰好我正看过一些关于度人的公案,大概就能理解唐僧的做法并得简单的打打闹闹。

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上师在度化他的徒弟华智时,就有点“特别”,一日在华智(一位伟大的佛教徒)的门外喊,“华智,有胆子滚出来。”出来后,上师拽着他头发准备打他。这是首他闻到一股酒味,上师想,怎么还喝酒呢。于是把他打倒在地,并朝他吐口水,指着他骂道,“你们这些寻思者,竟然生起如此分别恶念,真实老狗一样。” 而华智慧根具足,当机立即醒悟过来,上师其实在为我直指心性,当场一切不清净分别念全部断尽,立刻获得证悟。大概跟文章在降魔篇中证悟的本质一样。

带着这个观念角度,就知道唐僧教化徒弟其实并非打闹那般简单,细心观察他并非对每个徒弟都这样子,只是很聪明的不同徒弟不同的方式对治。

孙悟空的魔障在嗔恨,巨大的恨的力量,唐僧故意反复激怒他来消他心魔,事实上悟空的悟性也极高的,若是不明白“上师唐僧”估计早就一棍子造反了。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伏妖篇》中,变身不再是《降魔篇》中的金刚,而是更加贴近他身份的巨型石猴,这是在以往的作品里没有出现过的。

而猪八戒代表着贪婪,尤其是色欲的贪婪为主,淫为贪婪之首。

而仔细看电影,唐僧并没有用悟空的方式去打骂他,所以唐僧度化徒弟的做法是有不同的方式,很聪明的。

沙僧代表着痴,而为什么偏偏他在电影中会长期化身为一条鱼,而且最为傻头傻脑,要是你有所了解,就知道,畜生中就是痴为最重。

这是唐僧对制三徒弟的贪嗔痴,很多些细节是考究的。打闹一来是为了电影笑料包袱,而来其实也是度化的智慧与方便法门之一。

而在妖魔邪道中,让我最惊艳的就是红孩儿的设计,新颖独特,异常暴戾,熟悉徐克早期作品的观众可能会会心一笑,其实这就是徐克的审美的产物。

在《伏妖篇》的微博上可以看到,《西游记》原著第四十回里写道:“(红孩儿)一只手扭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锤了两拳。念个咒语,嘴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红孩儿被孙悟空打脸打到喷火的桥段,是可以和原著对接上的。

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上路,哪里单纯是为了取经,而是为了疗伤。也是为了对治自身的业障。师徒四人过千万险劫,才不再执迷不悟,最后修得证果。看则斩杀邪魔妖怪是劫,破的那是自己的魔障。

孙悟空,明明是妖中至尊,因嗔恨,被压在五指山下整整五百年不得翻身。

猪八戒,贪婪被贬下凡,执迷不悟,后妻子与人偷情,被妻子和情人用九齿耙害死,才转世成妖害人。

沙僧,本心向善,但救人却被人当成人贩扔入河中,变成鱼妖吃人。

哪有英雄如此落魄,他们只不过是拥有常人没有能力的病人而已。越是大成就者,越是要历经千劫的考验。

取经求法,实际上是给自己一条出路,放自己一条生路,取经之路,就是一条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之路。是一条除心魔,伏心明志了觉悟的渡人渡己之路。

而这条自我接纳之路也并非像以前的影视作品里那样唐僧讲大道理,而是背后各种耍小手段、威逼利诱,这才是和杀手妖怪相处的正确模式吧。

他们本是杀手,是妖魔,却在相处之中克制了自己的邪念,这叫戒律。这是他们的善根所在,也正是如此,才有了与唐僧西游的缘分,无论它们曾经是谁,犯下什么滔天大罪,最后都是一心向善消除心魔,成就一条渡人渡己的道,这也是他们的本愿与归途。

我喜欢周星驰的这种“西游”,《伏妖篇》虽然有瑕疵,在演员上也不如《降魔篇》,却与《降魔篇》确有衔接,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玄奘与师徒除心魔上,还是有做互相照应的埋伏,隐藏在细节中。

3.

最后不得不单独说周星驰了。

虽然这部电影的主角应该是两个:徐克和周星驰,但我姑且先把徐老怪放到一边,谈谈大家集火的对象周星驰。

我在《美人鱼》上映时就写过周星驰,

这次《伏妖篇》和《美人鱼》一样,周星驰又一次“走下神坛”,甚至是“摔下了神坛”,可以说从《长江七号》以来,周星驰每拍一部电影,他都要“下一次神坛”。

你们考虑过被周星驰一直上了又下的神坛的感受吗?

在让周星驰在神坛上下来回蹦跶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周星驰在电影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

周星驰不是一开始就是你们的“星爷”,他一开始是“星仔”,演的都是小偷小痞子小坏蛋之类的角色,让他成为“爷”的是1990年刘镇伟的《赌圣》,其实就是个《赌神》的衍生电影,在同年他又演了另一部《赌神》的衍生电影《赌侠》,靠赌神这个IP之下的两部电影才打出名气的。

在此之后的三四年,周星驰成为了香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他自己也承认他爱财,因为他爱财,因为商业,所以这三四年他都在疯狂拍片,走的都是大众消费度最高的搞笑套路,由此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可以去看看那几年香港票房的前十名有几部是周星驰出演,比如92年,香港票房前五被周星驰一个人包揽。

你以为周星驰那时候就真的成了角儿了吗?

票房,不等于周星驰在电影的成就上受到的肯定。你仔细回想一下小时候在电视机前看周星驰电影是什么感觉,你当时在想这个哥哥演技真是爆炸吗?没有。你当时在想这部电影真是让我有所感悟吗?没有。

你就顾着笑呢。

90年代的香港观众何尝又不是和我们一样:看周星驰,也就图个乐而已,对吧?

现在问这个问题之下的十个人说周星驰的电影好在哪,有多少人能确切答出个所以然来,最多答出个“搞笑”来。就算到了2001年的《少林足球》拿金像奖的时候,香港政府的官员张敏仪颁奖时对周星驰说的还是:我很高兴这个奖给了你,因为你让很多香港人在不开心的时候都可以笑。

周星驰无论有多少东西,“搞笑”是他对很多人来说的一切。

这就是周星驰遇到的境遇,从来没变过。

在《唐伯虎点秋香》后,周星驰开始更深层次的创作——其实也不是很深,只是他原来的创作在内涵上都比较浅,这时候开始他的作品加入了对世界的探索和人文关怀。

但观众不适应,这批观众习惯了一年里十部电影七部周星驰,习惯了哈哈一笑,突然周星驰想往深处走了,笑里要带泪了,观众觉得他不伦不类。

从这个时候开始周星驰没少挨过骂。

如果有神坛,周星驰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应该滚下神坛了。

而让他滚下神坛首当其冲的电影正是如今你们把他捧上神坛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大话西游》(一开始大话其实是只要拍一部的,后来才拆解成两部,在此姑且看做一部作品。)

我喜欢到看了十遍八遍的《月光宝盒》和《仙履奇缘》在当年是票房口碑双失败。

我说句实话,我敢说,就是放到今天,豆瓣评分在9以上的《大话西游》在电影院上映,票房也好不到哪去。我以我看电影这么多年的经验向你保证。

这个世界上的观众并非只有豆瓣上的青年们,并非只有你和我。仔细想想喜欢《大话西游》的人到底能不能代表全体观众。

《少林足球》十四项提名如何,《功夫》金像奖如何,点开豆瓣评论,“周星驰走下神坛”,《长江七号》、《降魔篇》更不用说,一个个说周星驰不行的就让我以为周星驰过去是个AV男星如今阳痿了一样。

任何一个人评价周星驰之前都要知道:周星驰在某些方面就从来没站在过神坛上过——周星驰不是一个顶级导演。

他过去就不是,现在不是,从他的年纪和发展空间来看,将来百分99.99也不会是。

我以前就说过,周星驰的电影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重复、致敬(借鉴),重复用梗是一直都有的,几十年来就没变过,我也说了,周星驰厉害的地方就在于重复的同时又能让观众再一次被梗的效果打动。

致敬也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功夫》里致敬偶像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七十二家房客》、《闪灵》、《英雄本色》、《黑客帝国》等。

这一直都是周星驰创作能力上的自我弥补和修复,并非是今天一部《降魔篇》、《美人鱼》或是《伏妖篇》无端端生出来的。

作为看过周星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电影,重复观影次数平均大于二的一位影迷,大致是有点底气评论起他的。

说这么多,就是先给大家提供一个我的看法:老说人家不行了、走下神坛了,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有的人说从今天开始周星驰与你互不相欠,那是因为过去他与你就不曾有亏欠。

周星驰与徐克所拍摄的电影,确实有浮动,但我认为并没有完全失去他们过往的水准。

虽然在演员和故事讲述上有硬伤,但电影整体上来说,我个人觉得拍出了我喜欢的那种黑暗美学与精致,它的创意与特效艺术还是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也许有些曾经让我触动的残忍与救赎暂时找不到了,算是有些瑕疵,但是依然可以发现它们的影子。

说烂片很容易,骂也很容易,但是我并不觉得《伏妖篇》全无亮点,对我来说,它瑕不掩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