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大错严“堵”小错重“疏” 治理学习类APP:把该管住的坚决管住

2021-01-05 09:45:01
相关推荐

“对于学习类APP的管理,应当营造出一个全社会参与的生态系统,在‘疏’和‘堵’两方面来引导和规范。在‘疏’的过程中,要不断发掘学校、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的正向需求,引导学习类APP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给优质的学习类APP成长出来创造空间;在‘堵’的过程中,要区分问题的性质,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是坚决不能触犯的,但也有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或许是还有改进的空间。如果是一些非原则性的小错误,应立即纠正,允许他将来有改进的空间。”6月25日下午,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副主任于世洁在未来网主办的“校园学习类APP规范发展交流会”之“学习类APP如何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主题交流论坛上表示。

在他看来,未来管理学习类APP更多的要在怎样积极引导方面下功夫,尤其是怎样让全社会行动起来,把该管住的东西坚决地管住。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学习类APP越来越普及,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走进校园,大大提升了学习和教学管理等的效率。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内容涉黄、诱导消费、传播不良价值观内容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整治学习类APP乱象,去年底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今年5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内容详尽,细节明确,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

学习类APP怎么管,新政划定的红线是什么,未来发展方向如何?业界讨论纷纷。

“校园学习类APP规范发展交流会”之“学习类APP如何助力学校教学创新”主题交流论坛现场。未来网 赛孟琦 摄

“堵”与“疏”相结合 允许有改进的空间

广东省教育厅督导室张志立在解读《管理办法》时表示,制定该《管理办法》有一个最重要出发点,即以问题为导向,搞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

他表示,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基层教育局和学校审查难度太大的问题,二是企业因为无法备案,进学校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但是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很快,新问题可能不断出现,又该如何应对?

“先把没有争议的底线问题解决掉,有争议的问题先暂且搁置一下。那么哪些是没有争议的底线问题呢?就是那些低俗、暴力、色情、传递不良价值观、过度征集个人信息等。”

同时他指出,影响学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有很多,如H5、公众号、短视频等,但是一口气想把全部都管好,难度太大,所以广东经过评估,决定从学习类APP入手,因为学习类APP是移动互联网产品在教育领域的主要终端表现形式,相比于H5、公众号那些,APP是学生使用和关系最密切、学习功能最为齐全的产品,“所以先把最需要保护的中小学生给保护起来,管理的进度也可以大大加快,以便契合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于世洁表示,学习类APP是一种教育类产品,它会影响到千家万户,影响到孩子们长远的教育。所以,学习类APP的管理至关重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他指出,对学习类APP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疏导式引导,二是“堵”。在疏导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搞清楚学校、学生和家长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可以借助哪些新技术手段和新理念实现,要把这些需求研究清楚,引导学习类的APP向提高教学效率和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积极发展。

而关于“堵”,于世洁表示,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内容,是任何学习类APP都不能去触犯的,要旗帜鲜明的管理。对于不能触犯的问题,尤其是影响孩子的教育成长方面的问题,要坚决地 “堵”住。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区分问题的性质,有一些问题是坚决不能触犯的,但有一些问题或许是还有改进的空间。”于世洁强调,如果是一些小错误,应该要求立即纠正,但也允许他将来有改进的空间。

以学习者为中心 发挥学习类APP的正向作用

教育信息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为教学研带来深刻的变革,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黄涛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更聚焦于一个点,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他指出,从宏观层面,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新理念,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积极利用学习类APP;而从微观的角度,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的教育生态打造来看,也必须要跟上教师和学生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而这类APP刚好能够为学校和师生提供比较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在广东实验中学,学习类APP的应用使得学校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而黄涛显然对此还有更多的期待,“希望App能给教师提供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平台以及学生学习的集成数据平台,为学校进行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以课堂教学为背景,聚焦师生的需求,以改造传统教学生态为使命,助力教育生态变革。”

针对此,于世洁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做信息化教学,要瞄准真正的目标和方向。不论是做在线教育提供的资源,还是学习类APP的资源,在直接服务广大学习者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老师们。”

在他看来,课堂教学的老师们面对的学生不一,培养的目标不一,要实现教学的成功、学生培养的成功,应当鼓励、激发老师们运用包括教育类APP在内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习类APP要让学生的学习产出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这一定是学习类APP治理的最终落脚点。”

对此,洋葱数学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则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校园学习的APP支持学校教育生态,有几个原则应该坚守。

“首先我们并不是在割裂校内和校外,学习类APP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将学习和新技术连接在一起,从而更高效地学到更多知识。”杨临风说。

而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杨临风认为,教师在使用学习类APP时就要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去“教”。老师要给学生空间去探索,这样老师的教学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应该让教育类APP在变革优化“教”与“学”的整体教育流程上更好的发挥作用。

站在学习类APP企业方的角度,他认为,“做企业也好,做产品也好,讲究产品核心定位,讲究用户核心价值。校园学习App只有促进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为学校体系作出贡献,产品价值自然会体现。整个市场行业里就有你的地位,就需要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主任李玉顺也表示,教育类APP实际上带来了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生态的变化。确实在教学效果上产生了非常好的作用。而这样的教育形态不是学校个体所能驱动的,实际上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整合社会的各类优质的资源,汇聚起来为学校赋能。企业的创新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是必不可少。企业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青少年健康学习和成长。

对此,黄涛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校、老师和学生是使用学习类APP的一方,我们希望投身于这个领域的技术公司,能够更加以课堂教学为对象,聚焦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能够以改造这么多年形成的顽固“教”“学”传统生态为使命,助力于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这是我们的期待。”

来源:未来网 作者:刘文静 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精彩推荐

◆专家解读来了!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19教育发展大势

◆俞敏洪建言培训机构整治:增教师证考试机会,整顿讲方法

◆理优教育“停课”,家长哭诉:课还没上,两年的工资没了

◆尚德、新东方等被“拉黑”?多地公布培训机构“黑白名单”

今天点在看,明天变好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手机迷作文400字 初中写同学作文 作文巨人的花园 2021高考作文题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700 等待春天作文 我的朋友韩语作文 有关骨气的作文 有标题的作文 迎着风作文 诗歌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650 吃晚饭的作文 禁止吸毒作文 写童趣的作文 描写窗外的作文 红的作文 印象中最深刻的人作文 高二暑假作文 饺子的英语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作文小狗 我的人生态度作文 踢足球400字作文 在孤独中成长作文 海边游玩作文600字 水果西瓜作文 民族团结作文600字 教师节关于老师的作文 作文难忘的生日 关于奉献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