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年少不轻狂——不走寻常路的家长会

2021-01-05 10:15:01
相关推荐

年少不轻狂——不走寻常路的家长会

背景:中途接手八年级班主任,原先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只是在七年级下学期由于原班主任外出活动较多,影响了班级建设,导致班级整体学风下滑。新学期自九月开始,班级内发生同学间肢体冲突6次,其中疑似校园欺凌2次,发现男女生之间异常交往2次,不同科任老师均反映学习风气不浓,非常自以为是。国庆合唱比赛组织散漫,表演也不积极,与七年级时曾经拿过全年级第一的印象想去太远。

2个月以来,除了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我一直在观察这个班级,观察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交流了解同学互相的看法。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班级管理上的措施,渐渐地整个班级学风开始好转。

刚刚进行完期中考试,借全校召开家长会之际,设计了本次家长会。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互动,传递我的班级管理的理念,解决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疑惑与困难,进而改善班级学习风气朝良性发展。

一、期中成绩汇报

从班级整体考试情况而言,较好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地理、生物,有潜力的科目有英语、历史,待提高的科目有语文、道法。位于年级前十名的有3名同学,分别是第4、5、9名,年级前三十名的有8名同学,分别是第12、14、20、21、25、27、28、29名,与上学期期末相比进步巨大的有2名同学,分别在年级排名中进步了12名和14名。总体学科素养比上学期有较大进步,呈上升趋势。

从各科老师反馈的情况,结合平时学习与考试结果,801班存在的问题如下:

1、学习态度仍然较为散漫,集中体现在部分同学身上,具体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家庭作业缺交较多,家庭作业中存在较大面积的抄袭现象;

2、学习意志品质较差,在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差强人意,语文、英语、道法、历史的背默,数学、物理的计算等;

3、同学间的交流中,在个别学生身上,有大量不文明语言,课间疯赶打闹现象较为突出,已经发生的6起同学间冲突,便多源自这些学生;

4、学习目标不明确,集中在少数女生身上,精力过早分散在非学业方向。

二、轻狂之风缘何起?

这里的轻狂二字,分开来解释,这次的家长会上,对于“轻”字,应理解为轻视,包括两个方面,学生对学习的轻视,以及家长对监督的轻视;对于“狂”字,应理解为态度散漫,对于课堂听讲态度不端正,有无所谓的念想。

我提出了四大问题:

1、学习态度:为谁而学?为何而学?

如果是讲大道理,任何老师或家长直接抛出“为谁而学”的问题,标准答案一定是“为自己而学”,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判断为谁而学的标准就是,谁提出的学习要求被一折不扣地完成,那就是为谁而学。很显然,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一般是被打折了,家长提出的要求折扣更低,而只有某些学科,某些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认真完成了的。例如某次布置的数学练习,上午第四节课布置,要求中午利用午休间隙完成,下午第一节课来检查,发现只有四名学生认真完成了,那么这四名学生,在这一次的练习中,是在为自己而学,因为他们将老师提出的要求变成了对自己的要求。相对的,剩下的学生,没有将练习放在心里,便谈不上为谁而学。

至于为何而学,对于多数学生和家长而言,为考试,这理解粗浅却也不能算错,即便是为考试而学,也应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毕竟考试并不能糊弄,而需要真材实料。在初中阶段,为了中考而学,我认为就是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了。

2、学习习惯:如何听课?如何作业?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不容有失,通过了解,班上有不少学生在外面报了各科培训班,然而事实上,培训班对学习帮助究竟有多大呢?如果在平时课堂45分钟没有利用好,仅仅靠周末那点“加餐”,能学好吗?所以会听课,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

一个会听课的学生,明白什么时候抬头看黑板,什么时候停下手中的笔听老师讲。801班现在有一个优点,就是无论哪科,记课堂笔记确实比较积极,这也是前任班主任打下的良好基础,值得继承。而现在,八年级的学习,仅仅是抄下黑板上的内容,并不能算是认真听课了。就我数学课堂上的观察,许多学生记笔记的时机选择非常不适宜,当我在分析题目思路时,写一句抄一句,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分辨板书,正确的方法是停下来听,在草稿纸上作记号。甚至还有学生根本没有听思路分析,而是双眼无神地望着老师,待板书全部写完,匆匆抄下,无差别全部誊写到笔记本上。

在“听”的理解上,我认为,应该带着问题去听,即老师在讲新课之前,需要提前看一下内容,尤其是在讲习题之前,一定要回忆自己如何解,在哪里遇到困难,老师开讲之前,如果脑子里想的是上述内容,那么效率会成倍提升,或许在听老师讲到某个思路环节时,就已经解决了自己的困惑,剩下的时间便不用再听了,也就是说,作好听课准备非常重要。

而作业问题,我在这次家长会上花费了相当的口舌。作业是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有许多学生的作业并不是独立完成,而是通过手机app在网上查找答案,再抄写到作业本上,这样做的坏处就是隐藏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让老师掌握不了教学效果。我看到这样的作业,虽然心中明白这必然不是独立完成,但也确实不能了解到底哪里存在问题,自然在备课中不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相反,勇于暴露自己学习问题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眷顾。例如某同学在一次数学家庭作业中,有一道题不会做,所以空在那里。我并非不允许空题,而是要看到思考的痕迹,在那位同学的作业中,我清晰地看到几何图形中被她画出的条条辅助线和标记,虽然后来都擦了,这些辅助线中,有些恰好还是对的,只是因为考虑不周全而放弃,而一旦我在讲课时,作的辅助线正好是她画过的,那么她立马就能回忆起当时的困境。事实上,我后来在备课时,还真的受到了她作的那几条辅助线影响,在她可能出问题的思路关节上,讲解更仔细了,因此,最大受益者,就是这位勇于“空题”的学生。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将自己的思路暴露出来,更方便老师针对性地讲课,家长们都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关照”自己孩子,不妨从这个出发点去想,如何让老师最大程度关注吧!

家长在作业环节中能做什么?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提供干净、安静的环境,不要封闭和干扰。最好的写作业场所是客厅,而不是关上门的书房。在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喜欢回家后关起门来写作业,在会上,我提出了批评。写作业、搞学习,又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为什么要关起门不让家长看?如果硬要关起门,那必然有鬼!学习是正大光明的事,也请正大光明地做。第二个要求是,每天的作业数量检查,作业都会发给家长,对照上面的记载,检查作业数量是否符合,前一天的作业错题是否改正。至于作业辅导,在会上我明确表示,那是老师的事,不劳家长费心。第三个要求是,家长在陪同作业时,不要搬把椅子坐旁边盯着,忙你的家务,降低噪音即可,最好的陪伴就是在一边安静地看书。而最差的陪伴就是没有陪伴,有部分家长经常不在家,导致学生一个人在家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压根没有监督可言,家长回来后简单问一句“写完没?”,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便算完成监督任务,实在太扯淡。次差的陪伴是事无巨细地代劳,写错一个字马上纠正,算错一道题马上指出,一旦家长越位做了老师的事,那么学生的依赖性由此形成,交上来的作业都经过指导是全对,难道真的理解了吗?

3、学习基础:能做什么?擅长什么?

正如老师备课时,要了解学情一样,纠正学风,也要了解,现在学生能做什么?而在了解的过程中,优先了解的是最擅长做什么。

基于正面管教的理念,一个人,如果将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好,并持续努力下去,会增强做事信心,而信心却能帮助做好那些不曾擅长的事情。例如某门学科考得很好,那为什么这门学科能考好,自己在学习这门学科中,有哪些心得体会,这些经验能否用于其它学科等等,既然是自己曾经做过而且做得很好的事,那信心自然也增强了,而且,向自己学习,没啥不好意思对吧?

在学习中,学生自己需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家长更要明白,从语文考试的答题过程来看,很多学生字词基础很差,自己却不以为然,还有许多学生的作文积累非常薄弱,却没有刻意去弥补,反倒是老师在进行作业评讲甚至新课时,觉得这些东西很简单,没什么大不了,自己随便想一下就能理解。这就是典型的自我轻狂,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擅长什么,或者以为自己能做什么,实际却根本做不好。

4、学习反思:何时反思?如何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祖宗对于这句教育真谛,归纳得非常好,我们的学习,同样需要反思,这又从两个层面说起,学生和家长。

学生的反思主要从考试成绩分析开始,思考涨经验的科目,也同样思考涨教训的科目,结合平时的学习,反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建立平时学习行为与考试结果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数学压轴题没做出来,就要追究成因,是没能找到全等三角形,还是没能成功构造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中,是否有考试时没想到的?为什么练习中见过的图例,在考试中没找出来?思考过程中,卡在了哪一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定理没记住还是条件没理解?然后追索这些问题的源头,在哪一节课老师讲过这部分内容,当时自己在做什么?导致没听懂或没听到的那个因素,未来如何应对?等等。

只有追根溯源,找到病根,才有可能治愈。

而家长的反思,与学生不同,主要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对待期中考试成绩,学生是什么态度?非常在乎还是无所谓?对应的作为家长,对待考试成绩是什么态度?为了取得期中考试成绩,家长作出了哪些努力?其中哪些是起到了正面积极作用,哪些又起到了负面消极作用?

在会上,有三名学生和两名家长分别发言,都讲得非常好,我相信只要进行了反思,并且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改善。

以我自己的学习体会,我每天都会坚持在网上写点东西,《教育思考》本学期累计59集,《那些被误解的教育真谛》累计15集,还有那些解题文章,有时甚至是一小段感悟,这都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也告诉家长,作为班主任,每天都在进行反思,我要求你们做的事,我已经先做到了。

这就是以身作则。

二、轻狂之风何时灭?

纠正班风学风,不存在立竿见影的方法,教育本就是个慢过程,讲究渗透式影响,要想让整个班级学风好转,必须树立正面典型,而每天最常见的人或事,就能作为范例。本学期试行的班级观察员制度,正是基于这个理念,让学生互相观察,发现彼此的闪光点,进而培养欣赏他人的习惯,因为只有自己的品质达到一定高度,才懂得去欣赏,否则只会挑刺。

1、从语言文明到校园欺凌

我留意到处理本学期6次同学间肢体冲突的过程,发现所有事件的起因,是语言文明。

一句脏话,往往是导火索,而缺乏家庭管教的行为习惯,则进一步导致事态恶化,由言语冲突转向肢体冲突。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学生嘴里说着脏话,自己浑然不觉,似乎那就是日常交流的语言,从数次家访中,我也注意到,这些脏话,都是有传染源的。

如何杜绝校园欺凌,其实从源头上,即语言文明上入手,是最合适的,而这项工作,学校显然并不是主力军,家长才是。

只有当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文明了,学生眼里、耳里才会有文明的影子。

2、从行为习惯到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习惯,从本次期中考试表现优异的学生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课前准备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当老师在黑板上布置练习时,习惯好的学生往往已经准备好笔记本和笔,开始写了,而大概过几十秒,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才拿出笔记本,问周围同学老师讲的是哪一面哪道题,每次练习,都会有速度上的差距,而这背后,实质上是习惯差异。

习惯是如何养成的?答,长期行为导致。

于是我有理由相信,坏习惯的养成,也一定是长期不良行为导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人都有舒适区,放弃学习的感觉非常地爽,放飞自我时,脑子里没有任何压力,有一种舒适感,且让人上瘾。走出舒适区,需要一定的意志品质,这恰恰在801班的学生中,非常缺乏。

部分学生的解题习惯,遇到困难,思考不到10秒便放弃,开始寻找答案,这其实是内心的价值观在告诉自己,做题不重要,形式更重要,只要作业本上写满,写对,就行了,管它是哪来的呢?

同样在家长监督时,也存在这样的舒适区,让他们自己写作业,自己好好地看看手机、娱乐一下,在一天工作劳累之后,也非常地爽。然而,学生眼睛是一台不间歇的学习机,不停地在向家长学习,无论好坏习惯,统统照单全收。因此,回家一句“我累了,你自己写作业。”无疑是将家庭教育责任,抛到了九霄云外,而到了期中成绩公布时,却又指责学生学习不用心,究竟是谁不用心呢?

3、从家庭教育到理想信念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石,学校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分学科,有考试。所以家庭教育相对而言,专业性没那么强,也没有考试去考核家长。然而,家庭教育那无所不在的影响,却深深影响了学校教育。

经常有家长对我说:“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我们的。”今天,在这里,我对全体家长说,这样的话语,是典型的不负责,不听家长的,一定不会听老师的。例如布置作业,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依然有不完成或抄袭的现象,请问我的话孩子听了吗?请问你要他认真写作业的话,他听了吗?都没有。

那家庭教育中,到底要怎么做呢?我认为先从正常交流做起。

敢问各位家长,每天回家之后面对孩子第一句话是什么?作业写了没,是这句话吧?除这句之外呢?恐怕就没什么话讲了。问题就出在这里,家长和孩子没什么话讲,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他心里想的,你不知道,你想表达的,他不知道。八年级正好是青春期,也叫叛逆期,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叫叛逆,是由于长期缺乏沟通,导致双方彼此行为的不理解。

为什么我要坚持从正面鼓励,只有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能让他自己的注意力也在这些闪光点上,并且有意维持,这就直接挤占了非闪光点的表现时间,极端点说,如果学生那些闪光行为被不断肯定,不断维持,哪里还会有违纪、早恋等表现的机会啊?

从本学期班级优化大师的点评结果来看,加分占90%以上,许多家长都能发现,手机上看到的基本上我的加分是最多的,因为我随时就在观察。

当然,我的观察也不能说非常详细,毕竟也受视角限制,学生全天在校时间,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我能观察,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更少。但除了观察之外,还有许多其它机会可以理解学生。每学期,作为班主任,都会给学生写评语,会上,我和家长约定,期末评语写完,比较一下,谁更了解学生,我希望是我输,如果我赢,比家长更了解学生,说明家长太失败。

家庭教育一定要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过程才更轻松,结果才更美好,而家校共育中,家长需要充分尊重老师,老师需要充分理解家长。同时,彼此之间界限要分明,不能互相干涉,属于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解决,属于学校教育问题的,老师解决。

形成合力的关键,就是教育信念的认同。前面提到的正面管教,就是我秉持的理念,因为我自身也是家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焦点在我自己身上,因此对于二者的合作,感触特别多,老师和家长都积极从正面鼓励,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也有利于家庭团结,更有利于学校教学。

三、亲子数学课

设计这个环节的初衷,来源于我自己参加的亲子活动,很多时候,家长需要用自身行为进行示范,以数学中一个最简单的例题开始,考虑到家长的实际情况,只要能画出一个等边△ABC即可。

在活动开始时,我四下转了转,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用心,但速度上差别也出现了,有的学生迅速找到了绘图工具,摊开作业本,家长动作也很麻利,完成得很快,有的学生绘图工具没带齐,需要找周围同学借,耽误了时间,还有的家长绘图时,不太会使用三角尺中特殊角,也有个别家长,几何素养很高,用尺规作图,非常规范。

其实家长作图准不准,并不是重点,而是家长在操作的同时,学生在一边看着,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解题。在这一步中,家长完成最快的,和平时课堂上练习完成最快的,惊人地一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言而喻。

接下来的解题过程中,我并未要求家长指导,但仍然有部分家长忍不住告诉学生方法,然而,当我最后公布规范过程时,却没有发现一例方法与我相同,一个很简单的“三线合一”应用,硬生生被弄成了全等三角形证明,不能说错,但判对,我觉得别扭。

一般而言,老师讲题时,注意力应该在黑板上,会上,由于家长就在身边,多数学生确实认真,并且笔记也很完整,说明前面我所讲的“如何听课”开始显现了初步的作用。

通过这个简短的不到十分钟的亲子数学课,我观察到的结果和预料中基本一致,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听课效率,而听课效率,则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我列举了三个问题:

对于第1个问题,进行了现场简单解答,而对第2个问题,差异的形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答。

同样一个班级,同样一个老师,同样的学习时间,为什么会有差异?我在课堂上讲课,并不可能只讲给某一部分学生听,而不讲给另一部分学生听,也就是说,作为老师,教学的责任尽到了,问题多半出在接收端,即学生身上,从课前准备,到学习意志品质,无一不是形成差异的原因,而这些东西,靠老师去教,恐怕所托非人。

一个人做事,是有优先级的,认为最具价值的,优先做,于是在学习中,就存在这么一个选择,即什么最重要。当一个学生上课开小差时,他想的那件事,就优于听讲,当一个学生回家后不是写作业,而是刷手机,那么刷手机就优于作业。当我们把这些事件全部排列出来,看一下所有排序中,学习的平均优先级,就能知道差异根源了。

而我观察到的最后结果,就是已经选择的结果,我从每天作业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中,清晰地了解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并不需要开口说,甚至眼神中都流露了。

当一个学生,用一种防备的眼神在课堂上看我,我就知道,他正在做的事或准备做的事,肯定与我希望的无关。当一个学生,将抄来的作业交到科代表手中时,他心中,作业其实和废纸区别不大。

当一位家长,用无奈的眼神对我说管不了,我也知道,孩子已经被放弃,我能做的,只能是延长他堕落的时间。当一位家长,将所有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用培训班填满本应该陪伴的时间,我也了解了家长对教育的态度,也不必开口,神情说明一切。

四、我们的目标

任何人做事,必须有目标。

经历了期中考试,分析了成败原因,接下来就是确定下一个阶段目标,围绕这个话题,我设置了四个小问题:

1、期中考试以后的学习目标,各科分数目标

针对每个学生的实情,定下期末考试的目标,在分析各科考试试卷时,将错题分类,不讲就懂了,讲了才懂,讲了也不懂,重点放在前两者,把不讲就懂了那些题目分值加到现在的分数上,得到预期分数。

2、为实现目标,我(学生或家长)可以做什么?

措施一定要有,还要能落实。这个问题抛出来,我本人并不需要答案,因为答案很简单,就是努力。但是也最难,如何努力?努力什么?谁来努力?再继续细分下去,写本书都行,但我仍然希望学生或家长能写下来,不为别的,怕遗忘,尤其是故意遗忘。

3、如何保证实现目标的过程?有哪些措施?需要什么帮助?

许多时候,我并不相信保证书之类的东西,包括我在处理学生事件的时候。有没有意志力去实现目标,每天都能看到,家长也能看到,各科老师都会使用班级优化大师点评,加了多少分,扣了多少分?和期中考试前相比,加的和扣的,有什么不同,一目了然。

4、目标实现后有什么奖励?保证兑现。

在期中考试前,我已经承诺,光荣榜上的小组排名按先后顺序,得到不同奖励,因此特地去水果店买了五份水果,每份水果基本可按人头分配,从排名第一到排名第五,依次上来选取,再由组长分配给组员。

给学生的奖励,一定要及时兑现,不要画饼。平时以加分形式,阶段性的以实物形式,这二者相互结合。

兑现承诺之后,对所有分数进行清零,意味着新的阶段开始,新的学习开始。

最后,愿年少不轻狂,祝八年级顺利。

结语:

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家校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班主任向家长传递班级管理理念,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了解到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

家庭教育,重在做,学校教育,重在教,二者有重叠部分,即身教大于言传,这恰恰也是教育的真谛。

我个人从来不喜欢讲大道理,虽然曾经也爱讲,经过多年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再加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才慢慢改掉了这个“坏习惯”,所以经常把少说话,多做事当成座右铭。

当班主任和当家长,有共通之处,就是事情繁杂细碎,却又对最终结果有影响,少做哪一件都会导致与预期偏离,而在长期与家长交流过程中,也发现,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二十余年教学生涯中,成功改变家长观念的案例是个位数,毕竟作为成年人,否定自己多年的经验,需要极其艰难的思想斗争。以我自己为例,十年前,是绝对想不到这些东西的,更做不到,只是坚持思考这么些年,又经历了更多自我否定的过程,才痛苦地改变,当然,结果还是十分欣慰。

两个多小时的家长会,非常长了,家长是否满意,没有绝对把握,但能带给家长思考,同时我自己也在思考,就足够了,教学相长,为人师,不仅是教别人,更是教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温暖400字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 优秀的作文素材 井冈山作文 抗疫人员作文 作文获奖感言 五百字作文初中 作文优秀片段 老师教我作文 茶花的作文 种树的作文 保护自然作文 冬天风景作文 一件事英语作文 优秀作文精选 快乐的作文300字 风景的作文300字 150个字的作文 让人感动的作文 新材料作文 游玩作文300字 保护动物的作文 选择作文 高中 写我的爸爸的作文 毅力的作文 初中八百字作文 叙述作文 一篇作文200字 随笔作文600字 小青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