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对话何冀平:你这么年轻 哪来的剧本中的沧桑?

2021-01-05 12:25:01
相关推荐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30日电 题:对话何冀平:你这么年轻,哪来的剧本中的沧桑?

作者 袁秀月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公认的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那时的港片可与好莱坞电影媲美,那时的维多利亚港群星璀璨。千禧年后,港片开始走向低潮。

在辉煌的末尾,北京姑娘何冀平来到了香港,并用笔留下了自己的光亮。电影《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投名状》,以及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楚留香》等的编剧一栏中,都有她的名字。

图为何冀平

虽然写了这么多影视剧,但何冀平最迷恋的还是舞台。她曾在北京人艺待过7年,她说,是人艺打下的根基,使她能够在香港站住脚跟。

好一座“天下第一楼”

多年之后,何冀平仍记得自己是如何进入香港影视圈的。那是1991年,北京人艺携话剧《天下第一楼》到香港演出,在诸多观众中,有业已成名的导演徐克。据说徐克看完戏后,连夜找两样,一是烤鸭,一是何冀平。

他对何冀平说:“你能把一个饭馆写得这样有声有色,一定能写好一个客栈。”就这样,她开始了第一部电影《新龙门客栈》。

《新龙门客栈》海报

这部让徐克都心动的《天下第一楼》,正是何冀平在北京人艺的成名作。1988年上演,随即轰动京城,30年来连演不衰,如今仍是北京人艺的招牌戏。

何冀平以烤鸭老字号“福聚德”为载体,讲述了一个“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故事。结尾的一副对联更是点睛:“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资料图:《天下第一楼》李春光 摄

写剧本时,她刚进剧院4年,30多岁尚年轻。老前辈们给了她不少帮助,何冀平说,曹禺院长看了剧本后,专门从医院出来,请她和两位导演到家里去,从中午一直聊到晚上。

《天下第一楼》联排后,他还曾问过一句让何冀平至今难忘的话:

“你这么年轻,哪来的剧本中的沧桑?”

资料图:《天下第一楼》李春光 摄

人艺打下的根基

“我的沧桑,是从六岁开始的。”何冀平曾在书中写道。幼年时,因为父亲的海外背景,她的童年总是很孤独。没人跟她玩儿,她就在家看书,家里一排排的书成了她的伙伴。

她喜欢契诃夫的小说和戏,喜欢《红楼梦》,喜欢昆曲的词。自然而然地,她跟戏剧结了缘。

考中学时,因为作文得了满分,她考入当时的名校北师大女附中。后来,何冀平下乡西北。在陕北的黄土地上,她突然觉得挣脱了一切枷锁。劳动之余,她自编自导,为乡亲们表演节目。

《龙门飞甲》海报

因为会写剧本,何冀平受到上边的重视,被调回北京,成为一名工人。在工厂,她还是坚持写剧本。没想到,她写的剧本得到了北京人艺党委书记赵起扬的赏识。赵起扬看她是可造之材,邀请她去人艺当编剧。但因为想上大学,她婉拒了。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时,北京人艺从文化部要了一个名额,指名要她去。就这样,何冀平成为了北京人艺剧本组的一员。

那时,剧本组的组长是于是之。何冀平曾说,于是之拿到他们的剧本就会躲起来,不接电话不见人,认认真真看两遍,才用铅笔写下意见。后来他当了院长,习惯也是如此。

资料图:于是之 中新社发 赖祖铭 摄

在《天下第一楼》公演后,于是之写文章祝贺她,文中有句话:“感谢剧作家,这些用笔支撑着剧院的人。”后来何冀平去了香港,再也听不到这样的话。

“他总是把艺术放在第一位,评判作品时从来不会把个人摆进去。”何冀平说,他对年轻一辈编剧的尊重,和对艺术的追求,影响着她所有的创作,影响了她一生。

“人艺打下的根基,才使我能够在香港站住脚跟。”虽然只在北京人艺待了7年,但何冀平说,老艺术家们教的东西是影响一生的,可以说一辈子都不会走歪了。

《新白娘子传奇》海报

离京赴港

1989年,《天下第一楼》公演的第二年,何冀平随家迁居香港。彼时,她已是北京炙手可热的编剧。但在香港,没人知道她。很多人为她惋惜:“一个离开了自己乡土文化的作家,她还可以做些什么?”

《新龙门客栈》开始,何冀平走进香港影视圈,一个快节奏、商业气息浓厚的行业。那些年,她各种题材的剧本都写过,只要找来的,她觉得可以做的,没有的挑剔。这锻炼了她的本事和能力。

《新白娘子传奇》找她时已经开拍了,加的20集剧本几乎是一天一集写出来的,然后用传真机传到现场拍摄。《楚留香传奇》演员郑少秋不满意剧本,不肯接,制作人临时找她修改。

《楚留香传奇》海报

何冀平曾说,那时她手里总是好几个剧本同时进行,好像耍杂技,抛着三个球,哪个也不能掉下来。

有人说,何冀平是商业和艺术结合最好的例子。但何冀平说,她从一开始就有商业化,从来没有反感过。《天下第一楼》为什么能演出30年?在她看来,商业的因素很大。“起码先好看,如果不好看的话,你也没办法把思想传达给别人。”

德龄很像是香港的化身

虽然写了那么多影视剧,但何冀平最迷恋的还是舞台。她犹记得曹禺的那句话:“戏散了,观众都走了,我竟然迷恋这空荡荡的舞台。”

“我就是这样子,不管去到哪儿,我最想看的是舞台。”何冀平说,而在所有话剧作品中,她最看重两个作品,一个是在北京创作的《天下第一楼》,另一个是在香港写的《德龄与慈禧》。

何冀平和演员黄慧慈(出演德龄)

她并不喜欢清史,但唯独觉得德龄那段特别有意思,非常闪光和精彩。一个在深宫中的皇太后,一个在西方长大的女孩,这两个女人,一中一西,一尊一卑,一老一少,完全不同又惺惺相惜,怎么看都是戏。

在何冀平眼中,德龄很像是香港的化身,是中国人,但在西方的生活方式中长大,有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她认同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不要把历史局限在每一个细节和人物上,而是从宏观出发。

所以她强调,《德龄与慈禧》不是宫斗,也不是戏说。“现在某些宫廷剧里常有的那些,谁生孩子不生孩子的,不是不可以写,我不写那些。”

图为何冀平

1997年,何冀平受邀加入香港话剧团,第二年《德龄与慈禧》上演,在香港大受欢迎,奠定了她在剧坛的地位。有一年香港所有主流剧团轮番上演她的剧本,评论界称为“何冀平现象”。

时隔20多年,《德龄与慈禧》有了大陆版,将在北京、上海演出。何冀平形容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同当下融合的电影市场,这部话剧集结了多方班底,除了演员江珊、黄慧慈、郑云龙、卢燕、濮存昕,还有香港话剧团和天津人艺。

何冀平很期待,这算是《德龄与慈禧》在家乡的正式亮相。

图为何冀平

非典型女作家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

长大后,何冀平才渐渐明白这句话的内涵。不过,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似乎有些不同。

她的作品中很少涉及自己的经历,除了电影,话剧创作的时装剧不多,《德龄与慈禧》是唯一一部以女性为主的剧本。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她是女性作家,还以为是男的。

《邪不压正》海报

“好多女作家写得很细致、很好看,尤其在爱情方面,但我不是这样的作家,我可能偏男性化一点,这是我的弱点。”何冀平笑说。

这可能跟她的性格有关,也跟她的经历身世有关。从北京、陕北到香港,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9年,她在多重文化中跨界穿梭。

到今天,她仍笔耕不辍。近几年,她与许鞍华、姜文合作,写了《明月几时有》《邪不压正》,新片《决胜时刻》即将上映。从业多年,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不同制作当中的位置。她说电影是以导演为中心,而话剧是以编剧为主。

《决胜时刻》海报

如此之多的编创需求如何选择?她说,对题材没有什么要求,更看重团队,关键是她的理念能跟导演、制作方吻合,这是最重要的。

让人感慨的是,时隔多年,她的工作重心又回到了北京。

这片她成长、学习、成名的土地,如今正孕育着中国电影最蓬勃的生机。(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是什么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年级作文看图写话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作文300字 过春节英语作文 友情类作文 我不后悔作文 读书笔记作文 乡村美景的作文 仙人球的作文 周末计划英语作文 春节的故事作文 关于勇敢的作文 蝴蝶兰作文 西安旅游作文 四下作文 介绍中国的英语作文 陪伴作文500字 冰糖葫芦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 关于乡村的作文 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真没想到作文 英语作文八年级上册 写饺子的作文 五下作文 换位思考作文 满分作文500 初一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