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想孩子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家长要帮助孩子剔除性格中的这根“刺”

2021-01-05 13:35:01
相关推荐

朋友最近很心烦,她家孩子依依上三年级,从小聪明好学,深受周围亲戚和老师的喜爱,可以说是从小从赞扬声中长大的,这样的成长环境,渐渐养成了异常争强好胜的性格,容不得别人有优越于她的地方。

在学校考试时,有人比她考得好,她就生气地说别人事先知道题目,或者运气好,有谁穿得比她漂亮,她就嫉妒地背后说别人坏话。就因为她人前人后诋毁别人,现在变得非常孤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一起玩了。

孩子喜欢嫉妒别人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嫉妒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稍小一点的时候,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他就会有所反应,非要妈妈放下别人抱自己,并且会紧紧搂住妈妈,似乎在向别人宣布“妈妈是我的”。

其实,人类会有嫉妒心理,这是动物本能的体现,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始情感。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做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孩子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的复杂情感。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见到孩子因为嫉妒别人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比如亲戚家孩子来自己家做客,妈妈夸奖一下别人或者对别人亲昵一些,自己孩子就会不高兴‘两个孩子在一起画画,别人比自己画得好自己心里就不舒服,如果遇到嫉妒心强的孩子,还有可能会抓起别人的画撕成粉碎;两个小伙伴本来在一起玩积木,可是别人搭得又快又好,自己却怎么也搭不好,索性就把两个人的都推倒。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孩子嫉妒的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直接的外露性

成人嫉妒别人的,往往都是顾及面子而把嫉妒的情绪藏在心底,而孩子的嫉妒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孩子不会考虑自己的嫉妒会不会引发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这特点能够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嫉妒心理。

2、 明显地对抗性

由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他们不会反思自己如何才能达到别人的状态,而是会直接地将自己由于嫉妒所引性的不良情绪,直接归责于自己所嫉妒的人,进而会对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比如孩子觉得别人比他做得好,他可能会去直接攻击别人;孩子觉得别人的作品比他的作品好,他可能会直接毁坏作品。

3、 鲜明的主观性

儿童认识事物,通常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他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标准,简单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因此,当别人比自己优秀或者比自己强进,就会因为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心理不快。这种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具有强烈鲜明的主观色彩。

孩子的嫉妒心理一直持续下去,就会演变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所以即便我们理解孩子的这种嫉妒心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对其听之任之。嫉妒心过强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别一方面嫉妒心如果过强,容易让孩子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忧虑、自卑、怀疑等情绪,影响孩子的正常身心发展。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帮助孩子远离嫉妒心理呢?

1、 不责备、不训斥、不比较

当孩子因为嫉妒别人而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孩子这样是不对的,我要及时阻止他。而一般家长纠正孩子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批评、指责、跟别人比较、甚至会训斥和打骂孩子。比如很多家长会说:“别人就是比你好,你看看你就是不如别人。”“你怎么能这样呢?别人好你要向别人学习。”“你应该……”

其实,当孩子嫉妒别人时,正是他发现自己不如别人,这时孩子的心情是紧张和焦虑的,如果他已经感觉到很挫败了,父母再来一通训斥,不但不能帮忙孩子化解嫉妒情绪,往往还适得其反,让孩子心目中的炉火越烧越旺,对憎恨的对象也更加厌恶。

当孩子对他人满怀嫉妒时,父母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要学会说理解性的话语,比如当孩子喜欢别人的积木而自己没有,就偷偷弄坏了别人的积木时,父母应该拥抱孩子,然后对他说:“林林有积木,而宝宝没有,你心里很难过,对吗?”先认同孩子的难过心情,然后听他倾诉自己。如果孩子在关爱中向你诉说自己的嫉妒,那么其实他的嫉妒已经在悄悄减少了。此时的家长可以慢慢引导孩子,帮助他剖析自己产生嫉妒心理的真正原因,帮助孩子把嫉妒心理转化成行为的驱动力,来推动自己产生更大的进取心。

正如有位日本心理学家说过的话:“打消嫉妒的理想方法,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对手以上的地位。”而在这中间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2、 家长要善于肯定孩子

如果孩子看到别人的画比自己画得好,就产生嫉妒心理,那么此时父母可以真诚地告诉孩子:“娟娟的话是画的很可爱,可是你的画也很有创意呀”,再比如老大看到父母对老二好,就产生嫉妒心理,此时父母可以拥抱大孩子,亲亲他的小脸然后告诉他:“妈妈爱弟弟,也同样爱你,你们都是妈妈最最亲爱的宝贝。”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肯定和爱,孩子就会变得自信。当孩子嫉妒别人的时候,正是孩子自我否定的时刻,此时也是大人帮助孩子正确地肯定自己,认识他人的大好契机。

3、避免攀比类话题,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优点

无论有无小朋友在场,都尽量避免攀比类的话题,如“你们都谁会背唐诗了?”“大家比比看,谁的衣服最漂亮?”这些貌似启发的问题,实际上为嫉妒埋下了种子。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应该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长处,如“XX,歌唱得很好;XX,拼图很在行,大家都很棒。”这样也是引导孩子多去关注自身和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而非一再地在“自己的短处和他人长处的比较中懊恼”。

孩子的嫉妒心与家长的嫉妒心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父母心胸开阔,心态平和,孩子也会受其影响,养成比较宽容的改期,但若父母心胸狭隘,孩子也会受影响。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胸襟不宽,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情绪易受外界影响,没有感激心理;遇事喜欢斤斤计较,容易处在整日怨天忧人的情绪状态中。作为父母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注意孩子的性格培养,以身作则地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养成宽厚容人、乐观向上的性格。

4、 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小林和小强两个人各有所长,一个数学学得好,一个作文学得好,可是自从换了一个班主任后,新班主任显然更喜欢作文写得好的小强,小林开始心里不平衡,认为自己没有小强优秀,也失去了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经常会找机会让小强出丑,希望借此让同学和老师们重视自己。

爸爸知道小林的情况后批评了小林,并分析了他的优势在哪里,告诉他要以正当的方式跟小强进行良性竞争。经过反省,小林意识到自己在数学上的优势和作文上的不足,于是在学好数学的同时又开始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半年以后,小林成功地平衡了两门课之间的成绩,最终赢得了老师的青睐。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是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的重要途径。父母要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不对自己提出过高要求,在身边寻找榜样,多向别人的优势看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应尽早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教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依靠自己的能力发扬长处,规避缺点。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嫉妒非但不会帮助自己进步,还会影响孩子的奋斗精神。

此外,父母以身作则,培养豁达个性。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希望孩子成为宽容、自信、乐观、不计较的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平时在言行中不要表露出对他人的嫉妒、不满等情绪,多用欣赏的口吻谈论周围的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的个性,减少嫉妒的情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消防安全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 窗外作文600字 小作文给对象 梅花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 说明文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 笑死人的高考零分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500字 700字作文 写给女朋友的小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 坚持作文 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作文过年 关于学习的作文 作文怎么写 作文大赛 英语小作文 说明文作文600字 作文开头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 成长作文 在路上作文 旅途作文 英语春节作文 节日作文 作文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