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倘若穿越到唐朝 怎么把自己打扮成符合唐人审美的“小仙女”

2021-01-05 21:30:01
相关推荐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对女同胞最友好的莫过于唐朝。其中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在于,隋唐时期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妇女把持门风的优良传统。简单来说就是妇女在家中地位比较高。在隋唐两朝,怕老婆的男人着实不少,其中著名代表莫过于隋文帝杨坚。女性的地位对隋唐时期的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妇女同胞们的衣着妆容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历朝历代。

发簪与发髻

发簪:

不论古今中外,女孩子的头饰都是五花八门。在古代女子佩戴的头饰大致可分为两种:单股的叫簪,双股的叫钗。簪来源于女孩子十五岁时行及笄之礼时的所用的盘发头饰。而钗是在簪的基础上,装饰点缀了花束和珠宝,完全是装饰之用。此外,唐朝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满梳子和鲜花(密髻拥面),这样的装扮在现代还时有看见。

唐代女子簪钗上所用的纹饰也非常丰富,对于权贵人家而言,簪钗多用鱼纹装饰。这主要是因为在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必须佩戴朝廷御赐的鱼袋,女子出嫁随夫,也需要佩戴相应的鱼簪,这种装饰主要是作为一种身份象征。

发髻:

为什么唐代女子要有各种各样的发饰呢?这是因为唐人的发髻样式也是各种各样的,细细数来差不多有三四十种。有些发髻名称特别奇怪,比如什么乌蛮髻、尾多髻,这些花里胡哨的发饰名称主要来源于西域。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这款潮流发髻——随云髻。

“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据《国宪家猷》记载:“陈宫梳随云髻。”这种发式比较生动灵转,在唐朝的仕女之间十分流行。

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这种发型和现代的“丸子头”非常像。唐代女子的发髻样式远远比现在的女孩子多,并且在古人精致的头饰相辅相成下,更是增添了几分魅力。

面部妆容

唐代女子化个妆并不比现代女子简单,唐代女子化妆的大致流程包括:敷铅粉(粉底)、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点唇脂等等,本“美妆博主”为大家找了几个唐妆的重点流程进行分享。

贴花钿:

花钿在现代已经不常见了,但在古代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装饰品。不得不说,唐人确实是极具想象力,她们把自然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用于装饰自己。花钿通常取自鱼鳞、虫翼、羽毛、花瓣,凡是唐人觉得美的东西都爱往自己脸上贴。甚至于有些时候,她们会剃掉自己的眉毛,重新贴上一些禽类的羽毛或者蝴蝶的翅膀。

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奇奇怪怪的妆容,在唐代则是出门必备。那时候也没有胶水,这些对美有着执着追求的女子,就用黄鱼的鱼鳔熬制成胶状物作为粘合剂粘贴花钿,好在这玩意也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化妆品,至少对人体没什么危害。

传闻寿阳公主在含章殿下小憩时,恰好有一阵微风拂过,宫殿旁的梅花随风而起,其中有几朵碰巧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后,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吃瓜群众一看顿时惊为天人,于是梅花花钿一时间成为了当时女子竞相模仿的“爆款”。

另外有必要提一笔的是,每当到了唐朝的晚上,就会发生特别恐怖的事情。大晚上出门时,你可以看到有女子的额头闪着微光,其实不是什么灵异事件,而是古代女子有往额头贴云母花钿的习惯,在月光下会散发出淡淡的萤光。

画眉:

论古代女子的化妆必修课,非画眉莫属。所谓“淡扫娥眉向志尊”,唐朝女子觐见皇帝时是一定要画眉毛的,当时的眉毛被称做“七彩之虹”。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么一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这句诗中出现的秋娘就是画眉的高手。

穿着攻略

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兼容并蓄,襦裙、袒领、半臂、披帛、窄袖与宽袖都是唐代女性的典型着装。由于唐朝女性地位较高,男装、胡服也成为了女子日常装扮之一,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祝英台毕竟只有一个,而在唐朝大街上女扮男装的比比皆是。

唐代妇女性格活泼,男装之风很盛,盖取其活动之便。

男装:

为什么唐朝的女性喜欢女扮男装呢?原因主要是两点。

表明自己的家族、身份地位,家中有男子,比如丈夫、父亲在朝中做官。所以将男性事业成功的象征,转移到女子身上。唐朝时期,佛教盛行,很多人信奉转世之说,女子通过着男装来提高下一世成为男子的概率。

唐代爱穿男装的知名女性代表,非太平公主莫属。传闻太平公主十六岁那年想结婚,却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于是便穿了一身男装在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转悠,唐高宗就问了:“你穿这玩意晃来晃去是什么意思。”太平公主就回答道:“父皇你看这件衣服好看吗?拿来赏给驸马怎么样。”唐高宗一点头,开始为太平公主选择夫婿。

唐朝男装中,有种特殊的装饰叫做蹀躞带,通常用来悬挂水壶、箭袋、刀剑、乐器等随身物品,女子通常挂一些珠宝首饰彰显身家,挂的越多身份越尊贵。如果可以挂上一颗圣诞树,绝对可以让你成为长安街上最拉风的女子。

混搭风的襦裙:

襦裙,上身短衣,下身长裙,符合中国典型“上衣下裳”的衣制。襦裙由三件套组成:短襦、半臂和长裙。唐朝女子的日常衣着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样才能将普通的襦裙穿出风格,穿出特色呢?

服饰上的织锦纹样一定要华丽大方,那些由西域传入的团锦纹路基本上就是唐朝时的潮流款。一定要搭配披帛,帛是一种丝织品,款式很多。主要作用是为了和衣裳搭配,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婀娜多姿的外形效果,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实际作用。披帛这种“时装”,主要是借鉴了当时风行的西域舞伎的舞衣,算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巧妙融合的产物。半臂:俗称“短袖”,和现代的短袖有些神似。唐代妇女们穿用半臂时,有的把它罩在衫、裙的外面,有些像今日的短风衣一样。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

胡服:

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法曲》

唐朝流行的胡服款式有很多,几乎都是从波斯等地流传过来。胡服的主要风格为翻领窄袖,元稹的诗中提到了唐代女子极度追崇胡妆与胡乐。唐时最常见的胡服是回鹘装,回鹘是唐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原称回纥,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回纥可汗对唐称臣,并请唐朝皇帝将部落名改为回鹘。

由于当时的回鹘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交流十分频繁,回鹘妇女的服装及舞蹈纷纷传入中原,对唐代宫廷及贵族妇女产生较大的影响。回鹘装的特点是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下长曳地,腰际束带。翻领及袖口均加纹饰,纹样多凤衔折枝花纹。头梳椎状的回鹘髻,戴珠玉镶嵌的桃形金凤冠,簪钗双插,耳旁及颈部佩戴金玉首饰,脚穿笏头履。看上去全身通红,很是喜庆。

唐朝社会极度开放,社会允许女性穿各种各样的衣服,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是不常见的。

古人的“香水”

衣着打扮都已经介绍完了,最后为大家讲解一下唐人出门必备“香水”的社会风气,说香水其实是不妥当的,严格意义来说是香囊。隋唐时期,熏香和香品已经开始在社会中普及了,据史料记载,杨贵妃佩戴的香囊是交趾国进贡的蝉蚕形瑞龙脑香,“香彻其十余步”。其实也不难理解,古人洗个澡也不容易,只能拿香味遮一下味。

不少男同胞特别好奇,为什么女孩子身上总是带着一股好闻的香味,这个问题用唐人的生活习惯或许可以解答。唐代的女同胞喜欢在洗澡水中加入香料,在衣服上挂着香囊,甚至平时在室内都得点上熏香,久而久之便腌入味了。当然,这是玩笑话。

唐代的熏香文化非常盛行,如果想跻身于皇亲国戚之间,没点香料常识是万万不行的。《开元天宝遗事》里提到杨国忠:“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掺土和为泥饰壁。”由此可见当时唐朝上流社会对香料的追捧。

写在最后:

可能很多女同胞会问,唐人以胖为美,我这种瘦弱的小仙女穿越到唐朝会不会不太合适。事实上唐人追求的是丰肌秀骨而不是胖,这是由于唐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关中,《宣和画谱》中提到:“关中妇女纤弱者少”,唐代又是一个与少数民族交流频繁的朝代,当时妇女多少受周边少数民族影响而热衷于运动。自由、开放、健康的唐代女子形象最能代表盛世气度,或许这又是一个强大王朝的侧面反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介绍宜兴的作文 梦想是医生的英语作文 感谢老师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六年级毕业考作文题目 写春游的作文500字 作文我眼中的春天400字 他怎么了作文400字 小学生活作文400字 美丽的巴音布鲁克作文 小草的作文 铭记历史作文300字 美丽的颜色作文600字 记人作文300字 介绍桥的作文 家有什么作文600字 暑假生活作文200字 成长的半命题作文 秋思300字作文 作文猫的特点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文 一个人给我的启示作文 秋天的雨四年级作文 四六级作文预测 一本魔法书作文 我的心里话作文300字 二年级作文30字 关于一篇植物的作文 上台表演作文 以恒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人大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