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扇子与文学——当扇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关键词

2021-01-06 01:15:01
相关推荐

扇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形象,在雕刻、书法、绘画甚至舞台形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以扇子为关键词,重新看中国古代文学,会找到非常有趣的一类“扇子”文学。

一、武戏——芭蕉扇

似乎芭蕉扇从诞生开始就是作为武人的一种武器,最为著名的应该是《西游记》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这把芭蕉扇是小说中的一件法宝,是唐僧师徒要过火焰山的必备法宝,由牛魔王的妻子罗刹女铁扇公主掌管。在小说中,一共用了三回书写这段故事,包括孙悟空假扮牛魔王,牛魔王假扮猪八戒,孙悟空与牛魔王惊天动地一战,甚至请了天兵天将大战,而他们争夺的核心就是法宝——芭蕉扇。

孙悟空与芭蕉扇

使用芭蕉扇的还有一个人,叫做济公活佛。芭蕉扇很巧妙地成为了济公的一个趁手法宝,仿佛无所不能。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济公和民间常见的芭蕉扇结合,使这个人物形象非常接地气,济公将芭蕉扇插在后脖领成为这个人物的经典形象。

济公与芭蕉扇

二、爱情——桃花扇

《桃花扇》是一幕经典戏剧,讲述的大背景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凄美的爱情故事。在《眠香》这一出戏中,李香君与侯方域一见钟情,难舍难离。作为定情信物,侯方域留下了一把扇子,这把扇子也成为贯穿整部戏的道具。在《守楼》这出戏中,当李香君被南宋大臣阮大铖逼婚时,李香君以头撞地,血染诗扇,表现了李香君对于爱情的坚贞不屈,也成就了本作“桃花扇”的美名。最后,李香君在道场毅然撕毁扇子,表示她不再缠绵于儿女情长,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把纸扇,贯穿整部剧,连缀剧情,紧扣主题。

李香君与桃花扇

需要注意的是,《桃花扇》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戏剧,但是却不是历史真实。清朝统治者在占领江南之后,很快发现了这部文化作品的重要作用,大肆推广这部戏,戏中讽刺了南明政权的腐败统治,在当时和后世都留下深刻影响。一把“桃花扇”,半部南明史,此话不假,桃花扇某种程度成为清朝统治的工具。

三、宫斗——纨扇(团扇)

近些年电视屏幕上宫斗戏非常所欢迎,恰好文学上纨扇就是典型的宫斗戏的标志。最著名的要数汉朝班婕妤的《团扇歌》,班婕妤本是名门班氏之后,家学渊源,本来进宫是希望辅佐皇帝。奈何皇帝喜欢赵飞燕,将班婕妤冷落。于是,一首《团扇歌》流传于世,警醒后人。

班婕妤的团扇歌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写的则是后宫宫女可怜的日子。那一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将这些宫女无奈的日子写明。纵使牛郎织女十分可怜,一年只有七夕(秋夕)这一天能够相见,相比这些可怜的宫女只能被紧锁后宫,在无奈中荒废岁月,只好以小扇和流萤来度日。似乎有些诗意,反差则是她们生活的无奈冷清。

杜牧《秋夕》

四、才子——折扇

明清以来,才子们放弃了宝剑,辅以折扇作为手中。作为读书人,手中折扇往往不能完全打开,只能打开一些,完全打开则成了大肚子武士。

在明清时期,很多人在扇子上题诗。比如唐伯虎,他的诗《题秋风纨扇图》反映了他怀才不遇的感伤情怀,体现了作为一名落魄知识分子看待世态炎凉的悲凉心情和对当时时代的不满。

唐寅《题秋风纨扇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积极抗战,但是国民党对此十分冷淡。有一个国际学联访华代表团来到中国,国民党政府对他们十分冷淡,但是实属第三战区第三游击支队政讯室的翁永泽找到了访华团,与他们进行了紧密接触,详细介绍了当时中国抗战形势、国共合作和学生救亡运动等。时值盛夏,每个人都挥汗如雨,一名同志赠送代表团成员一人一把折扇,上面书写“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两行大字。当代表团离开的时候,也回赠了众人一人一把折扇,上面写着“国际学生代表团向你们致意”,背面则是四人签名。

寒言冰语

扇子是中国古代非常有特点的文化符号,在文学中,它有鲜明的代表意义。比如团扇是女子的配属,折扇则是男人的手中宝,代表法器的则是芭蕉扇。在金庸先生描述的武侠世界中,铁折扇则成为了风流倜傥但是品德下流的欧阳克的武器,最后被洪七公用手直接抓烂破坏。这些鲜明的扇子已经随着它的文学形象一样深入人心。

欧阳克

在中国历史四大名著中,扇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示。《西游记》是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塑造了中国智慧化身诸葛亮和羽毛扇,《水浒传》中最著名的是铁扇子宋清,而在智取生辰纲时,白胜唱的歌曲“农夫心中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把那个黑暗宋朝旧社会战线的淋漓尽致。而在《红楼梦》中,石呆子因为20把旧扇子搞得最后家破人亡,突出描写了那个万恶的旧社会。

《水浒传》公子王孙把扇摇

扇诗是中国扇子独有的文化形象,它将中国传统的作诗习惯与折扇这种事物结合,在不同时代充满不同的含义。除了上文说的民国时代,比如在明朝,钱谦益的“团扇篇”表达了他内心想要成功但是却不愿担负责任的心态,像极了今天的特朗普,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什么他会说“水太凉”和“头太痒”的话。

钱谦益《团扇篇》

扇子如今已经远远脱离了消暑纳凉的作用,充满了文化意义。在今日大讲文化复兴的今天,其实一把扇子,就可以让你穿越时间,重回那个辉煌的中华盛世。

#古代小知识#

正版精装2册 西游记+水浒传 原著无删减版本 古典文学小说 经典名著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套装¥58.8领券减30京东月销3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懂我的那个人作文 打屁股机器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800字 什么让我陶醉作文 开学的打算作文 myschool英语作文 那些温暖的时光作文 劳动使我快乐作文 史铁生作文素材 介绍长城的英语作文 犯错作文600字 什么的那一刻作文 过年作文250字 有关创新的作文素材 我的乐园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500字 校园生活类作文 学位英语万能作文 写人作文我的妈妈 我的兴趣爱好作文 重庆之旅作文 我的偶像老师作文 我读懂了什么作文 成长真好作文 幸福就在身边作文 英语二大作文模板 我的妈妈作文100字 给父母的一封信 作文 我的假期计划作文 秋天作文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