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致乡村:怀念那些年陪伴我们成长的树

2021-01-06 02:55:01
相关推荐

文:邓联欢

童年是一个人生命的根,青春是生命里最亮丽的叶脉,贮存着人生魂牵梦绕的美妙记忆。老家欢口在我青春的记忆里,树的种类繁多,姿态各异,一年里大多时候杂花生树,熠熠生辉,给人无穷无尽的美感。望着今天单调的杨树,冬季灰暗的枝丫,想着春末夏初漫天飞舞的污染环境的杨棉,给人的出行带来的种种不便,越发怀念那些年陪伴我们成长的树。

说它们活在记忆中,是因为市场的调控,当今急功近利的作祟,有些树已经很少,有些树已经是稀有,有些树已经濒临绝迹。我们只能在记忆中痴情地怀念。

怀念那亭亭如盖的梧桐。初春,大地还没有完全睡醒,好多树正趁冬天做着减肥的梦,梧桐却率先丰腴起来。无叶花先开,满树粉红色的花朵,密密匝匝,像无数双小手捧着小巧玲珑的唢呐,吹响了春天的号角。

那时,因梧桐木是做家具的上乘板材,房前屋后,空闲地上大多是梧桐,远看整个村庄是片片红雾,在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踊跃奔腾,给人一种云蒸霞蔚的壮观;近看,一朵朵,一簇簇,一树树,一片片,你拥我挤,呼朋引伴,亲密无间,似乎在窃窃私语,说笑聊天,又像是你争我吵,玩耍嬉闹;梧桐花雍容华贵,实在是大家闺秀。

盛花时,村子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别样的花香,风一吹又落下一阵阵花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给春天的乡村做下了最初的纹身。盛夏,梧桐那伟岸的身躯,田田的叶子,那硕大、那墨绿、那华盖般的造型,在苏北平原所有树木中可谓独一无二,民间那句“没有梧桐树,怎引金凤凰?”真切地诠释了梧桐的高贵与优雅。

怀念那慈眉善目的榆树。榆树像一位慈善的老人,在挨饿受穷的日子里,庇护着我们一代代守望故土的乡里乡亲。听老年人讲:孬年月,饥饿难耐的人们吃了榆钱子(榆树花)、吃榆树叶,甚至扒下榆树皮吃进肚子里。在那苦难的岁月里,榆树全身都是宝,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对于世世代代繁衍在欢口大地上的我们的先民来讲,榆树的无私与慷慨,赢得“慈善家”的美誉,的确当之无愧。

榆树不仅善,而且美,它也是一种无叶花先开的树木。春来了,柔软的枝条上,最先长出一个个小圆球,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又像爬满了黑色的甲虫,在和风细雨中、在春寒料峭里,慢慢成长,随着春天的脚步次第绽放,每一个枝条变得绿肥紫瘦,缀满的榆钱压弯了枝头,肉嘟嘟的榆钱,晶莹剔透,像绿色的翡翠,像名贵的珠宝,让榆树像一个戴满首饰的贵妇人骄傲的在春天里搔首弄姿。远看像绿色的山头,绿岚萦绕;近看似硕大的盆景,秀色可餐。

怀念那冰清玉洁的洋槐树。那时,因为洋槐树木质坚硬最适合做当时家家必用的平板车的车把、车架,于是,洋槐树深得村民的青睐,乡村里角角落落,成片成片的都是洋槐树。

这也是一种发芽比较晚的树,它的树叶嫩嫩的、绿绿的,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青翠欲滴。值得一说的是洋槐花,半花半骨朵时候,每一个花苞像人类长歪的牙,白色弯曲的牙齿,紫色的牙龈,连缀在柔软的花序上,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这时是最佳的采摘时机,烧汤,面蒸,配上其他菜肴炒着吃,都是那时人们喜欢的,更是今天生活在城市里人们的美食。

据说刚一上市,可卖到十几元一斤。洋槐树的美在盛花期,每一朵花白得透明,整个树冠像覆盖了皑皑白雪,又像是蒸腾着水雾,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美。尤其槐花的浓香,说它香飘十里一点都不过,天地间弥漫着醉人的花香。

此时,走在农家的院落间,走在乡间的阡陌里,你才知道苏北平原的春天,我们的故乡有多让人心醉,在繁华的都市打拼的你,必然陡生回归田园的心意。

槐花的浓香引来了南来北往的养蜂人,他们操着各地方言与淳朴的村民交流,南蛮子北侉子成了家乡老一辈人的口头禅,那时,每年槐花盛开期故乡人都能喝到无添加的纯正的槐花蜜,甚至是免费的。于是,槐花蜜的那份独特的香甜成了我童年最美妙的记忆。

怀念那充满诱惑的桑葚树。每年麦收过后,初夏的阳光照得人懒洋洋的,下午四五点钟,乡村的孩子们便三五成群满村寻找熟透的发黑的桑葚树。

一旦发现目标,绝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怀揣莫名的狂喜,欢呼雀跃,呼啦啦向着那树飞奔。不知什么原因?那时人们都很贫穷,却不像今天树稍微成材人们便急着换钱,树一旦长大便面临着毙命。

村子里古树很多,合抱粗的树不算稀奇。我们气喘吁吁来到树下,年龄大的捷足先登,率先抢占有利位置,肥硕黑得透亮的他得先饱口福,那阵势极像占山为王的寨主,趾高气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炫耀自己攀爬的绝技。爬树技巧稍逊的便在下层挑选适合自己心意的,边吃边四处寻觅。年龄小的上不了树,可也有的吃,树上连摘加摇晃,满地都是桑葚,他们一边吹土一边吃。

等树上树下都吃饱了,一个个成了黑嘴叉,在树荫下,沙土地上,有的仰面躺在沙土上,有的摔跤,有的斗拐,有的玩玻璃球……疯够了,嘴黑了,脸花了,夜幕降临,在大人的呼喊下带着一身土偷偷地回家了。桑葚的甜美,朋友的亲密,玩耍的尽兴,这一切对我的童年具有极大的诱惑,以致多少次在梦中走进那个如痴如醉夏天,走进那片童年的天地,走进那段美丽的岁月。

怀念欢口老家的几棵树。在我的记忆里村子中间有一棵特别的树,就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说的“高大的皂荚树……”那树当时有两人合抱粗,树干高大,枝繁叶茂,硕大的树冠遮天蔽日。一挂挂皂荚,真是“万条垂下绿丝绦”,在风的吹拂下,像千万个少女得意地抛摔长辫子,那阵势绝对给春晚的舞蹈方队有一拼,树上仿佛是无数长着长辫子的少女,飘飘欲仙,乘风奔腾于苍穹之间。

当时还没有洗衣粉,好多人都靠皂荚洗衣服。于是,那树成了我们村子的一宝。另一棵在村子东南角,是一棵大(应是杨树中的土族)杨树,不同于今天的杂交杨树,那树干光滑,叶背面有毛绒绒的白毛。那棵树大得出奇,树干有几十米高,庞大的树冠覆盖着几亩地,黑压压一大片,像一座巨大的山峦,墨绿的叶子,在风的吹拂下哗哗作响,给人一种有呼风唤雨之能的神秘感,让人天生敬畏。

于是,有人借助树的硕大无朋住着神灵,来讨药治病。不知药效如何?当时很是流行。还有一棵是我家的绒花树(学名合欢树)。我家紧靠寨海子(村子的护城河,现在早已填平建筑了楼房),那树长在海子边上,弯曲的身子伸到很远的水面,也是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据说是我伯父在外地工作带来的树苗,当时在农村很少见。这棵树的俊美在每年的春末夏初,羽状的绿叶上绽放出无数朵粉红色的花,那花毛绒绒,软柔柔,轻盈盈,像一片粉色的云彩漂浮在树上。

空气中流动着淡淡的花香,无数的蝴蝶在花丛中熙熙攘攘地忙碌着,其中有一种黑色的大蝴蝶,犹如辛勤的采茶女,那匆忙、那黑色、那飞翔的姿态,常常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想。我和一些小伙伴,在这棵树上做了一个天棚,就是用棍子、木板、苇箔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我们经常爬上天棚,一边乘凉,一边放声高歌,至今那美丽的花朵,各色的蝴蝶,西天的云霞,肆意的攀爬,尽情的吼唱,依然萦绕在我记忆的心湖上。

古老的乡村,多彩的春天,像川剧的变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白,让我们的童年也变得多姿多彩。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丰县开始生产板材,老家欢口连接丰、沛、鱼三县,起步更早,欢口以史庄为点,全面开花,村村行动,大量生产皮子(加工板材的半成品)。于是,房前屋后的其他树被刨掉了,全部载上了生产周期短,利于加工板材,收益高的杂交杨树。俗称的“钻天杨”得“天时、地利、人和”,杨树成了天之骄子,得龙种之宠,飞速繁衍,人丁兴旺,成了欢口大地上唯一的风景,骄傲的独步天下。

从此,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在故乡这片土地上看到的只是单一的树木,只能在书本中理解“二月的清明榆不老(榆钱不老),三月的清明老了榆”因闰月造成的物候现象;在文字里品味“枣芽发,种棉花”的谚语提供了怎样的播种农时;只能在老人的口头上遐想“楝子开花,吃燎麦”的时鲜。我们的孩子们只能在“百度”上查找那些农谚的真正内涵,永远也无法理解和感悟那份真切的体验。

“逝者如斯”,有些树渐去渐远,以致在故乡那片土地上再也见不到了。它们只能活在我们的记忆里,童年与树的亲密,青春与树的相伴,乡情与树的缠绕,那些曾经染香我们每一个朝朝暮暮的花香,唤醒我们青葱岁月里美妙憧憬的鸟鸣,越发激起我们深切的怀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懂得作文500字 打屁股作文大全 我的什么作文600字 渴望什么作文 写景作文四百字 六级作文多少分 关于信念的作文 梦见写作文 写向日葵的作文 关于尊重的作文 有朋友真好 作文 梅花作文600字 长寿花作文 森林防火的作文 雪的作文400字 夕阳作文600字 我爱你中国 作文 珍惜生命作文 英语作文好词好句 作文宝典 最好的时光作文 我的妈妈500字作文 特殊的礼物作文 青春为主题的作文 喇叭花作文 优秀作文六百字 愿望作文600字 八下作文 英语一作文多少分 流水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