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2021-01-06 07:30:01
相关推荐

作者:中国国家图书馆吴寒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我们对于自身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的深切认同和肯定。在当今世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次丰富,内涵宽广,既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水源泉。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段论述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是中国在当下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前提。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于传统的继承,而这并非简单的复古或延续,需要伴随新理论的建设,在创新和创造中赋予传统资源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向来善于在创造中发展,宋明理学的产生就是宋代学者对经典体系进行的一次重整。中国当下的文化复兴,也需要不断探索文化传统的当代表达形式,以指导当下的生活、解决切实的问题。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先应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结构性、主干性因素,注重恢复传统价值的丰富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以便更好地把握住适宜应用于当下的传统资源。例如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它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运行规律,总结相应时令、气候、物候而形成的一整套知识体系。我们在认识二十四节气时,应关注其所蕴含的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把握其思想精髓和核心价值,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对于中国人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其次,应探索传统资源的当代表达方式,传统知识体系及其表达方式适宜于过去的生活状态,这往往使得它不能被简单移植到现代生活当中,而需要找准其与时代需求的衔接点和契合点。再次,对传统资源的汲取和借鉴应建立在立足当下的问题意识之上,这要求我们对于时代需求有充分的把握,对于当下的文化现象有准确、清晰的判断,带着明确的问题汲取传统的智慧和营养。例如作为六经之一的《礼经》,它的价值理念始终指导着传统中国的社会生活,但是其中具体的仪节却与时俱进,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通,所谓“礼时为大”。传统资源的当代转化,也需要在传承中展开适宜当代语境的创造。

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

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提升,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渐高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于民众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近年来,传统文化在大众传媒、大众文化领域受到追捧,这既是传统文化实现当代价值的重要契机,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全社会的欢迎,中国风音乐的流行、网络小说中古典题材的兴起、传统节日和民俗受到重视、传统服饰成为时尚、古典文化类电视节目被全民追捧……种种文化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心理和传播机制都值得重视。这些文化现象值得深入挖掘和追踪,我们可以从中探索文化转型的路径,对既有的文化现象进行引导,在此基础上促进传统价值的当代回归。

社会发展带来的道德建设需求。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生产方式转型、社会流动性增大、新兴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这使得道德建设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复杂的问题,也对当代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传统道德理念的资源,探索其对于当代道德建设的指导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社会的重要结合点,也是我国向国外提升自身文化影响力、实现文化传播和文化输出的重要名片,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充分把握自身文化传统的鲜明特色,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挖掘素材,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文化产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住时代机遇,以文明交流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时强调,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段论述指出,文明的交流和对话是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随着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人类文明应以包容互鉴取代冲突排斥,在多元和多样中探寻共同的价值理念、长远的繁荣发展。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纵观历史,中华文化一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怀柔远人,和合邻邦,并以自身文化传统向外辐射,形成了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圈,还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沟通和交流文明成果。

随着全球国际局势的变化,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反思,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体,世界期待中国给出有价值的思想贡献,期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中,发掘解决当代人类发展困境和国际秩序难题的理论资源。可以说,这一国际地缘政治的调整,正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代契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尽管立足于中国,但并非止步于现代民族国家格局内部,而需要有立足世界秩序的宏大眼光和格局,在全球化格局中寻找传统文化资源的新开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理论资源,从而打造可持续的、有感召力的文化复兴,为中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崛起提供文化助力。(吴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 关于坚守的作文800字 感谢父母的作文300字 以背后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死党作文600字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作文 端午节作文200个字 元宵节作文100个字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5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