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母曰.子成》 好妈妈就是给孩子打一盏灯 与孩子共同成长

2021-01-06 07:45:01
相关推荐

愿做一位给孩子打灯的妈妈。——颜翠英

母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孩子从生下来后,就对母亲就充满了依恋,把母亲视为生命中最信任的那个人。母亲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人们都说:一位好母亲可以决定三代人的命运。可见,母亲这个角色有多么重要。

有一位母亲说:“我要做一位打灯的妈妈。因为,孩子曾说过:回到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刚进院就能发现咱们家亮着灯。这盏灯,既能照亮孩子回家的路,又能指引孩子未来的方向,能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这位给孩子打灯的妈妈叫颜翠英。她是《母曰.子成》这本书的作者,颜翠英是一位河北赵县人,河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也是一位家庭教育和婚姻亲子关系指导老师。她的儿子叫李佚凡,曾独飞香港、新加坡考试,SAT2满分、托福113,收到8所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目前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

她能把儿子培养得这么优秀,这和她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自己从事着教育工作,把对孩子的爱和教育融入在生活中,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使孩子最终拥有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成为了那个众多父母羡慕的“别人眼中的孩子”。

我也从事教育工作,中国和美国的教育理论知识我也学过不少。不过,当我看完这本书时,书中的一些教育方法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本书里,她把她18年来的家庭教育经历和心得都写下来了。她对孩子的教育就象涓涓细流,没有对孩子讲太多的道理,也没有刻意感动孩子,却能让孩子马上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得不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能感到她做为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

此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母曰”;第二部分是“子成”;第三部分是“共赢”。作者按照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来写。每个年龄阶段孩子出现的问题都不同,因此,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侧重点也不同。

一、母曰:教育的根本是唤醒孩子的内心。

为什么说教育的根本是唤醒孩子的内心?因为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督促他们好好学习。父母总有放手的一天,如果能够唤醒孩子的内心,孩子就能持续主动的去学习。

想要唤醒孩子的内心,母亲的心里就要充满对孩子的爱。

1.作者从四个维度来诠释“爱”的意义。

每位母亲对“爱”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母亲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为孩子包办一切;有的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要多给孩子报一些补习班,让他考上好大学;还有的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对孩子严厉一些,这才是为他好。我们以前讲爱,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

作者从四个维度来诠释爱的意义,让我看到了更加具体的爱。她认为爱孩子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爱要有“度”的概念。

爱的太少了,不行,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温暖;爱得太多也不行,容易让孩子失去体验的权利和成长的机会。

【2】爱要有“时”的概念。

爱孩子应该在什么时候呈现,什么时候收起;什么时候以家长引导为主体,什么时候以孩子的意愿为主体,都要心中有数。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状态,实时转换。

【3】爱要有“式”的概念。

不同的情景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什么时候是和风细雨,什么时候旁敲侧击;什么时候直言不讳,什么时候委婉动人,要形式多变,有艺术感。

【4】爱要有“质”的概念。

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付出和展示爱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助力他的成长,给他高质量的父爱或者母爱。

从这4个维度来看什么是爱,这也能让父母重新审视自己。这就象是一幅爱的拼图一样,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块拼图,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

以前,人们会认为爱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做为父母来说,难道还不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吗?但是,当作者提出爱孩子要注意的这几个问题时,我们会发现父母在爱孩子时疏忽了很多地方。

比如:爱孩子要有“时”的概念。如果自己的孩子在与别的孩子相处的时候,出现了矛盾,父母就不能只想着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护短。而是要全面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公平公正的看待孩子间的矛盾。

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是否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愿意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一点,说明爱有了“质”的概念。

爱的“度”、“时”、“式”和“质”这四个字教会了父母如何真正去爱孩子。

教育没有定式,而是一种灵性的舞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应该是为孩子量身定制的。没有哪一种方法是适合每个孩子的。孔子说:要因材施教。但是,无论用哪种教育方法,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唤醒孩子的内心。

2.在生活中,母亲通过让孩子观察体验来培养他宽广的胸怀。

“海纳百川,博取众长。”父母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位有胸怀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免不了会和孩子讲一些道理。但大道理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要培养孩子一些优良的品质,作者的做法是有意识的带孩子在生活中去进行观察和体验,使孩子受到启发,如此来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

在《母曰.子成》一书中讲到,有一天在下雨,母亲有意识的带孩子到外面散步,她带孩子边走边玩游戏,看谁能挑出盛水最多的水坑。孩子转了一圈,回来说:

“我发现了,妈妈,大的坑盛水比较多,深一点的坑盛水也比较多。”“为什么大的盛水多呢?”“因为大的就是可以多盛放一些嘛!而小水坑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地方,当然盛的少啦!”“那低的坑为什么盛多呢?”

孩子思考着,母亲随意用一根小树枝在地上挖出一条小沟,把一个水坑的水引到低一点的水坑,孩子恍然大悟地说:“因为低的坑可以把高处的吸过来。”

母亲轻轻蹲下身,和他一起看着地上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水坑,说:“大一些的坑,因为自己有空间,有地方,具有包容性,所以能留住更多的水在里面,这就是所谓的海纳百川,博取众长。而在低处的水坑,因为把自己的位置放的低,所以才能引来别处的水。这就是所说的谦受益。”

孩子看着地上的水坑,再听着妈妈说的这些话,一下就明白了“海纳百川,博取众长”的意思。

虽然这只是一次散步,但是母亲这种有意识的让孩子观察的生活中的现象,使孩子自己悟出了一个很抽象的道理,明白了什么是“海纳百川,博取众长”,避免了说教。母亲用大智慧来引导孩子做小事情,在小事情中引导孩子感悟大智慧,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这使我想起现在孩子之间总是会产生很多矛盾,一言不合就打起来,校园暴力屡屡发生。如果孩子们的心胸能宽广一点,对一些小事能包容一些,就能避免发生很多悲剧了。孩子不想听太多的说教,而这样的方法却能让孩子慢慢从中误出来,真是润物细无声呀!

二、子成:唤醒孩子的自我期待,实现他的自我提升,行走在孩子心灵的路上。

1.父母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也要给孩子放弃的权利。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后,父母要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这对很多父母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父母会认为孩子还小,总是担心孩子不会按照成人的想法去做出选择,担心孩子做任何事都做不好,不能善始善终。

现在很多父母会给孩子报兴趣班,有孩子自己喜欢的,也有孩子不喜欢,是父母要求孩子学的。如果孩子最后不想学了,父母是否会给孩子放弃的权利呢?

颜翠英的做法是:先鼓励孩子坚持两次,然后带孩子看几次其他孩子的表演。如果孩子继续提出要放弃,就停止。在她这样做的时候,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说:不能太由着孩子,要让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颜翠英只是笑一笑,她认为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对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新鲜感,对他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热情、积极性的保护,远远重于让他体会责任的含义。

选择兴趣班是为了让孩子多一些尝试新鲜事物的机会,家长要对兴趣班和特长班只有科学的态度,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也要给孩子放弃的权利。

在我身边,有这样的情况:父母花钱给孩子买了钢琴,请了老师,希望孩子能好好学钢琴。当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后,提出不愿再学了时,父母会很严厉的要求孩子每天都要练习,不能半途而废。

我们会把孩子的喜欢当做是孩子未来要从事的事情。其实,孩子喜欢仅仅是欣赏,不一定要选择这个职业。父母强迫孩子要坚持,就是剥夺了孩子放弃和尝试其他事情的权利。

有时孩子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他可能又会把他喜欢的事情重新捡起来。允许孩子放弃,这样孩子才能空出时间和精力,发展其他新的兴趣。孩子的年龄小,他们的心性发育还不成熟,父母要多带孩子去体验,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热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颜翠英能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坚持自己的做法,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放弃的权利,她能做到尊重孩子。

2.父母要放弃对孩子完美的追求。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优秀的孩子,为了使孩子成为理想中的那个完美的孩子,往往会迷失在这个追求中。

有一次,颜翠英的儿子在练字,她看到孩子写的字东倒西歪的,就批评孩子:“你这个字怎么写的这么难看?你应该这样写。”孩子还没有听她把话说完,就说:“妈妈,你就爱挑不好的,看不见好的。我们李老师就和你不一样,李老师会挑选我写得好的字,说我写的哪一笔都很漂亮。让我以后每一笔都按照这样来写。”

颜翠英在听完孩子的话后,恍然大悟。多么聪明的李老师,多么糊涂的妈妈!后来,她也开始象李老师这样做,多关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在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孩子写的不太规范的字,竟然逐渐规范漂亮起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孩子不会觉得你天天盯着他的毛病,而忽视他的优点,亲子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

值得赞赏的地方是,母亲能及时反省自己错误的做法,并借鉴李老师的做法,她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虚心向李老师学习这种教育方法,挑孩子好的地方,这最终使孩子进步很快。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都是鸡飞狗跳的,有的甚至被气出了高血压。如果父母的眼睛也能多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孩子就会因为得到了肯定和鼓励,而更有学习动力了。

在正面管教中,也提出父母要放下对孩子完美的期待,要完善而不是完美。要多鼓励孩子,就象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的那样: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

3.为孩子花钱是一种精神投资,“富养”孩子是为了拓宽人生格局。

对于“富养”孩子这个话题,曾经引起过人们的争执。父母普遍认为不应该给孩子太好的物质条件。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却把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成为了“败家子”。到底什么才是“富养”孩子呢?

作者认为,“富养”孩子是让孩子多体验经历。他们会把准备投到孩子身上的钱,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作孩子的基础教育基金;第二部分是预留基金,以备孩子后期使用;第三部分就是成长基金,带孩子去参加各种活动和旅游等等。

在此之前,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来花钱。是把这部分钱花在你成长的每一天,去旅游、去开眼界,还是留给以后花?孩子说:想做见过世面的大人物,不想做守财奴。后来全家达成共识:少存钱,多开眼,多花钱,多体验。

花钱让孩子多旅游就是“富在路”,可以让孩子见多识广。每一年,他们都会带孩子去旅游。孩子去过很多地方,有首都北京、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长江三峡文化、古都有西安、开封、杭州等等。梅子带孩子旅游,孩子都会觉得很新鲜,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和收获。

谈起钱,很多父母都不会让孩子知道家里有多少钱,又打算如何来花钱,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投资打算。和孩子谈钱及其如何花钱,能培养孩子的财商意识。他们会知道钱是父母辛苦赚来的,用完了就没有了。

前段时间,有新闻说一个11岁的孩子在家里玩游戏充值,为了“玛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母亲知道后瞬间崩溃。孩子不知道父母这些钱是如何辛苦赚来的。

因此,提前让孩子考虑如何花钱,与孩子谈钱的话题能及早培养孩子的财商。父母把钱花在能开阔孩子眼界的地方,这就是“富养”孩子了。作者提出来的“富养”孩子是指精神上的“富养”,为了拓宽孩子的人生格局。

三、共赢。母与子要共同成长。父母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艰辛,成长了自己;而孩子从父母的关爱中获得力量和温暖,这就是共赢。

1.父母要与孩子共赢。

作者颜翠英认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收获的是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但是自己也要与孩子共同成长,不能因为养育孩子而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的母亲在做了全职妈妈后,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自己却没有任何成长,这就达不到共赢的目的。

在孩子上课的时候,颜翠英也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她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向人请教,她说自己是个肯下功夫、很踏实的好学生。儿子在进步,妈妈也在进步。这些年,她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孩子的教育,比如什么时候孩子容易有什么心理,什么时候应该注意孩子哪些方面的开发,什么时期应该给他合适的照顾。她把她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育儿这件事了。

她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俯下身来学习,懂得了专业的育儿和教育知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她既培养了孩子,又成长了自己。

2.母亲要闭上一只眼睛看孩子。

母亲闭上一只眼睛看孩子,孩子才会自信。因为用两只眼睛看孩子,会把孩子的缺点也看得很清楚。

母亲对孩子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有一天,儿子认真地对母亲说:“妈妈,你的眼神太好了,你以后像打枪时一样闭上一只眼睛看我吧!”妈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闭上一只眼睛呢?

孩子说:“妈妈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能逃得过你。语文写错一个字,数学算错一道题,你不管在干什么,我的事情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你能眯着用一只眼睛看我,我就自由多了。”

当母亲听到孩子这样一说才知道,当妈妈用成人挑剔或追求完美的眼光去捕捉孩子的踪影,这样的一种关心,对孩子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束缚。因此慢慢应该闭上一只眼睛,漏掉一些细节,用一只眼睛看孩子,还会教会孩子宽容和理解。

写在最后:

每位母亲都想做个好母亲,但有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做。《母曰.子成》这本书,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思考。我们教育孩子都是从一无所知开始,但是只要自己愿意花时间去学,一切都不是问题。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和体验来明白一些道理。给孩子打一盏灯能让他们更好的看清方向。母亲唯有在生活中自然的融入教育,走进孩子的心、启发孩子的心智,才能使孩子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唤醒他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创新的作文素材 作文250字左右 并列式作文 怀念作文 雨水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朋友 演讲比赛作文 片段作文200字 六年级450字作文 学期总结作文 寻找作文600字 叙事作文怎么写 热心肠作文 职业规划作文 自省作文 乡村生活的作文 买衣服作文 读书感悟作文 关于新的作文 冬天的作文怎么写 寒假的英语作文 写人400字作文 青年奋斗作文 恒作文 优秀作文标题 三年级写人作文 长白山作文 三年级作文写人 梦想奋斗作文 50个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