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进江苏南通|讲述宜居 富民 乡村美 全面展示百姓幸福生活

2021-01-06 07:50:01
相关推荐

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一景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李志华)“生态修复让江苏南通面向长江、鸟语花香”、“老小区综合改造旧居换新颜”、“小盆景变成致富摇钱树”……6月13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江苏南通,深入城市乡村,挖掘南通市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展示百姓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宜居环境:生态修复,打造“城市客厅”

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滨江绿色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江苏段最后一道生态屏障,江岸线达166公里。在长江沿岸的五山及沿江地区通过生态修复,实现了从“临江”到“滨江”、从脏乱差到城市“绿肺”的巨大变化。6月13日上午,主题采访团媒体记者一行漫步在南通滨江观光带,芦苇在江边轻轻摇摆,徐徐吹来的江风为闷热的夏季带来几许凉意。放眼望去一片绿色,“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尽收眼底。

“每周末,我都会带着孩子,开车专门来这里来玩。”正在江边栈道游玩的南通市民曹建星告诉记者,三年前滨江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带家人一起到公园游玩,这里有一片宽阔的大草坪,很适合孩子们玩耍。尤其是春天,这里春色满园,绿意盎然,赏花、放风筝、观江潮,既是欣赏美景,也可放松心情。

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处处景色宜人

每逢周末,就会有大量的市民驱车来到这里亲近自然,一览长江水。谁曾想到,几年前的长江岸线,附近老百姓可是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高耗能货运码头、小杂船与工厂的黑烟等成为最痛的“生态伤疤”。

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邵文建告诉记者,该地区之所以能够“旧貌换新颜”,得益于南通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在2016年开展的五山及沿江生态修复工程。

邵文建介绍,2017年初,南通全面启动实施五山及滨江片区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将五山(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地区沿江生产型岸线调整为生态生活型岸线,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集中展现南通“山水文化、滨江风貌”的城市个性特点,打造“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经过三年多治理和建设,五山地区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拆迁民居和非居2508户、面积150万平方米,修复腾出沿江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初步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湿地、水体层次互生的生态体系。狼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在2018年成为江苏当年唯一获批的南通首家国家森林公园。

如今,狼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完成区内超过2/3的区域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走进森林氧吧、沙滩、足球场、滑板场,连同一条11.5公里的慢行步道,成为市民养身休闲的首选乐园。

南通市区灰堆坝闸治理后成为城中一景

诚然,生态修复离不开水环境治理。初夏时节,天蓝水碧。位于南通市区灰堆坝闸的清源广场,几位小朋友在家长陪伴下在小河边的石缝里捞鱼摸虾,溪水玩耍。水清岸绿,小河边的栈道俨然成为附近居民的休闲不二选择。

南通市文峰新村整治一新的城市内河

南通滨江临海,长江干流岸线157.2公里,主要入江支流53条。河网密布,江海互通,水资源丰富,但黑臭水、断头河等问题一度困扰着当地市民,甚至被点名通报。为此,南通痛定思痛,实施中心城区水质提升系统化工程,打破“就河治河”束缚,提出“江河联治、水岸共治、全域防治”治水新理念,探索“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的治水模式,实施了“一控三自然”的科学举措。两年时间,再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动景象,实现了城区水质“后进生”向“优等生”的蝶变,甩掉了“水质状况全国排名靠后”的帽子。

2019年,南通水质改善幅度列全国重点城市第17位,中心城区66平方公里内主要河道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Ⅲ类,长江水 Ⅲ类进城 Ⅲ类出城,16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步入“人水和谐”的新时代。

老旧小区改造:惠民服务,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改造后南通市中城小区犹如古代建筑

在这里“推窗见公园,抬头望狼山”。与景区融为一体,居民小区“气质”更加优了,生活环境“颜值”更加美了……记者走进位于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狼山社区的中城小区,映入眼帘的是浓浓的复古中式风——黛瓦白墙的楼体上装饰着复古花纹,颜色一致的楼体和围墙,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停车场、志愿者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里已是20多年楼龄的安置小区。

中城小区是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狼山风景区核心区唯一的住宅小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因建设年代久、规划设计滞后、配套设施差、小区环境乱,原本小区是米黄色楼体,因建设年代久远,墙面漆到处在脱落,乱停车、乱搭建、乱种植的现象非常突出,一度影响了广大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南通狼山社区书记周进东接受采访

“‘旧居之变’给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是南通市对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所带来的收获与惊喜。”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狼山社区第一书记周进东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南通市、区落实600万专项资金对中城小区10幢楼共155户开始老小区综合整,进行了外立面及屋面出新、雨污分流、楼梯间出新、适老化配置、道路沥青化、停车位改造及绿化景观补种升级、同时完善了小区安防监控等工程,整个小区焕然一新、宛若新生,中式白墙黛瓦楼体,与周边景区融为一体,如同一幅水墨画,倍感整洁舒适,居民的幸福感倍增。

面对改造一新的南通中城小区,民居脸上写满了幸福

如今,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小区居民还自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到治安巡防、绿化环保、文明行为倡导等行动中,共同维护着来之不易的优美环境。

“以前每天下班开车回家,都要赶着回来抢停车位,有时回来晚了只能停在马路边……”市民张先生已经在中城小区居住了8年,谈起之前小区 “停车难” 的问题甚是无奈。

“现在下班回家也不用抢车位了,生活比以前便利了,小区环境也干净整洁。看着小区的新面貌,心里十分舒坦。”言语之中,张先生满是幸福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日子美不美,环境很重要。近年来,南通市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工程,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提高。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南通市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文峰新村也是改造项目之一。小区有13幢楼,570户,由于年代久远,楼幢墙面陈旧剥落,配套设施陈旧,河道黑臭难闻,居民生活质量明显不高。

南通文峰新村楼房外立面改造前

从2015年起,政府开始对文峰新村楼房外墙老旧、室外配套不齐全、无电子对讲门等问题进行统一整治。历经五年,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楼道门头出新、信箱改造、环河步道改造、停车位改造、适老化改造、河道整治等13个改造项目,如今小区配套设施齐全,面貌焕然一新。

南通文峰新村楼房外立面改造后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改善人居环境、增进百姓获得感的民生工程。”文峰新村社区书记吉莉表示,改造后小区探索形成以党组织为统领,业委会、理事会、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治理模式,构建起文峰新村自治服务体系。现在老兵驿站落户、爱心粥健康运行,居民幸福感明显增强。

6月14日一早,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高店社区长者驿站内,站长潘林丽在为85岁的老人周得飞做颈部按摩,娴熟的手法让老人赞不绝口。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是“幼儿园”,因为我们都把老人当成“孩子”来呵护,真正享受到“愉色而养”。在这里,老人不仅可以住上“家门口的养老院”,也可以在家点单享受上门服务。

南通高店社区养老驿站让老人“愉色而养”

据了解,高店社区管辖永怡家园、永怡东苑等搬迁安置小区,绿墅湾、万濠山庄等商品房小区,共有3297户10000余人。2018年,高店社区为居民量身打造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上线,含“长者驿站”在内的6个惠民平台集中亮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小康生活。

乡村振兴:村民们钱包鼓起来,精神富起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6月13日下午,走进江苏省如皋市平园池村,只见荷花初绽,莲叶铺展,一幅夏日荷塘美景图尽收眼底,游客们纷纷走上木桥,藏身荷塘花海中,记录美丽瞬间。

江苏如皋平园池荷花荡

漫步此村,景点星罗棋布,处处鸟语花香。为何从5年前偏僻落后的纯农业村,到现在远近闻名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该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给出答案:平园池村位于城郊,可以依托村庄蕴含的藕文化基因,用“农业+旅游”模式讲好乡村故事。

江苏如皋平园池荷花荡一景

近年来,平园池村立足本村特色,深入挖掘田园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等旅游资源,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了占地1600多亩集种植、采摘、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藕池文化园。同时,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打造成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宿。美丽乡村产业链越来越长,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去年村营收入达到2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江苏如皋平园池村打造的乡村旅游衍生产品

刘炜建带领村干部还将本地生产的莲藕、荷叶茶、有机稻米、微型盆景等特色农产品摆上货架展示销售,与多家旅行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为村民带来致富新渠道,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多人就地就业,2019年共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0多万元。“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活了经济,富了百姓,美了环境。刘炜建如是说。

与平园池村相距不远的江苏如皋市顾庄社区却以“小盆景”而远近闻名。

如皋顾庄村最早带领村民走上盆景致富路的王广明

不到顾庄,怎知春色如许。在这里,家家门前皆园林,户户庭院飘花香,整个村庄宛如一个巨型盆景。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顾庄社区居民便开始大面积栽种苗木,发展盆景产业。2015年开始,该村不仅对自家庭院进行景观化改造,变成盆景式园林“特色庭院”,还大力结合旅游观光农业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观光休闲产业。

顾庄社区王广明家门前盆景园一角

据统计,2019年,顾庄社区总产值5.86亿元,村营收入266万元,农民纯收入超4万元,其中,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5亿元,日均接待游客500多人。“百万不算富,千万才起步”已然成为顾庄人的追梦标配。

如皋市国际园艺城副总经理陈凝华介绍特色盆景

而集花木生产交易、科研培训、园林设计施工、旅游观光、电子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如皋市国际园艺城,2019年总交易额超过182亿元。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如皋花木种植从8万多亩发展到20万亩,带动全市5万多农户增收致富,先后培育园林绿化施工企业64家,产值突破80亿元,形成了以盆景为核心、花卉苗木为基础、园林施工为支撑的全产业链。

南通观音山科技种植园内村民任红芬正在修剪葡萄枝叶

6月14日,在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残疾人科技种植园的大棚内,即将成熟的葡萄挂满了枝头,颗颗饱满,如碧玉一般晶莹剔透。该种植园由青龙桥社区创建成立,旨在帮助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残疾人和附近村民入园务工。截止目前,社区10余名党员手把手向87名残疾人传授种植技巧,带领勤劳能干的残疾人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我已经67岁了,不愁吃不愁穿,还有活干和报酬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在葡萄园里劳作的任红芬阿姨笑着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玩游戏作文 梦想英语作文 心态 作文 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暖的作文 英语作文六年级 陪伴的作文 对比作文 除夕 作文 作文四年级400字 闺蜜小作文 心愿的作文 旅行 英语作文 遇见的作文 茶作文 外婆 作文 研学作文 900字作文 80词英语作文 眼睛 作文 作文教案 作文我学会了 玫瑰作文 作文800字初中 满分作文高考 点赞作文 阅读的作文 写动物作文 时间的作文 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