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五一劳动节 10首关于劳动的古诗 带孩子认识劳动的意义

2021-01-06 11:40:01
相关推荐

明天就是202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了,小朋友们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吗?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小朋友们要从小认识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努力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古时候没有劳动节,你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都是怎么劳动的吗?古诗里都有哪些关于劳动的诗篇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吧。

一、劳动:田园生活的主旋律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没有劳动节这个节日,可是劳动却是底层人民生活的主旋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更迭,年复一年的辛苦,只为得到一家人的温饱而已。

① 乡村四月闲人少

出处:《乡村四月 》 (宋)翁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 四月的乡村,农活已经很繁忙了,要忙蚕桑,还要忙着插秧,哪一项活计都耽误不得。

② 昼出耘田夜织麻

出处:《田家 》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赏析: 古代农村的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吃喝穿戴都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白天到田地里忙碌农活,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纺织,才能让一家人有粮食吃,有衣服穿。

③ 麦场高处望云开

出处:《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赏析: 古代的农业生产,根本没有现在的诸多机械工具帮助农民们耕种,基本是靠天吃饭。拥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是农民最大的期盼。“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说的就是一位白发老农翘首期盼天晴,只为不耽误正常的麦收工作。

④ 妇姑相唤浴蚕去

出处:《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赏析:一个小村子里的妇姑结伴,相唤浴蚕,反映了初夏时节的农村日常生活。这幅田园生活剪影隐去了劳动的艰辛,诗人闲看中庭的栀子花开,意境闲适,清新优美。

古谱琴歌,你未曾领略的美诗词世界购买专栏

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出处:《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为了追求灵魂的自由,陶渊明愤然离开了官场,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田园,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农村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从这几句可以看出他虽然起早贪黑地辛苦劳作,可是地里的收成并不好。由此可以推及更多普通农民的生活处境,想必也是一样的艰难吧。

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生活

① 农夫:“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出处:《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赏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土地的农民辛苦一年,大部分劳动成果都要给地主交地租,而自己却忍饥挨饿。遇到饥荒年份,被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李绅的这首诗仅仅20个字,却掷地有声,深刻揭露了这种不合理社会制度。

② 渔者:“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处:《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赏析: 江边游玩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少有人去思考,鲈鱼是怎么被打捞上来的,打捞鲈鱼的工作有多么危险。范仲淹的这首小诗,表达了对这些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也批判了上层统治阶级只顾享乐,不懂得体恤劳动人民的疾苦。

③ 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出处:《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赏析:一位蚕妇昨天去了一趟城市,回到家忍不住流泪叹息。原来那些遍身罗绮者,根本就不是养蚕的劳动者,而真正养蚕的人,哪有机会去穿绫罗绸缎?这个特写镜头,表达的同样是底层劳动的血泪控诉。

④ 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出处:《贫女》(唐) 秦韬玉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赏析:一位心灵手巧的贫家女子日夜忙于做女工,她十指纤纤,容貌清秀,却没有时间收拾自己。只遗憾她做成的那些美丽衣服,都是为别人盛装出嫁而忙碌,自己却没有机会去穿。这样的底层劳动妇女还有很多,这位贫家女子的生存状态在古代社会非常具有代表性。

有声音的国学启蒙早教书 45首唐诗三百首有声播放器 婴儿幼儿点读机发声撕不烂儿歌注音版¥118淘宝月销11购买

⑤ 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出处: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赏析:白居易的这首《卖炭翁》,生动记录了底层老百姓的苦难生活,反映了他们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当时正是数九隆冬,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因为天气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钱了。看似矛盾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多少生活的无奈与艰难呀!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这里的“使者”即皇帝派来的宫中太监,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

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达到了极佳的讽刺效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二胎妈妈的星辰大海

这15个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孩子一不小心就会理解错,一起来积累

作为词牌名的《清平乐》,在历代文学大家笔下都有哪些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排比段的作文 秋天写景作文300字 丢手绢作文三年级 在我眼中你最美作文800字 诗意的生活作文600字 作文我的文具盒 我的精神小屋作文800字 作文春 勇气话题作文 我的理想作文800字作文 摔跤以后作文 爱作文100字 告别朋友作文600字初中 敬佩的人作文500字 作文老师 父亲的爱作文结尾 GRE作文题目 诗歌朗诵作文 全国作文新奥赛官网 过端午节作文二年级 环卫工人作文400 精彩的表演作文 以环境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相信自己的作文 比的作文600字 鱼的世界作文 人物小传作文600字 新生入学感受作文 我爱我作文800字 我的高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