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走在回家的路上》如何开启守护初心之旅?

2021-01-06 13:35:01
相关推荐

导读:一起踏上长长的铁路,探寻初心的“回家”之旅就此启程。循着“家”的方向,《走在回家的路上》也在不断延伸着“家”的社会探讨和哲学意义。

文 | 霓星

“我从16岁当一个修铁路的工人,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下来,可是我扛下来了;然后命运又转折,我进了铁二局;之后有机会成为南极首次科考队的一员。”夏日的夜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杜甫草堂的竹林内,张国立细数起这几天的追忆之旅,坦言自己几次接近落泪。当谈到和老友们见面时的感动,他说,“这是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感受。”

与多年未见的“亲密战友”畅谈人生,感恩艰苦的岁月曾赋予自己的历练,9月13日起每周日晚21:00,《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央视综艺频道正式与观众见面,张国立、徐帆、姜昆、赵文卓等多位文艺工作者就此展开“回家之旅”。在节目中,他们将打开珍藏多年的人生记忆,邀请观众一同聆听动人心弦的成长故事和真实的心路历程,探寻人与家乡的羁绊。

探寻“家”深处的宁静

我们要“匆匆去向哪里”?

每天约有160万人搭上这班地铁,每天约80万人在这个路口交汇,每年约61.4万次航班在此完成起降,每天约400万辆机动车行驶在这座城市……“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是否想过匆匆去向哪里?”第一期节目伊始,《走在回家的路上》便抛出了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此前节目发布的主视觉海报中,以绿色的生态环境及不同地势为主要视觉元素,山川河流的脉络最终汇聚成一个“家”字,如同蜿蜒的山河路带人们通往家的方向,令人思绪万千。

在更多的时候,这个“家”与“去向”,不仅仅是地域上的所指,还包括了我们在其中生长的习俗和环境。带着双重的追问,节目有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创作起源。

节目开篇,张国立回忆起小时候,在对家还没有明确概念的孩童的眼里,“妈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从铁二局六处宣传队到文工团,当他在自己熟悉了大半生的铁道旁徐徐前行,又有另一番解读,“家是初升的舞台,从蹒跚学步走到了远方”;与好友重逢的徐帆在回忆往昔中,感悟“家是重逢的思念,在笑声中碰一杯时光”;再次踏上滋养了自己梦想的黑土地,姜昆在黑龙江寻找来时的初心……

而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家”也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解读。《走在回家的路上》所做的,便是不以概念化的定义框住“家”,而是在具象化的故事讲述中多角度展现“回家”的含义,用最朴实的话语传递最真挚、也是最动人的情感。

几经沉浮、远行多年的他们在回首时对于“家”都有着自己的思考,但无论是曾经的居所,还是梦想的起点,亦或是亲友的温暖怀抱,在《走在回家的路上》中,“家”都是他们内心深处的那片宁静与柔软。

当张国立站在层叠碧绿的景色旁,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美丽的时刻,感慨成都附近还有这样安静迷人的好风光。“一直都是这样忙忙碌碌的,每天都是早上起来,一直到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觉得好累。”多年来奔波于事业的他也感叹,65岁的自己的确需要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这也正是节目所传递出的“回家路”的内涵。

最真实的“在路上”

回溯过往更知前进方向

眺望儿时的天台、回到悠悠少年出发的舞台、梦回守护着的避风港湾,以“家”的方向作指引,《走在回家的路上》始终关乎“初心”二字。

作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播出、央视综艺频道(CCTV-3)倾情打造的首档大型情感户外真人秀,《走在回家的路上》用影像纪实的方式多维度、立体化地讲述了每一位参与到节目中的文艺工作者千姿百态的人生经历。

更为可贵的是,在节目中没有华丽的置景,也没有设定的剧情,所有的镜头和画面都来自对真实场景的捕捉,所有的情节都来源于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羁绊。真人秀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这样将嘉宾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娓娓道来。

从山东快书到对口相声,和世家子弟的一次次接触也成为他日后演艺生涯的基石。在和高洪顺回忆峥嵘岁月时,张国立也坦言,正是那一时期,他从宣传队时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汲取文艺养分,在艺术道路上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萌芽。

之后,当文工团的老友们聊起昔日的趣事,再度唱起青春记忆中的《卡沙沙》,张国立艺术道路上的光芒似乎找到了依据,这一代人的“心有热血,永远年轻”也触动着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

作为铁路子弟,张国立的一生似乎都伴随着“在路上”,也正是这样动态的创作方式,让节目有了多维延展的可能性,让人们不仅身在路上,心灵也在思考历史,怀想未来。

正因为这样,满怀正能量的初心也成为荧屏与受众情感共振的载体,传递着启迪心扉的人生感悟。正如第一期节目结尾处说到的,“人有时候真的需要停下来,去想一想看一看自己走过的路,回溯了过往才更知道前进的方向。走得再远,别忘了从哪里出发;走得再快,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延伸“家”的意义

以个人视角呈现时代变迁

“回家之旅”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于张国立而言,这既是对既往的总结,也是再出发的新起点。从凯里宣传队到南极科考站,从青春期的少年变成独当一面的男人,这期间所塑造的精神和品格成为了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而以小见大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以个体故事为切面,以个人视角呈现出国家发展,映射出时代变迁,真实地表达和记录下新时代中国人对于家乡、社会、国家的感想。

张国立和老友们曾经参加修建的湘黔线龙头河大桥,如今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曾经把工地建在云彩中间,见证过从荒地到挖掘机挖下第一铲土再到火车通车的全过程,老一辈的他们默默奉献、艰苦打拼,就这样身体力行地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画下一笔。

更令电视机前的观众触动的,还有跨越岁月的联动。微小元素的铺陈,成为管窥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重要视角。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天津人张国立对大海有着天生的热爱,还考取了游艇执照,而他对于海洋的特殊情感与首次南极科考的难忘经历紧密相连。“在南极把一辈子的活儿都干完了”,张国立这样形容在南极参加考察建站的经历。据中国南极首次考察队副队长高振生介绍,当时为了浇灌地基,每个队员平均每天要往水泥搅拌机里倒4吨水泥,每袋100斤。

行进中遇到的狂风巨浪、西风带40度左右的摇摆、排山倒海而来的冰崩……尽管曾面临种种挑战,这段经历仍然是每位曾经参加过南极科考的队员们心中值得一生回望的财富。看着投影仪上《走向世界之极》中年轻时的风采,说起当年共同奋战的故事,酒酣之时模仿起在极地号上播报的样子,经历过生死磨难的队员们不禁热泪盈眶。

时隔31年,南极科考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建站之初中山站仅有500平方米,到远超过5000平方米成为南极大陆上的现代化“科技小镇”;从中山站建站面临众多考验,到以此为桥头堡相继建立昆仑站、泰山站;从依靠卫星通讯两三个月才能和家人通话,到每天都可以连接WiFi上网……中山站目前的发展状况离不开当年科考队做出的深远贡献,也体现着我国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

就像南极既是远方,也是起点,每一段人生路上的经历都是值得回望的财富,《走在回家的路上》独具匠心地用打动人心的真情和引发共鸣的人生故事将“归途”与“去路”相勾连,探寻着“家”最纯粹的意义,在守护初心的同时也不断拓宽综艺节目的表达空间。

跟随着镜头的记录,观众同张国立一起追忆了大半生与铁路的故事,感叹是“家”给予在外奋斗的人们前进的力量。而在之后的节目中,姜昆、赵文卓又将带来哪些温暖与慰藉?佟丽娅、于和伟会和观众分享哪些关于初心和梦想的经历?精彩的“回家之旅”或许才刚刚开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嵖岈山作文 北京环球影城作文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 端午节粽子作文 初中小作文 写春雨的作文 四年级关于校园的作文 你真厉害作文 作文我的新同学 保护眼睛的作文100字 满分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介绍青海的英语作文 秋雨作文400字 初中生运动会作文 我家的冰箱作文400字 今年全国卷语文作文 改变自己作文600 小学生反思作文 描写沙漏的作文 我家的小泰迪作文 观察雨的作文200字 桂林风景作文 印象深刻的人作文250字 积极乐观作文 美好假期作文 枫叶作文200字 感恩自然作文 英雄在我心中作文 描写自己的作文300 月下遐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