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踏青 插柳 约约约?——小长假来临 看古人清明怎么过

2021-01-06 16:05:01
相关推荐

一说起清明,你是不是会想到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这样的:

但其实,清明除了包含追思、祭扫等伤感性的内涵,也有踏青、蹴鞠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历史上甚至还留下了许多约约约的故事。

因此清明画风也有这样的:

清明既是悲伤的节日,也是快乐的节日,这要从清明的历史说起。

清明节最早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农事节气,在《历书》中,清明节气为春分后第十五天,因为此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而且“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故这个节气被称为清明。清明由寒食、上巳、清明三节合一而来,是一个多来源的节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在唐代,这三个节日已经开始融合,界限不是那么清楚。到了宋代,这三个节日慢慢合而为一。

在民间与清明有关的俗语颇多,因为清明初为农事节气,所以这些俗语多与耕种有关。如:“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清明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清明播谷,小满栽秧”“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清明种菜,有吃有卖”“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作为一个节气,清明是怎么一步一步成为节日的呢?因为清明兼并了另外两个节日,顺便把他们的习俗也吸收了。

清明又称“寒食”,但其实是并包了另外两个节日后形成的。寒食节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一二日。从先秦时起,我国古代就有了过寒食节的习俗,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由于时间相近,清明和寒食便逐渐融合成为一体。

从魏晋时代开始,三月初三就被称为上巳节。上巳节在古代是一个“祓除畔浴”的节日。所谓的“祓除畔浴”,指的是春秋时节,在水边举行祭祀并沐浴洗濯,以求赶走冬天的不祥,属于“除恶之祭”。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柳绿花繁,作为一个外出游玩的节日,上巳很快也拥有了约会的职能,有“中国古代情人节”的美誉。“诗圣”杜甫的著名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生动描绘了青年男女在上巳节约会的习俗。可惜,宋代以后礼教渐严,男女私会不被容许,这个节日也日趋没落。随着上巳节基本消失,其踏青、插柳等习俗也被融合进了清明节。

既然无法亲眼所见,那就从诗词和画作中管窥古人清明活动的盛况吧。

【祭扫】

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清明祭扫》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荡秋千、打蹴鞠】

清冷枚《荡秋千》

元钱选《宋太祖蹴鞠图》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踏青】

元王振鹏《驭马踏青图》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射柳】

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走马射箭》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

唐·孟浩然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弄柳】

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卖柳条》

《春日绝句》

宋·陆游

吏来屡败哦诗兴,雨作常妨载酒行。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清明插柳》

宋·宋伯仁

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

心地不为尘俗累,不簪杨柳也何妨。

【放风筝】

杨柳青年画《十美放风筝图》

《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植树】

丰子恺《清明小景》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清·顾太清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输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斗草】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春雨霏霏,又是一年清明时。

距离清明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已经过去11年。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清明节并非只是日历表上简单的放假安排,而是承载了厚重文化意味的传统节日。每年在这个时候结伴扫墓、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心生思念、心怀故人。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如今,北方的朔风软了,江南的雾霭散了。在一年最清透舒爽的节气里,我们可携老扶幼,欣赏欧阳修的“青梅如豆柳如眉”何以“慵困”,体会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何以“断魂”,回顾卢象“四海为寒食,千秋为一人”何以肃然起敬,更在白居易“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的眼光和心思中,体悟生死相依偎的大智慧。

慎终追远,铭记过往。莫负春光,砥砺前行。

来源 中国文艺网

编辑 周章龙

编审 王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青春800字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五篇作文 青春作文开头 夏作文 满分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题目 金鱼作文 初二600字作文 万能作文结尾 作文青春600字 英文作文范文 财富作文 作文《我的乐园》 担当的作文 青春800字作文 作文修改 变的作文 方向作文 橘子作文 陌生人作文 爱作文怎么写 750字作文 作文七百字 孤独的作文 作文750字 作文冬 哲理作文 美德作文 有意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