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端午节 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你知道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吗

2021-01-06 21:05:01
相关推荐

#端午节#

今天是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下面笔者从端午节的历史演变,端午节的确立和发展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这三个方面给大家做系统性地介绍。

端午安康-图源:网络

端午节的历史演变

“端午节”的节俗活动其实由来已久,在先秦时期就有所表现,只是在古老的文献中少有记载,因此没法对其最早出现的时间做出具体考证。目前“端午”二字,能够查到的最早文献就是晋代的《风土记》中。但是有时候,不是说有名字才是开始,对于节日习俗来说,其实更多的,都是先诞生的习俗。

赛龙舟

一般来说,越古老的传统节日,与古人的信仰和祭祀相关度就越多。因为古人面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事件,都会划归到神学之中,为了自身的安康,从而进行一些类似祭祀的活动。比如:赛龙舟,就是祭祀龙神的活动;而粽子,也是为了减少水患而制作的“祭品”。

这个时间大概在吴越先民活动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但吴越先民的历史实在久远,所以也只能笼统的说为先秦时期,也就是距今两千多年前。当然,也可能是三千年前,因为时间实在无法进行确切的考证。

后来在汉代,南北统一,作为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大王朝,为了南北两地的经济文化融合和交流,便将端午节的时间统一定为了阴历的五月初五。后来的隋唐、宋、明清时期,更是将端午的传统发扬光大,形成十分浓烈的节日氛围,成为全国正式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确立和发展

在汉代,端午节被确立为全国统一的节日,但那时的端午节,还是受古人远古崇拜的影响,是一种避恶避灾的活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逐渐有了节庆的意味。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多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征兵打仗在所难免。而在端午节却有“辟兵增”的习俗,对于百姓而言,能够少打仗,家中青壮男子不用被征去上战场,就是最幸福的事了。因而才在过节中有了喜乐的氛围。

直到隋唐,社会安定下来,端午节才真正有了节庆的发展,人们在这一天,都能很开心的观龙舟赛,逛街,或在家吃粽子。因而笔者认为,端午节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节庆节日,是在隋唐时期。后来的发展,也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但大致的习俗却还是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屈原

我们多认可流行的是端午节为纪念战国时期大文豪屈原所产生,因为这其中是一个可歌可泣的体现爱国精神的故事。相传屈原是楚国能臣,选贤举能,提倡富国强兵,提倡抗击秦国,从而保证楚国的独立和完好。但是,因为楚国大贵族们的反对,屈原的建议没被采纳,屈原本人也惨遭流放。流放之后,屈原写下了很多名篇,比如《离骚》、《天问》等。但是,在公元前278年,楚国却被秦国攻破了。

粽子

面对祖国的惨遭侵略,百姓妻离子散的现状,屈原实在无法忍受,但自己又无能为力,只能以身殉国。于是,在当时的五月初五,他写下自己的绝笔《怀沙》之后,就跳江自杀了,而这个江,就是汨罗江。

很多百姓都听说了他的事迹,为了不让他的躯体被鱼虾啃食,就用扔下稻米做的团子来吸引鱼虾,来防止屈原的躯体被啃食。由此也可以看出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之后,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来扔下自己做的稻米团子,这时已经成了一种有着纪念意义的活动。

除此之外,端午节也还被用来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古代名人,但都与纪念屈原类似。

在民间,端午节的习俗越来越多,除了赛龙舟、抛粽子、吃粽子之外,还有了喝雄黄酒、放风筝、挂艾草、拴无色绳等习俗。但不可不说的是,越来越多的习俗,使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浓厚,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厚。到了今天,更是成为了人们的统一节假日,成为了看望父母,家庭团聚的日子。

今日话题:

你喜欢过端午节吗?

来留言分享下你的想法和感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我的作文怎么写 难忘的一刻6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七年级下英语作文 陀螺玩具作文 五彩田园作文 怎么在手机上制作文档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 有关项羽的作文 陶罐和铁罐作文 秋天的晚霞作文 自强自立作文600字 作文单词 与英雄有关的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题 蚂蚁觅食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 对父母说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 让我愤怒的一件事作文 秋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作文我明白了 我和书交朋友作文400字 秋天的园子作文 我的修正带作文 不会叫的狗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皇帝的新装作文600 推开一扇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