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云对接」马云上过的三堂“创业课”

2021-01-06 23:25:01
相关推荐

我们通过一种最宏观的方式解读了阿里巴巴这家公司,可以说阿里巴巴现在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集团,业务触角已经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就像每一家大公司一样,阿里也是从一个很小的公司成长起来的,而他短短不到20年的历史也非常精彩。所以接下来的几篇专栏,我们就按照一个节点的方式来梳理一下阿里巴巴成长的历史。

今天我们就从最早的那段故事开始,看看马云成立淘宝之前的那段日子是怎么过来的?这段经历又为之后淘宝的成立打下了怎样的基础?这个阶段就是马云的1992~1999年,重要的节点是在成立阿里巴巴之前的三次创业。海博翻译社、中国黄页和外经贸部商务信息中心。我们先来看看第1个节点,海博翻译社,很多人都会把马云在1995年创办中国黄页看成他的第1次创业,但实际上在这之前马云已经做过一家小公司了,海博翻译社是马云在1992年他28岁的时候成立的,你可能知道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做过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老师,后来发现杭州开始出现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者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加上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于是他就成立了一家。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翻译社很长时间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为了维持马云还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袜子和鲜花来卖,甚至还做过一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材销售员,用这些小买卖的收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结果卖小商品、比做翻译赚钱多很多,于是马云的同事就建议只开礼品店好了,但是马云后来拒绝了建议,他说我们当初成立翻译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解决老师们的问题,并不只是为了挣钱。既然这样,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后来经过三年亏损之后,海博翻译社终于开始盈利了。这时候马云之前承诺的5年不离开学校也已经完成了。于是他全职经营的翻译社,一段时间之后就放手让其他同事打理了,而他也开始了自己的第2次创业。有趣的是,我们在这段经历里能看到很多之前讲过的关于创业本质的东西。第一,马云的第1次创业就是以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为出发点的,而不是什么颠覆世界。他选择的领域也和自己的专长英语有关。关于这个逻辑,我们之前在如何获得好的创业想法那篇文章里提到过,这次创业为他后面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比如马云曾经说过,翻译社第1个月的收入是600元人民币,房租是1500,算下来其实是亏损的。但直到几个月之后,他才弄清楚收入、成本、费用,这些关于企业管理最基本的概念。另外他还提到过,当时翻译社的一个出纳,每天都从公司账上挪走一两百块钱,好几个月都没人发现,这也让马云思考了很多关于公司制度的问题。现在看来,能用这么小的成本意识到这些非常基本有关键的创业常识,其实是非常幸运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很多事情从书本上学习过还没完,重要的是自己亲身去体会和实践。

第三,似乎从那个时候开始,马云虽然还不富裕,但就有了自己的一些核心原则,比如赚钱当然重要,但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我无意过度赞美阿里这家公司,毕竟在很多层面上,阿里也做出过很有争议的事情,但从一个28岁年轻人拥有的胸怀和格局来看,马云和阿里的成功也是丝毫不令人惊讶的。当然马云的创业课还没有上完,他马上就要开始第2段学习历程了,那就是创立中国黄页。1995年对于马云来说应该是一个极重要的转折,因为在这一年帮杭州市政府去美国讨债的,他在西雅图第1次见识到了、互联网这个东西,在这一点上马云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因为1995年可以说是一个互联网元年,当时的8月19号,主要业务是网页浏览器的网警netscape公司上市,他的创始人就是我们之前专栏提到过的如今的投资大佬马克安德森。这家公司当时成立16个月,一分钱利润没有,但是上市当天市值就达到了71亿美元,可以说是一个神话。而对于马云来说,他必然不是马克安德森那样的科技天才,但他在正确的时间接触到了我们这波科技革命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于是敏锐的他回国就开始进行了第2次创业。

中国黄页这个项目现在听起来都有点可笑,本质上就是收集大量公司的企业信息,方便网民去寻找公司的各种信息,就像是百科全书一样,他的结局也非常令人唏嘘。当时中国黄页和杭州当地的电信公司开始了竞争,后来杭州电信投资140万人民币给中国黄页,占股70%,这对当时注册资金只有5万块钱的中国黄页来说,其实是非常优厚的条件。但是很快马云发现了,把公司交给资本之后的问题,他失去了话语权,于是最终也就离开了公司。这一段经历显然也给马云后来的创业历程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说,第一,马云在这次创业中慢慢意识到了企业家和资本的真正关系,资本只能服务于企业而不是控制企业,否则是难以成功的。

当然马云当时对这一点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因为下一次创业的时候他又犯了类似的错误。但对于阿里巴巴这样一个后来一直需要驾驭大资本的公司来说,这段时间的学费交得非常值得。马云那时候好像就展现出了应对和利用媒体与公众的天赋。现在网上还能搜到他去国家体委推销中国黄页的视频片段。这段视频来自当时东方时空的纪录片书生马云,他当时通过一名报社的司机认识了中国贸易报的总编辑,总编辑孙艳军帮他组织了一场发布会,他还说服了当时人民日报社的社长,让人民日报也上网,即便在今天看来,一个创业公司的年轻创始人能调动这样的媒体资源,也是非常令人叹服的。

最后这段经历还显示了马云的一个天赋,他是一个敏锐的机会发现者,虽然它不是一个走在技术尖端的科技人才,但是他总能很敏锐的发现世界的趋势,然后在趋势之上做出大的成绩。阿里这么多年的很多核心业务都是马云的眼光带来的。当然创业的9九八十一难,马云只走了一点点,在成立阿里巴巴之前,他还要经历一次创业,就是外经贸部商务信息中心。在1997年12月,马云率领一个8人团队加盟外经贸部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获得了200万的启动资金,30%的股票和信息部总经理的头衔。

一年时间团队就完成了外经贸部的各种任务,而且迅速盈利。可以说创业者马云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但是这种看似创业实则在打工的工作模式,并不是马云真正的志向所在,最终他再次选择了离开,带领团队回杭州第2次创业。在这个阶段,我们又能看出几件有意思的事。首先在结束这次创业之后,马云已经35岁了,35岁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创业者,可能都算是老年了。而且当时还有后来风头最近的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麻省理工留学归来的张朝阳和工程师出身的王志东,后来的搜狐和新浪都是中国互联网界风头无两的明星公司。

看起来马云已经落后了,但他仍然选择了来北京,这段时间也应该是他最重要的学习期。在北京不但有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更先进的理解,当然也凝聚了更多的资源。正是在北京期间,马云认识了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他还请马云去做过中国雅虎的总经理。总之,这段最后的蛰伏期,为马云今后的创业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35岁,一个看似可能性已经关闭了很多的年纪,马云就要成立他的阿里巴巴了。好,这就是今天的内容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别人的经验里得出自己的智慧。

云对接致力于为创业者提供投资人精准对接服务,同时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大咖创业经验分享课程帮助大家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多少分 关于春节的作文英语 家风作文600字 暖冬作文 关于自律的作文 面对作文600字 稻作文化 泡温泉作文 责任与担当作文 正月十五作文 过年的英语作文 最好的礼物作文 优秀作文700字 我的暑假生活 作文 我的学校英语作文 过年300字作文 未来的世界 作文 励志类作文 蛋炒饭 作文 坚持作文800字 150字小作文 祭祖作文 冬天作文600字 作文纸图片 英语作文加翻译 青春成长作文 童年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