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眼中的陶渊明初二作文(精选16篇)

2021-01-20 02:05:01
相关推荐

我眼中的陶渊明初二作文(精选1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陶渊明初二作文(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

在别人的眼中,陶渊明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东晋诗人,但是在我的眼中,陶渊明就是一位值得让人赞赏的爱国之士。

陶渊明虽然只有着平凡的一生,但是没有哪个人会知道他会造就如此传神的诗篇。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图钱财更不为名利。陶渊明当官时,他仅一百多天便辞去所有官位,从此归隐田园。从陶渊明的种种表现中显然表达出了对东晋王朝的强烈不满,他以他特有的方式与官府作斗争,田园生活也成就了他的田园诗,使陶渊明成为历史中的田园诗人之祖。

陶渊明对国家、社会的不满显现于他的诗文之中。比如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就单单从一个渔人因捕鱼而造访桃花源的文章当中,就可清晰的反映出陶渊明反对当代社会的黑暗与对世外桃源的自在生活所向往和憧憬。再来看看他的五首《归园田居》,陶渊明对国家现状的不满、担忧和归园的迫切、期待,都表现于字里行间: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看出他对因世间之乱而倍感忧伤;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便可以看出他的归园之切;又从“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中透露出对国家复兴的希望而向往……不仅如此,陶渊明身上还有许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

陶渊明确实是一个诗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诗人,他更加是一个明辨是非的智者,他的诗表达出了他对自己国家的担忧与愤恨。为了批判黑暗的当代社会,陶渊明写了无数的诗与文章,从而发泄自己的不满,并且对那种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恰好源于他深深地爱国之情。陶渊明拥有着的敢于斗争与维持正义的志气是没人可以改变的,他以如此顽强的爱国与反抗之志,是历史长河中所有人的模范与标杆,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所在,才铸造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不管在别人眼中是怎样去看待陶渊明,就算别人说他只是个诗人罢了,说他只是个普通人罢了,也不会改变我对他的看法。这,就是我眼中的陶渊明!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2

我穿越时空,落到一个小菜园子中,小径上迎面而来的是一个老翁,他的两鬓有些斑白,两腮的黑胡子随风而飘,手中拿着一个破竹竿在地上四处敲着,身上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花衣服。么非这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吗?

我近看了看,他好像喝醉了酒,走起路来身子摇摇晃晃地。于是我上一户人家去打听,人们说他经常被他的朋友请去喝酒,去了就一定要喝醉,而且既然醉了就会立刻就走,不会一点也不好意思,这更像五柳先生了。

于是我问到了他家的住宅,一到门口,门檐低矮,走进院子,厅堂窄小且简陋,住宅四周都种着柳树和桃树,现在正值春季,因此住宅一片花红柳绿,鸟莺啼飞。柳树垂下它嫩绿的枝条;桃花绽放出它粉红的花瓣;鸟儿唱出了婉转的歌声。宅子里一片春意盎然。咦!那不就是刚才的那位老先生吗?我跑了过去,他起先有些惊讶,不过一小会他就摸了摸他的黑胡须,笑着说;‘既来就是客,来坐下吧’。他将她身旁的凳子拿给了我,哇,这里的湖和山也很美啊!

高峻的山峦重叠延绵着,上面长着嫩绿的青松,潺潺的流水似是将山峦浮着似地,飘飘荡荡。这水绿的是山倒影出来的还是他真的就这么绿呢?

他坐在旁边,静静地钓着鱼,神情盎然自乐,我问他:“老先生,您家中如此贫穷,为何还能如此的安然自若呢?”他回答道:“只因有青山,秀水,贵人和好心。”我带着不惑。这时门响了,来的像一位官宦人家,我听五柳先生称他为“道济兄”,在五柳先生前去接待他是,我也跟了过去,那个官宦人家好像是来送钱的,并这样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五柳先生摸了摸他的胡子,将送来的钱推了回去,“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多么谦虚啊,“真不愧是五柳先生”,我感慨道。顿时也悟出刚才五柳先生所抒之哲理。

他辞官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志而益坚。

乐莫非如此,只因青山,秀水,贵人和好心罢了。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3

有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之际,在桃花源深处舞出一曲淡泊,在进退间遗万世芳香。

曾经的少年也是胸怀大志,也曾想过要大济苍生,然而一个祭酒三个参军的官场经历使他看透了黑暗的官场,一个个官员贪慕荣华富贵、追求高官厚禄的丑恶嘴脸使他厌恶不已,他潇洒地抛出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洒脱地离开了官场。

虽然家徒四壁,虽然短褐穿结,虽然单食瓢浆,但是看到那倦飞而知还的鸟儿,那叮叮咚咚的涓涓泉水,云雾环绕的青山,他笑了,这就是他要回归的生活。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脱下象征着权力的官袍,穿着粗布麻衣躬耕田园,虽然辛苦,倒也清闲自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这样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劳作、饮酒、赏花,返璞归真,快活逍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日子贫穷地位卑微而感到局促不安,不为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而迫切追求,安然静心隐于山,如同葛天氏、无怀氏之民,自得其乐。

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隐约可见陶渊明舞着一曲淡泊,纷纷扬扬的桃花从他身边落下,留下永恒的芬芳……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4

纵观世上隐居之士,上下千年,唯陶潜一人而已。作此文,以怀陶潜。

——题记

南山悠悠,花香淡淡,晚风习习,良辰独往,执杖耘耔。

披星戴月地耕耘,却是草盛豆稀,箪瓢屡空,空荡的四壁透出冰冷的风,回想那时的锦衣玉食,你没有后悔,没有什么能使你低下高傲的头颅,又岂会因五斗米折腰?

清高淡雅,酒醉抚无弦琴;豪放不羁,悠然吟田园诗。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明争暗斗,这里只有超然与洒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你昂首走出黑暗却又荣华富贵的官场,你没有不舍,心中只有着释然。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山清得透明,水秀的透明,心淡的透明,甩袖一挥,繁华无视,归园田居,隐于南山,又有谁如你这般洒脱?

在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楼阁,只有幽静简陋的茅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山,如一位素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回眸一笑,虽不是雍容华贵,却仍是惹人心醉。更何况是为官多年、一身疲倦的陶渊明?

临溪赋诗,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皋舒啸,呼“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苦尽甘来,戴月而归,在矮小的茅屋中一觉睡去——梦里南山。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5

说到陶渊明,人们就会想到《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归去来兮辞》,还有那令人向往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神仙般生活。人所共知,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留有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他还带有一种浓厚的唯心思想——“心远地自偏”。

要谈陶渊明,就不得不落俗套,谈东晋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的社会环境。的确,“举贤不出士族”对于贫寒人家的子弟是很不公平,但陶渊明不同,他的曾祖父是东晋的开国元勋陶侃,他的祖父、父亲均作过太守,他的家庭环境不知道比他曾祖父当年好出多少。陶侃的出生是地地道道的下品,他家境穷苦,父亲早死,靠母亲拉扯长大。当大户人家的"子弟范逵来访,就有了“陶母剪发”的佳话,陶侃的家境可见一斑。之后有了范逵的推荐,使得他从“江湖只远”到“庙堂只高”。但到了洛阳后的陶侃并不受重视,连有识人之称的宰相张华都不将他放在眼里,尽管在与陶侃谈话后觉得他的确不一般,但也并不重用他。就是这么个到处碰壁的陶侃,抓住历史时机,凭借军事才华,成为东晋的开国元勋,还差一点儿再次使“金陵王气黯然收”。

作为陶侃后人的陶渊明,虽说少年时代过的也是“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希谷冬陈。”的日子,但他也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既然如此,为什么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之后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了六、七年呢?难道在家赋闲就可以实现“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了!也许是他觉得这官衔太小,不足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也罢。那三十六岁时,作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官归隐。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作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四十一岁辞归又是为何道理?仍是这些职位不足以令他安身?想他曾祖当年,在庐江太守张夔手下,干的尽是苦差使,这样的人,能不得到上司的赏识吗?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解绶辞官却是一种消极的表现!不知历代的骚人墨客,怎会对此称道不已?试想,一个怀着“大济于苍生”这样崇高理想的人,会随随便便放弃一个又一个的从政机会,“解绶辞官”就是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么一个个人的原因?那我可以说,陶渊明所谓的雄心壮志都是假的,他只是一个自私的人,想到的只有自己罢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很对,当时的陶渊明虽不能兼善天下,却可以兼善一方——至少他还是个彭泽县令,民之父母。官场的确黑暗,可不能因为要远离这些黑暗而抛弃了自己的志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陶渊明这样的只能算是小隐——真正的“隐”是用自己洁净的身躯去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去为国家献力,以心灵的洁净洗去黑暗的污浊!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6

他,逃离官场,远离世俗,隐逸山间,嗜酒如命。

他,就是陶渊明。

年幼时期,你家道中落,早年丧父,与母亲妹妹在外祖父家生活。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却受到外祖父的熏陶,泛舟学海,攀登书山。

少年时期,你有着“猛志溢四海”的大志。满腔热血外出寻官,然而却屡屡受挫。做官三十年,只有无尽的烦闷和牢骚。于是你大笔一挥,写下《归去来兮辞》,甩出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隐居田园,与世隔绝。

归隐后,你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虽困顿,却快乐。虽嗜酒如命,但才华横溢。于是今天的我们读到了《饮酒》二十首。

老年时期,你重病在身,但你对此也毫不在意,依然每日喝酒不断,倒也真是随性洒脱。

时至今日,每当看到《归去来兮辞》时,我仿佛听到了一生悠远的吟唱从天边传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7

你扛着锄头,像扛着一轮星和月,踏着清晨的薄雾浓云,走在青石板路上,忘我地歌唱。

你仍有一片雄心壮志,可世俗的黑暗却连累了你太多太多。在黑暗中你摔伤了,撞疼了。你开始解脱自己,开始向无限的庄园生活迈开步子。你有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和悠闲。田园在你眼中是世外桃源。

不是吗?洒脱自在的田园生活难道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一天下来,你扛着锄头,带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和充实的灵魂走在乡间小路上,同样也是一天,沉迷在灯红酒绿中的官员失去了清晰地方向,却带来了世俗给他的权利和财富。相比之下,谁更有价值一些呢?

你的伤口在清风中愈发疼痛了,可是,你宁愿疼得清醒,也不愿醉得迷离。

你爱喝酒,就可以让你暂时摆脱这个让你憎恨恶魔一般憎恨的世界。在那朗朗的一轮明月之下,你举起酒杯,烈火般的酒香飘出了数千米远,饮下的不知是精华还是愁肠,而你的笔却似千钧一般在案前重重地放下。事吗?我知道你手中的笔轻轻一勾,将会是文学史上最灿烂辉煌的一笔。

世人一直在读你,而真真能读懂你的却少得如清晨。你想要的,是能够解开人们心灵上的一把枷锁。这时一个真实的你自己。

你的人乃至你的灵魂,就像黑暗中的一个白点。你有骨气,不愿向乡里小人折腰,但这一切都无法转变着个世界,你用文学来弥补心灵上的缺口。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吧!

你走在青石板路上,大声唱着。犹如东边的启明星,永远闪烁着光辉!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

陶渊明,一个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一生创作了数不清的诗篇,每一首诗中都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退出官场,选择了恬静平淡的生活,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他是快乐的。因为他知道,这才是适合自己的。

他独爱那秋风中绽放的菊花,因为菊花不与其他花一样争芳斗艳,这正与他的人省观相似。敢问世间又有几人与陶渊明一样独爱菊呢?

他曾受到孟浩然的崇拜,李白的仰慕,杜甫的欣赏与白居易的敬仰。

也许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不懂的追求荣华富贵,只过平淡生活的人,但在陶渊明眼中,他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他的精神已经超脱世俗,他不想世人一样被金钱冲昏了头脑。

陶渊明的淡薄有几人能比?他的精神又是几人能够超越的?

他的生活虽然平凡,但这才是人们所向往的生活吧。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9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多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将自己的生活现状写成对联宣泄心中苦闷,虽然生活清苦,但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存在。

陶渊明的作品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0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1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儿回家。

夜如此静谧,月如此明亮。这位老人的心情如此畅快,他执著于对田园的向往,对自然美好风光的追求。

“菊,花之隐逸者也。”

他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想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尽忠报效,但他终于看清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心寒了,毅然选择了归隐于南山下过着自己的田居生活,也许无宽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但他不后悔,依然平静淡雅地生活着。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我也更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眼中的陶渊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锄草耕作,傍晚又伴着余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采菊品茶,悠闲地抬头远望南山,享受着采菊的快乐,享受着欣赏南山美景时的闲适,享受着鸟儿结伴回巢时的温馨。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欣赏身边的景色,用心去体味快乐与幸福,热爱大自然美好的风光。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我心中的陶渊明虽然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的黑暗,也没有忘记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也时时在牵挂着社会,他常用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愫,表达对贫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幸福,更懂得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系民生。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2

陶渊明,一位安贫乐道的文学家;一位擅长借景抒情的田园诗人;一位影响深远的辞赋家;一位品质高尚的散文家……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和菊花可谓是有着不解之缘,陶渊明把菊花视为自己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丽,清新淡泊的特点与陶渊明高洁的品质,不同于世人,不随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后人就把菊花作为君子,淡泊俗尘,隐逸者的象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渊明将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个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乐的心情,把大量农村农民的生活如实写入诗中,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优美的农村生活图景。不过在陶渊明的洒脱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苦闷,如“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淘一觞”这表明他对世事还是没有忘却,尽管隐居山林,陶渊明还是无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渊明的诗文,看似质朴、实则华丽。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语中,充分表现了陶渊明淡泊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他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黑暗的厌恶和憎恨;充分表现诗人对美好和平的理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陶渊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向往田园;有的纯朴清新……我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像陶渊明一样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3

我眼中的陶渊明,他像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之间,清澈的泉水恰似他纯净的心灵。

我眼中的陶渊明,它像一袭微风,他的田园诗,永远那么清新脱俗,拂去尘埃世俗,所及之所,虽只有枝叶轻舞,殊不知唤醒的是久久沉睡的心灵。

我眼中的陶渊明,他像一朵淡菊,高傲地绽放在山间,散发独特的幽香,哪怕一辈子无人知晓,也要远离市嚣,追寻恬淡闲适的生活。

我眼中的陶渊明,永远的白衣胜雪,衣袂飘飘,就像周敦颐笔下的莲花,郑燮笔下的青竹。他不在乎名利,而是用自己的笔描绘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千古佳句抒写归隐生活的闲适。有时,我甚至觉得他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

他的文章,不加雕饰,没有精致的修辞,华美的辞藻,一如他的粗茶淡饭,粗布短衣。似无意为诗,却处处流露出对污浊世风的厌恶和对安贫乐道,归因自然的生活的享受。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4

语文课本中,我们陆续读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些作品。披文入情,掩卷长思,一个有血有肉,至情至性古代先哲,穿越一千五百多年的光阴,来到了我们眼前。

种豆的农夫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弃官不做的诗人爱上了农耕生活。开荒南山之下,日出而作,荷锄晚归,有天际的一弯新月相伴,劳作之余的疲惫少了许多,一丝成功的愉悦袭上心头。虽然农艺还有些不精,却永远摆脱了象樊笼一样的腐败庸俗的官场。回到了日夜怀念的田园,生活是清苦了一些,诗人在精神上却恬然自适。不违眼中所愿,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在我的眼中,陶渊明是一个躬耕陇亩、自食其力的农夫。

采菊的隐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隐田园的诗人是有着怎样的恬淡宁静。劳作之余,更有赏菊的雅趣。斟一杯薄酒,绕篱独赏怒放的菊花,驻足细瞧,忍不住采撷一朵在手,细细把玩,把盛开的花儿,别在远处南山的发簪上。夕阳下,几对竞飞的鸟儿结伴还巢。此中真意,又有几人曾领会掌中的一阵幽香充塞了诗人的鼻腔,也穿越了千年的时空,芬芳了你我。那一朵千年不败的菊,撩拨了多少人的情思。在我的眼中,陶渊明是一位悠然自得的隐士。

可爱的先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知何许人的五柳先生有着何等的率真性情。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只在于求知的满足,精神的愉悦。性嗜酒而期在必醉,只有醉乡才能平抑眼中的起伏的波澜,脱离污浊的尘世。常著文章,只为自娱,不求功名利禄,只为表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志趣。先生是那样的平凡普通,那样的平易近人,那样的可爱。分明就是一位乡里的贤达,家中的一位长辈,左近的一位芳邻。在我的眼中,陶渊明是一位安贫守节的先生。

求索的志士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黑暗现实遮不住诗人探求的目光。穷困潦倒的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图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自食其力、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这不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一个梦吗!那一片灿若云霞的桃花,注定会沉浸在人们不懈追求的梦境中,芬芳万载。外表平静,内心火热;自己贫病交加,生活困顿,还不忘天下苍生,憧憬着人类有着美丽的伊甸园。在我的眼中,陶渊明是一位上下求索的志士。

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着纯真性情,高洁品格,旷远胸怀的古代先哲。一个农夫、一位隐士、一位可爱的先生、一位求索的志士。这,就是我眼中的陶渊明。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5

在我眼中,陶渊明一直是一位高风亮节的田园诗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打破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之风,在官场上起起落落,几经风雨,多次复出又多次退隐,最终下定决心过上了他眼中的理想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44岁时,家中不幸遭遇大火,生活更加贫苦,但诗人心怀恬淡。因为他永远摆脱了腐败庸俗的官场,回到了田园,他躬耕陇亩,以当地农民共话桑麻,虽然在务农上手艺不精,但却同农民保持着融洽的关系。晚年,他写出的《桃花源记并序》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这种乌托邦式的幻想虽然我并不赞同,这是一种道家的消极观点。但这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是在诗人无力改变社会之后的最好方式。俗话说打你打不过,躲还躲不起吗?在作者与黑暗社会抗争无果后,抱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观念毅然选择退隐田园。

也正是因为这种永不折腰的气节,使陶渊明在我眼中一直保持着超凡脱俗的形象,一提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来历: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当了江州祭酒,相当于当地的教育部部长,看似官挺大,实则在科举不甚普及的古代,只是一个品级很低的小官,而且身处江州,又没什么油水,即使有,按照陶渊明的性格,也不会去捞取。但就是这么个小官,周围也尽是腐败,所以时间不长,就辞去了官职,可回家后,生活不能自给,又被迫重返官场。年底,郡督邮来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迎接郡督邮,因陶渊明不能忍受作为一个文人而向庸俗的乡里老儿而卑躬屈膝,所以在发出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感叹后,放弃每月五斗米的俸禄(五斗约为75斤,大约一袋半的大米,仅能糊口)退隐田园,从此再不复出。

也正是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使陶渊明的超凡脱俗的气节刻画进了我的眼中。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诗人都表达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陶渊明50岁后生活日渐贫困,最终于公元426年逝去。此时,东晋十六国的纷争已过去了七年,但却并没有新时代的繁荣,南北朝双面对峙,战争依然不断,伟大的诗人是在战乱中贫苦交加中逝去的,享年62岁。

陶渊明虽早已逝去,而他在我眼中则代表了封建社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他始终是我眼中伟大的天才。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6

何必像牡丹一般齐争芳斗艳?又何必似睡莲一样濯清涟不妖?你当然有你文雅高洁的一面。做好平淡、真实的自我,这就是你,一个当之无愧的君子——陶渊明。

在黑暗的官场苦熬了十三年,想必你很早就已彻夜不眠,憧憬着那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吧!天不负有心人,你终于辞官隐居,不为那五斗米、几斤肉而丧失了对自然地追求与真实的自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概,这里才是你内心的归宿。

我多么羡慕你的田园生活!虽然没有奢华典雅的宫殿,虽然没有那滋味鲜肥的鱼肉,虽然没有那高高的位置、丰厚的俸禄,但是,你却拥有着弥漫诗香的屋舍、泥土芬芳的农田、高尚深韵的志趣。正可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你有自己的思想。黑暗的官场中,百官大臣们多以物质操控思想,而你是以思想操控物质、环境、以及生活。虽然桃花源只是你想象中的,但在我看来,你早已迈进了自己创造的“世外桃源”——此乃一片静谧、圣洁的土地啊!

种豆南山,同友人吟诗作对,好不快活!你完全摆脱了世俗的压力,活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虽不如宫廷奢华艳丽,而这里的一角淡妆浓抹总相宜。不注重高贵的名利,不沾染官场的烟熏雾气,这就是你,好一个脱俗的五柳先生!

然,也许你若生在现代这个社会,那样的生活大概会更艰难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含羞草作文 柚子 作文 写景作文600 三年级作文200字 我是谁 作文 有趣的事作文 作文 泪 在一起作文 黄山作文 等待 作文 奉献 作文 回家作文 读后感 作文 作文五百字 有那样一抹色彩作文600字 优秀作文800字高中 我为家乡代言作文 阳光 作文 离别 作文 那一次我真的很棒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什么的滋味作文600字 在路上作文600字初三 以艺术为话题的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400字 难忘的春节作文400字 风景在路上作文600字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