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学设计方案4篇

2021-01-25 04:15:01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4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三在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名作。

2、听课文诵读录音,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4)这篇小说家提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3、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明确:

(1)穷——富——穷

(2)据说做生意赚了钱,成为全家的“希望”、“福音”。

(3)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

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4、精读船上巧遇的片断,了解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过:表情、动作、言语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四、小结。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爱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五、作业 。

1、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课后练习四。

附板书: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 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 于勒。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做读书卡片和分组研讨方式,层层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特点运用适当说明程序、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用计算机设计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近苏州园林,欣赏苏州的美景,品味园林的佳趣吧!

(请欣赏大屏幕)

景点很美吧,让同学们带着美景的余味,读一读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二、感知课文,把握要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屏幕提示做一张读书卡。

从我们制作的图书卡中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顺序是由总到分。在分写部分中,前四段是详细说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⑶~⑹自然段分别照应第二自然段那几句?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在⑶~⑷段中作者进行重点说明,现在就四人一组进行研读,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就黑板上提示进行探讨,对优秀合作小组是有奖励的哟。

研读段落:____________

本段中心句: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事物____________特征。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的同学可自己填写。优秀者或小组奖励旅游苏州园林景点。

答案:

⑶研读段落

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说明亭台轩榭不讲对称的图画美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问题: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

⑷研读段落

④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说明假山

(讲究艺术)与池沼

(讲究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点。

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雷同――不该相同的相同

艺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⑸研读段落:

⑤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的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特点。

说明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无。

⑹研读段落:

⑥本段中心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说明花墙和廊子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特点

问题: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看上去是被花墙和廊子把景分开了,但因为墙是一段空的廊子是无所依靠,景致又如象没有隔开使景致不是一览无余的展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更有层次性。

刚才同学们已研读重点段⑶~⑹段。下面简单看一看⑺~⑼段,找出每一段中心句,抓住景物特点。最后一段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多媒体配合)

四、回味课文,拓展创新

经过刚才同学们学习,我们已对苏州园林有了很多了解。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就书上提供内容,老师提供参考画面,尝试做一次导游,要求看大屏幕。

要求:1、注意导游对象,导游方式;2、抓事物特征,讲究层次性;3、就课文内容,要求有一定创新。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导游小姐或先生,小组内讨论,写一份提纲,可拿提纲上台。

今天我们一起愉悦地游览了苏州园林,通过这次旅游,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想呢?请课外写一篇随笔。

愿我们下次旅游更快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操作)、先总后分(计算),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数,会找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1、看到黑板上这几个圆圆的圈你想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把它看做一个靶子,来做个游戏好吗?

我们先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投中这个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个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个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个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边的得6分。如果投到线上怎么办?我们就看投到线那边的多一些就算那边的分,但是如果你连 黑板都没投中就是0分,同意吗

我们从中间一分为二,这边算一组,这边算一组。我们给这边起个名字叫第一组,这边叫第二组(板书)。第一组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第二组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

我们每组选5个代表参加游戏,请大家排一队交错站好。(给每人发一个沙包)好,比赛开始。

板书: 第一组 第二组

[]+[]+[]+[]+[]=[] []+[]+[]+[]+[]=[]

下面我宣布胜利队是第 一组,欢呼一下吧!

看大家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参加这个游戏。我想参加你们组,你们欢迎吗?那我也来投一次好吗?现在第二组的得分是[]分,我重新宣布胜利队是第 二组。

你们什么想法都没有?对这个结果有意见吗?(采访第一组)你们说这样比公平吗?

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吧!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 ([]+[]+[]+[]+[])÷6

=[]÷5 =[]÷6

=[] =[]

那组赢了?能说出理由吗

第二组虽然输了,但也不要气馁,你们课下还可以再比。

第一组这个“5分”是谁投的?

这组中最多的是几分?最少的是几分?5与它们相比怎么样

小结:可见,5分既不是第一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组的最低水平,而是处在最高和最低之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咱们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这个数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

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

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想怎样把它们移一移。和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台上的3个同学也互相商量一下。

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补少(板书)的办法。

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

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1+3+5)÷3

=9÷3 =3

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2、 估一估:

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彩带,请你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大约是多少?

请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小刚的数学成绩一定是94分。( × )

(2)、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高。(× )

(3)、三名同学的年龄之和是42岁,这三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14岁。(√ )

(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题,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几道题 列式为:(20+12+7)÷3 = 13(道) (× )

4、想一想、说一说

有危险吗?课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问题。

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

生讨论是否有危险。说说理由。

5、出示1—9九张数字卡片

下面请你把1—9九张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在桌子上。卡片上都写着几? 下面做这样这样一个竞赛:

(1)请你从所有的卡片当中任意取出2张,让这两张卡片的平均数是5。

还有吗谁能把所有的答案都说出来?

为什么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5?到前面展示。

(2)再做这样一个竞赛:

随便拿出几张卡片,三张、四张、五张或更多张都行,要求这几张的平均数也是5。 到前面展示。 再多点还有吗 都用上了平均数还是5。

(3)下面请你去掉几张,平均数还是5。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心情。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地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学生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可让学生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互……”一句,都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学生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

⑴ 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⑵ 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⑶ 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⑷ 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⑸ 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0xx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我们的心沸腾了!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我们赢了”这句话,我们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这次竞争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素养的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还世界一个惊喜。

二、了解背景

学生将自己知道的中国北京申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老师再补充一部分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人们的心情。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即: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2、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指名说说自己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学生练习读课文。

3、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4、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全班学生朗读。如:第一段中的“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第三段中的“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从“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5、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四、实践活动

“我为20xx年奥运会出力”

可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了解奥运,了解北京,关注体育;再想想我们能为20xx年奥运会做些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4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好的学习习惯作文 做手工花的作文 美丽的漓江作文 暑假的第一天作文500字 好老师的作文 三只小猪的作文300字 我的长生果作文仿写 让时间慢下来作文 说说我这个人作文 向着自己的追求作文 公园的一年四季作文 杨树作文300字 什么不容易作文600字 自立作文600字 师恩难忘作文四百字 新学期的所见所闻作文 说说我自己400字作文 学期作文 我的家国情怀作文 关于运动会跑步的作文 动物园作文结尾 神笔作文 初一作文自我介绍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怎样写人的作文 我的小伙伴六年级作文 开学第一周作文六百字 我的烦恼优秀作文 与书香为伴作文 端午见闻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