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2021-02-08 14:15:02
相关推荐

《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

学具准备:

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吸铁板,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教师:最近老师发现,我有一项非常神奇的本领。什么本领呢?我发现只要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1+3,1+3+5……像这样的算式,我都算得特别快。你们信吗?

教师:不信也没关系,我们现场来比一比。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

教师:这个方法快吗?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算得快呢?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点点提示,我是借助图形发现这个方法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板书)。

从谈话导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以形解数

1、教师:我先根据算式中的加数拿出若干个图形。比如,1+3,我就先拿一个小正方形,再拿三个小正方形(贴在黑板上),我发现这些数量的小正方形刚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那我就把它们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教师:接着,我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就发现了可以快速算得结果的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看?

教师:先来两个加数的,再来三个加数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步,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老师的方法。

2、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分析。

先讨论1+3,再讨论1+3+5。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大家认为1+3=22,1+3+5=32。除了这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学生:算式中加数的个数是几,和就等于几的平方。

教师:你们认同他的方法吗?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

学生1:1+3+5+7+9=52。

学生2:1+3+5+7+9+11=62。

教师:那我们从头来看一看。请看屏幕:1+3+5+7+9=(52)。

教师:一个小正方形可以看成12,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1个是不够的,增加的个数要比前一个加数再多2(也就是3);想拼成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3个是不够的,还要比3个再多2个(也就是5个),此时是1+3+5;再往下去,要加7才能拼成更大的正方形,依此类推,加到了9,就能排成每行、每列的个数是5的大正方形。

教师:那看来只要是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相加,就能排成每行、每列个数是几的大正方形,和也就是几的平方。

4、练习。

(1)1+3+5+7+9=()2;

1+3+5+7+9+11+1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

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核对答案。

(2)利用规律,算一算。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明计算结果和原因。

5、小结。

教师:我们同学都很细心,现在不但能很快算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稍加一点变化,你们也照样算得很快。现在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快速计算这些题的吧?

教师:这么巧妙的方法,我们是借助什么发现的?(图形)。看来,有的计算问题借助图形解决会更容易。就像这个题一样,我们借助图形发现了更巧妙、更简便的方法。

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感受如何将数和形结合,体会数和形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形”可以展示“数”的特点,通过“形”使解决“数”的问题变得更加容易。

三、练习巩固

1、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教师:请你认真思考、观察,上边的图形和对应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四人小组交流。

教师:刚才有一个同学说,蓝色的小正方形顺次增加1个,红色的小正方形顺次增加2个。为什么蓝色的小正方形每次增加1个,而红色的小正方形每次增加2个呢?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个图形,若要增加1个蓝色小正方形,其上方、下方就要各增加1个红色小正方形;依此类推,第三个图形在第二个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蓝色小正方形,则红色小正方形就要增加几个?

教师:如果不让你看图,照这样画下去,第6个和第10个图形各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和蓝色小正方形呢?你能写出来吗?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教师请学生介绍,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教师:观察发现,图形中左右两侧的红色小正方形个数固定不变(为6个),在中间部分,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乘以2就是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即使在蓝色小正方形个数较多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算得很快,看来图形问题确实也蕴涵着数的规律。找到了其中的规律,解决问题就清晰、容易多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1)教师:上方有图,下方有对应的数字,请你观察和思考,图和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小组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学生:第2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第3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3,第4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3+4。

学生:是第几个图形,其中就有几行小圆。

教师:照这个规律往下画,你能画出来吗?图形下方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第5个、第6个、第7个图形下方的数,你能不能很快写出来?

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教师请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得到结果的。

教师:图形中的最后一行是第几行?含有几个小圆?

教师:现在如果老师不让你画图,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第10个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一共有多少个小圆呢?现在我们就不画图,算一算,第10个图形下方的那个数是多少?能算出来吗?动笔试一试。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介绍方法。

(2)教师介绍“三角形数”“正方形数”。

教师:同学们发现没有,55个小圆能排成什么图形?(三角形)而且这个三角形的每一行的小圆的个数分别是从1到10。

教师:回过头来看看。3、6、10、15、21呢?它们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把1、3、6、10、15、21、28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请同学们想一想,28后面的下一个三角形数是多少?(36)

教师:大家再看,一个图形,如果是4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大正方形,如果是9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大正方形,16个小正方形也可以拼成大正方形。像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正方形数”。

通过两个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特点,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在练习中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交流中发现特点,解决问题。

四、回顾反思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与形”,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教材新增的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并会应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经历利用图形探究数的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基本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的结合是数学解题重要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教学学具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复习题1、复习题2,引导学生回忆旧知,知道图形与数字有紧密的联系。

2小结:在学习中借助图形可以使问题形象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找出数的规律——数与形(板书)。

二、以形助数,探究规律

1、出示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2)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形?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正方形的个数?

2、数形结合,总结规律

(1)、用正方形怎样表示1+3呢?(边说边出示课件)这个图除了用1+3来算还可怎么算?(2×2)说一说2×2在哪里?(每行有2个有2行,就是2个2,即2×2,也就是22)。

(2)、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1+3+5又该怎么拼?请大家动手画一画。

3、汇报展示

你们能拼成正方形吗?怎么拼?加数1、3、5在哪?

你能解释1+3+5用3的平方来算吗?(横着竖着都是3个)

4、讨论1=()2

5、师说明:像1、4、9、16这样的数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正方形数,又叫平方数。

6、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算式,看看你有哪些发现,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师小结: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就是几的平方。

三、变式练习,应用规律

1、1+3+5+7+9=()2;

1+3+5+7+9+11+1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

2、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3、课本108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数形结合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当我们遇到复杂数的问题不妨可以借用图形来解决,当然从直观的图形中我们也能发现许多许多数的规律,你们说是吗?好,下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半命题作文什么的滋味 另一种温度作文800字 英文小作文 一次失败的经历作文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写乐山大佛的作文 普通的我作文 我爱我的爷爷作文 成人自考作文 英语作文中秋节80词 写同学的作文600 细节描写小作文 以感谢为话题的作文 秋天的话题作文 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5g改变生活作文 什么的美作文 讲故事大赛作文 国庆作文400字作文 关于感谢父母的作文 大理作文 体育运动会作文 美丽的老君山作文 展开想象的翅膀作文 作文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暑假趣事作文100字 晚秋作文 互动作文 关于自信的作文450字 被男朋友打手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