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兰亭游记作文

2021-02-22 14:30:01
相关推荐

兰亭游记作文

兰亭游记作文1

今年五一劳动节,我去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浙江绍兴的兰亭游玩。

一进入景区,只见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写着“兰亭”两个大字,继续往前走,林深叶茂,过了一座小桥,我们到了鹅池,鹅池旁边也有一块石头,据说,上面的“鹅池”二字是由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共同完成。鹅池的水真清啊!一条条美丽的鱼儿在水里玩耍。鹅池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块美玉。

继续前进,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一座亭子下,亭子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兰亭序》了。这块石碑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沧桑。可是,上面金光闪闪的字却依旧看上去写得那么有力,那么规整。亭子旁有一片竹林,竹林边有一块石头上写着个“太”字,上面的“大”字是王献之写的,下面的点是王羲之写的,可谓是画龙点睛啊!

穿过竹林,来到一个小池塘边,池塘里的荷花可多了。有的完全开放了,有的只是花苞,还有的看起来含苞欲放。

兰亭的景色真美啊!它令我流连忘返。

兰亭游记作文2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之处,相传越王勾践种兰于此,因此得名。

一进兰亭景区,哇,好一个绿色世界!路旁有数不尽的兰花和竹子。踏着这条兰竹繁茂的林间小路,我们来到了鹅池。未到鹅池,隐约可见竹林里有两只高大的白鹅雕像。相传王羲之很喜欢鹅。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养鹅的婆婆。老婆婆一听王羲之要来,忙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吃过中饭,王羲之要去看鹅,“鹅不是已经进了你的肚子了吗?”老婆婆指着桌上的肉对他说。说来也巧,鹅池里还真有几只鹅。那些鹅浑身洁白,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在水上游来游去,姿态优雅,美不胜收。还有的游到我们跟前,对着我们嘎嘎地大声叫,仿佛在欢迎我们。

游完鹅池,走着走着,随着鹅叫的消逝,我们走到了兰亭碑亭。我抬头一看,哇,好大一块碑!再一看,咦,碑上兰亭二字怎么“兰”字缺尾,“亭”字缺头呀?查了手机我才明白,原来这块碑被红卫兵砸过,是后来修补的,可惜补得不全。再向前走,就来到了一条小溪边,这就是曲水流觞的地方。据说当时王羲之邀请了群贤好友、亲朋子侄四十一人汇聚于此。他们在酒杯里斟满酒,让酒杯随着流水缓缓漂流,如果漂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赋诗,作不出诗歌,就要罚酒三斛。曲水流觞处对面有流觞亭,飞檐翘角,古雅大气,亭内陈列着古时的各式酒器。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作诗的情景。

走过“曲水流觞”,浏览右军祠,最后来到了临池十八缸。那里有石板的习字坪,上面还放着毛笔,供游客临池学书。于是我也拿起一支毛笔,饱蘸清水,在石板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六个大字,希望自己也能像“二王”那样,勤学苦练,潜心钻研,终有所成。

兰亭之旅,在让我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祖国深厚的文化。

兰亭游记作文3

说到兰亭,许多练书法的同学都不觉得这个词陌生吧!它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写下《兰亭序》的地方。抱着对书法家的崇敬,我游览了兰亭。

兰亭是1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1进大门,就是扑面而来的绿色,翠竹萧萧,给兰亭增添了几分幽静。再往前走,便是1湾清澈的溪流,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翠竹绿水相辉映。可真所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觞1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个小池子里,几只大白鹅在水里悠哉游哉,还不时地引吭高歌,传说王羲之10分爱鹅,在这里养鹅,大概也是为了纪念他吧!小池子的前面还有几个荷花池,碧绿碧绿的荷叶长满了池塘,荷叶上偶尔带着几粒小露珠,就像是碧玉盘里的珍珠。荷花有的含苞待放,粉红色的花瓣,微微张开,像羞答答的小姑娘,有的正在怒放,粉红色的花瓣向4周伸展开来,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亭亭玉立。这可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为了纪念王羲之,那里还有写字的地方咧!我看见许多兴致勃勃的游客,蘸着水缸里的水,在青石板上写字,也有许多游客,拿着干毛笔,在沙子上写字。我的心痒痒的,忍不住,也去露了1手。

这就是兰亭,林木繁茂,竹篁幽密,风景秀美的兰亭,怎么样?要是有兴趣,你也去玩玩吧!

兰亭游记作文4

围棋比赛的第三天可以休息,爷爷带我去了兰亭玩。爷爷说:“兰亭是书法圣地,你在学书法所以必须去看一下。”爷爷还告诉我兰亭序的真迹已经没了,刻在碑上的都是仿真的。不知不觉的我们已经到了兰亭。兰亭前有一大片擎天柱似的竹林和郁郁葱葱的树林,时而闻香,环境十分幽美。怪不得号称书圣的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兰亭序》。

走进大门,沿着长长的小路走到了鹅池碑亭。导游叔叔介绍说:鹅池二字是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分别所书,人称“父子碑”,亭旁有一个池子,几只白鹅在池中嬉戏,十分有趣。

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太字啤”,传说王献之从小练字,八岁时自以为字写的和父亲王羲之差不多了,就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二话没说,在“大”字下加了一点变成了“太”,叫王献之拿去给母亲看,母亲说:这“太”字中只有一“点”最像你父亲。王献之问父亲:写字有什么密诀吗?父亲回答说:你把那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知道了。王献之苦练书法,终于把八口大缸水写完了,也成了一名书法家。

爷爷说:兰亭序是王羲之请了41位朋友来喝酒,那里有一条小溪,于是他们把酒倒下小溪,洒流到谁面前就要作诗,作不出诗就要罚酒。王羲之是无意中写了兰亭序的。

尽管天气很热,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整个景点,兰亭不但让我饱览了美景,也让我受益匪浅。

兰亭游记作文5

兰亭,一直因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序》而名闻海内外。今年的国庆节,我终于有机会前去游览一番。

来到兰亭,只见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真是美不胜收!进入景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四角碑亭,碑亭中间竖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两个大字:“兰亭”。据说,这两字还是清朝康熙皇帝写的呢!

绕过了石碑亭,前面便是大名鼎鼎的“鹅池”了。鹅池里当然少不了鹅。七八只大白鹅神态各异,有的在悠闲地戏水;有的正闭着眼睛晒太阳;还有的在争抢游人投下的食物……有趣极了。鹅池边上也有一块石碑,上书“鹅池”二字。看了石碑边的介绍,才知道这两个字还真不简单,这可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合作完成的书法作品呢!简介上还详细说明了王羲之爱鹅、养鹅、观察鹅、最终把领悟到的心得和书法完美融合的小故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穿过鹅池,就来到了兰亭最著名的景点——“曲水流觞”!相传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王羲之和一群好朋友来到兰亭,沿小溪而坐,让侍女把倒满酒的酒杯放入小溪中,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把酒喝掉,再作诗一首,故而成就了一件千古雅事,王羲之也为此事作了一篇序来纪念,这篇序正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走过“曲水流觞”,迎面是一座祠堂——右军祠,里面是回廊形的建筑,刚好把墨池围在了中间。墨池的顶端是王羲之的雕像。回廊的四周还挂满了历代名家大师临摹的《兰亭序》。

参观了右军祠,我们来到了一个高大的台子前。台子上有一个亭子,中间一块碑巨大无比,听爸爸讲,这个碑大有来头——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作的《兰亭即事诗》,所以这一座亭就叫做“御碑亭”。

从御碑亭出来后,我们又参观了兰亭书法博物馆和砚瓷博物馆,再一次领略了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游玩过兰亭,我一直都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这里虽然地方不大,景点也不多,但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心感悟。

兰亭游记作文6

兰亭是东晋书法家、诗人王羲之的故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诗文界瑰宝”的《兰亭集序》也在此诞生,真可谓是名门胜地。而每当我想起《兰亭集序》里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等这些描写兰亭朗朗上口的诗句时,总会有股去趟兰亭的冲动。

不过,总是有些愿望会马上实现。转眼到了周末,我趁着有一天的空暇之余,告诉爸爸妈妈我想去兰亭一游的想法,没想到他们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叫上姑母和哥哥,让他们和我们同行,再做了些基本的准备便出发了。一路上,通过薄薄的车窗玻璃往外看,途经的许多美景都尽收眼底:农村、良田、低矮的小屋、附近苍翠欲滴的山峰和一切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却又密切相关的新奇的东西。但这不能掩盖住我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恨不得一下子到兰亭,纵观它如诗如画的景色和那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蕴含。

在我万般的急切等待下,终于到达了兰亭景区内。步入景区大门,只见地面上粗糙的石砖、石板上面仿佛刻有精美的花纹,但是经过千年的岁月沧桑,千年的风吹雨打和人为破坏,隐约出现花纹的并不多见。而头上,香樟树枝叶茂盛,翠绿的树叶包裹着那声声轻脆悦耳的歌声令人心旷神怡。而在面前,所见到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大人们、老人们在边走边聊,聊得天高地阔;而小孩子们在相互嘻戏玩耍,再小点的小孩有的还在不停的哭闹;还有那些小摊小贩们在高声叫卖他们的.产品,但前去购买的却少之又少。眼前的此情此景真是安静与热闹的结合。

走过门口的广场再往里走是一大片绿色——竹林;中间被一条小路分割成两半。踏上小道就感觉一切静谧了,不断向前走,除了那头顶上回荡的声声鸟叫仍然清脆悦耳,林间只是重复出现单调的绿色。但我心中想总应该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果不其然,在走过一条弯道后,一个小亭子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还隐约能听到喧哗,亭子里有一块碑,我大步朝那亭子走去,想看看那块碑上写着什么。走前一看,原来那块碑上用行书公公正正地写着“鹅池”两字。我猛然醒悟过来,一转头就看见远处一条河面宽敞,在潺潺流动的小河,河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照耀下泛着祖母绿般柔和的光泽,非常漂亮。当我们走过去观赏风景时,几只大白鹅高傲地游了过来,它们用橙红色的脚掌轻轻拔动着水让它们前行。随着几只大白鹅的到来,人群也沸腾了起来,有的把草叶抛入水中引着它们抢食;有的打开手机拍摄照片,这场面好像迎接明星一样的隆重。

时间转瞬而过,我们在无意间看到那西边已经透红的云霞,已无暇呆下去而准备回家,因为晚上已与人相约,所以匆匆忙忙返回,希望下一次再来时能目睹兰亭曲水流觞的意境。

兰亭游记作文7

有一位少年,他正专心致志地练家,一个家仆送来了吃的,他随手拿起了一个,本想去蘸酱,由于写字太专心,把墨汁当成了酱,吃进了嘴里,家仆看了不禁哈哈大笑。这位糊涂的少年正是中国最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我带着对王羲之的敬意,出发去了兰亭。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踏着轻快的步伐走上了美丽万分的兰诸山——兰亭。一走进兰亭,我便看见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两个铿锵有力的大字——鹅池。鹅池两个字抑扬顿挫,看上去十分有精神,看那个鹅字,就好像一只高傲的鹅抬着自己的头,向别人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再看看这个石碑,经过历史的痕迹,显得好像更加沧桑。石碑旁是一个湖,里面有好多只鹅,它们个个昂首挺胸,仿佛在仰天长啸,欢迎我们。

我们继续向前走,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小溪,原来这就是著名的曲水流觞。看见这条小溪,我幻想着王羲之与他的友人游戏的情景:他们将酒杯放进小溪,酒杯漂到哪个人面前,那个人就要把酒一饮而尽,还要赋诗一首,将这美丽的兰亭用一首诗概括出来。每一个人都作一首诗,最后王羲之将这些诗集在一起作了一篇序,这就是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他们的游戏是多么的优雅呀!想着想着,我想了好久,才从痴迷中回到了现实。

我继续走,又看见了一个池,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墨池,墨池的水可真黑,看着那墨池,我仿佛看见了王羲之苦练毛笔之后经常在墨池中洗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清澈的池水都染黑了,想到这儿,我停住了。想起了我平时的学习,我从来没有像王羲之那样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我瞬间面红耳赤,十分惭愧。

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我也要走了,这次来到兰亭,也给我上了一课,学习一定要坚持不懈,勤学苦练,这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兰亭游记作文8

上书法班的时候,我就听说了兰亭是“书法圣地”,我很想去兰亭游玩,就是一直没机会去。今年国庆长假,爸爸终于带我去了兰亭,同行的还有爷爷奶奶和妹妹一家。

兰亭位于绍兴兰渚山下,自古便是风景胜地。但是,最让兰亭出名的,是因为一代书法家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一到那儿,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大片竹林,让我不由得联想到王羲之在竹林中挥毫泼墨的情景。穿过竹林,我一眼看到了著名的鹅池碑。鹅池碑的边上有一个鹅池,里面养着几只大白鹅,据说王羲之最喜欢养鹅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曲水流觞”景点,不由让我想起古人在小溪边饮觞作诗的开怀场景,听见溪水的流淌声,仿佛也在告诉我们那些久远的故事。

穿过一座木桥,我看见在桥中间的亭子里有一群游客都围着一张桌子不知在干什么,好奇心驱使我一探究竟。走近一看,原来这张桌子不是一般吃饭用的八仙桌,桌面是一个放满沙子的盛器,这张桌子是用来练习写字的。我在沙子上用手写字,感觉痒痒的,便随手拾起地上的一根竹竿在沙盘上写起字来。旁边的妹妹也不甘示弱,把我的竹竿拿去写,可妹妹怎么写都写不端正,必竟她还在上学前班。过了会儿我们都没兴趣了,就准备向下一个景点出发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一个亭子,那里有一块碑文,我还以为是王羲之先生写的,后来一打听,原来正面是康熙提写的,反面是乾隆提写的,因此此碑又称“祖孙碑”,是兰亭的“镇亭之宝”呢!

我喜欢兰亭的幽静,更喜欢兰亭的历史和文化。

兰亭游记作文9

烈日当头,我们乘车去往绍兴。进入绍兴,到了诸暨,到了五泄,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个极大的错误,“沧桑”用在这里是多么的不和谐。山虽不可谓高,但一片葳蕤,满山的绿色里漫长的山路无限延伸,举目远眺不见尽头,眼前浮现的只有山的轮廓和透过葱茏的缝隙射下的阳光。

走进兰亭,似乎每个人都被这里的氛围感染了,大家的脚迈得很轻也很实。重峦叠峰茂林修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空气糅合了一种叫做“人文”的元素,让我们一向浮躁的心沉静下去,又沉醉起来。

兰亭成名于王羲之,也成名于那篇传诵千古的《兰亭集序》,他用风格疏朗简约的文字记述了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的那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会。于是,兰亭这个原本不为人所知的庭园由此名垂青史。

当年的鹅池边今天的白鹅兴致勃勃地演绎着那段美丽的历史场景,疏觞亭前的溪流在物换星移千年之后换上了今天的活水。我们在漫步游赏中却依然清晰可见当年大书法家俯首洗墨的场景。我们还可以在穿过悠长的历史后遥想发生在眼前这个小溪边“一觞一咏,畅叙幽清”的雅士聚会。

从王羲之和他的友人泼墨挥毫的那一刻起,兰亭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气质,从此,丹青的爱好者不论少长都将这里视为书法的圣地,纷纷前来凭吊、瞻仰,想要从这里的空气中吸到一点儿传神的精粹。在陈列馆里我见到了许多年龄小于我的孩子的作品,他们的技艺固然稚嫩,但那一笔一画之间分明气韵初具,能够被陈列在兰亭,相信他们会将此视为无上的荣耀。

后人曾评王羲之的墨宝“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相信他们的艺术性情正是在此地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蒸馏和升华。他身有官职,却宁愿躲到山林之间与数位友人寻求闲云野鹤般的淡泊与宁静。他避开尘世的纷扰,兰亭成为了他风雅圣洁的归宿。于是,兰亭成全了王羲之,而王羲之也同样成全了兰亭,人杰而地灵,地灵而人杰。

平静中渲染辉煌,中国文化的妙处正在于此。

兰亭游记作文10

今天是大年初一,爸爸妈妈带我去兰亭玩儿。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翠绿的竹子。

随后,我们来到鹅池。鹅池边上的岩石上,有几只雪白的鹅,一边帮同伴打理羽毛,一边伸着脖子嘎嘎地叫着,像是在迎接客人。旁边还有两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白鹅,相映成趣。“鹅池碑”是王羲之和王献之之作。据说王羲之特别喜欢养鹅,他写的鹅字各不相同,展现了千姿百态的鹅。当年王羲之刚刚写了一个鹅字,突然接到圣旨,他的儿子王献之看见后提笔写了一个池字,形式了著名的父子碑。

再往里走,就是“曲水流觞”了。一条清清的小溪,溪边一个又一个的棕垫,溪中漂着一个又一个的小酒杯。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古人坐在这小溪边,然后有人从上流漂下几只盛满酒的酒杯,杯子漂到谁那里,谁就饮酒作诗,谁作不出就多喝三石酒。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的由来。每年三月初三,都会在这里举办兰亭书画节,可热闹了!

我在王右军祠看到了《兰亭序》真迹。王羲之用毛笔写出了举世闻名的作品《兰亭序》,一个个字龙飞凤舞,粗中有细,细中有粗,让人赞不绝口。

在小茅草屋那边划竹排也特别好玩,用撑杆朝泥里一按,一撑,这小小的竹排就漂动了。另外,我 还 发明了一种划法,先握住杆子中央,左一下,右一下……果然快了许多。

在兰亭,我既增长见识,又玩得很开心。兰亭真是个好地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会作文500字 描写水果的作文 我爱我家的作文 感谢父母的作文 节约用水的作文 亲情的作文600字 描写事的作文 责任作文600字 关于桥的作文 我的收藏作文 传统美德作文 小学同步作文 最美逆行者作文 初二作文大全 知己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 500字作文大全 中考作文题 机遇作文 秋的作文 昆虫作文 作文我的理想 亲人作文 高中作文范文 中考语文作文 学生作文 我家的春节作文500字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 成长类作文800字 赏花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