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论文

2021-03-14 15:35:02
相关推荐

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论文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积极进行了培育小城市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省于2010年12月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城市培育试点,赋予东阳市横店镇与义乌市佛堂镇等27个试点镇与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小城市建设中,加快人口集聚,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是小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外来人口大量集聚是小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小城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浙中地区为例,横店镇常住人口8.34万,外来人口5.1万,外来人口已接近于本地常住人口;佛堂镇常住人口8.1万,外来人口10万,外来人口已远远超过本地常住人口。因此,推进外来人口融入小城市,既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在小城市的外来人口中,新生代农民工是主体。因此,在小城市建设背景下,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真实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小城市如何吸引并留住新生代农民工,对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构建城市化发展新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交流现状、市民化意愿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小城市建设事业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借鉴。

一、基本情况

2013年10~11月期间,课题组成员对浙中地区东阳市横店镇、义乌市佛堂镇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研,调查对象为1980年以后在农村出生长大、目前在小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共发放问卷325份,收回有效问卷264份,有效回收率为81.2%。在调研的264个样本中,男性168人,占63.6%,女性96人,占36.4%;未婚184人,69.7%,已婚76人,占28.8%。在从事的行业方面,制造业从业人数比例为79.5%,其余依次为服务业(16.3%)、建筑业及其他(4.2%)。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来源地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西(17.8%)、贵州(12.9%)、湖北(12.1%)、安徽(11.7%)等省,来自这四个省份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占调查总数的54.5%。这四个省份中,除了贵州与浙江的距离较远外,江西、安徽、湖北均为浙江的邻近省份,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务工地时,会倾向于选择距离家乡较近的城市。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一)新生代农民工总体较适应目前的城市生活。对“是否喜欢所在的城市”问题的调查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103人喜欢所在城市,占39%,135人表示对城市的感觉一般,26人表示不喜欢所在城市,占9.8%。当问及“是否适应目前的城市生活”时,118人表示适应了目前的城市生活,占调查总数的44.7%,126人认为一般,占47.7%,另有20人表示不适应城市生活,占7.6%。

(二)近40%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留在小城市发展。调查数据表明,愿意与当地居民交往的新生代农民工有191人,占72.3%,表示不愿意交往的为73人,占27.7%,这反映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得到城市居民的接纳。“对未来的打算”的调查显示,99人选择“留在目前所在城市”,占调查总人数的37.5%;48人选择“到其他城市”,占18.2%;117人希望将来回老家,占44.3%。

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

1、由于学历与收入的相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有所提升。本次调查数据表明,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为172人,占调查总数的65.1%,其中大专及以上98人,占37.1%。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层次的提高,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的教育程度普遍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在获取信息、社会交往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并更容易融入城市社会。在收入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500~2,500元和2,500~3,500元,比例分别为47%和38.3%。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相对提高,表明其市民化意愿与能力增强。

2、就业途径多样化。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找工作的途径较多样化,包括亲戚朋友介绍(40.5%)、自己去用人单位找(21.3%)、人才市场(21%)、媒体上的招聘广告(12.7%)及政府部门(4.5%)。调查数据说明,亲戚朋友介绍仍是新生代农民就业的最主要途径,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更为主动,对亲戚朋友的`依赖性减弱,借助中介力量寻找就业机会的能力有所提高。

3、业余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接近。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较丰富,72.3%选择上网,52.3%选择逛街,43.6%选择和老乡、朋友聚会,其余依次为运动(22%)、看书(20.1%)、打牌(20.1%)、参加社区活动(5.3%)。在城市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较适应城市生活,是逐步市民化的表现。

(二)不利因素

1、交往对象以“三同”,即“同乡、同学、同事”为主。新生代农民工平时交往的对象中,同乡、同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52.7%、51.5%,其次为同学、亲戚,分别为26.5%、22.7%,与当地居民交往最少,比例为5.7%。说明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职业的特点,以及在经济地位、住房等方面与当地居民的差异,他们与有相同背景的同乡、同学、同事等来往更多,与当地居民很难形成互动与交流,反映出地缘关系、亲缘关系仍是新生代农民主要的人际关系。这显然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2、收入、社会保障、自身发展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对“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问题的调查显示,48.1%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融入城市的最主要障碍是收入,其余依次为:缺乏社会保障(43.6%),自身发展问题(30.7%),没有城镇户口(27.6%),存在语言、生活习惯、文化等差异(27.3%),对所在城市缺乏归属感(23.1%),政府政策问题(17.4%),子女教育问题(12.5%),当地居民的接纳程度(7.2%)。

四、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结论,我们就小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小城市应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小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

1、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对小城市来说,吸引并留住农民工的前提条件是提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力,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保证稳定的经济收入。因此,小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挖掘优势,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完善产业发展平台,加快相关产业向园区和功能区集聚发展,提升产业集聚对人口集聚的带动作用。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小城市的公共服务机制尚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小城市要切实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小城市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使他们在教育、医疗保险、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小城市居民同等待遇。

(二)构建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目前,政府与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做得很不够,这不利于他们经济地位的提升,也不利于素质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有着对接受教育与培训的强烈需求,他们迫切希望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小城市应建立与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采用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的方式,将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纳入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

(三)完善社区工作,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良好氛围。社区是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单位。加强与改善小城市社区工作,有利于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成员意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社区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等基础设施,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多种形成的社区文化娱乐等活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区生活方式,积极促进城市社区老居民与新生代农民工等“新市民”的文化和生活融合,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接纳度。社会接纳是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重要步骤。调查显示,社会融合的第一个层次是环境认同,即感受到自己得到了新环境的接纳,并为身处其中而欢欣满足。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之间的心理落差反映在他们对差异的感知上。许多城市居民肯定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但同时也有不少居民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负担。因此,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城市居民改变观念,改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给新生代农民工真正的人文关怀,逐步实现普遍社会接纳,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作文300字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大全 快乐的一天作文一年级 原来什么一直在我身边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件事600字优秀作文 三年级描写人物的作文300字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1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作文 熟悉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左右 三年级三百字的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100字 温暖的那一刻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找春天200字 惊喜的那一刻作文开头 成人高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整篇 惭愧的那一刻600字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400字 我有一个小秘密的作文 作文难忘的那一刻500字 越来越什么的我作文800字 假如我有超能力作文300字 中考作文题目写错了扣多少分 三年级作文 我的同桌 四年级的作文300字 玫瑰花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写石头的作文 品它千遍也不厌倦作文800字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