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奇异的世界教学设计

2021-04-06 02:40:02
相关推荐

奇异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安东尼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2、采用质疑??释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提高理解能力。

3、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板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即兴写作,整合、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微生物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初知内容,提出问题

1、揭题、读题:20、奇异的世界

2、完成填空,了解梗概。(不看书)

300多年前,在 的得伏特市,一位被人们嘲笑为 的看门 ,制造出了 。后来,他又在自己制造的 下,发现了一个 。由此,他成为 的始祖。

设计意图: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内容。

3、为下一步的学生质疑提供把手。

3、指名交流,出示板书:

疯子 安东尼 看门人

显微镜

20、奇异的世界

微生物学的始祖

4、齐读填空质疑。

设计意图:1、定范围质疑,使质疑指向更为明确,以提高质疑效率。

2、便于教师很快地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寻找组织教学的突破口。

二、细读感悟,探究释疑

突破口:从“奇异的世界是指什么?安东尼是怎样发现奇异的世界的?”这个问题入手,深入学习课文,解答其余的问题。

设计意图:1、这是围绕课题提出的问题,是最直接的问题,自然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2、从这个问题入手,可直奔文章主题内容,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目的。

释疑一:奇异的世界是指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第5、6节,想想“奇异的世界”究竟指什么?用“ ”划出有关语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句。

(2)交流:无论吃的、穿的、用的,还是人体的各个部分,连口腔的牙垢里都有“虫子”。

板书:小“虫子”

(3)引读句子:安东尼在他的显微镜下发现……,他给这些小“虫子”起名为……,奇异的世界就是……。

3、安东尼为什么要把这些小“虫子”起名为“微生物”呢?默读第5节,划句。

(1)学生默读课文,划句。

(2)交流读句:虫子那么小,跳蚤在它的身边必定成了大象。

(3)出示课外有关资料:个别读、齐读,注意突出“小”

▲70个杆菌肩并肩排成一行,刚抵得上一根头发丝那么宽。

▲细菌家族中3000个个子最大的成员头尾相接排成一列,也只有米粒那么大小。

设计意图:由于许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过跳蚤,因此,对课文中的句子缺乏感性认识。在此,插入更为具体形象的介绍。这样做1、有助于学生理解“小”的程度。2、为读好文中语句作铺垫。

(4)引读第6节。

释疑二:安东尼是怎样发现奇异的世界的?

1、再读5、6节,用“先……后来……”说说安东尼发现奇异的世界的过程。

2、引说:安东尼先是很偶然地在……发现了……。后来,他像着了迷似的……,结果,

他发现……

3、听句,判断。

(1)安东尼通过显微镜看到了雨水中奇异的世界是一次偶然的发现。(√)板书:偶然

(2)安东尼成为微生物学的始祖同样也是偶然的。(×)

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驳依据。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安东尼的发现

纯属偶然;还有的老师则认为这一发现决非偶然。我们在深入钻研教材后,

发现这两种看法都有些偏颇。因此,设计了这样一个辨析争论的环节,目的

在于:1、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逻辑推理的方式。

2、形成正确的观点。

3、小结:如果说安东尼在雨滴中发现奇异的世界,那纯属偶然。(板书:偶然)但他创立微生物学却决非偶然,那是他不断观察,不断研究的结果。(板书:不断观察,不断研究)

释疑三:安东尼是怎样制造出显微镜的?

1、默读课文3、4节,用“~~~~~”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板书:大胆设想 艰苦劳动

3、引读:能把东西放大一点点的凸面镜激起了安东尼的兴趣,他大胆地设想……。于是,

他先……,后来,他……。面对……,他……。面对……,他也……。经过艰

苦的劳动,他终于……。

释疑四:当初,人们为什么嘲笑安东尼是疯子?

1、读读课文第1、2节,找找原因。

2、争议:你认为安东尼是疯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后交流)

设计意图:

1、通过争议,使学生能够准确深入地把握文章中心。

2、制造学习兴奋点,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

3、小结,引读课文第7节:是啊!安东尼能从一个看门人成为微生物学的始祖,正是因为他具有痴迷于发明创造、科学研究的疯子精神,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执着精神。所以,当科学家们闻讯赶来,在安东尼的显微镜下亲眼看到了……,他们不得不……。从此,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安东尼成了……。

4、借助板书,简要复述课文。

三、随堂练笔,加深感悟

师:安东尼虽然早已离开人间,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笔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最后,请大家结合课内外资料,以《安东尼,谢谢你》为题,从下面的提示中选择一

个角度,写写你的心里话。

出示:1、心灵的震撼; 2、显微镜与科学研究; 3、微生物学与人类生活

1、3分钟写作。

2、指名交流。

3、小结。

设计意图:1、通过练笔,内化感悟。

2、培养学生即兴写作,发表感想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整合、运用资料的能力。

附板书: “疯子” 安东尼 看门人

(痴迷) │不断观察 不断研究

显微镜

│(偶然)

20、奇异的世界

│大胆设想 艰苦劳动

微生物学的始祖

附:优秀练笔

我要感谢你,安东尼。谢谢你为大家制造了显微镜。现在“非典”病毒的发现,如果没有显微镜,我们就不知道它是冠状病病毒的一个变种,疾病很可能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读了课文我还从你身上学到了“做任何事不泄气”的品质。(朱棣)

安东尼,十分感谢你,是你给我们找到了另一个世界。在你的身上,我们发现了许多人没有的优点,尼被别人嘲笑,也不肯放弃对科学的研究和探索,镜片磨坏了一大堆,你也要付出一切代价把它做好。我们在你身上知道了什么叫持之以恒。万分感谢你。 (杨靖倩)

谢谢你,安东尼爷爷,谢谢你发明了显微镜。如果没有你的显微镜,我们就不能看到极小的“小虫”。现在的非典,如果没有你的显微镜的话,就不能知道它是冠装病毒 (唐谦太)

课后反思:

采用质疑??释疑法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是这一年来我们四年级教研组一直在探索、研究的课题。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但是,怎样把握好学生的提问,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难题。因此,在这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前,我们深入地剖析了教材,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定范围找问题,提高质疑效率。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随意提问。结果,教师往往在引导学生整理问题,寻找突破口上耗费了许多时间,从而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进度。

因此,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定范围找问题的方法,即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提出质疑。这样,使提问的指向性更为明确了,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提问,更快地寻找到组织教学的突破口,大大地缩短了提问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妙安排教学顺序,突出教学重点。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反以往按照课文叙述顺序进行教学的方法,大胆地采用了变序法:直接从课题入手,以学生们提出的“奇异的世界指什么?安东尼是怎样发现这个奇异的世界的?”这一问题为突破口,直入课文重点段??第5、6节展开学习。在精读感悟这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倒推上去,了解安东尼发现奇异的世界的"另一个有关因素??显微镜的发明过程。接着再倒推上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2节内容,释疑“为什么人们嘲笑安东尼是疯子?”,并针对“安东尼是不是疯子?”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通过老师的引读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节。这样的学习安排,始终围绕着课题展开,重点突出,节奏紧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效果较好。

三、找准议论焦点,营造学习气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了两次争议:第一次是通过让学生听句辨析,展开讨论:“安东尼在一滴雨水中发现奇异的世界是偶然的,因此,他成为微生物学的始祖也是偶然的。”当时,同学们对前半句话给予一致的肯定,对后半句话持坚决的否定态度。于是,他们自觉地结合课文中的语句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了正确的推理结果:科学发现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而一切的发明创造却决非偶然,它需要人们不懈的努力。

第二次争议,我们是安排在学生们已基本学完了课文后,让学生讨论:“安东尼究竟是不是疯子,为什么?”由于儿童特有的心理,使他们原本就对“疯子”这一词语比较感兴趣,所以,当他们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时,便显得趣味盎然,课堂学习气氛较为活跃,显然,学生们的学习兴奋点达到了一个高潮。

四、善待学生的随机提问,保护提问积极性。

由于这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实践质疑教学法,教给了学生一定的质疑方法,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随时提问。所以,许多学生都养成了随机提问的习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三个班级都有学生随机提问。虽然,有些问题是老师们始料不及的,但由于我们对怎样看待学生质疑有着正确、统一的认识,所以,都能友善地对待学生的随机提问,给予积极的鼓励,正确的引导。例如:当四(1)班有同学问:“学了课文后,我很想知道微生物究竟指什么?”于是,王君老师便机智地加以引导:“是啊!安东尼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同学继续了解微生物的兴趣,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它的家族成员以及他对人类的作用吧。”寥寥数语,既保护了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又巧妙地将课内学习引向了课外研究;当四(2)班有同学问:“课文1~4节的内容与课题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是否可以一笔代过?”于是,闵晓立老师马上引导学生从课文主旨出发,展开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几节内容都是围绕文章中心展开的,不能一笔代过,既解决了学生的质疑,又进行了作文教学,真是一举两得;当四(3)班有同学问:“安东尼用两块镜片能够把实物放大270倍,那么,用3块4块这样的镜片是不是能把实物放得更大呢?”这个问题看似与课文学习无关,但它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真实体现。因此,杜文浩老师马上给予这位学生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回家去尝试一下。

我们以为,只要我们能坚持善待学生的提问,一定会有更多的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从而形成主动探究的能力。

虽然,我们对本课的教学已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所以,这堂课同样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点遗憾:当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课内外资料进行随堂练笔的时候,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面对着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一时无从入手,不知该选择哪一些资料来为我所用。也有一些同学选择好了资料,却没能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是照本宣科,使听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因此,我们觉得培养学生筛选、整合、运用课外资料的能力同样是我们今后应当研究的课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是什么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年级作文看图写话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作文300字 过春节英语作文 友情类作文 我不后悔作文 读书笔记作文 乡村美景的作文 仙人球的作文 周末计划英语作文 春节的故事作文 关于勇敢的作文 蝴蝶兰作文 西安旅游作文 四下作文 介绍中国的英语作文 陪伴作文500字 冰糖葫芦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 关于乡村的作文 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真没想到作文 英语作文八年级上册 写饺子的作文 五下作文 换位思考作文 满分作文500 初一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