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非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浅谈高校非专业日语教论文

2021-04-09 20:40:02
相关推荐

从非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浅谈高校非专业日语教论文

高校的非专业日语学习人数年年呈上升趋势,但传统非专业日语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和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非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以及社会和学习者自身需求来看,非专业日语教学还存在不少值得探讨和改进之处。

非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非专业日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国际化社会的到来和中日交往的不断加深,日本的文化、经济、科技以及娱乐产业无不冲击着中国社会,从而使得对日语的需求和学习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03年的调查[1]显示:中国高校的日语学习者约为20万人,而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数仅次于英语。仅以本校为例,将日语作为第二、第三外语的学生年年呈上升趋势,在课程开设等方面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笔者同时担任了专业日语和非专业日语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由于非专业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动机、目的、方法等方面都与专业学习者有一定的差别,而非专业日语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日语相比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和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日语实际运用能力显然是必要的,为此笔者以专业日语和非专业日语初、中级学习者各60人为对象展开了问卷调查,试图从中探讨非专业日语的教学模式和课堂设计。

一、非专业日语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1.非专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加拿大研究者R.Gardner&Lamber[2]将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分为统合和道具的动机两类。统合的动机是指对使用目标语言的国家及其文化抱有强烈的兴趣,想从社会文化、精神方面融入其中的欲求,如想通过外语了解该国的文化等。而道具的动机则是指为了获得学分、地位、为考试合格等某种目标而进行学习的动机;而具有统合动机的学习者更容易提高语言的习得度。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45%的非专业日语学习者和32%的专业学习者的首要动机为“喜欢日语或日本文化”,32%的非专业学习者和40%的专业学习者的首要动机为“对毕业后找工作有利”。这说明非专业学习者的统合性动机高于专业学习者,道具性动机则小于专业学习者。同时有78%的非专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提高了对日语的兴趣,这一比率也大于专业学习者的70%。而兴趣提高的原因大多在于能够渐渐听说日语,具有一定的成就感以及发现了日语的趣味性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个学年中大概有20%左右的非专业学习者会在中途或最后放弃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中维持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统合性动机,使学生由“为学而学”变为“想学而学”是非专业日语教学必须探讨的一个问题。

2.非专业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需求

从学习目标来看,有62%以上的非专业学习者都希望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日语有关,并且希望通过学习最终达到能与日本人进行日常交流的水平。在日语实际运用能力中,除综合能力之外,学习者对会话能力的重视程度最高,甚至有40%的学习者将会话能力列于综合能力之上,而仅次于会话能力之下的是听力能力,阅读、写作和能力考试成绩则依次位居其后。有一半以上的学习者最想提高自己的会话和听力水平。可以说对各种能力的重视程度是与其掌握的难易度刚好成反比的。日语的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随着中日交往的日益加深,社会和学习者自身对听说能力日益重视。而传统的非专业日语教学仍然侧重于语法和阅读理解,即分析——翻译法,对学生听说能力训练不够。因此尽管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学校和能力考试,能够阅读一些日语,却几乎不具备实际的交流能力。而非专业日语由于受客观因素制约,在课程设置上很难像专业课一样分别开设听力会话等课程。因此,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听说训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3.非专业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途径

由于非专业学习者必须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本专业,课堂外花在日语学习上的时间仅为平均一周2~3个小时,这对于温故知新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从教学时间来看,大多数高校的非专业日语教学时间仅为一周2~4个学时,由于时间短、内容多、进度快,并且学生多,填鸭式的教学可以说仍占主导地位。这种方式必然导致课堂练习不够,教学重点侧重于语法和阅读。在调查中,有72%的学生认为当前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混淆,这显然是与练习无关的,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产生恶性循环,丧失兴趣,产生畏难甚至放弃的情绪。外语学习还需要在课堂外不断吸收大量的外来信息,但与专业日语学习者相比,非专业学习者的学习途径较为狭窄和单一。在课堂外,只有27%左右的学生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学习日语和了解日本文化。其中,通过看日剧和动漫以及网络等途径的又占了90%以上,通过书籍等途径的仅有10%。而有近一半的专业学习者会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日语,而且方式比较多样,除了日剧、动漫、网络以外,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通过书籍杂志等学习,还会采取参加日语角,日语论坛以及和日本人交流等方式。除了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外,学习资料、信息缺乏和交流手段落后可以说是造成非专业学习者学习途径狭窄的主要客观因素。此外,从教材来看,中国高校的非专业日语教育大多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为教材[3],这套教材虽然知识点比较完备,并且充分考虑到了日语能力考试等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一些知识背景的落伍,实用性场景会话的缺乏等不足之处。因此综合以上因素,如何在课内课外导入外来信息,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也是非专业日语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非专业日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听说训练

(1)以教师的说带动学生的听和说

在非自然语言环境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听的能力的训练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说,但非专业日语的教学内容多为初、中级日语,受学生水平和词汇量所限,进行全日语式教学似乎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尤其在初级阶段教师大多用中文进行讲解,除举例和练习外,课堂上对于日语的使用极为有限,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明确知识点,却大大降低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机会。笔者发现,由于初、中级语法较为简单,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和模仿,同时,日语和汉语单词在标记和意思上也有不少相通之处。因此,在适当的板书和身体语言以及学生对一定的课堂用语的理解基础之上,在课堂的大部分环节中即使全部使用适当的日语,学生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明白的,学生的反应也更为积极。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多以单词和语法的讲解为开端,其次为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最后为课后练习以及知识点的检验。笔者尝试对以上模式以及时间的分配进行了调整,首先在开始的环节不急于讲解单词和语法,而是以自言自语或与学生对话、聊天的方式导入新句型,在遇到生词时,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变换词汇和句型,不断进行师生和学生间的会话,从听和说方面刺激学生。之后再用汉语对知识点和重点进行简洁的说明和确认。在进行替换练习时,尽量使学生不要对着书本,也尽量减少板书,一方面可以不断刺激学生对知识点和生词的听的反应能力,加深印象,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从看、读上升到说。而在最后的环节尽量采用情景会话的方式来巩固和检验知识点,在说明会话的场景和要求时可借助箭头、图形以及日语汉字。在时间的分配上,以语法讲解为辅,尽量使日语的听和说训练贯穿整个课堂。更多的使用日语教学,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听和说的模仿力之外,也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更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2)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非专业学习者由于受时间等因素所限,往往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上除了注意复习,提醒学生新旧知识点的关联和不同之外,也要想办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在课堂导入部分的会话中,可从大量旧的知识点开始,不但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促使他们不断回忆起以前的内容,从而逐步引入新的要点。而在情景会话部分,可在设计场景时加入旧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会话的扩充。如在学习“喜欢”、“不喜欢”句型时,可设置学生为不同国籍的明星,要求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同时介绍自己的国籍、家族成员、工作、习惯等等,从而在听说方面训练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2.消除学生不安情绪,提高课堂趣味性,促使学生学习动机内化

根据问卷调查,大约68%的非专业学习者在课堂上都会有紧张情绪,而其原因往往集中于听和说的方面,无疑这对于教学和学生兴趣的维持而言是不利的。因此,在突出听说训练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在情绪方面对学生多加注意、鼓励及安抚。在表情上多微笑,对学生听不懂的地方要耐心地重复讲解。频繁的纠正往往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在学生练习和会话时尽量不要打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适时地予以纠正,会话中的小错误可以不予纠正。给学生一个宽容、轻松的学习环境,易于他们消除不安,树立自信。教学的趣味性是创造课堂轻松气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将日本的相片、音频、视频文件以及网络资源用于立体教学。在进行听说训练时也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模拟会话场景等,向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逼真的语言环境。另外在会话设计等方面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在学习形容词时,一般的日语教材往往从表示颜色、大小、形状的形容词开始入手,这时可以用猜谜的形式,由老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描述某个物品、人或者动物的特征让大家来猜,这样既练习了要点,又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3.扩充课堂知识,导入外部信息,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由于非专业日语学习者接触日本文化的机会大大少于专业学习者,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相关的外来知识和信息,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兴趣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扩充课外知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语言的应用,一个是文化的介绍。首先从语言应用来讲,即使是对于能够理解和表达较为深层次内容的专业日语学习者来讲,在与日本人的交往或初到日本时,对一些简单的场合也往往不能很好地应付,如接听电话、买东西、在餐厅点菜等,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词汇和相应场景的语言训练。对于非专业日语学习者来说,能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知识更容易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保持对日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实用性语言和知识的扩充。如在学习到与以上场景相关的句型时,可介绍在这些场景中的一些惯用句、礼仪和扩充相关的词汇,进行相应的会话练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日语也必然要学习日本的文化习俗和礼仪等,从目前教材来看,对于日本的介绍仍然较多地集中在一些传统文化方面。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由于非专业学习者往往通过日剧、动漫等来了解日本,比起离自己较为遥远的传统文化来更多的学生对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想法更感兴趣,这些方面对现代日本的了解和与日本人的交往可以说也是更有用的。因此,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增加对这些方面的介绍,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相关的时事要闻,使学生扩大和加深对日本的了解。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非专业日语学习者在课下往往不知道该通过何种途径去学习日语和了解日本文化。因此,教师也有必要在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杂志、影视以及相关的网站,组织一些活动等达到引导学生扩充课外知识和应用日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3]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首页——『調査研究データベース』

[2]小柳かおる。『日本語教師のための新しい言語習得概論』第10章 株式会社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発行 2004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300字 假期感想作文800字 2016安徽高考作文 我的小发明作文400字 描写梅花的作文400字 迎着风作文800字 品味成长作文600字 春节小作文150字 搓丸子作文 初中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生写过年的作文 美丽的春天100字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400字 一篇写事的作文500字 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 最美的什么作文500字 关于校园生活的英语作文 一件刻骨铭心的事作文 我和班主任的故事作文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爱哭的我作文4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450字 四季之美作文600字 与书为友作文500字 难忘的时刻作文600字 意外的收获作文600字 有关辩论会的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600字 期待的眼神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