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天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专业结构调整教育论文

2021-04-13 23:45:02
相关推荐

天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专业结构调整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高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关键性环节。

高职;就业;专业调整;结构优化

发展高职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天津高职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专业设置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基础,而毕业生就业状况也为高职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提出新的挑战。

一、天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高职教育持续升温,毕业生总数增加显著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渐形成,高职教育的规模日趋扩大。天津高职毕业生总数从2002年的0.95万人,增加为2006年的4.33万人,4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6.1%。根据2007年初步统计的数据,全市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为10.43万人,高职毕业生为4.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4%。反映着教育质量的高职就业率也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2004至2006年天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6.77%、88.03%和86.59%,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结构存在矛盾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天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依旧追求门类齐全,向综合性院校过渡的趋势十分明显,导致办学特色不突出,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差。如由于开办工科专业所需投入大但效益低,于是一些院校便把精力用于开办文科或管理类专业,投资少效益却很高。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会不太需要的又供大于求。

天津是北方的工业重镇,作为加工型城市,制造类人才极为缺乏。但通过对2004年37所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及对应专业的分析来看,开设制造类专业的院校只有14所,毕业生总数有1323人,占全市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仅为6.3%。而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院校却达到27所,毕业生总数3823人,占全市毕业生的18.23%;其中计算机类达到3325人,占15.83%。开设财经类专业的院校27所,毕业生总数3039人,占14.47%。开设文化教育类专业的院校16所,毕业生总数1475人,占7%;其中商务英语专业918人,占4.4%,涉及院校达9所。根据对天津市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就业率显示,依据天津经济结构类型特点所设置的专业的就业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专业。

(三)高职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的需求存在差异

目前,高职毕业生虽然毕业率较高,但其真实就业质量却处于较低水平,如反映就业质量的专业对口率、实际就业率、就业稳定性、毕业生薪金水平、毕业生就业后在职业技能方面获得的奖励及贡献率等指标均不理想,这反映出高职毕业生并没有完全掌握相应的技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天津经济的发展,滨海新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目前,高职人才供需矛盾的焦点就在于高职专业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存在差异,高职毕业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天津市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真正遵循“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发展途径办学,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严重脱节;实践环节仍摆脱不掉验证性的实习内容,甚至流于形式;“双证书”制度缺乏针对性,应试现象较明显,学生并未形成真正的技能;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估,而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导致教育脱离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方式亟需实现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否则,高职教育不仅不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反而会增加社会就业的负担。

二、完善高职专业建设和调整工作对于提高就业质量的意义

英国学者帕德波勒斯在回顾近代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时说:“调整教育目标以适应数量上的新压力及新的社会需要,主要途径是进行教育结构的改革。”教育发展史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结构的失衡最容易发生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我国自2005年底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2006年,国务院将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为其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结构也进行相应的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包含着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形式结构和区域结构等,其中专业结构是核心,直接关系到人才结构的形成与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专业结构受制于学校的体制与人才培养的周期;另一方面,也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专业设置既是产业结构调整引起技术结构变动而产生新的专业人才需求的反应,又是产业结构带动专业设置发展的结果。脱离产业结构的需求设置专业,人才培养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标准,反应学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布局、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专业建设从总体上来说还不尽如人意,专业结构设置还不十分贴近市场的需求,在学术性和职业技术性之间还没有实现均衡发展。专业建设价值取向功利性色彩较重,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缺乏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市场化机制,新专业的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职场的联系不够紧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

随着天津经济的发展以及滨海新区的重新定位和布局,会产生一系列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新兴产业的出现,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由于职业教育体制和内涵本身不成熟,使得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天津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协调,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实施专业调整,完善专业结构,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和就业质量。

三、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的整体原则是服务区域经济,依托就业市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

目前,天津共有高职院校37所(含本科二级学院),由于统筹不利的原因,在专业建设上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很有必要进行强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布局合理的专业结构。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教高[2004]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高[2004]4号)的精神,鼓励设置调整产业结构急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及时地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需要,建立健全各项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审核机制,防止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坚持市场化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和优化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以天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为依据,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区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和改革对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很大,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因此,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和研究区域经济的定位和专业结构。

(三)增加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逐步增加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权,增强高校专业自主适应市场的能力,积极性增强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不仅可以发挥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优势,而且能够赋予高校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调动高校自主设置专业的积极性。各职业院校可以充分考虑本校的软、硬件资源和外部经济条件,突出专业适应性,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做到人才供求对路。在专业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订单培养、合作办学、产学结合的多元办学模式,以丰富传统的办学方式。

(四)结合区域经济,优化高职专业结构

结合天津区域经济的特点,进一步优化高职专业结构,缩减供大于求的专业,调整优势资源提高供不应求的专业规模。调整专业口径宽窄的,合并相同或相近专业,拓宽专业口径,以增强适应性。根据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柔性设置新兴专业与交叉专业,在同一专业中设置若干专业方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流,对传统的专业结构进行种动态的优化。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优化高职教育结构的核心内容,紧贴就业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在挖掘专业内涵的同时,努力拓宽专业的外延范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和改造专业的服务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1]刘志国,张淑梅.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1.

[2]吴克明.高校专业设置滞后的多元分析[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5.

[3]梁义.关于高职专业设置和调整管理办法的一些思考[J].北京:辽宁高职学报,2003.

[4]唐骏,蒋爱民,曹诚.关于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调查分析[J].北京:高等职业教育,2005.

[5]姚克玲.技校专业设置应如伺适应市场[J].北京:交流与探讨,2002.

[6]吴小燕 ,张正义.论山西高职专业结构的优化山西[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好的礼物作文 优秀作文700字 我的暑假生活 作文 我的学校英语作文 过年300字作文 未来的世界 作文 励志类作文 蛋炒饭 作文 坚持作文800字 150字小作文 祭祖作文 冬天作文600字 作文纸图片 英语作文加翻译 青春成长作文 童年作文500字 满分作文600 奉献作文素材 柳树的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 过年英语作文 七年级下册作文 说写作文 红楼梦作文 玫瑰花作文 努力作文 初心作文 离别 作文 蜗牛 作文 孤独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