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桥之美》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2021-04-14 07:10:03
相关推荐

《桥之美》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品味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4.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使用朗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欣赏“江南石桥、小桥流水人家、康桥、长江大桥”等景物,初步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桥的美,配诗句导入优美的意境:唐朝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婉约柔美;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体会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又带给我们一丝淡淡的哀愁,在诗人眼中,桥是富有人性化的,桥是有感情的,而在画家眼中,桥又另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对桥进行新的审视,感受桥之美吧。

2.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获得了“中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荣誉。

3.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二、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了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这段文字为读者开辟了一个视角:可以完全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桥,同时也为下文展开描述预设了心理准备。

启发:①桥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②生活本身就有饱含画意的景致,只是自己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③文中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还可以把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对某一处自然风景及室内布置进行一番美的品评。④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与周围环境和谐交融才是美的极致。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课文随后举了四个例子,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但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品析这些桥,结合文本,用“ 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概述文中所说到的桥的美。

乌镇小河两岸的桥之美,美在与密密的苇丛配合的开阔疏朗。

江南细柳下的桥之美,美在与纤弱的细柳配合的刚柔相济。

长桥之美,美在与娴静的水面配合的灵动和谐。

风雨桥之美,美在与险峻的山峰、湍急的流水配合给人的安闲、自在之感。

4.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关键看其中的景物与周围的环境是否既对照又和谐。这也是本文揭示的全新的审美角度。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5.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是逻辑顺序。

(1-3)明确说明对象“桥之美”,说明“桥之美”的含义。

(4-6)举例说明“桥之美”,强调环境赋予桥之美。

(7-7)总结全文。

三、研读与赏析

1.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

2.吴冠中先生以具体的阐释启迪我们认识桥梁之美,归结起来,我们在生活中从哪些艺术角度就可以欣赏到各种桥的美呢?

以审美的眼光来看桥的形象是否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形体的搭配、色彩的调和、强弱的对比,动静的配合……

3.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课后练习二)

4.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方法。

比较篇目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说明对象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

着眼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说明顺序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总—分—总

说明方法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举例子

语言特征 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 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

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我们领略到了自然界中异彩纷呈的桥之美,也感受了人类巧夺天工的神奇和伟大,这是外在的、有形的“桥之美”;桥梁的外在美的确可以光耀一时,而那种内在的、无形的“桥之美”更是我们心中永开不败的玫瑰!沟通、理解、信任、友爱等连接心与心的则必须用真情、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才能架设,一如那百年不遇的洪水中,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搭起的人桥,一如那《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用生命架设的彩虹桥,展现的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之美”,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心灵深处的震撼。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圆的魅力

①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千姿百态的形状。其中既有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精雕细刻的得意作品,也有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杰作。

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圆——最简单的形状之一,不仅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现代文明所离不开的。圆,弥撒在我们周围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整个宇宙到处都有它的形迹。

③静态的,如锅、碗、瓢、盆、杯、碟、缸、桶都是圆的,顺手拿出几个硬币,又是圆的;头痛脑热服几片药片吧,好几个“圆”也被吞进肚子里;小到原子、电子,大到地球、太阳和宇宙天体,无一不与圆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④动态的,如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把整个世界活动统一在有序的和谐之中。车轮的飞转,把我们从这里运送到那里。时针的转动度量着时光的流逝。地球的公转带来了春夏秋冬。电子的运动,泄露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无处不见的圆,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主体。

⑤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魅力,竟能博得整个宇宙和万物万灵宠爱呢?这是因为圆的本身有着其它形状无法比拟的特性。

⑥善于思考的数学家总结:在周长一定的任意平面图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这句话反过来就成了:面积为一定的所有平面几何图形中,以圆的周长为最小。

⑦推而广之,将圆绕着它的直径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球。而圆所具有的特性,圆球也具有,这就是说,当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或者,当表面积一定时,球的体积最大。

⑧用最少的材料取得最大的收益,不仅是大自然的宗旨,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许多制品以圆为基本形状的原因。

1.指出①②两个自然段的说明对象。

2.下面指出了③④两个自然段对圆进行分类的角度。选择正确的一项( )

A.存在方式B.相对特性C.功能作用D.外在形状

3.⑥⑦两段概括了圆的什么特性?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说有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时老低着头,而西方人却昂着头走路?”周总理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请问周总理是怎么回答的?

参考答案:

1.形状;圆。2.A

3.⑥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最大。或:面积一定,圆的周长最小。⑦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或:表面积一定时,球的体积最大。

4.逻辑顺序总分总

5.因为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亲情类 作文 初心 爱上阅读作文 19年作文 作文提纲范例大全13篇 中考的作文 激烈的足球比赛作文 冬天里的故事作文 教师节英语作文初中 写我的爸爸的作文 黄姚古镇作文 观察的作文200字 运动会作文儿 相信美好作文 我喜欢吃鱼作文 我被妈妈感动了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400字 风景作文600字初中 温暖作文400字五年级 生活需要作文500字 口语交际作文100字 写一篇水果作文 550字作文大全 大自然的奇妙作文300字 四年级作文评语大全 作文某某我想对你说 运动会200米作文 珍爱时间作文 看菊展作文 勇往直前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