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2021-04-17 16:15:03
相关推荐

关于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篇一: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一 传感器实验

班号学号: 姓名同组同学

1、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 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性能曲线

A、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数据记录可以计算出的系统的灵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运用直线拟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B、半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半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4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C、全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78(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D、电子称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2、分析

a、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由实验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运用应变片来测量,主要是通过外界条件的变化来引起应变片上的应变,从而可以引起电阻的变化,而电阻的变化则可以通过电压来测得。而实际中,电阻的变化与应变片的应变的变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着“压阻效应”,从而在实验的测量中必然会引起非线性误差。

b、分析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单臂时高了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为 e0=(ΔR/4R0)*ex,而半桥的灵敏度为e0=(ΔR/2R0)*ex,所以可以知道半桥的灵敏度是单臂时的两倍,而由实验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而由于半桥选用的是同侧的电阻,为相邻两桥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

R2/R0)*ex/4,而ΔR1、ΔR2的符号是相反的,同时由于是同时作用,减号也可以将温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电阻变化的误差减去而使得非线性误差得到改善。

c、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由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大致的看出,灵敏度大致上为S全=2S半=4S单,而非线性度可以比较为单臂>半桥>全桥,有理论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有电桥电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的灵敏度等于半桥的两倍,单臂的四倍,而非线性度我们也可以得到单臂最差,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大,而半桥、全桥由于有和差存在,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略去。所以非线性度相对来说较好。

d、分析什么因素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怎么消除,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于传感器的.精度以及测量时的误差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精度,同时减少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通过全桥连接来减小,同时注意零点的设置,来消除非线性误差。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可通过选取适当的电桥电路来改变,比如原来是半桥的改为全桥则可以增加输出灵敏度。 四、思考题

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2)邻边。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2)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 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

4,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不需要,只需如图中右图即可。

2、差动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3) 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方法。 (4) 了解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 二、实验数据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特性曲线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由实验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微头右移与左移的特性曲线。

篇二:数电实验报告序列信号发生器

实验八 序列信号发生器

2.8.1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EDA软件工具Multisim的仿真测试应用。 (2)熟悉序列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3)学习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2.8.2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器件

实验箱一个;双踪示波器一台;稳压电源一台。

4位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 8选1数据选择器74LS251、74LS152和74LS151。

2.8.3实验原理

序列信号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周期性串行二进制码。 1.计数型序列信号发生器 设计过程分为如下两步:

根据数列码的长度p设计模p计数器,状态可以任意。

按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关系和序列码的要求设计组合输出电路。由于计数器的状态设置和输出序列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这种结构对输出序列的更改比较方便,而且还能够同时产生多组序列码。

2.2.移位型序列信号发生器

移位型数字信号发生器是由移位寄存器和组合反馈电路组成的。组合电路的

输出,作为移位寄存器的串行输入。由n位寄存器构成的序列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序列信号的最大长度为P=2n。 设Q3Q2Q1Q0的初始状态为1110,在CP作用下,Q3的输出为...110011110011...。在这种序列信号的每个循环周期内,代码1和0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在每个循环周期内,包含代码的个数称为循环长度,也称序列长度,用字母P表示。因前面的序列信号110011是一个信号周期,则P=6。如果有Q2输出序列为111001,Q1输出序列为111100,Q0输出序列则为011110。显然这四个序列0和1的排列相同,初始相位不同而已。

2.8.4实验内容

(1)用计数器74LS160设计一个7位巴克码(010011)的产生电路,画出电路时序图。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波形。

设计思路:输出序列信号与计数器的对映关系式:

Y’= 0——1——0——0——1——1——1

QCQBQA= S0------S1-----S2------S3------S4------S5-----S6

电路如图1所示:

波形如图2所示:

(2)设计灯光控制逻辑电路。要求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灯在时钟信号作用下按表2-8-2规定的顺序转换状态。表中,1表示“亮”,0表示“灭”。

设计思路:用010010010产生电路控制红灯,用001010100产生电路控制绿灯,用000111000产生电路控制黄灯。仿真图如下:

(3)用移位寄存器74LS194设计产生移位序列信号为10110的序列信号发生器。用发光管显示输出序列信号。画出时序电路图并用示波器观察时序波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情的作文 做早操作文 生活中的一缕香作文600字 山水的作文 开学第一天作文400 如何学会写作文 介绍你的家庭英语作文 思念家乡的作文结尾 新年随想作文 关于环保的作文500字左右 高三英语作文万能句型 放暑假了作文300字 钓鱼作文 寒山寺作文 高中作文精选 描写手的作文 作文素材最新 坚持自己的想法作文 如何保护水资源英语作文 六上四单元作文 介绍农场英语作文 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作文 人际关系英语作文 秋天的田野怎么写作文 描写菠菜的作文 我是最棒的作文500字 重阳节感恩作文 保温杯的作文 小学四年级秋天的作文 这就是美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