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国研究生就业前景预测思路探究论文

2021-04-17 18:30:05
相关推荐

我国研究生就业前景预测思路探究论文

[摘 要]对近几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研究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全面梳理。指出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并提出对研究生近期就业前景预测要从研究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相关性,研究生的专业设置与就业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性,研究生教育地区的分布与就业地区流向的相关性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就业前景;预测思路

一、 毕业研究生就业分析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迅速地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社会和科技创新对高层次人才的巨大需求,研究生教育经历了很大的发展。表1的统计数据说明:“十五”期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的平均增长率都保持在23个百分点以上。表2的统计数据说明:“十一五”期间总人数和平均人数都将超过“十五”的一倍左右。可见,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惊人,这个规模也必将刺激“十一五”研究生教育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而且表2推算的研究生在学人数超过了国家2002~2010年研究生规划中的“到2010年,……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硕士研究生120万,博士研究生15万”[1]。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可是“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在校研究生规模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依然很低,仅从1999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4.6%”[2]。但有的学者却认为:我国高等学历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因素而非经济发展的自身推动,且已开始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我国GDP的增长幅度,呈现出扩招起步快、增长不平稳、大起大落的态势,如研究生数量增长太迅速等[3]。致使毕业研究生出现了总量供大于求,即就业中的“卖方市场”。如此说来,重点高校构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远景规划使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趋于1∶1。在就业机会一定的情况下,不仅研究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就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竞争也会白热化。事实上,从表1中可以看出毕业研究生“十五”期间平均就业率教育部一次性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考研+出国+定向委培+签协议+正在办理签约)/毕业生总数,统计时间分别为当年9月30日和12月31日。仍然保持在92.78%,说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很需要高层次人才。

近几年来有些高等院校对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流向及趋势作了一些调研,也提出了一些对策。有的认为高等院校的研究生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以及扩招与社会需求错位,造成了供求总量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及高层次人才浪费等,提出高等院校研究生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努力适应市场,并加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如自主办学等)。有的认为与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意向、择业观念等主观因素有关,而且社会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忽视了积极的引导,由此造成了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逐年紧张等,因而主张高等院校和社会应加强毕业研究生就业思想教育和择业信息指导,并正在探索具有研究生特色的就业指导模式。目前更多的调研是关于各个学校、地区的不同专业类型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的。但是这些研究仅仅只是从毕业研究生、高等院校自身的角度来探讨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没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进行研究,相较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研究来说,其广度、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研究时间起步也较晚,特别是针对用人单位所属行业各个专业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比较研究,流向各行业、各地区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的预测研究几乎没有。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仍然从不同方面、角度进行了有益探讨并为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对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预测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预测思路的探讨

面对我国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面比较、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同就业行业的就业前景、社会对不同专业之间的人才供求比例和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从微观上为高等院校适应社会的研究生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中观上为地方高层次人才就业市场建立预测机制提供监测数据,从宏观上为政府高层次人才宏观就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即一份适时高质量的就业前景分析和预测报告,对于政府、用人单位、高等院校、毕业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市场及家庭和有关专家学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索和探究。

1.研究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相关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同学科的招生、培养和就业一般来说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就业主要面向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化教育、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金融保险单位等,这些用人单位因为基本上是国家机器,需要高层次人员来运转,所以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就是满足这些单位。尽管我国早在1985年就开始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在职人员开辟了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渠道[4],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业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因为都是在职职工,不存在就业问题。国家经济转型后,许多新型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研究生人才的吸纳能力更强,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这些行业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劳动力的需求,可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又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出现了现有研究所说的,毕业研究生就业产生了结构性矛盾(笔者认为,毕业研究生存在结构性矛盾说法欠妥,应该是研究生人才模式培养多样化,以适应各个行业因经济发展需要、经济结构调整而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即我国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差异巨大,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问题非常突出,顶天(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立地(务实的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奇缺,一般性人才膨胀,轻视工农、轻视实践的倾向还比较严重,致使就业渠道狭窄,广大的一线得不到适用型人才[1]。

毕业研究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反映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和就业结构存在不适应性。这就涉及到研究生教育怎样适应社会需求,如何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即研究生就业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协调好。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前提下,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研究生就业结构主要是指高层次人力资源在不同部门、行业、地区间分布的数量对比关系。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产业结构本身包含了研究生就业结构的部分内容。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有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投入,才能拉动第三产业迅速大发展。另一方面,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见,研究生就业结构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会导致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转换。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总体系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成方式,它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种类、规格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关系到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制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趋势相适应,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也要服务于经济的发展[5]。从表3可以看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逐年上升,说明今后我国就业的增加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来拉动,而第二、三产业中除了有部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更多的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会更强。所以,国家在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注意使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向培养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以满足这些行业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劳动力的需求[5]。同时,更要做好这些高新技术行业高层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使不同专业研究生按不同行业比例协调发展和顺利就业。

当然,毕业研究生在现实中的就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体制结构、人才市场的发育程度、制度保障因素等,培养单位培养出来的毕业研究生能否实现充分、合理的就业也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此外,研究生就业结构的变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清晰地反映了毕业研究生就业走势。因此,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产业结构这一直接因素,还必须充分考虑高层次人才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培养高层次人才类型与规格的毕业研究生既要与未来几年内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以免毕业研究生就业出现“行业失衡”;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不同高层次人才培养功能,促进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不断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2.研究生的专业设置与就业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性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一直是精英教育,培养单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多强调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而较为忽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培养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特有的师资力量及科研设施开设专业,而较少考虑社会需求,使得专业设置有失平衡,如对一些需求不大的专业盲目扩招,既造成了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的浪费,又带来了这些专业研究生就业难的被动局面。

随着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买方市场”的建立,社会对毕业研究生的需求转变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式调整的重要依据,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突出的个性特征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将成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6]。但是,按现行专业目录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人才专业标准或人才质量的需要[7]。

为了使毕业研究生充分就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而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行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表4显示出了我国十六大行业就业结构比重的变化趋势,一是大多数传统行业的就业份额下降。例如,农林牧渔、采掘业、制造业的就业比重降幅都较大,有些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党政团体和社会团体等也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当然,有些行业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下,可以衍生、辐射许多新型行业,也能够创造一些新型岗位。二是部分传统行业的就业比重上升。例如,建筑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的就业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三是新兴行业的就业份额稳步上升。例如,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明显上升。此外,还有一些传统行业就业比重变化不大: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从这些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传统的就业行业特别是酬薪较高、福利待遇有保障的单位用人趋势基本处于饱和,对高新技术、高智力、高新知识要求高的新兴行业或者传统行业需要新技术、新知识改造的用人单位,其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需求会随着这些行业竞争力的需要而有较大增长。这些行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有许多传统职业在新的条件下发生了较大调整和变化,如传统农民转化成为农机师、农艺师;传统园林工人成为园艺师;传统操作工人转化成为数控机床和其他先进设备的操作工;理发员转化为形象设计师等。此外,由于技术或产品的更新,节能降耗、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需要,禁止使用某种材料或工艺,导致一些就业岗位消失,有关研究表明:目前衰落和消退的职业集中在第一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有部分传统职业消退。美国劳工统计局曾预测,美国在1996~2006年期间,高技能计算机专业人员将是职业增长最快的群体,在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行业的就业人数有可能增长一倍。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扩张将刺激对计算机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和信息科学家的需求。同时保持高增长率的还有个人和家政等服务性职业。企业寿命的缩短,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就业稳定性下降。就业的不稳定性和劳动力流动性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就业发展的基本特点[8]。如今我国现代商业服务业的比例也在逐步增长,特别是广告、软件和计算机等信息密集性服务和会计、设计、策划、法律、咨询等知识性服务增幅更大,现在和将来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非常适合研究生这样的高层次人员,即知识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劳动、信息密集型劳动是现在和将来研究生的就业趋势。

因此,根据毕业研究生就业结构变化可为培养单位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前景预测参考┮谰荨*

(1)对就业份额下降行业有针对性地改革和改造传统学科专业。仍有潜在发展价值的传统专业,要赋予其新的研究方向、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运用现代应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和提升,增加传统专业的高新技术附加值,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持续发展,使培养的研究生人才仍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例如,对于农科专业,要将现代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经济、环境科学、生态学等融入其中,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外向性农业、农产品深度加工及贸易、食品安全与检疫、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培养能够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农村基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2)有些研究生教育专业,特别是有关人文社科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笼统或较模糊,缺乏操作性,即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跟用人单位挂钩,该专业的就业趋向是什么,为哪些行业就业目标服务。有了具体的趋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才切实可依,才可以有根据地调整研究生就业结构,有目的地提高专业能力并训练相关技能。研究生与本科生一样,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没有就业趋向的专业是没有前途的,必须进行调整。否则,毕业研究生因“专业不对口”而使就业前景愈发黯淡。

(3)对于仍有较大需求的传统专业,同样根据社会需求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变化,调整发展重点。如对于建筑类专业,重点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现代城镇规划和建设、绿色住宅建设等方面,以满足现代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城镇居民住宅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类等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类行业目前需要的是一批懂得规范化、规模化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懂得国际化竞争规则的国际贸易人才,所以应重点发展餐饮管理、宾馆管理、国际贸易类专业。

(4)根据新兴行业就业份额稳步上升的趋势,重点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证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经贸营销、旅游等专业,并且大力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例如,清华大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重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的科研项目,生产出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这些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科研成果的产生为一批新兴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如以高温气冷堆、大型集装箱检测、核燃料萃取技术研究带动了核能与核技术等学科和专业;以高速信息网络及光通讯研究带动了计算机、通信、光电子等学科和专业等等[9],培养了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5)对于就业比重较为稳定的行业,例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与现代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适合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3.研究生教育地区的分布与就业地区流向的相关性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从大的范围来说,三大经济带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地区划分,采用1985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三大经济带"中的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内地与沿海,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等都是如此。小范围讲各个县域经济差异也较大,城市和农村,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也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是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它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经济.形成的。正因为“区域经济不平衡”,导致“就业区域失衡”,即我国高等院校各个层次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这几年就业持续“孔雀东南(沿海地区)飞”、“一江春水向东(东部地区)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中城市)”的现象。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研究生教育同样存在地区差异。从当前中国东西部研究生教育的状况来看,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占有、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方面,东西部的差距十分明显,西部问题突出。 研究生教育地区的不平衡,反映在各个地区按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包括毕业研究生)的不同上,表5说明:发达地区、城市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比欠发达地区要高,有的甚至要高出一倍多的百分点。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潜力带来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前景是相当诱人的,研究和预测毕业研究生如何在发达地区凭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欠发达地区如何发挥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对毕业研究生地区流向的正确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可以促使东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交流,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例如,有的研究指出:针对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和占国土面积二分之一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沙漠戈壁等的开发利用,着力建设一批对整个国家和本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西部地区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文化遗产相当丰富,这些历史的、现实的问题可以很好地促进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使毕业研究生在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具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5):1-21.

[2]李莹,等. 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6,(1):70-75.

[3]陈厚丰,等. 扩招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39-43.

[4]马陆亭. “十五”我国高等教育数量发展目标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57-60.

[5]程纯,等. 从就业结构的演变看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J]. 辽宁教育研究,2006,(7):6-9.

[6]杨梅.迎接挑战,开创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4,(7一8):46-48.

[7]佟福锁. 对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再修订的探讨[J]. 江苏高教,2006,(6):93-95.

[8]张勇,等. 世界就业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 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4,(7):56-60.

[9]张红爱,等. 政府和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策略及其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2006,(2):89-92.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拜年作文600字 逛庙会的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200字 阅读伴我成长作文 争论作文500字 作文过年了 特别的经历作文 写景作文250字 描写向日葵的作文 我想对老师说 作文 泪水作文500字 买年货的作文 自强的作文素材 的那一刻作文500字 我学会了做饭作文 理解作文600字 海底两万里作文 从未止步作文 写事作文450字 元宵节作文400 高考英语作文多少分 养成好习惯作文 我的梦想500字作文 亲情作文700字 打手心作文 关于饺子的作文 叙事作文300字 英语关于春节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800字高中 醒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