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2021-04-20 18:30:03
相关推荐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

二 学法引导

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

(1)四个人物:

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

(2)两个概念: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三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及解决办法

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教师可提出问题:第一,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第二,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问题可以由学生在课前阅读自学时去思考总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

2.“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突破的方法,可结合学生对“贞观之治”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发展之间有类似的特点,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都是因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从而形成盛世局面,让学生把握这一规律,从而实现重点突破。

(二)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难点是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逐步培养的方法。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只要求学生客观地论其功过,以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

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对唐玄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弓[导学生运用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历史人物的功绩,同时更应该客观地分析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消极作用,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武则天,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员。三是由于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步政策,使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总结武则天从政的表现,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 性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对唐玄宗的评价,可以由学生概括其功绩: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盛世局面形成。另一方面,关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政治,可在讲第6课时总结。两课结合起来,总体评价唐玄宗。

这些难点的解决,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在以后学习中运用。

(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疑点是对女皇帝武则天的正确认识。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对武则天的正确评价,尤其是强调她对历史的贡献,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的怀疑。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 首先由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一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像资料。

3.学习“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三个问题时,可让学生总结三位历史人物的功过。

4.在对本课进行总结扩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归纳)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及其对历史的作用。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六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的简要过程。

(2)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3)武则天统治的特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人才,任用名臣,使唐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

(4)“开元盛世”的形成。

2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统治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秦、汉、隋、唐四个朝代的回忆学习,总结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实,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在学习中可结合我国的伟大社会主义改革和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加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二)整体感知

隋末农民起义后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李渊建立唐朝,他和李世民镇压了农民的起义军,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调整了统治的政策,在经济上注意让农民修养生息,减轻赋税和徭役,恢复发展农业经济。政治上搜罗各方人才,兼听各种意见,择善而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 “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承上启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繁荣昌盛的.顶峰时期。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过程

根据下列问题进行独立阅读。

(1)简单概括唐朝建立、统一的情况。

(2)简要总结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武则天、唐玄宗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什么?

2.教师指导学习过程

(1)关于唐朝建立,概括知识点。起兵者:隋朝官吏李渊父子。时间:618年。都城:6 长安。唐高祖:李渊。

(2)关于“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接着提出问题: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总结归纳。

政治上,一是唐太宗善于用人,名相房玄龄、杜如晦有“房谋杜断”的美称,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地方州县也设学校,科举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接受隋亡的教训。)

(3)“女皇帝武则天”一目,教师提出问题:武则天对唐朝社会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为两点:第一,继续发展生产,破格提拔人才,名臣有姚崇、宋璩。第二,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武则天成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4)“开元盛世”一目,教师引导学生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的前提条件入手,概括唐玄宗的政治、经济措施。政治方面,任用贤相姚崇、宋壕,整顿吏治。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四)总结、扩展

1.教师总结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盘时期,它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走了出来。首先出现了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后又历经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继续发展,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人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同学们应该从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2.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所以说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684年下令奖励农桑,减轻徭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武则天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其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政治家。但是,其统治期间,弊政诸多,如重用武氏家族、大肆崇佛、广建寺院等,百姓深受其苦。这与武则天的腐朽生活和对权势的贪婪是分不开的。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他不失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唐玄宗任用名相,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淘汰僧民,重视农业生产,开创了唐朝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相同点:秦朝和隋朝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灭亡原因都因统治者残暴无度,滥用民力,使统治秩序很快崩溃,农民起义很快爆发,这都给后继的汉、唐统治者以深刻的教训。因此,汉、唐两代初期的统治者都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注意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汉、唐都出现繁荣局面。不同点:时代不同,继承关系不同。秦汉处于封建制开始阶段,因此,汉初一方面继承了秦制,同时又分封诸侯。隋唐则处于封建制度发展的中期,隋与唐完全是继承关系,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完善。在亡与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矛盾尖锐即亡,矛盾缓和即兴。这是因为,农民起义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最激烈方式。正是农民起义使秦、隋灭亡,地主阶级最高统治者接受教训,注意适当减轻剥削程度,又促使汉、唐兴盛。这是农民战争推动作用的直接反映。

七 布置作业

1.教材中课后练习题。(书面作业)

2.资料使用指导。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唐太宗虚怀纳谏可以补充以下“唐太宗令众臣知而必谏”的故事:

魏征逝世后,太宗对朝中大臣们说: “我派人到魏征家中,在他的书信中发现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使者带回来,我看了看,字写的很乱,惟有前数行稍能分辨。魏征说:“天下的事情有好事有坏事。人,有好人有坏人,任用了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有的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只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的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太宗又说: “这是魏征未写完的奏章。我看了以后,想了想,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过错时,随时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2)在介绍武则天其人其事时,可引述其《腊日宣幸上苑》一诗:“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短短20个字,将武则天泼辣专断(有时又表现为创造性与勇气)的性格勾勒得再鲜明不过了。这是典型的自我写照的佳作。

八 板书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