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2021-04-30 08:00:12
相关推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保持清醒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情境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

四、课型:

新授课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思路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flash歌曲《越来越好》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学习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阅读并思考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2000年虽已达到95.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2000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的仅占0.3%。另外,从人口来看,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占74.8%,但还有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到去年底,全国有28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中还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930万。

小结: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远景目标是: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讨论:1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

2制约农民朋友“全面奔小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4.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1)如何正确理解艰苦奋斗?

(2)如何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三)课堂小结

让我们把艰苦、困难、挫折、失败都当作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磨刀石。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一份力!

(四)板书设计

一、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三步走”

二、我国目前的小康生活的状况: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关键的是:

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五)课堂巩固练习

(六)课后作业:

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七、教学反思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节课,我精心准备了,备好课,目前政治课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反思自己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

本节课充分运用了媒体教学,利用flash歌曲引入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简单重复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资料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在比较鉴别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体会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学。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答题方法。习题安排由易到难,紧扣中考,让学生了解中考动态。当然也存在不足,在制作过程中有缺字现象,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人作文初一 平凡作文800字 英语导游作文 春游作文400 美景的作文300字 感谢朋友作文 800字满分作文 自我评价作文 怎么写议论文作文 宽容作文素材 疫情中考作文 干家务作文 初中精选作文 田园生活作文 幸福的作文800字 小学生600字作文 关于礼物作文 我的家园作文 感谢朋友 作文 写情感的作文 一节课的作文 春节的作文300 蝌蚪的作文 我的妈妈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写事500字 高中作文金句 勇敢面对作文 九年级上册作文 疫情作文高考 那一次我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