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数加减法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021-05-04 16:01:15
相关推荐

小数加减法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13、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小学数学教案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熟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会口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能力目标:

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正误的辨析。

情感目标:

在练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支点:

德育点:

在竞赛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拓展点:

利用小数加减法解答带有*的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

们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棒!

出示课题(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1. 视算:

0.29+0.1 0.6+0.13 0.65+0.35 4+5.610-0.7

0.26+0.14 7.2+8 0.11+9.91.8+8.20.86-0.15

4.75+4.20.8-0.65-0.58 8-0.915.4-2.7

10-0.9 5+6.5 ( )+0.75+1 0.48+( )=1010-0.09

2.板演:(用竖式计算)

4.178+12.512.5-3.18 7-0.95614.36+17.24

3.判断并加以改正

18.3 改正 25.61改正

- 7.52 - 2.72

10.8222.99

二、列式计算下列各题:

(1)0.84与9.16的和是多少?

(2)从80中减去40.68的差是多少?

(3)比8.44多6的数是多少?

*(4)0.95比9.5与5.9的差少多少?(9.5-5.9)-0.95

*(5)3个0.05的和是多少? 0.05×3

三、应用题:

1. 甲班捐款100元,比乙班多捐10.8元,乙班捐多少钱?甲、乙班共捐多少钱?

2. 测量水池蓄水的深度把6M的竹竿直插入水中,在泥中部分是0.7M,露出水面2.15M,

水池蓄水的深度是多少?

*3.三张相同的纸贴在一起,粘贴处为0.04CM,每张纸长0.8M 求粘贴后的全长?

四、作业:

练习册P17-18

篇二: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要对齐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谈话:你们逛过超市吗?老师上个星期也逛了一趟超市,给大家带来了几件商品。请看:(课件出示商品图片及价格。)

文具盒9.1元 书包28.5元 乒乓球拍14.2元 自动笔1.8元

2.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1) 老师提问:看到了这些商品,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老师继续提问,快速算出:

①一个计算器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元钱?(教师板书竖式)

②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卷笔刀一共是多少钱?

(3)学生自由购买商品,算出价格。

(4)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谈话:由于商场变动,商品价格发生了变化。请大家看清楚哪些商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课件出示)

9.1元 9.0元 14.2元14.28元 0.8元 0.87元

2.提出问题。

①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卷笔刀一共是多少钱?

②一副乒乓球拍比一个卷笔刀贵多少钱?

学生迅速列出算式,列竖式解答。全部做完后,指定两名学生上台板书,并向全班同学说说计算的过程。

3.老师写算式要学生猜问题。

①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14.28+9.0= 9-0.87=

②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的想一想,上面两个算式都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③说一说计算过程。

指明学生说说竖式怎样写,要注意什么地方。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5.小结。

比较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异同。在此基础上小结

出两位小数的加减法的注意点:

①小数点要先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先对齐。

②从最低位算起。

③得数是小数的,未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应用(课件出示题目)

1. 我来判

3.28 9.6515.26 6

+1.72-5 + 3 -2.45

4.90 9.6012 76 4.45

学生独立思考,可以采用各种办法,比如说验算、估算,判断竖式是对还是错,并找出错在哪里,改正错误。

2.找规律(拓展练习)

篇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

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

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5月21日,晴。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5和7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4不够减8怎么办?得数中为什么要写0和小数点呢?0有什么作用?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完成几道试一试。(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

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2、他们是怎么测量的,你看懂了吗?(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

少米,怎样解决呢?

(二)习题四

1、日记: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反思:最初自己的设计为了体现简单的内容要上出内涵来,在练习中设计了很多高难度习题,结果第一次试上就发现,完全是我一厢情愿。同时因为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练习上,而显得主次不明。第二次修改后试上,张书蕾老师让我自己谈谈教学感受,其实我知道学生学的很轻松,主要是内容简单学生又有相当充分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因此回答时自信满满。张老师却问我说,既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而从头至尾都牵者孩子走呢?我当时就被问住了。为什么备课时没有这样想法呢?最初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学过三年级的内容,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把握。总担心他们会遇到困难,场面无法控制。因此加法、减法分开一步一步教学,加法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尝试笔算,学生介绍算法,接着练

习几道题,减法直接进入笔算,请学生介绍算法,练习。如此这般以后,学生都能“较出色”的完成练习。但即使在我试上过两次后,在张老师提出之前,也从未想过将加、减法同时放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可能心理还是偏向于“教”,而忽视了自主的“学”。接受了张老师的指导意见后,重新思考例题的处理方式,其实当时心中依然没底,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提问设计和现场问题的处理要求更高。但试上过后发现,对于加、减法的同时计算尝试,学生并没有任何的困难,相反还自己开始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自己的计算寻找根据。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试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初次教学时,我想请同学在介绍计算加法的时候能说明算理。因此我采用了打断汇报同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算理。比如当同学介绍他是先写0.5再写0.7时,我马上就问你是怎么对齐的,为什么这样对齐。当他介绍先算5+7等于12时,我又问为什么先算5+7。而到第二次教学时,我做了这样的思考。如果我在一位同学汇报算法的过程中提问他,虽然感觉追问的很及时。但那样不但打断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维过程显现断裂而不连续,同时这样的追问也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不如先让他全部说完,再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将所有同学都拉进思维的旋涡。这样是不是更好呢?第二次试上时,我就实践了自己的想法,但效果却并不如第一中方式好,显得老师的问题多而琐碎。要不要改回到以前的方式呢?就在我很困惑的时候,张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赞成我之前的思考价值。老师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奋斗,都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的认可。我是幸运的。因此在最后的教学时我仍然采用了,先请一个同学完整的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全班探究算理的方式处理了例题。

课后我又在思考,既然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又与整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如果让学生尝试验算,自我进行验算方法的从整数到小数的迁移,可能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整。

每一次的上课、磨课,都让我真切的感受的自己的成长。听取各位老师指导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到数学教学的魅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 感动600字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 写感动的作文 感动中国作文 见闻的作文 与众不同作文 三年级上作文 变化作文素材 善意作文 春天里的作文 关于爱国作文 作文学习 泰山的作文 青春期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小狗作文300字 重拾 作文 梦想作文500 写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