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021-05-09 10:02:14
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在实践层面合理调整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的图像后,给出了函数的单调性等概念,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图形找出单调区间,运用概念对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做出判断,有位教师甚至把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单调性和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在本节课都进行了渗透.从教的角度评析这几节课都很到位,但从学的视角去评价我们就会发现:教师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过于心切,总想尽快地“直奔主题”把主要内容教授完后进行习题训练;而让学生经历实践、猜想、发现、失败、碰壁等得出概念的过程往往在师与生的简单问答中滑过,学生的思维情绪始终处于压抑状态,使得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知识目标的完成受到影响,学生必要的能力得不到良好训练,学习情感得不到有效激发.

由此,教学设计很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在新授课(概念的形成、命题的发现)时,应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围绕知识目标展开新知识出现的情境,适当推迟新知识得出时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知识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的同时达成能力目标.在习题课上,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问题,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强化知识目标,广泛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在知识应用课上,应强调数学走向生活,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教学情境:自然进入愤悱状态

一节课从哪里讲起,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展开教学情境,最为本质的一点是要调动学生生活中的.自然感觉,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学习.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初中数学“圆”这一概念时,绘制了车轱辘分别是正方形和圆的两辆马车,让学生想象一下,坐上这两辆车的感觉如何.给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赋予了生活的意义,赋予了一些形象上的依托,使数学变得活泼可爱,促使学生的联想、想象活动近乎无意识地展开,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知识经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角度,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营造问题情境,呈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进入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感觉到,生活就是数学的“母体”,由此启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种能沟通“学生的数学”与“课本的数学”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让学生能实在地感觉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并由此引发学生良好的心理投入和积极的行为投入.

三、教学过程:搭建互动交往学习平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没有互动就不会发生真正的教与学,没有学生真实的“学”的行为发生,教师的“教”是一厢情愿的,教学充其量是“教”的形式上的华丽包装,而无“学”的实质性的本质变化.例如教学高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这节课时,笔者发现新教材把顺其自然的一种思路认为运算量较大删去了.在备课中笔者对这种删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做了充分准备,设计了直线平行于坐标轴和直线与坐标轴斜交等三个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的问题,在课堂上试了一试.结果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发现的许多解法使笔者异常兴奋,继而根据学生的纷繁思绪,笔者调整了教学思路,删去了有关训练题.

师生经过磋商,推导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归纳出“相似法、等积法、向量法”等许多解题方法.由此,笔者想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拘泥在编者的思路中“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两眼充满迷茫和疑虑,聆听教师讲解,学生“节外生枝”的想法在课堂中根本不敢也不可能发生.因此,设计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过程,必须强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这样的过程中,①要体现人道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承认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②要构建和谐的、宽松的民主氛围.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情感能得到有效激发而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及时畅通而处于宣泄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

四、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承接学习责任

进行学法指导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学习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上.首先是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即把外在的诱因和强制转变为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把外在的诱因转化为学生的唤醒方式,让内驱力自发产生,把学习活动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把外在强制的学习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责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给自己学知识,教师仅仅是引路人.当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时,就会产生上进心,责任就转化为一种动力,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与发展,学生就会把自己的学习看作洗脸、穿衣服一样的事情去对待.久而久之,这种带有责任性的学习就会形成一种自然习惯.

把“我要学”转变为“我能学”,主要表现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①教师要想使学生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②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观察、感受、感悟和感化能力.当教师相信了学生,就应当允许学生犯错并能给予原谅,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思考和理解,最终获得真知.③教师要敢于放手,根据变化的学习场境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处于流变状态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头脑和手脚都得到解放.

综上所述,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处理好“教学设计”与“具体操作”的关系.前者实际上是理想状态中的教学,后者是现实的、动态的、体现生命价值的教学.尤其是“实际操作”偏离了“事先规划”的轨道,我们应该放弃“既定方案”,按照课堂中新“生成”的思路拨正自己的思绪,让数学教学在自然状态中发展下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 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450字 推荐一本书500字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400字 堆雪人作文300字 他笑了作文500字 写事的作文800字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 我的童年生活作文 我不想长大作文 第一次走夜路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500字 有家真好作文 我的乐园300字作文 高考微作文 关于桂花的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 小学生童话作文 初三优秀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 他陶醉了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 同桌的你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 戏剧作文 写海的作文 关于童话的作文 关于水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