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与平移》教学设计

2021-05-15 09:00:02
相关推荐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与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动手操作,掌握物体发生平移的特征与方法,学会怎样画出平移后的物体,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意识,设计一些富有价值的题目,组织学生参与,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形成平移知识点,分层次练习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在教学中渗透生活数学的情感教育,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用眼看用心想动手画”的新型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如何判断物体发生平移的距离

教学难点:

怎样画出一个物体发生平移运动后的图形

教学关键:

比较平移前后物体特征,学会用“定点移动连线”的方法绘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Flash课件、题目卡片、刻度尺等;将学生按学习能力适当分组;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尚未形成与知识点之间的自然冲突,采取分层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遵循“看现象——说本质——一次练习——二次练习——交流学习”五个层次,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参与学习中都有所发展。

教学过程:

一、感知现象,用有神的眼睛看一看

1、欣赏动画——教师课件依次出现汽车、金鱼、小船、缆车四种物体和电扇叶、螺旋桨、风车三物体运动画面(前后运动画面交错出现但是在一个课件页面中出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特点;

2、组织学生对所出示的运动画面进行分类,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此分类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出示课件: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在课件出示提示语“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组织学生相互说一说。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更注重于形象思维,于是在这个年龄段应重视发挥学生的感知器观的作用,因此我在定义平移和旋转时使用了 “像……的运动称为……”的.句型,紧紧联系举例现象而对“平移与旋转”作相应的解释,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并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之比较,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运动现象还有哪些则是一种运用,使数学教学从课堂走向外课外,很好地渗透了“生活数学”情感教育,激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理解特征,用敏捷的头脑想一想

1、提示学生——我们研究平移现象主要是研究什么呢?(同时课件出示问题画面),让学生想一想后并说说是什么内容,(学生反馈后课件出示研究内容与方向)。

2、课件出示“小屋平移”运动画面,让学生说说小屋平移方向,并提出问题“你是怎么判断出小屋平移了几格的呢?”

3、待学生反馈后教师讲解:我们可以在小屋上取一点,看看这一点平移了多少距离,那么这个物体就是平移了多少格距离。说完后利用课件出示“小屋取点平移”的运动画面充分说明这一点。

4、利用这样的方法去看看“窗子、战车”两物体平移运动画面,进一步理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距离的方法。

5、再一次回放物体平移运动画面,指导学生把平移前后的物体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变化,提问学生——判断物体平移几格距离的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相互说一说。

6、待学生反馈后课件出示答案,教师进一步强调:物体平移后只是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大小、形状、方向等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抓住物体平移的两大特征——方向与距离展开研究是落实知识点的根本。鉴于低年级的学生有限的知识水平的实际和他们的年龄特点,紧紧抓住实例分层教学:平移方向可由学生一眼看出,平移距离的确定通过“学生观察与课件演示”两方面逐一落实,把物体平移改为点的平移,使知识变得简单,在学生初步理解方法之后加以训练,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法并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的成功更能激发自我的爱学情绪。

三、练习发展,用灵活的双手画一画

在学生理解如何判断一物体平移距离方法并理解平移后的物体与原物体的特征(大小、形状、方向等)没有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1、说说“红色图形是由蓝色图形怎么平移得到的?”

(1)出示题目:红色图形是由蓝色图形怎么平移得到的?

(2)指导学生作答:我们学过的平移有哪几种?让学生结合“上下平移、左右平移、斜线平移”等不同形式,想想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平移方法。

(3)学生说说自己的平移方法并用手势演示一下,以便深入理解。

(4)课件出示物体平移方法。

2、课件出示书本P44“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题目。

(1)先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

(2)组织学生说说哪些鱼可以与红色小鱼重合,是怎么想的?

(3)提问学生——“与红色小鱼重合的小鱼都有什么特征?”指导学生说出“与红色小鱼的头尾方向完全相同,只是位置的不同而已。”然后课件出示这一解释。

在学生充分理解物体平移的两大特征后及时加以课堂练习,让学生判断发生平移的物体的运动路线,其目的也就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平移现象特征,如果没有掌握,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训练的效果采取适当的补充教学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对平移全面、深刻的知识,尽最大努力实现“一个不能少” 的教学目标。

四、巩固延伸,用聪颖的智慧练一练

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那么怎样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呢?

1、试画出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的图形。

(1)出示题目:这里有一个梯形,题目要求我们画出把这个三角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指导学生如何确定具体位置:请你们联系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试着画一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画画方法。

(4)教师出示课件,同时强调方法:先确定一个或几个点,向上数3格、向左数8格,描出平移后的各点后,最后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

2、课件出示书本P41“画出小屋平移后的图形”题目。

(1)这是一座房子,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请你们先在书本方格纸上数一数,并在书上画出来。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3)交流之后课件显示房子平移动画。

仅仅停留于物体是怎么平移是不够的,这节课的教学深层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画出一个发生平移运动后的物体,如果能够画出才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的本质。为此,在学生理解特征和判断运动路线的基础上开展学生绘画平移物体的练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设计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物体运动来让学生绘画,力求让学生学会“取点绘画并连接各点组成图形”的方法技能,实现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落实了新课标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这一点。

五、学习交流,用小巧的嘴巴说一说

1、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在掌握什么知识点?

2、由小组选派学生在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课件,提出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

(1)平移的类别——上下平移、左右平移、斜线平移;

(2)发生平移前后物体的特征——位置变化、形状完全相同;

(3)判断物体平移距离的方法——确定一点,由点平移距离确定物体平移距离;

(4)画出平移后图形的步骤——先定点、再移动、最后连线;

4、评议学生的实际表现并结束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突破于知识性,更要注重能力性的。为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双向互动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小结自我的学习成果,其中也能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意识,还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