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

2021-05-21 10:25:02
相关推荐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1

在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看了一部叫《千与千寻》的电影,那时候觉得动画片里的人物很有趣,但电影到底说什么,其实还不懂。寒假里,我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发现电影其实告诉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

《千与千寻》讲了一个叫千寻的小女孩和父母一起搬家,开车经过一个荒无人烟的集镇,千寻的父母因为吃了施加魔法的食物,变成了猪,而娇气的千寻也陷入了由各种魔鬼构成的恐怖世界。

深陷险境的千寻并没有被恐惧打到,也没有被魔鬼世界的邪恶所同化。她没有惊人的力量,也没有奇异的魔法,而是用自己纯真的童心,最善良心思,最诚挚的爱意,感化了各路妖怪,顺利地救出了自己的父母,一家人也得以重返人类世界。

电影了出现了很多魔法,最厉害的魔法师要数“汤婆婆”——这位魔鬼世界的统治者了,能瞬间夺走人的魂魄,让人忘记自己的名字,她还能把人变成各种各样动物,供魔界的妖魔鬼怪享用。还有一个叫“无脸男”的怪物,长相非常恐怖,一旦生气,就吃掉面前所有的妖怪……但是,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千寻的“魔法”才是无敌的,一颗充满爱的心,让任何邪恶的妖术成了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汤婆婆最后帮助千寻找回了父母,她的那个胖孙子竟成了千寻的好朋友;无脸男不仅吐出成堆的金子给千寻,还成了千寻的得力助手,帮助她克服了种种困难。这些一开始想致千寻于死地的敌人,一个个都被千寻“爱的魔法”所感化,从魔鬼变成了天使。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成为千寻:遭遇险境,不是畏难逃避,坚毅勇敢才有出路;遭遇险恶,以恶治恶,以暴抗暴,只能让自己成为更坏的人,世界也因此陷入坏的循环。只有爱,才能唤醒良知,让每一张脸充满爱的光芒。一路有爱的世界,才是人人向往的世界!

真心希望同学们能看看这部电影,学会爱的魔法。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2

“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说到这一切正用的时候就都被败坏了”——《圣经-罗西书》

之所以将标题称为“读……”,只因个人认为,宫崎骏——这个日本电影人中的怪才、动画界的奇葩所指导的每一部作品,都不足以用“看”、“观赏”这些字眼来形容,他的作品,是用来读的,如同一本本富有深邃内涵、凝练且厚重的书,将无数百态画面如文字般铺陈在每一位受众眼前,用真情、真心、真爱敲击着呼唤着你我一颗颗日渐麻木的心灵……。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如果一个成年人喜欢看卡-通与动画,那么他一定不愿长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当你我真正融入宫崎骏的动画王国,猝然发现,他的所有影片没有一部是拍给孩童的,其蕴涵的或隐晦或直白的哲理性甚至连我等成年人都望其项背,反而会觉得自己尚未成熟与长大,尚未了解的、需要反思的还有太多太多……而这,正是宫崎骏及其作品的最伟大之处。

《千与千寻》,这部拍摄于20xx年的大型动画,可以说是宫崎骏及其“吉卜力”班底最为人津津乐道也同样最被称赞的宫氏作品之一,直至今日,提及于此,仍旧会耳闻众多誉美之辞。的确,再次回顾,依旧被影片丰满的、值得深思的内在“容量”所深深折服与动容……

影片日文原名是《千与千寻的神隐》,在日语中,神隐一词,指“若隐若现消失的神秘事物”。似乎在片名中,拍摄者就已向众人透露了在影片中将隐藏着诸多需要揭开的秘密与隐情……

从少女千寻随其父母出游的迷路,以及途径深山老林中一座座诡异的建筑及石像,影片一开始便营造出了一种略带“恐怖”气氛的前奏,似乎预示着某种不详。而当到达那空城死域般神秘叵测的城寨、爸爸妈妈被无人看守的美食所吸引、大快朵颐之后瞬间变化为两头巨猪之时,画面和情节将影片倏时带入高-潮。

从此刻起,千寻便进入了一个鬼魅妖魔主宰的“人间地狱”般的世界,它们控制着被下了符咒的、或变为猪猡或成为奴隶的人类们。以控制者的“理由”——只因人类的无休止的贪婪与欲望犯了“天庭”——也就是妖魔们的众怒,便要终生服役与任“人”宰割于此。

其实千寻的爸妈本是善良的,只是因了“人类”的恶名且误入了歧途,被连带卷进了策划者的阴谋,成为了这异域之地。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3

昨日又重新回顾了一下《千与千寻》,看了一遍后才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千寻只是一个与家人误入神明之地的普通小女孩,她在这一段成长路程中承受了太多超出年龄的事,她能够说是社会上每个人的缩影,遇事胆小,懒散,爱抱怨,大惊小怪。但不同的是,她为了救自己的父母,一路走来,抛下了自己的懦弱,无知等等的缺点,捡拾人类所丢弃的尊严,骄傲,勇气,以及爱。从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宫崎骏让我们看见了千寻的成长,那个遗失的世界中每个人的变化。

从开头的一大段迷飘过程,不难看出千寻父母其实从没认真听过千寻的意见。搬家,抄小路,直到走黑暗的通道,吃店里的食物,他们就像世间绝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一意孤行,全然未觉身后还有一个弱小的身躯在无助地摇手,从未思考过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是否也需要参考一下孩子的意见。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见了千寻吃着馒头蜷起身体眼角滚落大滴大滴的泪,真真切切,不曾虚假。当一切归于喧嚣繁芜,当亘古绿色的风拂过草原,当他们回归人类世界时,我们却不得不理解那个现实,千寻作了那么多事情,一切却未曾更改,父母依然一无所知。这,是否是宫崎骏大师隐晦的讽刺?

澡堂的汤婆婆为了让自己手下的人一向为她做事,不惜剥夺他们的名字,名字,一个被很多人淡忘的名词,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代号,证明自己的代号,是否想过如果没有了他,我们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失去了名字,之前的一切都会忘却,千寻亦是如此,如果不是小白的帮忙,千寻已经忘记了回家的路,小白自己都不记得自己是谁,但却一向记着千寻,大概这就是幼年时最纯洁的友谊了,影片的最后千寻明白了名字哦的好处,告诉了钱婆婆:“我的真名叫做千寻。”婆婆看着她,笑着说:“很好听的名字,要好好珍惜。”她望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高兴地看到她已经学会长大。

澡堂就像是社会的大染缸,有的人在其中寻找自我,千寻就是这样。也有人在其中迷失,好比无脸男,他原先只是很单纯的想要报恩,报答千寻给自己了一个栖身之所,但在澡堂里他学会了用金钱收买人心,千寻带走了了他,带他去寻找家。最后他在钱婆婆那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千寻的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恬淡,如同夏日阡陌里盛开的花朵一样自然。当白衣的少年化龙飞起,温和的风拂过耳畔;当青衣的少女乘龙腾空,发丝飞扬;那一刻我们曾那样坚定地相信。然而世界是这样无常,仿佛风云忽然间转变了方向,我们期盼过,等待过的画面如电车般悄然滑过平静的海面消失在远方。只听见白龙轻轻地摇头说,“小千,你要记住,千万不能回头,要一向向前走……”

千万不要回头看,我们必须会再见的。就算五马分尸,我也会出来的。

必须……会的……

但是,真的会么?

来时的路丝毫未变,叮咚的小溪哗啦流向天际,小路延伸过绿色的草原,不知情的父母在前方等待,结伴走过漆黑的隧道;尽头的光明逐渐显现,石像上爬满青苔……仿佛一个无暇的结局,可为什么心口仍然有根般刺隐隐的疼?

那些呼啸的风声依然在耳畔,但是那个白衣的少年呢?懵懂的爱刚刚萌发,就如星辰般遗落在那个陌生的世界里。白衣黑发的少年微笑着,嘴角有着温和的幅度,消失在氤氲的雾气里了。

生自安安,死亦碌碌,包围人类的永远是无解的未知世界。你摘下的小花,你遭遇的轻风,你踏过的长街——谁明白它们的本相?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4

《千与千寻》看似是一个写给10岁小孩的童话,但里面却蕴含许多东西,不是一个10岁的小孩能够理解的,我觉得她更适合大人看,尤其是在这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千寻,她迫于现实的无奈,只能和熟识的同学,朋友,老师们分别,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往新家的路上,沿途的风景虽然很美,但千寻却无暇顾及。由于爸爸的过于自信,他们在一个岔路口迷路了。故事从千寻拒绝走入未知的隧道彼端,到害怕或孤独影响了她尾随父母之后开始。

后面的历险也就接踵发生了……这些就是心灵苏醒的引线。然后一切开始改变。幽暗的庙宇隧道尽头,隐藏着多少灰黑烟尘,对一个小女孩来说,固然无法预言。在一家美味飘香的饮食店里,父母贪心偷食,而千寻却没有一点被吸引,她一个人在外面游玩。受到小白的警告,她跑回了那家店,但一切都已面目全非的。原先他们由于贪食而触犯规条而变成了猪。千寻为救父母,而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靠艰辛的体力劳动生活。应对或暴戾或无情的众神仙们,在艰难中无从选取,只能从基本的生存中寻求出口。

神仙的世界里,有好人也有坏人。无论是表面冷俊内心复杂的小白,还是锐利热烈的小玲,抑或沉着寡言有很多手臂的锅炉爷爷以及帮他填煤球的“黑色小精灵”们,他们都给予千寻很多帮忙。与蛮横的汤婆婆相比,我们能够感受他们的平静,以及被宿命控制的内心图景。而另一个澡堂来客无面人,却缺乏性格,比现实中的千寻更加软弱,随波逐流。因此,千寻自此甘当无面神的导师,为他寻求生活的出口。

片中有一段摄走了我的魂魄,碧蓝天空下,茫茫大海里的火车,千寻和无面人安静的坐在位置上,其他乘客造型类似照相式绘画里的影子,无比安静的上车,下车,或者等候自己的那一趟列车。这个景象让人强烈的想到人生,宫崎峻描画的往往不是列车在路上安静前行的日常景象,就是到站时的末日景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但却总会在什么地方与什么人相逢,所谓命运,但是如此。他的影片里总有御风而行的生灵,天与海分不清楚的界限,很难说宫崎峻秉持的是圣埃克修佩里一般的飞翔激情,还是如同押井守所说的,把神风突击队的精神贯入到他的电影里。但是好在至少人们能够在他的电影里回忆起童年的纯真,分享他对人类未来的思考。至少那些默默无言纯净世界的树始终在那里,为我们,也为所有人展开想像的翅膀。至少爱幻想的人能够乘上宫崎峻的火车,跟着他安静的看风景,眼睛悲悯。雨一向在下,流淌过悬崖汇聚向低地,太阳出来的时候,山谷已变成海洋,树木在水下继续苍翠,火车在海面照旧每日飞驰过一个个小站。小玲用木头澡盆将千寻送去车站,看到铁轨后,千寻跳下水脱掉鞋子慢慢向站台跋涉。我努力搜寻着对电影残余的回忆,始终浮现那一条隐浮在海面的轨道,被蔚蓝寂静的大海拥抱。当千寻牵着寻回名字记忆的小白的手,在现实的那片天空中云翔,情绪畅然,了无牵挂,故事也走到了尽头。

宫崎骏将《千与千寻》送给所有女孩子,或许就是因为它适合所有即将或已经踏上人生征途的旅人,如何自茫然无措中获得勇气,这是人生的必经一课,其实无关男女。如果单从主角冒险经历来看,《千与千寻》可能是宫崎十分“平实”的一部作品,千寻不用拯救世界,也不用和军队抗争寻找失落的城市,她的身上没有国仇家恨之类的宏伟目的。她要做的只是要在父母变猪后,一个人在神怪世界中独立求生,并且拯救回父母和白龙,这个小女孩的主要工作(冒险)地点甚至只是一家浴室,虽然里面好像神怪展览。千寻“有限、简单”的遇险经历,反而带给给观众一个真实、充满余味和自省的幻想空间。居住过平房的孩子,谁没幻想过雨后水洼里跳出条鲤鱼。当看到千寻为肮脏的河神冲澡,结果冲出一大堆污秽的破抹布、废旧自行车时,你是否意识到宫崎骏的环保主题依旧常青,他虚晃带过的一笔谴责之色已经让人无地自容。千寻的神幻历险是如此的平实,以至于每个成年人都能从她的泪水和欢笑中看见自己童年的回忆。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5

《千与千寻》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越挫越勇的千寻,也不是白马王子小白龙,而是那个没有名字和样貌的人。他说得很少,他做得很多,他很沉默,可是他在爱。

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但是他从一开始,就选择站在千寻身边,默默的关注着她。

他孤单的站在雨里,正在擦地的千寻发现了他,她对他说,站在那里不怕被淋湿吗?我把这扇门开着。他什么都不说,可是我却从他那一成不变的表情里,读到了千言万语。是感谢吗?或许吧。

千寻需要药浴,可是掌管药浴的人却始终不肯给。无脸人悄悄的设计了一个局,分散了那人的注意力,成功偷取了药水。他默默的守护着千寻,在每一个可以提供帮助的时候出现,却不要她回报什么。

千寻为客人准备热水,无脸怪递给她大把的药水,千寻一开始说不要,后来说只要一个就好,可是他坚持要把这些全部给她。最后,他索性离开了,只留下散落一地的药水。

是的,她只帮助过他一次,而他因为从那一次开始,决心要一直默默的帮助她。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无论他对她的感情是感激或者爱慕,他为她做的一切,都足以让人感动。

当青蛙说他不像是客人的时候,无脸人给它金砂,它立刻见钱眼开了,它跳到他手上,想要得到更多的金砂,却被他毫不留情的吃掉了。是它的贪婪害了它,就像千寻父母的贪婪害了他们自己一样。

众人看到他的财产,无不趋之若骛,他们捧上最丰盛的食物,只为了从他手中换取黄金,但他从来不肯正眼看他们一眼。可是当他看到千寻,他那空洞的眼神看起来却充满了疼爱和怜惜,他变出大把大把的金子,递到她面前,而她只是一直不停的摇头,说她不要,说她还有别的事情,所以必须离开。他手中的黄金瞬间散落到地上,我仿佛看见他眼中的泪水。他能给她的,也许只有这些,可是她不要,什么都不要。他把他的真心捧到她面前,可是她没有珍惜,她心心念念的,是小白,是另外一个人,不是他。

千寻不在,无脸人像是一个任性的小孩,把整间屋子搅了个天翻地覆。婆婆告诉千寻,要尽量讨好他,榨干他身上的金子。而无脸怪呢,他给她好吃的食物,用不完的钱财,他对千寻说,我只给你,不给其他人。千寻只是看着他,不说话,他对她那么好,他只对她好,她却在生他的气,为他所做的暴行生气。

他问她,你要什么呢,你要什么我都给你。她却说,你还是回到你来的地方去吧,我要的东西,你没办法给我。她问他,你家在哪里呢,你有爸爸妈妈吗?他像是要哭了一样,把头深深钻进自己的身体里,默默的说着,不要,不要,我好孤独,我好寂寞。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只是不停的说着,我要小千,我要小千。其实他要的不是小千,他要的只是一个不因为贪图他的钱财,真心待他的人。他喜欢小千,无关爱情,只因为她对他好,只因为她比其他人更善良真诚。

而千寻,居然把仅存的半颗药丸给了他,而那本来是她用来拯救父母的。无脸人吃下药丸,开始拼命呕吐,他紧紧的追着千寻,其实就等于是在追逐着一种纯真。他吐出了曾经吞食的人,他给他们新的生命,还他们自由,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一次新生。

千寻坐上小船要离开这里了,她看见无脸人在看着她。她说,他是来到这里才学坏的,她想带他离开。他默默的跟在她身后,每次都是这样,她一回头,就能看见他。火车来了,他跟着千寻一起上车,他远远的站在车厢中央,看着千寻,直到她说过来,他才安静的坐下。他那么听话,那么乖巧,那么善解人意。

他跟着她一起来到钱婆婆那里,他那么笨拙的,把毛线织成千寻需要的头绳。千寻和小白重逢的时刻,就是他该消失的时刻,他留在钱婆婆那里,成为她的助手,也许就是他最好的归宿。唯一的遗憾是,千寻对婆婆说了谢谢和再见,而从始至终,却没对无脸人说过同样的话。虽然他不需要她回报什么,可是我想,如果他能听到她对自己说感谢,如果她能对自己做最后的告别,他一定会更加没有遗憾的看着她奔向幸福。

我想,他们并没有真的分别,无脸人已经化作他为千寻织的头绳,继续在属于她的世界,默默的守护着她。

当她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当她无法下定决心的时候,只要一看到那根头绳,就会想起她在那个世界里的一切,就会充满了勇气。这不是一场梦,而她,在经历这一切之后,真的长大了。

每个女孩心里,都深深期待着这样的一个人,他远远的陪伴着你,保护着你,默默的听你说话,随时准备着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却从不向你要求些什么。他爱得很矜持,很多时候,他甚至就在你的身边,你却从来没有发觉。

看完这部影片,我只想说,女孩,请珍惜你身边的“无脸人”。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6

“忘了名字就回不去了。”——白龙(题记)

看了一遍就想要看第二遍,但又害怕看第二遍,对于剧情我就不做介绍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看了第二遍了的,甚至更多。看完后迫不及待的想写观后感,感触颇深。也许是因为在看的时候,有一瞬间我清醒了,我突然发现我在发呆,痴迷于故事之中,也发现了,有些东西必须要争取,有时候感觉来的就是那么快。Ps:或许是喜欢吧。

其实我刚开始看这个的时候,想到了一个人,就是fym(ps:高中班长),那个女主角怎么和她的感觉那么像,不过之后怎么也想不到她。Ps:其中那个锅炉爷爷说到是爱的力量的时候,我发呆很久,也许想到了小童鞋吧。之后就很难想到谁了。

实际上这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无脸人(ps:感觉他是一个渴望帮助千寻的人,像千寻的父亲,而不是那个已经变猪的父亲)。因为千寻在做事的时候他总是那么的关注,或是想表达什么,却因为说不出话而无法的表达。整体看来这部电影充满了恐惧和无奈,却也那么有激情。

Ps:突然想到其他的了,如果你来到一个异世界,那里你一个也不认识,全部都是面目狰狞,或者冷漠无视,你愿意待下去吗?加一个条件,如果你被贡为那里的王,你想怎么就怎么,你有无上的权利,你愿意待下去吗?

火车,只有去的票,而没有回来的票,大海上的火车,那么的幻像。因为火车中的景象和火车外的景象完全形成对比,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就好像是你现在的世界和你所处的整个世界一样。外面还是那么值得憧憬的,美好的,只是你们之间总是隔着些什么,可望而不可即。还有就是小白与千寻的感情,是那么的`朦胧。还有一个情景,汤婆婆,那一瞬间,变成鸟自由的飞翔,但是却是里面有一丝邪恶的代表ps:里面没有绝对的邪恶,也没有什么主角需要来斗争的,刚开始我并不知道导演要描述什么,只是后来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的,想要和我有一样的感觉的话,那就看吧,或者多看几遍嘛。

有时候也许就是梦一场罢了,那个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的一篇小说,名字记不得了。只是描述的是困在地铁里面,一切都是一场梦罢了。千寻的父母出来后始终不觉得发生过什么,而千寻了,也许是一辈子的记忆,最后那个小白叫千寻不要回头,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一起的。

ps:很早之前写的,因为这上面没有日记,故弄一篇上去。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7

我原来看过的电影很少,大都是宫崎骏爷爷的,这位爷爷的电影许多都是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姬》、《龙猫》、《幽灵公主》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列外——《千与千寻》,这部影片说的是小千的奇遇。

《千与千寻》我看了三遍,记得第一遍我是二年级左右的时候看的,那时少儿频道每逢过年时,前七天的晚上都会有一部大电影有芭比的,有喜羊羊的。结果有一天,突然播出了一些我不熟悉外国的电影,比如《劳拉的星星》《哈尔的移动城堡》,那时便觉得这些电影特别好看。其中我认为最好看的便是《千与千寻》里面的人物我都没有看过,而且造型奇特。当时只是简单的喜欢里面的人物造型,说白了,就是看的只是表面的动画,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

后来,我一直惦记着这部电影,在我六年级毕业后,我又有幸看了一次,第二次的感觉比第一次要深刻许多。第二次时我认为内容主要是说贪婪,小千的父母看到那些食物去大吃特吃这是贪婪;妖怪们看到无脸男手上的金子不顾性命的抢夺这是贪婪;无脸男虽然吃了几个人,却仍然有很多簇拥者,以至于最后汤婆婆也控制不住了局面,这更是证明了那些妖怪们的贪婪。人类本来就是一个容易贪婪的种族,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不丹人民一样容易满足,不丹虽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但是,它的国民幸福总值却是极高的。这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容易满足,如果他们像现在的许多人一样追名逐利,那么他们就会牵动内心中贪婪这头巨兽,那时他们只会想着自己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得到,而不是想着自己已经得到了什么。

就在暑假放假不久,我重看了一遍《千与千寻》。果然,人对一个事物的认知是会随着他阅历的增长而增长的,我那时才发现,这部影片中提到了七宗罪中的六种,分别是饕餮、贪婪、懒惰、嫉妒、暴怒以及傲慢。小千父母的贪吃是饕餮的体现,汤婆婆喜欢金子是贪婪的体现,剧中懒惰的人都被变成了猪,汤婆婆容易暴怒,汤婆婆与钱婆婆虽然是姐妹,但是她们傲慢的性格却使她们互相嫉妒,不过我对其中的“腐烂神”是极为感兴趣的,河神被污染成腐烂神,这也只有我们现代人才能做到了,小千帮河神恢复原样,里面隐含着为人类赎罪的意思,所以才得到大家的尊重,连汤婆婆也表扬了她。

剧中也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那就是无脸男,他是那个世界的反衬,他是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最真实的形象。至于为什么有许多人都喜欢他,我觉得是因为无脸男是一个寂寞有点小孤僻但内心很丰富很温暖的形象。就像生活中很多不善表达的朋友,有自己强大的世界,可能很多人在无脸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就是喜欢他默默的跟着千寻的感觉。

所以,宫崎骏爷爷想表达的大抵就是大自然与文明社会的对立,人在文明社会中的迷失,只有通过重新反省与大自然的关系来找回自我。而无脸男则正是这一思想的验证者,所以,他吃了河神的药丸后,吐掉了所有的欲望和虚荣,回归了本来的自己。

这就是我对这部片子的理解,许多人都说动画片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但宫崎骏爷爷的电影则反驳了这个说法,当真正看懂了一部宫崎骏爷爷的电影时,我们所收获的也有很多,理解了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就等于读了一本好书,好处自然会有很多。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8

静静的开端: 我们的时代

生活剧一般的开端。音乐虽然是近似主旋律的那首《あの日の川へ》,但在这里只作为“好听的曲子”而存在着。

风和日丽,道路畅通,乐声轻巧温馨,琐碎的家常谈话--一切都极为流畅,在这里导演无意提及一个“重点”来引起观众的注意。因为那在同时也意味着限制住了观者的思维和视角,而这对于期冀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信息的剧本是不利的。

只是一辆车,只是一家三口,只是...一次搬家。

然而并不是全家人都认为“只是搬家而已”。千寻不经意中流露出了孩子特有的冷漠和埋怨的表情。

之所以说是“特有的”,因为这种表情是带着天真调皮;在本质上脱离不开撒娇,是期冀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千寻的父母,对孩子的言语则有着公式化的冷漠),换言之,是有着部分面对父母的成分;而非是一种真正冷峻的面对世界的神色。十岁的女孩子并没有这种阅历和痛苦。她也同样还没有明白家长能练就对一些事物司空见惯而不动声色的本领...

因此千寻有强调“还是以前的学校比较好”,这种对家长的攻心就简直是声色俱下了(记忆中似经常这样,笑)。

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举止冷漠,对世界没有期冀,不会接受自然的色彩。

很多人会得出这样的第一印象,而接下来的影片主题就是如何救赎一个精神上比较不可救药的孩子,在一次冒险中给她填充精神元气。(虽然接下来接触的每个人都明明有各自的病态...)

其实这种观点只是很简单的一层。

孩子会有缺点,但是仍然洁白干净,任何年代,任何洪流都改变不了这一点。宫崎导演更会这样认为。费尽心力做这部动画,也是因为爱着他们。

会冷漠和埋怨,嘴上的小油壶也可能会挂一天,但千寻夸张化的表情已经远超了“孩子的错事”的范畴,任何对她的指责都会马上自动变化成对这个冷漠社会的讥讽。

在突出当代孩子的“巨大、醒目的缺点”的同时,宫崎导演暗暗地铺陈这一切:

父母为了寻求住宅而搬家,因此千寻必须转校,而孩子只能跟随在大人后面亦步亦趋,像一个随从或者附庸。父母只注重物质上地养大子女,却从未关心他们的心灵。小到一个要求,或者一点嗔怒,往往只需要一句安慰,而长辈在敷衍以外简直没有做其他的。长此,自闭的种子就开始萌发了。

长大了以后我们才会说:孩子善于撒娇,长辈善于无视。

因为搬家和小孩子,就要提到《龙猫》。但是《龙猫》中的孩子乐观地面对了这一点,她们想的是“新朋友、新学校和新房子”,兴高采烈,而非恋旧。

这也暗喻了人们之间越来越少和简单的关系。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的千年,(在《龙猫》中重笔描述的)邻居、同学等关系都渐渐变为形式,个人的庞大的朋友群体正在社会上消失,现代人都更倾向于只有少数知己,并且由于自我封闭,交流有时甚至是沉默的。

孩子的活力被限制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久而久之,如同豢养的鸟儿。宫崎导演自己很有意味地说:“现在孩子找一块打棒球的地方都很难”。千寻并没有无视自然的色彩,她纯真到会为花的枯萎而惋惜,这种突然的感情流露,也作为生活中的小插曲处理了,导演决意让观者在这个午后随千寻的父母看到这些,却并没有做作地将这件事抬高。细节与意味,如同千寻踏入的世界中的萋萋芳草,任人采攫,而回荡在耳边的,却只有静静的风声。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9

一 时代下的孩子,和时代下的人们

千寻捧着花束。对本地的抱怨,千寻母亲其实也说了一句:地方很偏僻,买东西很不方便。丈夫回答:习惯就好了。(对千寻的嘀咕则忽视了)

父亲被体现为家庭事务的决断者,这是个很亚洲的家庭类型:父权威专断,妻子顺应丈夫,孩子没有发言权,三度景深。类似的情形多次发生,确切说直到父母变猪,千寻孓然一人时才结束。下面的类似之处就不赘述了。

现实中的车子,学生书包和孩子的鬼脸,乃至一模一样的零食,都在巧妙地消除观者的世界与银屏之间的隔膜。

不光是关于花的谈话,接下来开窗的画面也是随着母亲的“把窗户打开”而出现,父母对子女是命令式的态度,而千寻已经习惯这一切。

我们知道日本的街道是靠左行车的。但是千寻父亲的轿车却是左舵车。其实对千寻家庭的描写从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富有。日本造汽车很普遍,而千寻父亲却开着“洋车”,一辆西方生产的奥迪轿车,甚至是存在安全道路隐患的。千寻之父的专横偏执也体现了出来。

车蛮横地冲在山间小道上,自信过度、唯我独尊的表情跃然银屏。期间千寻母亲曾劝告丈夫勿高速,却得到了“这车是四驱”的回答。而停车则是因几近撞到隧道门口的石像。

石像是进入日语“不思议之町”也就是不可思议的小镇之前的最后一个暗示。先前已经有了另一个石像,用了惹眼的3D效果;而第一处出现在误入歧途的路口,神社的牌楼,日语称谓之“鸟居”,以及神祠。日本神道的徽印种种。这时候千寻是带着很新奇的态度审视那些石头小房子。传说毕竟是传说罢了。谁都会这么想。然而也就因此形成了对下面剧情的巨大照应:千寻必须强迫自己认知传说中的人物的真实存在。

进入隧道前千寻父母自信将孩子留在后面安全,并不是因为相信这里安全,而是自信孩子被晾在一边就会自己追上来;因此这点并不能认为是家长对安全的忽视。父母对于物质上的问题还是很重视的,即使方法欠佳。

至此前奏结束。事实上,片子的节奏是很舒缓随意的,这简直很类似北野武的电影,前面大段的懒散和集聚(笑)。

《千与千寻》电影的观后感10

四 以清晨为开始

此时的音乐很好听,而OST里竟然没有(唯唯独独地...)。前面是用OST的第四曲的旋律,变得更舒缓。之后转变得很悲伤的样子。

白龙出现了,片中唯一一次独处。看起来简直就是为了验证玲的话一般。

惨淡的光线,萧瑟的清晨,乐曲带着清幽和怅然。与故事里最寻常出现的木地板的日本房间抑或豪华装潢带给人的暖感不同,这些画面是冷色调的。硬和冷的石墙,少年苍白而冷峻。就连走路的姿势都是极不随便的。一笔带过,却甚过千万张浓墨重彩。请安这种下对上的礼仪反馈在汤婆婆那里则是得意的神色,她正变化成鸟,展示着自己能力上的深邃。

这是一种控制者的得意,但恰如她为了飞去而变成很丑陋的鸟,汤婆婆是没有资格在飞这种事上对着优雅的龙得意的。然而,她确实笑着展示自己的魔法,意味深长地瞥弟子一眼,后者默默承受这一切,不难堪也不骄傲,然后,一个鞠躬。

清晨的光影在精妙的场景里碰撞。早晨阳光穿过缝隙的光柱让人惊叹。乐音、鸟鸣、电车声交织。闲适的感觉让观者也陶醉其间。寻常,但却至美。只是都市人往往沉迷于懒睡,抑或在工作日惊慌失措地完成起床的各种功课,然后上班上学。

花絮里也着重提到了千寻穿鞋的动作,并且说是女孩子的习惯。然而...一个男生真是如何也想不通啊^^

日本人生活细节的写照,然而,记忆里分明是千与千寻的神隐之后,动画里这种磕鞋子的动作才“雨后春笋”起来的!包括猫的报恩。关于一个小动作的跟风也能这么华丽。叹。注意千寻有向无面行礼。

千寻不知道无面是妖怪。妖怪徘徊着不敢进油屋去,也不知道如何去(金子的使用,是后来现学的)。戳在桥上没有人搭理中,千寻向它道了早安。其实...私以为,如果无面对千寻有什么思慕的话,应该这里就有了(笑)。

白龙的沉默和内敛都很特别。这并不是孩子应该的状态,而千寻正流露心情。白龙只是看着、守着而已。他在尽可能地做一个好的引导者,而非告诫者。同时,他的性格也只能让他做这些。正如接下来他以卡片让千寻醒悟自己本来的名字,而这同学的卡片甚至也不是直接呈递的,而是包在千寻的衣服里,让她自己发现--亚洲式的含蓄。而另一面,他很少用“你”,而是直接叫“千寻”,期望用这种实实在在的形式让千寻不要忘记。

千寻总体来说并不觉得白龙与她有着两个世界之间的差别。因此即使她会磕巴地自称为千,却没有在白后面加一个先生(一切以日语音轨为准,个人认为小玲也没那么叫是因为她的脾气)。千寻不自由,有着无法解开的枷锁。因此她看到了龙的表情惊异之外还有羡慕,羡慕那种自由感吧,高高地飞着。可是后面她才知道“龙”是谁,而龙的羁绊又是如何远大于他人。现实往往是讽刺的。

而无面也跟随千寻跨过了桥。对于它,千寻的行礼被认为是一种许可,可是它明显感到底气不足。

数小时后的雨夜,它站在庭院往里看,千寻说“我给你留门了”,又是一种许可;但它仍然只是停留在“进去”这一步,并且试图帮助(或者笼络)千寻,以此报答。浴场热闹起来以后它也没有做更多的尝试,直到迅速地“变坏”--而前后是何其反差。这期间千寻开始了真正的工作。而汤婆婆又不好的感觉。“有东西混进来了”恰在无面进入以后。汤婆婆敏锐的“魔法神经”察觉到了,而主观上被“腐烂神”的表象所困扰,并没有深究腐烂神的本质。此时,另一个“异物”,无面,则在自由游荡。

为“腐烂神”准备了一点可怜的贡品,每个人都在尊敬地试图将之劝走,而手却按在鼻子上。成语敬而远之的合适画面吧?

日本的神道是自然崇拜的,因山川草木皆有神,以“八百万位天神”的虚数来形容,繁多而形形色色。汤婆婆体现了圆滑的经营者的一面:她是对内的统治者,却只是处在人类的层面,因此尽力避免着惹怒神灵。

因此刚刚还颐指气使的汤婆婆,忽而就变为走狗一般依顺。

河神的真身并没有先前那么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污染物的“填充”。他豪爽地将金子“散布”给每一个人,却不在意人们最终会如何分配,以及人们争夺的丑态。从这一点上说,河神是高高在上的,正像他强迫地最终进来,又自如地离开油屋。无面却注意到了人们的丑态。

青蛙是清晨人静的时候期冀在地板缝隙中找到残余金子的。他碰到了无面,而无面因为金子而信心十足,他出现在浴缸里。青蛙首先指责无面,然而发现掉下的金子的来源后,转瞬间被贪欲折服。

吞掉青蛙的无面,至此开始以青蛙的形态行动,以青蛙的嗓音说话。表象的变化,内在则是青蛙加速了它的堕落。

接下来兄役忙不迭地接着金子。

千寻则在安睡并作梦。

梦直白地表达了千寻对父母的不安。猪很多,占满视角,分不清谁是父母。而其中有更深层的意味。就像先前千寻父母变的猪将店面搞得杯盘狼藉而引人厌恶一样,画面中所有的猪都表现出了十足的贪欲。讽刺的是,它们不记得自己是人,因此更不可能是期待用那颗丸子变回人。它们哼叫并且满口垂涎。人已经异化成猪,不记得自己是谁,不晓得为什么在这里,但强烈的贪欲却依然存在着,使场面变得很恶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人生的作文 独处作文 磨砺作文 烤鸭作文 星火作文 作文梦想400字 值日作文 禁毒的作文 批改英语作文 身边人的作文 千字作文 旅行记作文 奋斗作文结尾 秋天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模板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友谊的英语作文 学会作文800字 作文赶集 描写心情的作文 最好的自己作文 写水的作文 机器人英语作文 漫画老师的作文 传承文化的作文 家的幸福作文 人的作文300字 家乡作文200字 作文猜猜他是谁 努力奋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