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年级数学《下雨了》教学设计

2021-05-24 11:25:03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素材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教育是什么?教育=知识+能力+情感(关爱)。教育如果仅仅关注知识,就会失去它所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功能;脱离了知识而进行所谓的能力教育,那么教育就犹如读不懂的一本书一样使人如坠云雾;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如同人没有了灵魂一样。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之一是教育注入了情感与关爱的因素,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不能仅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要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关爱。这正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教材在呈现学习内容时注意了情感与态度目标的渗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以打电话的方式分别询问四位小朋友到家的时间,体现了师生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

2、情景图中的信息:

人物信息--王老师;学生--小力、小云、小青、小林。

时间信息--小力是5时到家的,小云是5时半到家的,小青是快到6时到家的,小林是6时刚过到家的。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共2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小力到家的时间。认识整时

第二个红点:谁最先到家?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生活经验

学生虽然是初次学习认读钟表,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对于钟表认读一无所知,这得宜于社会的进步及成人在生活中的帮助。试想一下,五六十年代学习认识钟表决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为那里的儿童从没有见过钟表,对于钟表是陌生的,而今天的儿童再也不是这个样子,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有钟表,家长都会认读钟表,这种潜在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使得儿童对钟表不再生疏。事实上也是这样,如果调查一下,一年级可能有不少儿童会读钟表,尽管他们不能解释,但这至少也能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建立在一个空白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可能具备一些时间的表象。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是认识钟表,认识钟表就不能脱离开时间的表象作用,如下午5时,只会认还不行,还得知道下午5时是什么时间,是我们放学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个观念,那么学习的东西就是没有价值的。事实上,时间的表象作用在认识钟表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把钟表上的时刻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与自己所建立起的时间的表象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时间的表象不具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就会沉浸在“下午5时是什么意思”的思维状态中,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于时间的观念的空白的,对于钟表的认识是空白的,那么在教学之前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积累。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是学看钟表的初次学习阶段;

是今后学习认读钟表的重要基础;

是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读整时、半时时刻,知道哪些时间接近整时,哪些时刻是几时多。(知识与技能)

2、经历认读钟表时刻的探究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与态度)

3、能用时刻解释生活现象。(解决问题,数学思考)

(二)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准备一个钟表(或模型)

教具:钟表,教材中的插图。

(三)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认读钟表,去拨弄钟表。可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认识,充分利用家庭学习资源。家长虽然不会去解释钟表时刻,但他们会认钟表,即把认读钟表的知识告诉孩子是不会教错的。在布置认读的几天里,教师应作调控,问一问学生会不会认读,你是怎么认读的。有了这个调控过程,有利于调动还没有采取行动的孩子的积极性。

(四)充分认识感性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一个知识,如果学生一点感性认识也没有,教师就只能灌输、告诉。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对钟表丝毫认识也没有,一节课是学不会的。

(五)以有指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布置学生把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熟悉,为课上抽象梳理积累感性经验。缺少了这一环节,教学活动将会陷入无知的状态中。

四、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第一个红点:小力到家的时间。认识整时

认读时刻(读一读)--拨针操作(拨一拨)--梳理认知(议一议)。

认读时刻(读一读)--利用教材情景图,指导学生认读小力到家的时间。

拨针操作(拨一拨)--首先让学生简单地表述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如有格、有数、有针,引导学生抽象“时针与分针”;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从12时--1时......5时的拨针操作活动(这样的活动对于认读钟表来讲必不可少,通过时针与分针的顺时针拨动,使学生感受针的转动情况,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接着补充几个例子,如下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2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是7时等,同时指导学生完成每一个时刻的拨针操作活动,并结合拨针操作的过程,教师适时地把每一个时刻的钟面图张贴出来,为下面的梳理认知作好准备。

梳理认知(议一议)--最后引导学生梳理认读整时的方法,既引导学生寻找“变中的不变”,也既“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

第二个红点:谁最先到家?

例题二的教学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来进行。

五、自主练习:为了方便学习,三个题目均应设计挂图。

第1题:①挂出插图②拨出这些时刻③教师涂出8时的时刻④学生涂其余的2个时刻。

第2题:目的:渗透时刻与生活的联系。①挂出插图②读出时刻③拨出时刻④根据画面讲故事

第3题:教师板书时刻,学生拨出时刻,并说一说怎么拨的。

目的:为建立时刻的表象而操作。

第4题:目的:时刻与生活密切联系,尊敬老人。

①讲画面的意思:从画面中能看出什么?每一幅图是什么意思?能否讲一个故事?②拨出时刻,填写时刻。

第5题:先探究,再解释。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目的: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第6题:目的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挂出插图后,首先弄懂图意,只有图意清楚了,才好连线。

第一幅图:小明去看马戏表演,家长没同意。为什么?

第二幅图:观看表演。

第三幅图:观看表演结束,小明有不想离去。

然后连线:适时揭示合理安排时间。最后讲故事。

六、我学会了吗?

此题的学习应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完成。利用各学校都有旗杆这一条件,观察几天,并作记录,利用这些观察记录,课上汇报。每人发一张如下所示的表格,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填写:

上午7时

上午9时半

快12时

下午4时刚过

影子长

影子长

影子长

影子长

影子较长

影子较长

影子较长

影子较长

影子短

影子短

影子短

影子短

要对学生的发现进行两个方面的梳理:一是引导发现“早晨与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二是渗透一些科学常识。

目的:渗透数学与科学的融合。

最后进行单元反思,可从学会看钟表,原来不会现在会看以及认读的知识等方面反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200字三年级 600字作文记叙文 劳动者作文 幻想作文 放假的作文 温情作文 小猫咪的作文 家训作文 他们 作文 夕阳的作文 三年级上册的作文 丢作文 作文梦想600字 美好生活作文 作文写作技巧 镜子作文 幸福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植物作文怎么写 坚持作文素材 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春日作文 雪人作文 作文句子摘抄 关于自己的作文 温度 作文 趣作文 习俗的作文 生活作文400字 防火作文